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4.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刺桐花開 釉小蜂防治奏效?


 台南的夫妻樹

台灣本土種刺桐花,曾是許多人兒時的記憶。然而,在台灣各地重視本土種,大面積專一種植的結果,反而為蟲害埋下了導火線。近年來因刺桐釉小蜂危害,各地刺桐樹都傳出災情,導致刺桐樹死亡,損失慘重,很多刺桐因為樹勢衰弱不再開花。

所幸,近日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台11線沿路、台南的夫妻樹、以及一些曾廣為刺桐釉小蜂肆虐的刺桐樹都開花了。是否防治奏效?研究團隊成員董景生博士表示,開花的物候狀況與季節與植物生理有關。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楊曼妙表示,天敵對害蟲的影響與生物防治需要更長期的研究,大量噴灑藥劑往往造成土地不可回復的傷害,因此如何在正確時間施用不破壞環境的正確藥劑,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2005:刺桐釉小蜂大發生 侵襲全省刺桐行道樹

入侵台灣駭客:陸域外來種

我們的島:大道之行

最新外來生物「刺桐姬小蜂」入侵中國

生態工作假期 |美麗農莊中的WWOOF與生活

作者:謝美麗 (美麗有機農場)

有機是近幾年最夯的農業,大地經過人們無數摧殘之後,開始它不聽話的行動,因此有些人開始覺醒、反思,想為大地做補償,於是有機就在近3、40年前誕生了,如果說有機是誕生,不如說只是做最該做的事而已。

WWOOF又是什麼?它是1971在英國的有機周末農場打工組織,希望藉由這個組織幫忙安排都市人利用假日到農場參與農場工作,由農場主人免費提供食、宿,蔚為風氣而廣為流傳。

偶然的機會加入該組織,剛開始只是抱著好玩、新奇的心態,但隨著志工人數的增加,與他們交流之後,開始思索我到底想要給這些年輕人什麼樣的有機農業概念呢?

精采內文

地球日 |生機飲食顧健康 發揮「食力」愛地球

作者:八爪魚(香港生機飲食導師)

無論在香港或者台灣,總有許多人問:「妳為什麼吃素?」
我的回答是:「為了環保,為孩子未來還可以在美麗的大自然生活!」

二次大戰後亞洲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歐美化,牛、豬肉,奶油、起士及牛奶等乳製品及白砂糖等被鼓吹成高營養食品,人們的食用量因而急遽增加。飲食生活發生急遽改變的同時,過敏性皮膚炎等文明病卻日益普遍,雖然飲食的改變確實使人們的體格變得較好,但體力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一旦體力低落、疾病增加,就難以擁有充實、幸福的生活。

我提倡的非傳統素食,而是「生機飲食」,作為生機飲食導師,明白食素環保非常重要。因為肉品、各類加工食品的製程直接或間接對環境造成破壞及污染。於是我們看似吃得更多、選擇更多元,實際上卻是一步步吃掉了自己的健康跟美好的自然環境。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美國零售超市的禽畜肉品,包括牛肉、豬肉、雞肉及火雞,日前驗出高比率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而這些細菌能從動物移轉到人類身上,會帶給消費者風險。在車諾比核災25周年的此時,宗教團體共同發起遠離核災祈福活動,除了表達反核,並為台灣祈福,而在影視藝文界方面,11位導演公開宣布,將響應430向日葵廢核行動,走上街頭。而印尼趁著422世界地球日,全國一同關心環境議題,話題從垃圾管理到乾淨的能源供應,無所不包。他們的前環境部長Emil Salim更表示印尼的多島地形與板塊交接處位置,應利用自然資源採取多樣化的發電方式,不該依賴核電。不光是如何發電讓人傷腦筋,變電所、高壓電塔、地下高壓電塔設置距離民宅太近,許多民眾為電磁波抗爭多年,昨日環保署終於訂出草案,舉行第一次公聽會。雙方目前歧見仍大,要能有共識恐怕還需努力。

台中大肚山區,生態資源相當豐富,裡面本住著石虎、鼬獾等保育類動物,與狗花椒、刺葉桂櫻易受害植物,但目前道路穿山而過,將森林切開為兩半,翠綠的山頭變禿頭,生物更死傷慘重。當地民眾要求暫緩施工,並將現有的工程轉變為完全人行步道,將對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然而胡志強表示不可能暫停,他要繼續做。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從福島危機看科學萬能的神話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已經像連通管原理般地連接在一起,如果無法解決能源危機,就無法解決糧食危機。而核能一直被許多人(包括台灣的決策者)或明或暗地當作未來不可或缺的電能來源之一,甚至是主要的電能來源。

但是,2011年3月11日,強度8.9的地震引發10公尺以上的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一號機和三號機相繼發生過氫氣爆炸,二號機的爆炸可能也是氫氣爆炸所引起。對日本與全球經濟的影響到底會有多大,影響哪些部位,以及如何影響,目前沒有人知道。

精采內文

 
 
 

刺桐花開 害蟲防治奏效?

