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9.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東海岸開發未落實「海下環評」 美麗珊瑚蒙塵


基翬水下生態。(圖片來源:中研院珊瑚礁演化生態暨遺傳實驗室)

台東基翬(三仙國小一帶往北至三仙台附近的海岸)海底遍布美麗的珊瑚礁,70多座直徑6公尺、高3公尺的山形微孔珊瑚,有如海裡的小山丘,支持著魚類的棲地,基翬海底充滿生機。珊瑚礁總體檢首度於台東三仙台旁的基翬增加潛點,在杉原地區首次記錄到只能在乾淨的海域生存的貝氏耳紋珊瑚,在基翬也發現新種台灣擬絲珊瑚蹤跡。

然而,隨著美麗灣飯店及寶盛水族生態園區動工,砂石沖刷到海底,可能使得珊瑚蒙塵,進而窒息死亡。連續3年號召志工進行珊瑚礁總體檢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昨日(8月3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不當開發對海洋生態的破壞,除了應進行「海下環評」調查海底生態,更建議將杉原、基翬海岸優先劃設為海洋保護區。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Pangcah抗議三仙台寶盛水族遊樂區 圖利財團

三仙台新財團部落地圖

不要告別東海岸 金曲歌手嗆「聲」,捍衛傳統領域

2010珊瑚礁體檢:小琉球最劣 綠島黑海綿病肆虐

氣候變遷Q&A∣如果墨西哥灣流變慢 北歐是否會陷入天寒地凍?

本報2011年9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墨西哥灣暖流(Gulf Stream)和北大西洋流(North Atlantic Drift)是大西洋溫鹽環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的一部分,從熱帶大西洋攜帶溫暖的海水和空氣到歐洲。如果沒有這個機制,英國將比現在的溫度更低。

雖然這個系統不可能完全停止,但是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發表的評估報告指出,下一個世紀時此系統非常可能(very likely)流速會變慢。原因在於,降雨量增加,北極與鄰近區域的冰原融化,在北大西洋增加了大量的淡水,造成部分暖流停止。最先進的電腦模擬程式預估出,若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增無減,下世紀時溫鹽環流系統可能減緩流速達10%~50%。如果真的發生了,原本在英國和歐洲部分地區預期發生的溫暖氣候將會幾乎消失。不過,英國和歐洲地區的夏天仍然可能比現今更溫暖且乾旱頻仍。

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雲南非法傾倒牽出中國鉻污染毒瘤

作者:孟斯(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副主編)

8月中旬,有網友揭露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陸良和平化工有限公司(下簡稱「陸良化工」)將5000噸劇毒鉻渣傾倒在麒麟區越州鎮山上,毒水造成魚和牲畜死亡,危及沿岸數千萬人用水安全,遂引起眾多媒體關注。

鉻是中國地表水中主要的重金屬污染物之一。鉻渣遇水後會會產生劇毒物質六價鉻,經呼吸道、皮膚、黏膜及消化道等途徑進入人體後,可能引發諸多健康和環境問題。六價鉻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致癌物」。中國吉林、遼寧、青海等地都曾出現過鉻渣污染事件。1992年某化工廠汽車翻車造成1.5噸紅礬鈉(主要成份為六價鉻)外泄,污染了地下水源,使37人中毒。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奧勒岡州立大學發現一種淡水浮游動物,會吃掉在全球各地殺死兩生類的真菌。這個發現,也許可以解救之前我們新聞提過的,法國庇里牛斯山罕見負子蟾蜍的致命危機。巴西發現,在亞馬遜河下、地底4000公尺左右處,可能存在另一條約6000公里長的地底河流。這實在讓小編驚呼太酷了,這個地球藏有多少我們還不知道的秘密呢?「綠色奧斯卡」國際影展首度來台,將在關渡自然中心播映「英國Wildscreen影展」中多部自然影片,還有英國BBC、RSPB等單位的資深自然影片工作者也會來參加研討會,想必精彩可期,歡迎大家參與,最近的跟環境有關的影展還有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資訊中心的綠課表查詢。

 大家知道嗎?1台電腦液晶螢幕從產製到廢棄,它一生製造的碳排放居然相當於1棵樹花22年所吸收的碳。這太教人震驚了,所以大家購物的時候一定要看看碳標籤。香港抽查發現,來自中國的蔬菜樣本中有6個含鉻,這是否與雲南的鉻渣污染事件,正在追查,關於此事件,今天的透視中國環境專欄,有深入的報導。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連署:給我滴水不漏的工業放流水管制標準

