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7.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捕鯊須「全魚上岸」 台灣即將踏出亞洲第一步


漁民正在將捕獲的魚翅裝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漁業署擬修改行政辦法,規定漁民捕鯊,必須全魚上岸,否則將開罰。對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HSI)兩團體表示肯定。台灣若在短期內實現修法,則將成為亞洲第一個規範鯊魚全魚入港的國家。

漁業署對媒體表示未,來將根據《漁業法》修訂三大洋作業管理辦法,明訂捕鯊必須「鰭不離身」,全魚上船,否則開罰。國際間雖有美國、哥斯大黎加都已 採取相同措施,但在亞洲仍未有國家如此先進。兩團體根據美國保育組織今年初的研究報告,台灣是全球排名第4的捕鯊大國,此一政策對於全球海洋保育是極為重 要的一步。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婚宴不吃魚翅 料理照樣美味

人生最幸福的一天 不需要殘忍飲食

保護鯊魚護海洋 荒野啟動愛鯊計畫

美國華盛頓州立法 禁止捕售鯊魚魚翅

離島圓夢曲∣ 海‧風 小門嶼的小島生活

作者:洪三元

日升東山也會西落,風起風會停,花謝花再開,這是大自然的運轉法則,適者生存是不變的道理,東北季風帶來狂風怒吼,卻也是大海休養生息的日子,風大無法出海的日子提供海洋生態恢復生機的空間。當電線杆上的變電箱不再演出花火秀,電線的和弦也不再配合伴奏,滿天的雪花不再飄舞,便是收起船錨的時刻,是島上子民們提起精神,乘風破浪出海捕魚討生活的時候。菲律賓北上的黑潮經過鵝鸞鼻一分為二,其中一股沿著台灣西岸北上的洋流挾帶豐富幼魚,帶到澎湖海域的珊瑚礁後,在此棲息繁衍下一代,造就澎湖海域的豐富漁場,不論是海洋動物的種類或是數量,都是渾然天成。北方冷氣團一再發功,洄游魚類隨著東北季風南下避冬,進入底棲性魚類豐富的漁場,而各島嶼更是提供魚類避冬的絕佳場所。

不論是捕撈底棲魚類或者是乘風出海圍捕洄游性魚類,個個老船長都是箇中翹楚,憑著豐富的經驗,駕著漁船穿梭各島嶼間,巧妙避開每一處暗礁,順著水流下網,總能收穫滿滿,滿載豐富漁獲回到港口,與等在岸邊的家人團聚,這一個豐收時刻是人生最大的滿足,以海為田是島嶼子民的宿命,乘風破浪是家常便飯,大夥也練就出不畏風浪的堅忍性格。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義大利環保團體日前警告,大量的觀光客正逐漸損害威尼斯潟湖環境,再加上大量的房地產開發、貧乏的運輸網路,也同樣威脅潟湖生態。而我們的阿塱壹古道,仍在與時間賽跑,近日屏東縣的滿州鄉及牡丹鄉要求縣長同意開通台26線,並強調如縣府堅持以保留區方式阻擾,將封閉阿塱壹古道反制。他們的發聲提醒我們,還需要多溝通多討論。

環保署在6月17日舉行「電磁波預警機制風險評估第八次專家會議」,討論環保團體要求將「電磁波環境建議值」更名為「急性傷害瞬間基本限制值」。但是在日前公開的會議記錄中,居然漏列關鍵發言。過程中也有不少爭議的大巨蛋案,同樣引起怨憤,綠黨宣布將於12月3日發動4萬人大遊行,讓市府見證人民的力量

當我國政府還在不停製造出必須勞動人民出面抗議的事件時,日本全國忙著收拾福島核災的殘局。核災後大力推廣再生能源的大企業軟體銀行(Soft Bank),近日再推出新的節能政策,將朝向比去年度節省30%以上而努力。30%!如果全世界早點開始朝這個目標努力的話,現在哪會有這麼多污染與恐懼?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新坡校陂被剃光頭-校陂小鷿鷈的家族破碎了、搶救新坡鬼中橋

作者:大堀溪文化協會

新坡國小的校陂,讓許多人的腦海留下難以抹滅的美好印記,那傳說紛紜的鬼中橋和叛逆頑童尤其熱愛的水沖坑,也讓不少人夢魂牽引。至於最近X先生拍攝到的小鷿鷈家族和各種群聚的冬候鳥,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校陂特色;自然、生態、神秘、無可取代的原始風味,是這個陂塘可能成為全國最具特色的陂塘之一的傲人條件。

但是很不幸的,昨天我到池邊散步,驚駭的發現,小鷿鷈的家不見了,也就是整個池塘周邊的草全被除光了。媽呀,是誰這麼狠心啊!