本報2011年4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東海岸刺桐花。台灣本土種刺桐花,曾是許多人兒時的記憶。然而,在台灣各地重視本土種,大面積專一種植的結果,反而為蟲害埋下了導火線。近年來因刺桐釉小蜂危害,各地刺桐樹都傳出災情,導致刺桐樹死亡,損失慘重,很多刺桐因為樹勢衰弱不再開花。但近日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台11線沿路、台南的夫妻樹、以及一些曾廣為刺桐釉小蜂肆虐的刺桐樹都開花了。

刺桐釉小蜂是一種可能原產自非洲的外來種昆蟲,自從2003年現身台灣,2004年底才正式被命名,至今一直都是刺桐屬樹木最致命的存在。刺桐釉小蜂只取食刺桐屬樹木,幼蟲住在刺桐樹葉片上,約0.2-1.5公分的「蟲癭」裏,並引發更多的二次病蟲害入侵,造成刺桐生理衰弱,最後死亡。

農委會林務局以及農委會林試所近年來委託團隊研究,研究團隊累積幾年來的經驗,將防治工作更細緻規劃,除了植株管理、物理防治、化學藥劑的噴灑、掩埋、注射法,並輔導各地進行防治,研究團隊成員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表示,東部以及南部因為有許多老樹,因此較為積極除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台11線沿路、台南市政府、雲林縣莿桐鄉公所都曾密集的進行防治。

台南百年夫妻樹。今年的三、四月份幾波寒流後,南部和東部的刺桐紛紛開花了,滿樹的紅花喚起大家童年的回憶,同時也讓人不禁要問,是否防治奏效?研究團隊成員董景生博士表示,開花的物候狀況與季節與植物生理有關,雖然植株照顧與藥劑施用可能和開花沒有直接關係,然而這一波開花的刺桐樹中,大多數去年曾經特別照料過,因此研究團隊感到十分雀躍,也請民眾把握時間賞花。

董景生表示,「刺桐原來是一種耐旱耐蟲的本土樹種,因此廣為種植,沒有人料到外來的刺桐釉小蜂會對樹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害蟲入侵後,第一時間內只能以藥物除蟲,但往往忽略樹木與周遭環境的關係,沒有看到整個管理制度帶來的問題。」以刺桐釉小蜂為例,行道樹由於大面積的單純種植,一旦蟲害發生,蔓延的速度以及影響範圍都會很大。

刺桐花。台灣目前已逐漸出現天敵,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楊曼妙表示,天敵對害蟲的影響與生物防治需要更長期的研究。由於一時之間很難完全放任蟲害不管,因此需藉助正確的物理以及藥劑防治,大量噴灑藥劑往往造成土地不可回復的傷害,因此如何在正確時間施用不破壞環境的正確藥劑,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董景生即建議行道樹植栽以複層林的方式,穿插不同的本土樹種、考慮物種的多樣性;如此一來,即使遭遇蟲害,損失也能控制到最低。因此,若部分受害刺桐植株決定移除,最好也不要僅以單一樹種替代。

刺桐釉小蜂屬於熱帶物種,除了怕冷也怕下雨。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秘書吳志昇表示,刺桐花開可能和今年濕冷的氣候有關,但護樹措施讓今年的樹木不再死亡。無論刺桐花開是防治奏效或氣候變遷的結果,建立正確的植樹觀念,維持生物多樣性及檢討土地利用方式才是永續之道。 

Top

 

生態工作假期 |美麗農莊中的WWOOF與生活

作者:謝美麗 (美麗有機農場)

編按:

打工度假與工作假期,是一般人常常會混淆的名詞,簡單來說,打工度假是「不付錢,用勞力換取食宿,是結合打工與度假」,而工作假期則是「自費自假的參與環境保護或公益事務工作,是一種旅行兼志願服務的方式」,兩者皆具有從動手做來體驗生活的部份,但打工度假的勞動成份顯然是多過於工作假期,但工作假期卻又是可以帶動地方旅遊產業發展的一種方式。

在一個社區或是一個農場裡,打工度假與工作假期是可以針對工作的屬性與不同對象而有不同的搭配與運用,本次的專欄將為讀者介紹「打工假期」中的一種—WWOOF(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作者謝美麗所經營的石岡美麗農場,亦是台灣推動有機農業的先鋒之一。

有機是近幾年最夯的農業,大地經過人們無數摧殘之後,開始它不聽話的行動,因此有些人開始覺醒、反思,想為大地做補償,於是有機就在近3、40年前誕生了,如果說有機是誕生,不如說只是做最該做的事而已。

WWOOF又是什麼?它是1971在英國的有機周末農場打工組織,希望藉由這個組織幫忙安排都市人利用假日到農場參與農場工作,由農場主人免費提供食、宿,蔚為風氣而廣為流傳。

從工作中傳遞有機農業的概念

偶然的機會加入該組織,剛開始只是抱著好玩、新奇的心態,但隨著志工人數的增加,與他們交流之後,開始思索我到底想要給這些年輕人什麼樣的有機農業概念呢?

