全文版
  2011.4.1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走吧~揪團去買地!-生態濕地深度二日遊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以排遺毛髮辨識黑熊個體 黑熊研究大躍步


台灣黑熊帶小熊,黃美秀攝,玉管處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8日舉辦「生物多樣性永續成果發表會」,從事黑熊研究調查十幾年的黃美秀提出以「非侵入式採樣技術」進行台灣黑熊的遺傳多樣性、近親交配指數,以及族群豐富度調查,探討台灣黑熊的族群永續力。

物種的永續生存,決戰於遺傳基因的豐富度。玉管處保育課長蘇玉峰說,黑熊族群數推估,漸趨成熟,全台黑熊族群數約在300-500之間,但這些族群彼此的遺傳基因,是否來自不同的個體交配或為近親繁衍的結果,在保育上代表不同的意義;若未來分析發現近親繁衍的比例過高,則必須啟動應變措施。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塔塔加森林 黑熊出沒! 

2009:黑熊母子現蹤野溪 最久野外目擊記錄

尋訪黑熊故鄉

熊協主席獎 黃美秀亞洲第1人

我們的島 |東部發展列車 即將出軌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都蘭山,Fayi每天去放羊,走在那條,長路彎彎;都蘭山,羊吃草的地方,旁邊就是太平洋…

戴上帽子、帶著鐮刀,台東刺桐部落居民巴奈,每天大清早就發動小貨卡,從刺桐部落開車到都蘭山腳,砍伐血桐和構樹,去餵養她在都蘭山上養的十多頭羊和豬。和巴奈約訪,她總得先問我們,需要花多久時間?「因為訪太久我就不能工作。沒有去養羊,就不能過生活了。」

走入巴奈在刺桐部落的家,小小的兩間鐵皮屋,住了她和母親,還有女兒星星。房間非常小,堆滿了雜物,日子過得相當清貧。如同大多數原住民部落,刺桐部落也面臨了,沒有在地就業機會而人口外流的問題。巴奈本來搬到台東市,當了21年的保險業務員。不過5、6年前,她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回到卑南鄉富山村,這個小小的刺桐部落。

「因為阿嬤就要給人家趕走了啊!」一邊編織著月桃葉,巴奈一邊說,她雖然在外地工作,但每週都會固定回家來看媽媽,「本來我也問過阿嬤,要不要搬到台東市跟我一起住,但她說不要,她就是要住在部落,因為這裡就是她的家。」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最近一項研究首次指出許多國家沿海都有的紅樹林,在過去50年中銳減一半以上,這不但表示我們失去了防止全球暖化的有力大軍,它們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也將失效。而關於我們擁有美麗海岸的花東地區,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週末主辦了「東部區域(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研討會」。會中民眾提出諸多疑慮。而台北也舉辦著全國NGOs會議,當中「傳播媒體運用」工作坊,公民記者與運動新世代共思各種媒體的行銷策略與潛力,讓推展環境運動事半功倍,突破「和尚對和尚念經」的小眾困境。的確環境運動的宣傳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近日便出現了關於「國光石化是否興建」的一份民意調查,主流媒體將它解讀為「國人意見兩極」,然而是否受訪者都是在得到對等的資訊下做出判斷的,相信值得研究。

今天的頭條報導了怎麼調查研究臺灣黑熊,中國日前也表示,他們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繁殖基地431處,收集了360多種12600多份瀕危野生動物基因樣本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不蓋國光又怎樣!進口乙烯不就得了!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國內政治圈和名嘴界一堆專門唬爛的人,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只會製造問題,恐嚇國人。

擁國光案的官員說:國內乙烯自給率97%,年產量約300萬公噸,不蓋國光的話5年內會出現50萬噸的缺口。藍營名嘴更誇張,恐嚇說:國光的下游石化產業佔台灣GDP產值將近1/3,不蓋國光會導致42萬國人失業。

簡直是睜眼說瞎話!你們還以為台灣人都是被嚇唬長大的?台灣需要的是乙烯,而不是國光。不蓋國光又怎樣!需要乙烯不可以用進口的嗎?