住在池畔的劉先生告訴我,這幾天白腹秧雞夜晚整夜「補窩、補窩」的叫個不停,他說他知道,這是妻離子散後的孤獨叫聲。是他二十多年來第一次聽到這麼淒慘的叫聲。他說小時候資源缺乏,大人也曾經捕白腹秧雞來吃,可是有一次捕過以後,就連續聽到好幾個晚上這種整夜「補窩、補窩」的叫聲,大人終於因此告誡孩子以後不可以補這種水鳥來吃。

精采內文

 

捕鯊須「全魚上岸」 台灣即將踏出亞洲第一步

本報2011年7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圍繞人工集魚裝置的魚群與鯊魚。(圖片由綠色和平提供)漁業署擬修改行政辦法,規定漁民捕鯊,必須全魚上岸,否則將開罰。對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HSI)兩團體表示肯定。台灣若在短期內實現修法,則將成為亞洲第一個規範鯊魚全魚入港的國家。

漁業署對媒體表示未,來將根據《漁業法》修訂三大洋作業管理辦法,明訂捕鯊必須「鰭不離身」,全魚上船,否則開罰。國際間雖有美國、哥斯大黎加都已採取相同措施,但在亞洲仍未有國家如此先進。兩團體根據美國保育組織今年初的研究報告,台灣是全球排名第4的捕鯊大國,此一政策對於全球海洋保育是極為重要的一步。

事實上世界上有些國家即嚴令不得捕鯊、不讓捕鯊船靠岸,甚至連看到鯊魚在船上都不行。帛琉是第一個,最近則有巴哈馬成為第4個國家。

杜絕finning 才能永續海洋生態

世界各國關切鯊魚生存是有原因的。國際保育專家以「finning」這個詞來指稱「只取魚鰭,丟棄魚身」的現象,並認為finning是導致鯊魚數量驟減的主因。目前許多國家以及國際漁業組織,都已訂定明確禁止finning的政策,但大多數的禁令都是以所謂的「魚鰭與魚身重量比例不超過5%」原則規範,台灣目前也是如此規定。

然而,兩團體引述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鯊魚研究資料指出,魚翅交易數量與鯊魚捕獲數量兩者仍存有極大落差,finning仍大幅存在。顯示5%比例不足以規範、保護鯊魚族群。因此,近年來,國際間開始揚棄百分比的禁令,而改採「全魚上岸」(fins-naturally-attached)的政策。

此外,漁船帶回的魚翅無法一一以DNA比對,無法辨別鯊魚物種,這使鯊魚保育更形艱難。立法委員田秋堇即於6月16日動團記者會上表示將推全魚上岸立法,這樣才知道鯊魚物種,也以空間限制捕鯊的數量。

HSI野生動物部門主任何燕青表示,「全魚上岸」是許多保育專家以及國際組織公認制止活割魚鰭最有效的保育措施。美國、中美洲數個國家,例如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等國(資料來源)也開始採取「全魚上岸」政策。歐盟議會在今年也開始討論是否改變既有的「百分比」規定,改採「全魚上岸」政策。

兼顧漁民生計大課題

漁民正在將捕獲的魚翅裝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但另一方面,仰賴鯊魚、魚翅獲利維生的漁民則是另一種心情。因為華人及日本人愛吃魚翅(鯊魚鰭),而魚翅不過只是鯊魚身上4片不到全身重量1/10的部位,若全鯊入港,將影響捕撈的漁獲量減少2-3成。