農業是辛苦的,也是看似簡單的,好像只要出勞力就可以了。事實不然,要把簡單的工作做好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拿簡單的套袋而言,看起來只是機械式的將芭樂包起來。然而,如果不用心將芭樂穿好衣服,芭樂長大後仍被果實蠅叮個滿頭包,更何況不噴農藥的芭樂隱藏很多吸食芭樂的棉介殼蟲,本來可以利用生物鏈的方式除蟲的。如今,棉介殼蟲被保護在袋子裡面,少了瓢蟲攻擊,就盡情繁殖等到要採收了,就是一棵毫無價值的黑芭樂了。但這些小細節,對於行程很短的志工是沒辦法體會的,只能透過上一次志工留下來錯誤的示範來做矯正。

不浪費食物就是愛地球

除了讓他們瞭解農業並非是簡單不用思考的行業外,更希望透過實際參與農事瞭解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實永續環境的觀念。多數人在討論環境議題,喜歡做大議題的探討而忽略了小細節的影響,更將討論的議題獨立出來,並沒有做整個脈絡的串連,所以有見樹而不見林之憾。如口口聲聲要環保愛地球、要永續、要合乎自然,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充滿矛盾而不自知。

志工最驚訝的是把東西吃光光的簡單事情,也是愛地球的一種表現,試想如果大家都不浪費食物,不但食物可以充分的供給人類的所需,土地也不會被超限利用而無休息。還有每天吃同樣的蔬果,這對於年輕人是一項無法忍受的事,但是大自然是如此循環的,如果不願意接受,就等著慣行農法種出加護病房的蔬果給人食用,志工對於這樣的論調覺得相當不可思議。難道不是嗎?蔬果有其固定的季節,該是冬季出現的蔬果,就不可能在夏季看見它,如果此時出現不當季的蔬果,就是用了人為因素生產,既然是不合乎時節,生長力當然不好,所以需要打針(噴藥)吃藥(多施肥)才能將奄奄一息的蔬果照顧好,難道不像住加護病房的蔬果嗎?因此,要學著吃當令的蔬果減少農藥的施用。

學習用欣賞的角度看待萬物

美麗的照片再者用欣賞的角度看待萬物,棉介殼蟲固然危害作物很大,但是要看見漂亮的瓢蟲,得靠棉介殼蟲養活才行(雖然不是每種瓢蟲都吃葷的),因此自然界沒有所謂害蟲、益蟲之分,只有有利於人類,和與人類相爭食的昆蟲而已。我常說:是昆蟲先與植物發生關係,人類才在取其所需當中,與昆蟲相衝突。否則自然界的演化又如何形成呢?有機沒那麼難,永續也沒那麼複雜。只要懷著一顆地球是萬物的家,不是人類獨享的世界,就不會有想要保護地球的狂傲語言出現。

除了農業知識的交流,希望也透過體驗自然有機生活,將有機的概念傳播出去,有機不只是吃的有機,連生活都希望達到有機資源共享,讓週遭的環境更美好。

每個志工來自不同的國界,有著不同的文化思考模式,對於有機農業也有不同的期待。透過飯桌上的分享,不管是氣候變遷問題,核安議題,希望激發出不一樣的思維,讓彼此都成長。                   

Top

 

地球日 |生機飲食顧健康 發揮「食力」愛地球

作者:八爪魚(香港生機飲食導師)

※編按:農學市集試圖重建「友善環境」及「信任」為本的消費網絡,藉由「購買」行為,支持對地球友善的耕作方式。此外,如何選擇食物也是一門學問,你知道自己每天吃下多少有害健康的化學添加物嗎?你知不知道配合節令及個人體質,不需維他命、補品,就能更健康、精神更好呢?來自香港的生機飲食老師八爪魚將改變你對食物的看法,在照顧健康的同時,也能開始珍惜大自然的各項產物、愛護地球資源。

無論在香港或者台灣,總有許多人問:「妳為什麼吃素?」

我的回答是:「為了環保,為孩子未來還可以在美麗的大自然生活!」

二次大戰後亞洲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歐美化,牛、豬肉,奶油、起士及牛奶等乳製品及白砂糖等被鼓吹成高營養食品,人們的食用量因而急遽增加。飲食生活發生急遽改變的同時,過敏性皮膚炎等文明病卻日益普遍,雖然飲食的改變確實使人們的體格變得較好,但體力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一旦體力低落、疾病增加,就難以擁有充實、幸福的生活。

我提倡的非傳統素食,而是「生機飲食」,作為生機飲食導師,明白食素環保非常重要。因為肉品、各類加工食品的製程直接或間接對環境造成破壞及污染。於是我們看似吃得更多、選擇更多元,實際上卻是一步步吃掉了自己的健康跟美好的自然環境。

時屆世界地球日,響應「綠行動」,透過改變「吃」的習慣,應該是最容易也最實際的,西方有句俗諺說:”You are what you eat.”,意即「人如其食」,吃進什麼樣的食物,就決定了你能有怎樣的身體。改變飲食習慣,享用最新鮮、當令食物,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又能獲得健康、支持在地農業、友善環境,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生機飲食是什麼?