根據全球石化行業資訊服務公司ICIS的調查,台灣生產的乙烯每噸1,130~1,150美元,而韓國產的每噸僅1,050~1,100美元,東南亞有的公司售價僅1,030美元。台灣產的又沒有比較便宜,幹嘛非要自己生產不可?

精采內文

 
 
 

以排遺毛髮辨識黑熊個體 黑熊研究大躍步

本報2011年4月11日南投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臺灣黑熊母子(黃美秀攝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管處)8日舉辦「生物多樣性永續成果發表會」中,從事黑熊研究調查十幾年的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美秀也提出以「非侵入式採樣技術」進行台灣黑熊的遺傳多樣性、近親交配指數,以及族群豐富度調查,探討台灣黑熊的族群永續力。

藉由從排遺、毛髮、唾液建立DNA序列,類似刑事鑑識單位所用的方法研究台灣黑熊,即屬於「非侵入式採樣技術」。總統馬英九曾於《治國週記》中,形容有如刑事鑑定。黃美秀表示,有別於捕捉繫放的作法,不但耗時費力,成效也有限;並隨著動物福利意識抬頭,非侵入式採樣技術透過大量收集毛髮、排遺,建立的個體資料更多,因此廣為運用。

黑熊排遺,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此次研究成果,乃分析研究團隊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於花蓮大分地區野外採集的112撮黑熊毛髮及290個排遺樣本,總共鑑識出100隻不同的黑熊個體,其中90%只出現於2008年青剛櫟果實盛產的結果季(10月至隔年1月)。顯示台灣黑熊出現於大分的頻度隨季節而波動,青剛櫟盛產的季節,會有高密度黑熊個體聚集覓食的現象。

圖片來自:台灣黑熊保育研究網。

黃美秀提醒玉管處在經營管理上應注意或限制遊客於此區的承載量或活動狀況,以確保安全及降當可能的干擾。

此研究計畫為期4年,此次成果發表為第一年。黃美秀表示,若要了解國家公園園區內台灣黑熊族群與遺傳的代表性,則須持續了解這些黑熊的空間分布範圍和季節性變動關係。

黃美秀於會場建議善用志工,讓志工支援野外的調查,不但增加志工的調查經驗,提升能力,也提升台灣黑熊的整體研究及保育效能。

玉管處保育課長蘇志峰說,黑熊族群數推估,漸趨成熟,全台黑熊族群數約在300-500之間,但這些族群彼此的遺傳基因,是否來自不同的個體交配或為近親繁衍的結果,在保育上代表不同的意義;若未來分析發現近親繁衍的比例過高,則必須啟動應變措施。

蘇志峰說,物種的永續生存,決戰於遺傳基因的豐富度,透過持續深入的研究調查,將有助於了解台灣黑熊的現況,作為保育的預警或策略參考。

Top

 

我們的島 |東部發展列車 即將出軌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都蘭山,Fayi每天去放羊,走在那條,長路彎彎;都蘭山,羊吃草的地方,旁邊就是太平洋…

戴上帽子、帶著鐮刀,台東刺桐部落居民巴奈,每天大清早就發動小貨卡,從刺桐部落開車到都蘭山腳,砍伐血桐和構樹,去餵養她在都蘭山上養的十多頭羊和豬。和巴奈約訪,她總得先問我們,需要花多久時間?「因為訪太久我就不能工作。沒有去養羊,就不能過生活了。」

走入巴奈在刺桐部落的家,小小的兩間鐵皮屋,住了她和母親,還有女兒星星。房間非常小,堆滿了雜物,日子過得相當清貧。如同大多數原住民部落,刺桐部落也面臨了,沒有在地就業機會而人口外流的問題。巴奈本來搬到台東市,當了21年的保險業務員。不過5、6年前,她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回到卑南鄉富山村,這個小小的刺桐部落。