漁業署秘書處公關科科長鍾國南表示,此政策勢在必行,也已有國際媒體報導,間接向世界宣示台灣政府的決心。

鍾國南表示,台灣約2000艘100噸以上的船從事遠洋漁業,遠洋船長都能了解區域性漁業管理的必要性,而這些船並非以捕鯊為主;其餘一萬多艘從事近岸、近海漁業的漁船並非以捕鯊為主,通常都是因沿繩釣漁船,混獲夾帶著鯊魚,鯊魚身上船占空間,過程也增加人力,對漁民收入確有影響,漁業署將謹慎與漁民溝通,包括借助保育團體的經驗。

動團擬協助漁民相關技術

根據漁業統計,台灣鯊魚捕獲量將近85%來自遠洋漁業,其中20%漁獲卸貨港口不在台灣,兩團體認為除法規修訂的配合外,未來如何落實執法將是很大考驗,呼籲漁業署增加遠洋漁船觀察員駐船比例,並考慮於他國漁港派駐檢查員,協助監督、管理。

HSI更曾與哥斯大黎加政府合作,在數個大型的國際漁業組織舉辦研討會(資料來源2),與各國漁政官員分享哥國漁船如何完整保留冷凍魚身的技術,受到許多支持。兩團體也表示願意協助台灣漁業署在技術層面提供漁民相關知識及訓練。

即使相關理念尚未訴諸文字公告,漁業署已於幾個重要港口宣導此項政令,鍾國南表示,行政命令一發布即實施,因此須預做準備。看來漁業署信心滿滿要踏入捕鯊全魚上岸的第一步,至於速度如何,仍有待觀察。
 

離島圓夢曲∣ 海‧風 小門嶼的小島生活

作者:洪三元

編按:作者為土生土長澎湖小門嶼人,生長的年代還不曾有連接小門嶼與西嶼的「跨海小橋」,對外聯繫僅倚靠渡船,且看作者如何描繪那個刻苦年代人們的生活點滴。

老人和船,是島嶼對外聯繫的唯一橋樑

「和公阿,緊駛來載啦!布袋戲開始演,來不及啦!」每當週六中午下課,準備迎接一天半的假期,在迎接假日來臨前的高潮就是趕快回家看布袋戲,緊張的劇情在腦海裡精彩的上演著,幽靈馬車黑白郎君與史艷文的戰鬥一觸即發………恨不得馬上就出現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盯著。

和公阿不疾不徐發動引擎,開著慢到不行的5匹馬力老爺船,儘管煙囪賣力吐著黑煙,引擎聲依然上氣不接下氣,多用力轉一下就幾乎會停止,船的速度依舊是慢如牛步,經驗老道地把船停好倒是和公阿的專長,把我們這一群急著回家看布袋戲的國中生,順利安全地從海的那一端接回小門這一岸。全村裡五十幾戶三百多人進出村庄的唯一道路,就靠這一艘老爺船來運輸,和公阿跟這一艘老爺級渡船就擔負著維繫島嶼與島嶼之間的任務。

東北季風,是小島生活首要面對的嚴峻課題

斑駁的水泥路上隨處可見碎石與海沙,應是黃金比例的混凝土也不敵風化侵襲,路口電線杆上變電箱吱吱作響,間歇性發出火光,電線的呼嘯聲有如琴弦,時而興奮高亢,時而低沉落寞,有如優秀傑出音樂家精湛演奏出的各種曲目。隔壁阿姨頭巾包的只剩眼睛微露,挑著水桶往後山的菜宅裡前進,準備幫農稼洗去一身的鹹水煙。草地由綠轉枯黃、銀合歡的葉子瀟灑散落,風剪效應將面北枝幹硬是吹地往南轉,再怎麼強韌的樹種也得乖乖聽話隨風搖曳,泊船的鐵錨紛紛從船艙底拿出,繫船的纜繩怎麼看都比我的手臂粗壯,此起彼落的吆喝聲,大家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將唯一的生財器具也是身家財產牢牢繫緊,與自己的心緊緊綁在一起,不容絲毫馬虎。