生機飲食”Macrobiotic” 這個字源於希臘語,是由”macro”(巨大、宏觀的) 和”biotic”(生命方法和理論)兩個字組成,意指「達到健康長壽的理論和方法」、「以宏觀的視野看待生命」。最初由創始人櫻澤如一(George Ohsawa) 推廣到世界,以調和食材陰陽特性的方法,料理穀物蔬食,就是生機飲食法。以下為大家介紹生機飲食的兩大原則和三大原理:

生機飲食兩大原則
  • 身土不二

「身土不二」的意思是身體和環境密不可分,即依循季節,攝取在地食材,身在那裡,就吃那裡種出來的食物,不吃非當季的食物。若在南方,就多吃米做食物,如飯、壽司、板條;若在北方,則可多吃小麥做食物,如麵、饅頭、餃子。如此也可減低食物運輸造成的碳排量。

秉持身土不二的原因是,大自然已賜予我們所需的食物,只是我們漸漸遺忘這些恩賜。我的農夫朋友常說,南方的環境最適宜種稻,居住在此地的我們應多吃稻米或糙米,以滿足身體所需的完整能量!

選擇當季食材則有強身健體的效果,例如現在正值春季,可以多食香菜、芹菜、艾草等綠色蔬菜,或是是過貓、山蘇、樹豆等野菜。而春天天氣潮濕 ,早晚溫差較大,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以香菜、芹菜、艾草入菜,有加強人體抵抗力的功用,可預防感冒。

  • 一物全體

所謂一物全體,即指「完整攝取有生命能量的食物」。例如煮飯時選用纖維更多的糙米,可幫助身體吸收更多養份;蔬果要連皮、根、籽一起食用,如有機白蘿蔔、地瓜帶皮吃更營養;而香菜的根部營養比葉、莖的強好幾倍,洗淨後一起煮來吃,預防感冒更有效!

生機飲食三大原理

  • 回歸自然

指的是食物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不加工、不加人工色素、味料及防腐劑;也不用輻射處理、不經化學方法提煉,使食物保留其完整狀態,這樣就可以零污染。

  • 回歸原始.

是指食物在耕種過程中,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農藥及生長激素等,既可保護環境,亦可保留農作物的營養成份。

  • 陰陽平衡

指除了按個人體質來攝取多種不同食物的營養之外,還必須配合平衡的思想、行為及生活態度等習慣。

飲食配合時令,調和人體五行

食物中含有五行,不同顏色的食物與人體五臟六腑有著陰陽調和及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陰陽和五行理論),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綠、黑、紅、黃五色代表,春天代表綠色,屬性是木,對應到人體則是肝、膽囊和肌肉。以下列出幾樣春季當令的食物,供讀者參考:

水果:草莓、奇異果、青蘋果、番石榴、柑桔
五穀:胚芽米、麥片、小麥、大麥、紅薏仁
蔬菜:綠色葉菜、春天七草、菠菜、芹菜、香菜、小黃瓜白蘿蔔葉、艾草、竹筍
豆類:黃豆芽、碗豆、四季豆、三角豆、豆腐、綠豆
海藻:海帶芽
甜味:甜酒、
油脂:橄欖油
飲品:綠茶、麥茶
醃漬物:梅乾、酒釀蘿蔔

這些食材含健康的葉綠素和多種維他命,搭配食用得宜,則可有益肝臟健康。

時令、五行與人體對照表:

4/22地球日,就讓我們「用嘴愛地球」,開始實踐生機飲食吧!

在此分享一道適於春天飲用的「野菜地瓜湯」,材料、煮法如下:

材料:野菜三款(過貓、山蘇、龍鬚菜....任何三款),加上菠菜、芹菜、香菜、地瓜、青木瓜。

做法:先將水煮沸再加地瓜、青木瓜,煮熟後關火加入全部菜,再加上味噌調味即可。

春天七草+愛心+對農夫的感謝=清甜可口的湯,還可預防感冒!春天一定要多多飲哦!同時也祝福所有人能有更健康的身體,地球能更美麗!