發起單位:地球公民基金會

連署訴求:迫於民間壓力,環保署於去年完成光電業放流水標準修訂之後,今年9月5日即將修訂石化業、晶圓及半導體業的放流水標準。

石化工廠遍布全台,多年來由於無法可管,這些工廠都可以合法排放含有致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廢水到河川和海洋,高雄的後勁溪即為一例,儘管民間長期呼籲修訂法規,但直到去年爆發台塑仁武廠污染超標30萬2000倍的事件,才引起環保署的正視,再加上今年造成全台恐慌的塑化劑事件,環保署於是加快腳步在石化業放流水標準中擬增列管6種VOC及6種塑化劑。

然而,石化廢水中的有毒物質僅有這12種嗎?

精采內文

 

東海岸開發未落實「海下環評」 美麗珊瑚蒙塵

本報2011年9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東基翬(三仙國小一帶往北至三仙台附近的海岸)海底遍布美麗的珊瑚礁,70多座直徑6公尺、高3公尺的山形微孔珊瑚,有如海裡的小山丘,支持著魚類的棲地,基翬海底充滿生機。珊瑚礁總體檢首度於台東三仙台旁的基翬增加潛點,在杉原地區首次記錄到只能在乾淨的海域生存的貝氏耳紋珊瑚,在基翬也發現新種台灣擬絲珊瑚蹤跡。

基翬水下生態。(圖片來源:中研院珊瑚礁演化生態暨遺傳實驗室)

然而,隨著美麗灣飯店及寶盛水族生態園區動工,砂石沖刷到海底,可能使得珊瑚蒙塵,進而窒息死亡。連續3年號召志工進行珊瑚礁總體檢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昨日(8月3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不當開發對海洋生態的破壞,除了應進行「海下環評」調查海底生態,更建議將杉原、基翬海岸優先劃設為海洋保護區。

貝氏耳紋珊瑚。(珊瑚礁演化生態暨遺傳實驗室提供)珊瑚礁體檢調查顯示,台東杉原活珊瑚覆蓋率有28-50%,基翬則約有30%,分別達到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優良」及「尚可」的標準。從志工拍攝的影片中可見微孔珊瑚礁,海膽、海星、海鰻等生物;而缺席的大魚則顯示過度捕撈的痕跡。

然而珊瑚礁體檢也發現,當地活珊瑚覆蓋率每下愈況,從2009年來,年年下降;而南礁「剛死亡珊瑚」覆蓋率7%,中礁有18%的藻類覆蓋率,疑似與美麗灣度假村工程廢水及廢土的影響有關。

澎湖共生藻協會陳昭倫指出,東部開發問題長期受漠視,連帶海底生態系豐富的事實也鮮為人知。台東杉原記錄到100多種珊瑚,台東基翬多樣性也不差。種種跡象顯示,東部海域海洋環境得天獨厚。

另一方面,開發單位虎視眈眈。杉原海岸美麗灣BOT雖經高等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必須停工,台東縣政府仍發給建照,美麗灣飯店也表示將於年底營運。此外,杉原遊艇港、娜路彎大酒店、杉原棕梠濱海度假村等5、6個大型開發案蓄勢待發。陳昭倫說,一旦貿然開發,可能會導致更多未知物種消失。因為,陸地開發的砂土到了海底,覆蓋珊瑚礁,珊瑚無力去除,唯有死路一條。

台東刺桐部落代表黃苑蓉以圖說明杉原海岸的變化。台東刺桐部落代表黃苑蓉指著圖片對照20年前的杉原海岸以及正在施工的美麗灣飯店,美麗的海岸逐漸豎起水泥建築。他說,東海岸地層普遍屬於利吉層,是一種由泥質填充物夾著許多外來岩塊所組成的混同層,貿然在這樣不穩定的地層上進行大型開發案,植被移除後,一經大雨沖刷,表土很容易流失。

黃苑蓉指出,美麗灣飯店持續動工,不僅破壞杉原海岸原有美麗景觀,並且數次被人目擊在沙灘上回填不明廢土及廢棄物,這些不明物體,經大雨沖刷後流入海裡,將對海底生態造成難以恢復的危害。