「因為阿嬤就要給人家趕走了啊!」一邊編織著月桃葉,巴奈一邊說,她雖然在外地工作,但每週都會固定回家來看媽媽,「本來我也問過阿嬤,要不要搬到台東市跟我一起住,但她說不要,她就是要住在部落,因為這裡就是她的家。」

巴奈的媽媽,已經80歲了。歷經日治時期的她,不太會說「中文」,多半只能用阿美族與和日語溝通。用著不太流暢的中文,巴奈的媽媽述說自己出生在都蘭,後來嫁給已經過世、住在加路蘭部落的丈夫的故事。因為加路蘭部落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興建志航基地,巴奈媽媽和丈夫才離開加路來,來到刺桐部落。

「沒有房子,我自己砍草的,木頭很大很大的。」指著她現在居住的鐵皮屋,巴奈媽媽告訴我,以前刺桐部落的這塊地,是家族用來種菜的地方。當時從加路蘭離開,只有這塊地比較靠近水源,所以就住在這裡。但是因為原住民的所有土地,歷經日治和國民政府時期,全都被劃為公有地,現在住在刺桐部落的她,成為國家眼中的違建戶。

本來,違建戶還能苟延殘喘,用時間等待政府,把原本屬於她們的傳統領域還給她們。但東部畢竟全是阿美族的土地,政府看著學者調查出來的傳統領域範圍,驚覺整個台東都該還給原住民。歷史的複雜走到今日,原住民與漢人共存在這座島嶼,土地的擁有權如何界定,也許能有不同思考,然而執政者似乎無心解決、也不願面對,為了發展東部,在這些和原住民有權爭議的土地上,蓋起一家一家大飯店。巴奈母親所遇到的,就是發展跟地權的困境。

今年初,蘇花改過關,加上五都整併,長期資源分配不均的東部,擔心自己更加邊緣化,在去年的立委補選戰中,提出關注東部發展和社福資源的東發條例政見來拉選票,企圖用開發東部土地的模式,讓東部起飛,如果東發條例通過,巴奈媽媽的困境,會不會在東海岸重演?而地質危脆的東部,是不是真的適合這種開發模式?

東部需要發展,是東部人的共同想法,但該怎麼發展,是否真的經過仔細的思考跟討論?對於發展,我們能不能有更多不同的想像?東部的特色,在於好山好水,和多元的族群特色,該怎麼讓這些元素融合成為發展的利基,透過適合的發展模式,讓發展不均的東部,能在交通改善之後,真的走上永續發展的道路?

位於海岸山脈上的奇美部落,從6年前開始嘗試生態旅遊,歷經千辛萬苦,至今無法一夜致富,但她們沒有害怕。因為她們清楚知道,東部的特色是「慢」,而那不是東發條例可以給予的。

當東發條例想要快速引領東部發展列車急衝出軌,奇美部落提供了不同的發展視野,告訴我們:東部發展,應該慢行。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可防止全球暖化的紅樹林正逐漸減少

本報2011年4月11日綜合外電報導;黃健強編譯;蔡麗伶審校

紅樹林的水上和水下部分。圖片來自:維基百科。4月3日所發佈的一項研究首次指出,「過去50年中已發現紅樹林銳減一半以上數量,而紅樹林可有效地抵擋氣候劇烈變遷。」

「破壞這些熱帶的海岸林地將會增加10%的碳排放量,砍伐林地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次於石化燃料燃燒。」該研究發現。

樹木越來越少不僅意味著越來越少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也代表一直積存在淺水沉積物中超過數千年的碳被釋放出來。

紅樹林彎曲曝露的根莖為100多個國家的海岸線增添許多景色,也提供居住在紅樹林中的人類許多好處。

紅樹林在含有鹽分的潮水中生長,孕育了許多魚蝦等物種,這對全世界的商業漁場極其重要。

從環境科學的角度來看,紅樹林另一個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就是可抵擋颶風和暴風雨的侵襲。