Top

 
 
 

美國禽畜肉品 驗出具抗藥性危險細菌

摘譯自2011年4月17日ENS美國,亞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報導;陳雅琦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市售生肉品,可能遭到抗藥性菌感染。圖片節錄自:Winfried Mosler相本。美國零售超市的禽畜肉品日前驗出高比率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許多人類疾病相關。這是美國食品業第一次對該菌種進行國家檢測。

由美國感染症醫學會(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發表的《臨床傳染病》期刊指出,他們檢驗的禽畜肉品樣本中,有47%,也就是將近一半的樣本被驗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而這些帶菌樣本中更有52%,意即超過一半,菌株具有抗藥性,它們能抵抗至少3種抗生素。

此研究由「轉譯基因體研究中心」進行,透過DNA檢測,證實肉品本身是感染的來源。

這項研究在美國洛杉磯、芝加哥、羅德岱堡、弗拉格斯塔夫與華盛頓特區五個城市進行,從26間零售超市取得136件樣本,包括80種品牌的牛肉、豬肉、雞肉及火雞。

蘭斯普萊斯博士。圖片來自:NAU。身為此研究的資深研究員,也是轉譯基因體研究中心食品微生物學及環境健康研究主任,蘭斯普萊斯博士(Lance Price)表示:「這是我們首次知道美國禽畜肉品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程度,且它們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這項發現極為重要。」

普萊斯表示:「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肉品中普遍存在,而且可能來自肉品的動物本身,這項事實引起憂慮;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在當今的食品製造中如何使用。」

這項研究由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所補助,其為《皮尤人類健康及農畜工業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報告指出,在高密度養殖的畜牧場,牲畜與家禽持續被餵食低劑量的抗生素,這為抗藥性細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環境,而這些細菌能從動物移轉到人類身上。

雖然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在適當烹煮過程中被消滅,但一旦透過非適當的食物處理方式或廚房中的交叉感染,其仍會帶給消費者風險。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許多疾病的成因,從皮膚感染到有生命威脅的重症都在範圍內,諸如肺炎、心內膜炎及敗血症。

身為皮尤慈善信託的資深科學顧問,普萊斯博士表示:「抗生素是我們對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最重要的藥物,但是當此菌對3種、4種、5種或甚至9種不同的抗生素出現抗藥性,如同這次研究結果,醫生幾乎沒有選擇。」

事實上,美國政府當局一向對零售禽畜肉品有進行定期調查,檢驗它們是否有4種抗藥性細菌,其中並不包括這次事件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然而,此次研究顯示,肉品控管需要更全面性的檢驗計畫。

在4月7日的世界衛生日,IDSA展開一項計畫,以對抗具抗藥性的致命「超級細菌」。

IDSA的總裁、醫學博士詹姆斯休斯(James Hughes)表示:「過去70年來我們管理抗生素的方式已經出現錯誤。抗生素是一項珍貴的資源,就像能源一樣,我們有道德責任需要確保未來的世代也能享有它們。」

「對於解決此危機,IDSA有一個全面性、多方面的計劃,但時間已經不多了。現在,如果國會、聯邦機構和醫療機構不落實這些措施,美國各地將有愈來愈多的生命受到威脅,甚至死亡。」

休斯表示:「愈來愈多的細菌對現行的抗生素出現抗藥性,然而,目前愈來愈少公司投資開發新的抗生素。」 

IDSA陣重地警告,他們表示:「除非現在採取全面性的行動,否則,人類可能回到過去在抗生素出之前的時代;過去沒有這種奇蹟性的藥物時,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率極高。」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車諾比25周年 宗教界、藝文界響應廢核行動

本報2011年4月26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車諾比25週,遠離核災祈福記者會。照片提供:430向日葵廢核行動團體。今天是車諾比核災25周年,包含宗教界、影視藝文界均表達了反核立場。

反核聲浪一波一波湧上,繼社運團體、學生發聲之後,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佛教弘誓學院等宗教團體,共同發起26日發起遠離核災祈福記者會,除了表達反核,並共同為台灣祈福。祈福儀式由基督長老教會助理總幹事Sing 'Olam牧師主持,他以阿美族語與華語帶領禱告,並用阿美族語吟唱。全場與會者在洪亮肅穆的吟唱聲中悼念核災受難者,並為全球祈福遠離核災威脅。

基督長老教會助理總幹事許承道牧師表示,他不以個人立場來聲援,更是表達整個基督長老教會的立場。從1980年代開始,長老教會開始反思核能使用與生活態度,經過十年的反省,在1992年發表反核宣言。

這幾天是長老教會的年會,許承道表示,總會將提醒來自全台各地代表,發動各教會在4月30日參與北中南東四場向日葵廢核活動。

佛教弘誓學院釋昭慧法師指出,日本福島核災給我們一個警訊,震災、海嘯儘管給我們震撼和不捨,但是震撼會過去,不捨會化為愛的行動,而核災卻是長久地影響著人們。同時她也提醒,現代人對電力的依賴太深,總認為核能是必要之惡,然而為了營造人間淨土,沒有理由不反核。她並表示,430當天,桃園佛教徒也會一起北上聲援。