漲潮時分的天空,如雪花般的泡沫滿天飛舞,有如置身在夢幻的泡泡王國,當泡泡掉落地面,經過蒸發曬乾成結晶鹽,這才發現原來是後山滔天巨浪衝撞玄武岩產生的水氣,被東北季風捲起形成雪花,東北季風已慢慢、深深地入侵了,如大鯨魚對付小蝦米般將小島團團圍住,巨大的手臂緊緊掐住,不讓小島有喘息空間,宣告冬季的來臨是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島上的子民卻也年復一年,練就出強韌的生命力,習以為常接受天氣的重大轉變,但這轉變也蘊藏著轉機。

以海為田,是小島子民的宿命

日升東山也會西落,風起風會停,花謝花再開,這是大自然的運轉法則,適者生存是不變的道理,東北季風帶來狂風怒吼,卻也是大海休養生息的日子,風大無法出海的日子提供海洋生態恢復生機的空間。當電線杆上的變電箱不再演出花火秀,電線的和弦也不再配合伴奏,滿天的雪花不再飄舞,便是收起船錨的時刻,是島上子民們提起精神,乘風破浪出海捕魚討生活的時候。菲律賓北上的黑潮經過鵝鸞鼻一分為二,其中一股沿著台灣西岸北上的洋流挾帶豐富幼魚,帶到澎湖海域的珊瑚礁後,在此棲息繁衍下一代,造就澎湖海域的豐富漁場,不論是海洋動物的種類或是數量,都是渾然天成。北方冷氣團一再發功,洄游魚類隨著東北季風南下避冬,進入底棲性魚類豐富的漁場,而各島嶼更是提供魚類避冬的絕佳場所。

不論是捕撈底棲魚類或者是乘風出海圍捕洄游性魚類,個個老船長都是箇中翹楚,憑著豐富的經驗,駕著漁船穿梭各島嶼間,巧妙避開每一處暗礁,順著水流下網,總能收穫滿滿,滿載豐富漁獲回到港口,與等在岸邊的家人團聚,這一個豐收時刻是人生最大的滿足,以海為田是島嶼子民的宿命,乘風破浪是家常便飯,大夥也練就出不畏風浪的堅忍性格。

漁業枯竭,終將造成小島凋零

時代巨輪不停轉動,環境變遷也從未停止,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漁船工作機械油壓化,GPS衛星導航應用普及,漁船聲納探測技術愈加成熟,漁撈技術更加進步,外籍漁工引進使得漁船數量增加,造成的後果是漁業過撈,漁船捕撈的水深越來越深,近海大型魚類幾乎捕撈一空,食物鏈失去平衡,人們不懂得保護大海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這一天的到來應當為時不遠。

「島嶼」不曾改變,但島上的子民會隨著枯竭漁業的沒落,漸漸地失去炊煙,下一回環境循環的榮景,或許不再復見。

Top

 
 

遊客超量 威尼斯潟湖環境亮紅燈

本報2011年7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黃健強編譯,蔡麗伶審校

威尼斯潟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義大利環保團體日前警告,大量的觀光客正逐漸損害威尼斯潟湖環境,再加上大量的房地產開發、貧乏的運輸網路,也同樣威脅潟湖生態。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建築師Cristiano Gasparetto提出1988年的研究數據,威尼斯可容納的最大觀光客數量為每日33,000名旅客,而今日,平均的遊客數已達59,000人。

環保團體Italia Nostra領導人Alessandra Mottola Molfino表示,這樣的數量,對脆弱的城市威尼斯來說實在是太多了。該組織的專家指出,由於人潮湧入使得這城市的水上交通量大增,造成潟湖內的生態系統逐漸毀壞,這生態系統中混雜有海水、淡水和淺河床中植物供氧的水份。

船隻進進出出,高速的螺旋槳帶起潮汐引入的水底淤泥,使得威尼斯逐漸變成像是一個海灣,而不是潟湖。

威尼斯潟湖是亞德里亞海的入口,海水受潟湖入口一連串沙洲的阻擋而無法任意流入。充沛的淡水含量也曾經在潟湖內流動,但隨著許多世紀過去,大部分的淡水已直接流到亞德里亞海中。現在潟湖內的鹽度已跟亞得里亞海一樣高。

Padoa大學流體力學教授Luigi D'Alpaos表示:「在70年的時間裡,潟湖湖底平均下降一公尺。」

Italia Nostra組織以提出建議方案,希望推動以研究教學、生態旅遊為主的活動,來取代依賴大量觀光客的經濟模式;儘管這個方案,可能會立刻抑制當地的商業活動。