在2008年造成緬甸138,000人死亡的那爾吉斯颶風,如果該國的紅樹林沒有因為取得木材或蓋養蝦場而遭到砍伐的話,那爾吉斯颶風就不會造成這麼大的傷亡。

位於夏威夷州希洛市的美國農業部林務局的Dainel Donato 以及國際研究團隊調查散布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中25個紅樹林的碳含量。他們發現,紅樹林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跟陸地上的熱帶森林一樣多。紅樹林在水面下可儲存的碳量,更是水面上的5倍之多。

Donato和他的研究同仁在研究報告中提到,「紅樹林是熱帶植物中碳含量最豐富的樹林。」這份報告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裡頭。「我們的資料顯示,對抗劇烈氣候變遷的熱帶濕地森林中重要的關鍵因素,顯然包含紅樹林。」

來自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的Steven Bouillon評論表示:「這份研究報告所揭露的紅樹林碳存量讓人傾向優先保留紅樹林的生態系統。」

※資料來源:英國獨立報

Top

 

東發條例疑慮多 執政黨立委:不一定急著通過

本報2011年4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康杰修整理報導

圖片來自:東華大學環境學院。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主辦「東部區域(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研討會」週六(9日)登場,探討東發條例的影響。會中民眾提出諸多疑慮,包括對國民黨籍立委王廷升版本第7~9條(土地釋出條款)、土地作價、東永小組等部份,提問最多。

多位民眾舉手發言表示,花東公有地土地事實上有高比例地權不明,尤其是原住民地區,時常有政府或財團佔據民間土地之爭議,公有土地釋出及土地作價對東部發展不利,希望能夠刪除相關條文,至於東永小組則應該要保留,且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專家學者與民間代表,保留透明公開之公民參與機制。

前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蕭美琴。圖片來自: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前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蕭美琴表示,民進黨積極推動東發條例立法,尤其是交通補助與農產品運輸補助,但堅決反對國民黨版中土地釋出條款及土地作價部分。

王廷升則表示,他積極推動東發條例立法,並加上老人健保補助條款,對於其餘東發條例內容則保持開放態度,歡迎民間提出建言,此外,事實上7~9條已於1月立院協商時拿掉。

國民黨籍立委王廷升在會中發言。圖片來自: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另外,王廷升也表示已要求經建會於4月開始在花蓮地方舉辦公聽會,民眾則發言希望公聽會盡速進行,但在爭議釐清之前,不應草率通過東發條例草案,而目前東發條例問題仍多,希望能廣納民間意見,立法院能審慎進行草案的審查與協商,不一定要急著在這個會期通過,以免不當條款反而傷害東部發展。

東部發展聯盟、公共化協會、幸福花東促進會等多個民間團體也聯合提出「公民版本」的東發條例。

據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戴興盛介紹,公民版強調東發條例應該特別注重綠色低碳產業、公益事業以及合作事業,以取代高耗能高破壞的產業;此外,更應積極扶植地方的小型民間企業發展,諸如合作社、農漁會、產銷班、社區產業、文化生態旅遊、小農市集等,並應更重視民間參與平台,凝聚社區及部落意識,實踐真正的東部永續發展。

公民版亦主張東發條例各項計畫方案應符合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並在原住民族自治架構下推動原住民族發展。

Top

 

善用策略 每個人都可做資訊傳播

本報2011年4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賴慧玲報導

環保運動不是辦來自己爽而已!昨(10)日2011 NGOs環境會議「傳播媒體運用」工作坊中,公民記者與運動新世代共思各種媒體的行銷策略與潛力,讓推展環境運動事半功倍,突破「和尚對和尚念經」的小眾困境。