11名導演聯手反核青年藝術家  響應430廢核行動

在影視藝文界方面,11位導演公開宣布,將響應430向日葵廢核行動,走上街頭。連署導演包括;蔡明亮、惡女列傳導演林靖傑、一席之地導演樓一安、粉墨登場導演吳星螢、流浪神狗人導演陳芯宜、囧男孩導演楊雅喆、靈魂的旅程導演陳文彬、雞排英雄導演葉天倫、美麗少年導演陳俊志、漂浪青春導演周美玲。

藝術界也準備在430廢核行動中有不同領域的表現。視覺藝術協會理事長胡朝聖將載現場說明藝術家廢核大隊的行動,包括一群視覺藝術家製作一批「廢核小黃傘」,以此為團隊的主要識別,並號召更多人當天攜帶自製反核小黃傘。

而長期以音樂等文化形式參與反核的諾努客團隊,則聯繫了許多不同類別的歌手、DJ與樂團,將以電音卡車的形式、以街頭電音派對的概念,用想像力反核,把文化與生活帶進街頭運動。

Top

 

印尼前環境部長:多島地形 核能不宜

本報2011年4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印尼前環境部長Emil Salim。照片轉載自印尼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422世界地球日,印尼民眾一同關心環境議題,話題從垃圾管理到乾淨的能源供應,無所不包。

在爪哇日惹市,有學生團體發起活動,呼籲市民節能減排,他們站在街頭紅綠燈旁,勸導等紅燈的機車騎士熄火,避免怠速徒增廢氣排放。

在雅加達,印尼的環境宗師(environment guru)、前環境部長Emil Salim於自由學院(Freedom Institute)發表演說表示,未來政府應該利用自然資源採取多樣化的發電方式,而非僅僅將需求訴諸於核電廠;同時因應印尼的多島地形,也沒必要仿效大型內陸國家,將電廠集中化管理。

由於印尼位於太平洋火環帶(Pacific Ring of Fire),長達4萬公里的板塊交接處更是火山噴發及地震頻發地帶。Emil Salim表示,只依賴核電廠,島與島之間很容易互相連動。因此必須確保島嶼之間的發電系統互相獨立,一島的擾動不會干擾其他島嶼。

他認為,不應該只看單看一座核電廠能供多少電,而該去思考在現有的地理環境下,印尼適合發展什麼樣的電力系統?

Top

 

電力設施緊貼民宅 要求立法訂安全距離

本報2011年4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為什麼高壓電塔一定要蓋在我家隔壁?」變電所、高壓電塔、地下高壓電塔設置距離民宅太近,許多人受電磁波影響得到不明疾病。民眾抗爭多年,環保署終於訂出草案,26日舉行第一次公聽會。

台電認為草案太嚴,但各地自救會抗議,指草案毫無預防精神無實質作用。雙方主要的爭議包括:既有設施應否納入管制,敏感地區與電力設施之間的距離多少才安全,無法保持距離應有防護措施,草案應加入管制值等等。

立委劉建國、賴士葆辦公室都聲援居民,要求台電改善。由於意見差異大,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將再研議,但他強調應盡快公告,至少讓管制先上路。

新設施架空輸電線路安全距離 台電反而要再近一點

環保署訂定「敏感地區新設非游離輻射長期曝露預防措施作業規範草案」,未來在新設電力(極低頻)設施(69、161、345千伏特(kV)),架空輸電線路位置跟住宅、學校、醫院的水平投影最短距離,不宜小於20、20、30公尺。

台電供電處處長李群則提出,應改為:5、10、20公尺。

環保團體提出應修正:極低頻應增加22 Kv,22、69、161、345設施與敏感區距離應改成:30、50、100、150公尺。

一個電力設施並不是從頭到尾與敏感點都是同一距離,但就是有一些地區距離住宅、學校相當近,甚至台電也用「貼著民宅」來形容,民眾在意的就是應解決這些距離太近的問題,這是願不願意做的問題。謝燕儒也說:「這些台電終究要面對」。

地下電纜輸電線路太淺 應加深安全距離

草案提出,69千伏特(kV)以上地下電纜輸電線路,埋設深度不宜小於1.5公尺,且與住宅、學校、醫院水平投影距離不宜小於1.5公尺。

環保團體建議,深度不應小於2.5公尺,與住宅水平投影不應以於5公尺。

另外,針對敏感地區新設非電力(射頻)設施,環保署建議,高中以下學校區域範圍內,不宜設置。地方政府審核新案件時,應要求業在經濟及技術可行下,要求業者採取合理的電磁波抑制措施。

只管新設 不管既存設施?