Italia Nostra也抨擊過多的房地產投機行為,包括威尼斯當局計畫要建造一個新市鎮Tessera,為了造鎮計畫,會有大量的辦公大樓、賭場、倉庫和高速鐵路建設,而高速鐵路需要在潟湖下方建造9公里長的地下隧道,這會使得潟湖湖底更為降低。Mottola Molfino說,「威尼斯現正處於威脅中,我們必須在立即需求和未來發展之間取的平衡,以確保威尼斯永續的發展。」

※資料來源:英國獨立報

Top

 

促開通台26線 牡丹、滿州揚言封古道反制

摘錄自2011年7月13日自由時報報導

為了呼籲縣府同意進行台26線旭海段道路,滿州鄉及牡丹鄉昨天再次發出怒吼,要求縣長曹啟鴻同意開通,並強調如縣府堅持以保留區方式阻擾,居民也將封閉阿塱壹古道,真正「保護」古道不被眾多遊客踩踏破壞。

滿州及牡丹鄉代表會12日同時召開臨時會,提案向地檢署控告縣府相關人員涉嫌偽造文書,並通報內政部請求行政救濟,號召地方居民「保護阿塱壹,開闢台26線」,反抗屏東縣政府的霸凌行為。

目前阿塱壹古道被縣府公告為暫訂自然地景保留區,並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出「動植物生態調查」和「自然地景調查」兩項調查申請,調查期6個月,必要時可再展延6個月,直接導致環評通過的台26線開通計畫無法進行。

滿州鄉代表會主席鐘振文及牡丹鄉代表會主席潘壯志等地方人士,都對於縣府阻礙地方發展感到不滿,鐘振文說,開通計畫從91年規劃至今,當年在環保團體抗議下,為避免破壞自然生態,部分路段變更為隧道路廊,避開海岸線和阿塱壹古道,當年縣長也承諾興建,如今卻為少數環保人士的意見,罔顧地方權益。

鐘振文表示,縣府罔顧地方意見,既然堅持指定阿塱壹古道為保護區,他們將串連台東達仁鄉民,在阿塱壹古道的兩側入口設置路障,完全禁止遊客及團體進入,避免過度踩踏造成古道的破壞,甚至浪費社會資源的民眾受困救援,達到完全保護古道的目的。

Top

 

電磁波專家會議記錄漏列關鍵發言 環團要求更正

本報2011年7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環保署聘2009年任職「台灣電信產業協會秘書長」林基興,當電磁波專家會議主席,環保團體抗議沒有利益迴避。

環保署在6月17日舉行「電磁波預警機制風險評估第八次專家會議」,討論環保團體要求將「電磁波環境建議值」更名為「急性傷害瞬間基本限制值」。最近環保署公布會議記錄,環保團體發現漏列學者關鍵發言,因為這段發言是贊同環保團體強調的「833.3毫高斯是『短時間的暴露』,不是台電一再指的『安全值』」,發文要求環保署更正。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回應,將重新檢視錄音內容,如果會議記錄有誤,會立即更正。

環保團體指漏列的內容主要是成大公共衛生學科暨研究所教授李中一的發言,內容如下:

「我們身體對熱敏感的幾個器官,包括皮膚、眼球,和男性的生殖腺對熱敏感,所以在833mG以上是有一些確定的急性傷害,那這些基本上是屬於熱效應,所以我覺得這應該是屬於短時間的暴露,就是說你任何時間都不可以超過833mG。

「總而言之,就是從公衛謹慎避免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儘量避免就避免,因為它(極低頻)放到2B(致癌物)去,基本上就是雖然證據不確定,而已是有相當多的證據。」

「所以第二題(針對ICNIRP所建議的暴露限制值,探討其為「短期」或「長期」的適用性),我個人的建議是「短時間」的暴露。」

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在1998年訂出「一般民眾暴露環境電磁場建議值833.3毫高斯」,提醒各國政府應注意電磁波危害。環保署於2001年公告我國電磁波環境建議值,也是833.3毫高斯。

但833.3毫高斯指的是瞬間暴露限制值、還是長時間生活的安全值,政府這10年來不曾探究,台電都以833.3毫高斯為法定安全值,只要民眾住家電磁波在833.3毫高斯以下就拒絕改善。各地電磁波受害者自救會強調,833毫高斯指的是急性傷害,並不是長時間暴露的安全值,要求更正。

當天電磁波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指出,所有自救會要求環保署要講清楚,環境建議值833.3毫高斯被誤解為長期暴露也安全,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安全值,應改名為急性傷害暴露值,以免再被誤用。

自救會:林基興是電信產業代言人 可以當環保署專家委員?