圖片來自:《銅豌豆の日誌》部落格。廣告人出身、甫卸下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的何宗勳素有環運點子王之稱。他從品牌行銷概念出發,提出NGO 應以視覺經營組織形象,熟悉並善用各種策略工具將議題分析、分眾行銷。他提醒成功的文宣品除了專業又吸睛之外,要能使人願意閱讀,並且閱讀後能引發興趣、共鳴和感動;在資訊處理快速而氾濫的時代,文宣品應能「立即」產生讀者的行動動機,促發網路或實體參與,而活動的經驗與口碑又能誘發參與者「互動行銷」,甚至留下來成為長期志工。

公民記者大暴龍則從大埔徵收事件談起。當主流媒體缺席時,大埔居民用DV自己記錄事件過程,進而能被剪輯成「怪手開入稻田中」這部網路點閱率超過18萬人次的報導。他提醒人人都可以是媒體,網路即傳播的載具,也許不夠專業,但公民媒體原本就不是專業記者。只要產製的過程中認真確實、親至現場勤記錄,不需要太掛心讀者會如何解讀或運用這些報導作品。

綠黨代理秘書長黃詠梅。綠黨代理秘書長黃詠梅從輔選的街頭經驗,將「自己就是自己的媒體」行動複製到更多人身上。3月13日20多名參加「地球防衛隊站鬥營」的大學生們如候選人背著帶子站在市府捷運站前,向路人宣談自己關心的公共議題,也吸引十多名警察注意。黃詠梅發現這些學生越講越勇敢、興致越高昂,「公民行動即是培力過程,小卻可見」。她與伙伴正努力籌畫下一場街頭發聲活動,希望邀更多人實際參與一遭,瞭解民主落實在現實中是什麼意義。

全國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即是大學生以行動落實公民參與的實例。透過線上直播媒體、臉書、BBS等新世代網路媒體進行網路動員與議題資訊傳播,更有年輕人的創意與彈性。例如將白海豚擬人化申請臉書帳號、讓網友上傳各地白海豚玩偶照、以白海豚身份與其他網友互動,又或以在地青年身份於BBS地方版討論議題、以爆料語言在八卦版發佈訊息等等。

然而北藝大學生鄭安齊也指出,網路傳播是兩面刃,增加曝光度也增加面對異議挑戰的機會,必須花很多心力在回應網友意見迷思;而臉書發起活動雖然容易,但按「讚」也可能產生心理消解作用,使網友滿足於虛擬支持,無法參與實際行動。為了破解「萬人響應,一人到場」的魔咒,他強調運動者必須以各種節目安排來維持「現場實境」的獨特經驗,當參加者再將親身經驗回饋到網路平台上,便有機會捲動更多網友實際行動,形成「滾雪球式」的動員模式。

如同何宗勳強調運動一定要回到草根努力、成功沒有僥倖,鄭安齊也以自身經驗承認網路青年需要時間慢慢累積知識經驗,找到自己戰鬥的位置,才能轉化成具體行動。他相信,只要每次活動能捲動一點人,效益就可以慢慢擴散。

Top

 

國光石化興廢 國人意見兩極

摘錄自2011年4月10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國光石化是否興建?國人看法嚴重分歧!根據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有37%的民眾反對興建,30%的人堅決力挺。目前已經出現移往國外的備案,27%的國人希望國光石化根留台灣,23%的人支持移往其他國家,贊成轉往大陸設廠者,比例佔16%。

當進一步解釋國光石化是政府規劃在彰化興建一座整合煉油及中下游石化工業的新廠,並且取代高雄的老舊煉油廠時,有37%的人認為石化產業會對生態造成永久傷害,因此認為台灣不再適合發展石化產業。但也有30%的人基於經濟發展、就業機會與產能需求等經濟面考量,希望推動建廠。無法表達明確立場者,佔33%。

統計分析得知,了解國光石化議題者,反對興建的比例,佔47%,支持興建者,有38%。而不清楚國光石化廠為何者,反對興建的人有31%,持贊成立場者,佔24%。

本次調查於7日晚間進行,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簿為抽樣清冊。共成功訪問823位成年民眾,拒訪率為21%。

Top

 