草案規範只有新設的設施才納管,但全台各地已有許多設施設置位置不當,卻管不著。各地自救會表示,已經這麼多地方受害,應該要檢討既存設施,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如也認為,台電應該先處理這些爭議。

與會的教育部代表也認為,許多中小學鄰近電力設施,管制草案應溯及既往,保障師生的健康。另外要求台電應提供全國各中小學有那些學校有高電力設施通過、或距離很近的統計資料。

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蔡耿彰,他同時是一棟大樓的管理委員會主委,他提到大樓管理員的座位,手一伸出來就碰到電錶,前後左右都是電錶,一位管理員做了五、六年最近被他開除,因為發現他沒辦法寫、常忘記,後來請摩新科技來量,剛進入大檈電磁波0.02毫高斯、管理員座位9、四周電錶處都四、五十,還有100的,「我要求台電應對此說明。」

台電:只能遷移 但會缺電

台中霧峰、泰山、松湖、萬隆等地自救會民眾也指出,已完成的電力設施離住家太近,這些既存設施台電應提出解決方案。

不過台電輸變電工程處副處長顏德忠表示,這有困難,經過這麼多年,很多電力設施都貼著民宅,量很多,如果環保署這樣要求,那唯一能處理的就是停掉,但大家用電會有困擾。話一說完,民眾立刻抗議:這是在恐嚇民眾。

民眾:不移除 就防護

草案第七條指,如果電力設施無法達到跟敏感區的安全距離,必須在「業者經濟及技術可行下,採取降低電磁波暴露值措施」。

環保團體表示,不應由業者自行考量在經濟及技術可行下才做防護。應直接改成:採取可行措施不使敏感區超過原背景值。

蔡耿彰建議,如果台電不移走,那就幫這些敏感點做防護。比照行政院、高雄、楊梅等各地防護工程就好,這些都改善到1毫高斯。

草案應增訂電磁波防安全標準

目前環保署公告的電磁波環境建議值是833毫高斯,但這並不是安全值,許多國家已另訂安全建議值,環保署最早提出的草案也訂出「長期暴露預警值83.3毫高斯」,但受到壓力,在新的版本中已拿掉這項,只提出距離。

反松湖超高壓變電所自救會、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威霆,在公聽會中要求,應先訂標準,再訂距離。

電磁公害防治協會台北區主任粘麗玉也提出,這個833毫高斯被台電拿來當擋箭牌誤導民眾。如果833毫高斯真的安全,為什麼行政院2009年花了人民納稅錢166萬發包「變電站安全防護遮蔽工程」,改善電磁波到1毫高斯?

她要求草案應加註:敏感區室內不應超過2毫高斯。

用語不明確 沒有強制力

此次公聽會前,各地反高壓電塔、變電所自救會在環保署前舉行記者會,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認為,環保署的草案用建議、不宜等非強制性用語,對業者沒有強制力。例如「不宜小於」應改成「不應小於」,同時應有罰責。

草案中的「學校」指的是高中以下學校,公害防治協會台北區主任粘麗玉要求應加入「大學」。但NCC代表指不支持擴及大學。

設施應辦說明會、徵求民眾同意

環保團體認為,台電設置電力設施前,附近民眾都不清楚事後才會引發抗爭,因此草案中不只是寫要求業者與民眾充分溝通而已,應明確訂定:應舉辦說明會,需徵詢社區民眾半數以上同意。另外,台電應提出替代方案。

※註:

敏感地區:指每天停留四小時以上的住宅、學校、醫院。

電力(極低頻)設施:指69千伏特(kV)以上輸電線路設施。

非電力(射頻)設施:調幅廣播、調頻廣播、無線電視發射台、行動通訊基地台、雷達站、WiMax等設施。

Top

 

三億景觀道路 直劈開森林

摘錄自2011年4月26日民視報導

台中市大肚山區,生態資源相當豐富,但是政府規劃了一條道路穿山而過,將森林切開為兩半,環保團體要求施工暫停,但是台中市長胡志強指示,道路要繼續建

台中市華南路,連接大肚區和台中市南屯區,穿過大肚山區,正在進行水土保持工程,它名為景觀道路,卻害翠綠的山頭變禿頭,因為道路將森林劈開成兩半,珍貴的保育類動物逃走避難,走不掉的植物,死的死,留下來的奄奄一息環保團體抨擊。

當初華南路的環評就做得不實在,除了狗花椒,還有刺葉桂櫻被農委會列為易受害植物,另外森林裡本來有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二級保育類的鼬獾本來在此棲息,現在棲地被破壞,環保團體要求市府暫緩施工,將現有的工程轉變為完全人行步道,將對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

環保團體指出,這條道路是舊有的台中縣政府,在縣市合併前趕工動土,其實5百公尺外,就有華山路,卻又要浪費3億9千萬開新路,胡志強則指出,道路都已經開挖,不可能暫停,他要繼續做,將來連接特三號道路,讓大肚區交通很方便。

Top

 

論壇∣從福島危機看科學萬能的神話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已經像連通管原理般地連接在一起,如果無法解決能源危機,就無法解決糧食危機。而核能一直被許多人(包括台灣的決策者)或明或暗地當作未來不可或缺的電能來源之一,甚至是主要的電能來源。

但是,2011年3月11日,強度8.9的地震引發10公尺以上的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一號機和三號機相繼發生過氫氣爆炸,二號機的爆炸可能也是氫氣爆炸所引起。對日本與全球經濟的影響到底會有多大,影響哪些部位,以及如何影響,目前沒有人知道。