當天會議由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研究員林基興當主席,中正大學特聘教授陳文雄指林基興2009年任職「台灣電信產業協會秘書長」,幫台電宣傳833毫高斯以下都沒有問題,現在竟然當環保署的專家會議委員,還當主席,要來擬定影響全民健康的規範,「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威霆表示,我們不能理解一個具有電信業者身分、代表電信業者利益的人竟然被政府聘為電磁輻射審議委員會委員,也可以擔任政府重要科技評估的技術顧問嗎?

立委田秋堇強調,電信產業是利害相關人,林基興基於利益迴避原則不該參加這個會議,這是最基本利益迴避原則。

林基興:科學就是科學 沒為自己利益扭曲科學

林基興表示,電磁波研究是科學議題,這需要有相當專業知識了解,希望國人知道這是科學問題,我說寫這書沒有代表業者利益。「我也可以說我保護環境,你說你對,我說我對,先解決科學議題再講別的」。

當天的委員、台大公衛所教授鄭尊仁說,科學價值要追求真理,「你代表某一利益團體,會不會影響到你的判斷?」「我們做研究,最後做結論會照你的想法,有點偏頗,投學術期刊都要自己寫沒有利益問題。」

鄭尊仁認為,就連馬總統提名誰,一不小心弄不清楚被駡得要死,這應該是共識,要求參加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都沒有利益關係,大家才相信決議是可信的。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邱弘毅表示,這是一個涉及居民身家財產安全重要的委員會,公正客觀性必需要被信賴。「我們大家都當老師這麼久了,心中自有一把尺,要拿捏好,否則你在這領域也不會受尊重。」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拒絕大巨蛋 綠黨12.3發動4萬人遊行

摘錄自2011年7月13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綠黨昨天(12日)召開「我們心目中的松山菸廠」記者會,呼籲保留松山菸廠古蹟並成為公園,不要蓋大巨蛋;綠黨也將於12月3日發動4萬人大遊行,讓市府見證人民的力量。

台北市政府發言人張其強表示,協調委員會於7月2日同意大巨蛋開發商有關融資契約的展延,市府感到相當遺憾,目前市府還未收到協調委員會的書面文件,不知其同意的理由、內容為何,市府會在收到書面文件後,再依法處理。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市府將在松山菸廠蓋可以容納4萬人的大巨蛋,並聲稱可以解決交通問題,所以綠黨將號召4萬人在12月3日,實地表達民眾反對興建大巨蛋的訴求,並看看4萬人聚集在那裡,交通問題如何解決。

綠黨指出,12月3日也是全球抗暖化行動日,台灣將繼續與世界同步遊行,台北主場預計從松山菸廠集結,追討綠地也是這次遊行的主軸之一,並呼應監察院長王建煊日前反對興建大巨蛋的意見。

Top

 

核災後大力省電 日本Soft Bank推出30%節電目標

本報2011年7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林菁香編譯,翁御棋審校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日本311福島災變後大力推廣再生能源的大企業軟體銀行(Soft Bank),近日再推出新的節能政策。該公司表示,為了因應夏天供電不足問題,位在東京電力及東北電力配電區內的企業辦公室,7月至9月期間的用電量,將朝向比去年度節省30%以上而努力。

該公司推出的節能對策是,將目前使用中的辦公室面積縮小30%以上,讓約3000名左右的員工輪流在家上班,或不進公司直接前往洽公地並於洽公後直接回家。

此外,在用電量的尖峰時刻,還獎勵員工關掉電腦電源並活用公司提供給所有員工的平板式電腦「iPAD」以達到節能的目標。

據6月底來台分享日本福島災後情勢的日本綠黨前召集人渡邊智子介紹,Soft Bank創辦人孫正義已成立了自然能源基金,在偏遠地區推動再生能源,扶助地方發展。

※新聞來源:讀賣新聞

Top

 