林業局收集萬餘瀕危野生動物基因樣本

摘錄自2011年4月8日一財網報導

中國國家林業局8日表示,中國已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繁殖基地431處,收集了360多種12600多份瀕危野生動物基因樣本。

在中國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30週年座談會上,中國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表示,30年來,中國認真履行CITES公約,全力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和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建設,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明顯改善,瀕危物種拯救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已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繁殖基地431處,收集360多種12600多份瀕危野生動物基因樣本,建立了450多處野生植物遷地保護基地,大熊貓等50多個瀕危野生動物繁育種群持續擴大,蘇鐵、蘭花等上千種珍稀植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種群。

Top

 

論壇∣不蓋國光又怎樣!進口乙烯不就得了!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國內政治圈和名嘴界一堆專門唬爛的人,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只會製造問題,恐嚇國人。

擁國光案的官員說:國內乙烯自給率97%,年產量約300萬公噸,不蓋國光的話5年內會出現50萬噸的缺口。藍營名嘴更誇張,恐嚇說:國光的下游石化產業佔台灣GDP產值將近1/3,不蓋國光會導致42萬國人失業。

簡直是睜眼說瞎話!你們還以為台灣人都是被嚇唬長大的?台灣需要的是乙烯,而不是國光。不蓋國光又怎樣!需要乙烯不可以用進口的嗎?

根據全球石化行業資訊服務公司ICIS的調查,台灣生產的乙烯每噸1,130~1,150美元,而韓國產的每噸僅1,050~1,100美元,東南亞有的公司售價僅1,030美元。台灣產的又沒有比較便宜,幹嘛非要自己生產不可?

台灣自己沒有石油,目前石化生產的乙烯有將近一半的原料來自東南亞, 一半左右來自中東。運乙烯來台灣加工成石化產品要運費,運石油來加工成乙烯也得要運費,幹嘛不通通從東南亞、東北亞和大陸進口乙烯來加工?這樣做說不定還更省錢,也讓以乙烯為原料的廣大石化產業更有競爭力!

國光石化預計總投資4005億元,每年號稱會有566億的稅收,直接雇用1萬人的就業人口。但是它卻可能會每年導致1356~2825人因心血管、肺癌或其它疾病而死亡

讓它運轉10年後,死掉的人很可能超過就業人口,決策的人在想什麼?難不成是「別人的孩子死不完」?國光石化還耗水、耗電,讓台灣更加擺脫不了對核電的倚賴,間接擴大農地的休耕面積。要這種禍延子孫的產業幹嘛?

台灣缺水、缺電、缺能源,一旦油價高漲,一切仰賴大量進出口的產業都會萎縮。全球石油產量即將跨過最高點,油價易漲難跌。國光石化的原材料完全仰賴進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能否維持10年,根本就成問題。

所幸,台灣的教育程度在亞洲僅次於日本,高於韓國而遠高於東南亞。智慧才是我們國際競爭最重要的強項。有這樣的教育水準和人才,假如還籌措得出4005億元的資金,為什麼不充分利用台灣的教育優勢去開創可以永續的產業,而硬要發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高度仰賴進口石油而無法永續的產業?

今天全球化的實體貿易是油價每桶20~30美元時代的產物,但是以後油價將從100美元持續攀高,高漲的油價將終結跨洋的實體貿易。因此,歐美國家的半導體設備大廠紛紛到台灣來物色零組件下包的對象(out-sourcing)。這才是台灣該發展的方向。

假如我們認真培養國內半導體產業相關的電路設計與關鍵零組件製造、設計技術,並且由政府積極出面到歐美招商,難道不足以促成比國光石化產值更大的產業群?往這方向走,可以擺脫污染、缺水、缺電、缺能源的窘境,減輕對核能的倚賴,往非核家園邁進一大步,為什麼不要?

有人才而不用,有好的產業發展方向而不去努力,只會用最懶惰的方式去跟東南亞國家搶高耗能、高耗水、高度仰賴進口石油的高污染產業。這樣的決策到底是懶惰還是無能?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