大氣科學家早已揣測: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上升會造成地殼壓力的上升,從而加劇地殼的板塊運動,使地震的強度和頻率都升高。日本的海嘯也許印證了這個揣測,但是我們對地球的瞭解太少,沒有人能給這揣測做出最後的結論。

我們一直相信科學萬能與市場萬能:所有的危機都可以靠科學解決,科學發展的速度看資金投入的速度,而市場機制總會在危機發生前就把足夠的資金帶到需要的地方,即時發展出解決危機所需要的科技。

我在劍橋學的是最尖端的自動控制理論,指導教授是皇家學院院士,我則破格在兩年的時間內取得博士學位。關於科學,我所學到的第一件事是:科學有許多的不能,甚至有太多的不能。我所學到的第二件事是:科學家不懂的事遠超過他們能懂的事。

日本福島的事件集中了太多「不可能」的「意料之外」。全世界最龜毛,品管能力無人能及的日本人竟然闖下了史上第二大的核能事故,不只難以預測,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這怎麼可能?

核能的危險無人不知,因此它的安全防護系統也是層層疊疊,所有想得到的可能事故都有備胎方案等在那裡。福島事件卻發生多重冷卻系統同時失效的情境,事先誰想得到?

所有先進的戰鬥機都是由電腦控制,為防止電腦故障,慣例上電腦有3套:當一套的指令跟另兩套不同時,接受另2套的指令而立即返航;至於2套同時故障的機率幾乎為零,所以不需要第4套電腦。福島事件卻讓所有專精於風險控管的科學家愕然:當海嘯來襲的時候,3套備用機組沒有同時故障的機率幾乎為零。如果沒有福島事件,事先誰能想到這麼淺顯的推理?

石油與核能的兩難

麻省理工學院的風險管理專家Josef Oehmen 博士在災難的第二天就貼出題為「為什麼我不擔心日本的核子反應爐」(Josef Oehmen, “Why I am not worried about Japan’s nuclear reactors,” ) 。

很尷尬的是:這位風險專家鐵口保證不會有事的福島事件,輻射災難一再擴大,遠非他原來所保證的「不用憂慮」。日本人現在已經連賞櫻都沒心情了,這位風險專家是不是砸了自己招牌?

更讓人憂心的是:這篇論述僅止於論述「日本是否有能力控制輻射災害」,而沒有去討論另一系列可能更嚴重的災難:福島發電量佔日本東北地區總發電的的多少百分比?這次事件會造成日本多大的經濟衝擊,衝擊會持續多久?壟斷了全亞洲關鍵零組件供應鏈的日本會造成亞洲多大的產能損失和經濟損失?連帶地會造成全球基金多大的衝擊?這位出身蘇黎世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學者專精企業風險管理,他對福島事件的經濟效應應該遠比任何核能專家都敏感,但是他在事件後第二天都還沒想到福島事件的經濟與社會效應遠遠超過輻射安全的效應。我們能期待核能專家與能源專家在設計核電廠時把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一起考慮進去嗎?

鐵達尼號在1912年初航時,被公認為「永不沉沒的方舟」。鐵達尼號事故讓全球工程師學到風險管裡的第一課:風險區域化(localize)與分散化原則。從此以後,所有船艦的底艙都被分隔成數十至數百個獨立的密閉艙,以便任何一個密室進水都不會危急全船。

福島核能電廠是個21世紀的鐵達尼號,它把龐大區域的能量供應集中在一個廠內,一旦出事就馬上升級為全國性危機與全球性風暴。從這觀點看,不管核能會不會外洩,我們該倚賴核能發電嗎?但是,能源匱乏而專門發展高耗電產業的台灣,有可能不倚賴核能嗎?假如我們不要核能,就必需要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政府有人在謀劃這件事嗎?政府有能力進行跨部會的協調、溝通嗎?

世紀貿易組織與全球市場是廿一世紀最大的鐵達尼號,它把全球糧食生產集中在少數國家,使得全球糧食生產面臨極高的風險。但是迷信自由經濟的政府官員有能力看到這個風險嗎?願意面對這風險去認真想對策嗎?

全球一定會因為日本福島事件而將核電的發展進度延後,甚至停擺或減產。這將使得全球對石油的倚賴將會益形嚴重,而導致油價升漲速度加快。英、美、法同時對利比亞開戰,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想要盡快控制利比亞的石油。但是這不足以徹底壓制福島事件後油價上漲的壓力,石油每桶超過140美元的時代隨時會到來。

當那一天到來時,除了糧食和百元襯衫不會越洋而來之外,還有哪些原物料不會到台灣,有哪些相關的產業會因此而蕭條或消失?又有哪些半成品不會越洋運出台灣,有哪些相關的產業會因此而蕭條或消失?

我們準備好要去面對這後石油與後核能時代的台灣了沒?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