論壇∣新坡校陂被剃光頭-校陂小鷿鷈的家族破碎了、搶救新坡鬼中橋

作者:大堀溪文化協會

新坡國小的校陂,讓許多人的腦海留下難以抹滅的美好印記,那傳說紛紜的鬼中橋和叛逆頑童尤其熱愛的水沖坑,也讓不少人夢魂牽引。至於最近X先生拍攝到的小鷿鷈家族和各種群聚的冬候鳥,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校陂特色;自然、生態、神秘、無可取代的原始風味,是這個陂塘可能成為全國最具特色的陂塘之一的傲人條件。

美麗校陂令人迷醉,左下即鬼中橋。

校陂裡的小鷿鷈家族(X先生攝影)

鬼中橋下的水沖坑

但是很不幸的,昨天我到池邊散步,驚駭的發現,小鷿鷈的家不見了,也就是整個池塘周邊的草全被除光了。媽呀,是誰這麼狠心啊!

岸邊整治,把原先小鷿鷈的家給抄了。

整個池塘周邊無一倖免

住在池畔的劉先生告訴我,這幾天白腹秧雞夜晚整夜「補窩、補窩」的叫個不停,他說他知道,這是妻離子散後的孤獨叫聲。是他二十多年來第一次聽到這麼淒慘的叫聲。他說小時候資源缺乏,大人也曾經捕白腹秧雞來吃,可是有一次捕過以後,就連續聽到好幾個晚上這種整夜「補窩、補窩」的叫聲,大人終於因此告誡孩子以後不可以補這種水鳥來吃。

白腹秧雞

今天所見的校陂,可以說是把所有可能棲息的水鳥的家都一次終結,包括小鷿鷈、紅冠水雞、白腹秧雞和緋秧雞。

如果現在開始完全不動池塘,讓他自然復育,我認為半年後有可能恢復5、6成的自然生態,但是不幸的,我聽到的消息是:一筆將近2千萬元的經費已經砸下來要來整治這個陂塘。今年內要完成約900萬的第一期經費。施工的三個大項是:拆除鬼中橋作減水壩、環湖全面做邊坡(未來做環湖人行道)、以及進水口做一座連通的拱橋。

我把訊息轉達給新坡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鄭元治,他聽了也嚇一跳。因為他們在驚艷於新坡校陂的自然生態之美後,已經向文化局申請要出版校陂生態專輯,也在水保局的課程裡學到很多有關濕地生態整治的理念,聽到這個消息痛心不已。

於是趕忙透過熱心且人面廣闊的張玉女小姐,請來桃園農田水利會的會務委員盧小姐、施工單位蕭先生、社區發展協會會長鍾振章以及村長許文庸,大夥交換意見後,隨即到現場勘查,最後初步得到施工單位的善意回應,結論大致如下:

一、因為地方人士表達要環湖道路做為社區民眾休閒之用,所以水利單位有此一舉,現在聽到社區的另一種聲音,會尊重社區注重生態的意見,先確定鬼中橋延伸新坡國小圍牆邊直到進水口的半邊(南岸)不做邊坡。

二、進水口的拱橋也因此不必施工。

三、北岸偏東的半邊做邊坡,但不留人行步道,以免驚動敏感的生態。來日美化建議多種植物以更隱密、更自然的環境來吸引小動物蒞臨,

四、拆除鬼中橋作減水壩的事,請社區近日開會做成決議,再由水利單位評估處理。

所以現在的狀況是:小鷿鷈、白腹秧雞等家族已然慘遭滅巢之患,無力回天;但未來盼能因我們的友善行動,繼續吸引他們來做鄰居。而鬼中橋的命運,就看近日社區發展協會的決議,在此期盼關心這個案子的社區朋友廣傳這個訊息。

延伸閱讀  

小鷿鷈悠遊在新坡校埤(上)

    小鷿鷈悠遊在新坡校埤(下)小小鷿鷈大口吃魚吃蝦子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