杉原珊瑚礁遭受沉積物覆蓋,魚兒無以為家_楊明哲攝

而在狹小的基翬海岸就有3個緊鄰的開發案,台東縣成功鎮愛鄉協會總幹事宋明燕質疑,「這是合理、適度的開發嗎?」寶盛水族遊樂園區在離海岸幾公尺處興蓋12公頃的遊樂區,在未與居民充分溝通下,逕行開挖、施工。宋明燕表示,當地無論是阿美族婦女從事採集、學校生態教學、旅人衝浪,或定置漁網的收集,都是日常生活、遊憩的一部分,當地人不需要花8.87億蓋把人隔離在自然之外的遊樂區。他擔憂若不趕緊阻止類似的開發,不但衝擊珊瑚礁生態,也將衝擊漁場漁獲,危及漁民生計。

宋明燕(圖左)表示小小基翬海岸有3個開發案進行,質疑其合理性。

曾從事考古研究的宋明燕說,「鄉下人老一輩假設祖先沒在這個地方住過,表示不宜居住;基翬人不是住在上一層海階或海岸林,不會在寶盛這種空曠的迎風面上蓋房子;唯有海岸林能在颱風來襲時擋住侵害」,而寶盛在砂土層上蓋一個龐大的水溝,「等於將結構體放在果凍上」。

除此之外,杉原海灣一向是當地阿美族部落的傳統漁場,以往魚群種類及數量都相當豐富,陳昭倫認為,當地有很多原住民遺址,開發案卻未兼顧文化保存與原住民生活。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政府對於海洋生態的調查不夠認真、不夠努力,因此民間才須主動投入海洋生態的調查。每遇開發案,當地居民的聲音常被政府忽視;東海岸開發案都號稱「環評已通過」、「零污染」實際上不是規避環評,就是有可能根本沒有進行「海下環評」。

陳瑞賓提出3項訴求,首先,違法開發應立即停工。對於已經高等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停工的美麗灣BOT案,台東縣政府仍發放建照,陳瑞賓質疑政府不守法,人民如何自持?地方政府不守法,中央政府可以漠視嗎?其次,有鑑於野柳納入保護區後,珊瑚覆蓋率恢復至50%,顯示保護區對海洋生態有正面幫助,因此,呼籲政府積極將杉原及基翬優先列入海洋保護區。最後,他也提到開發案應尊重在地居民,正視原住民及在地住民對於其傳統領域的使用權利。

※ 圖表附錄:

2009-2011杉原海灣中礁底質紀錄
2009-2011杉原海灣南礁底質紀錄
2011台東基翬珊瑚邀體檢結果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氣候變遷Q&A∣如果墨西哥灣流變慢 北歐是否會陷入天寒地凍?

本報2011年9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墨西哥灣暖流(Gulf Stream)和北大西洋流(North Atlantic Drift)是大西洋溫鹽環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的一部分,從熱帶大西洋攜帶溫暖的海水和空氣到歐洲。如果沒有這個機制,英國將比現在的溫度更低。

雖然這個系統不可能完全停止,但是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發表的評估報告指出,下一個世紀時此系統非常可能(very likely)流速會變慢。原因在於,降雨量增加,北極與鄰近區域的冰原融化,在北大西洋增加了大量的淡水,造成部分洋流停滯。

最先進的電腦模擬程式預估出,若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增無減,下世紀時溫鹽環流系統可能減緩流速達10%~50%。如果真的發生了,原本在英國和歐洲部分地區預期發生的溫暖氣候將會幾乎消失。不過,英國和歐洲地區的夏天仍然可能比現今更溫暖且乾旱頻仍。

有證據顯示,溫鹽環流在過去紀錄中曾經停止過不只一次。但是科學家認為,在任何情況下,溫鹽環流變慢的影響,仍然是比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所呈現的戲劇性變化還來得小;需要的時間也更長,這個過程至少須要數年、甚至幾十年才會完全發生,而不像電影幾天內就發生了。

Top

 

透視中國環境∣雲南非法傾倒牽出中國鉻污染毒瘤

作者:孟斯(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副主編)

主頁圖片內容為綠色和平工作人員檢測雲南含鉻的工業廢水/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8月中旬,有網友揭露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陸良和平化工有限公司(下簡稱「陸良化工」)將5000噸劇毒鉻渣傾倒在麒麟區越州鎮山上,毒水造成魚和牲畜死亡,危及沿岸數千萬人用水安全,遂引起眾多媒體關注。

爆料者雲南網路文化協會理事董如彬對廣州報紙《羊城晚報》說:「致命的六價鉻,最高時超標2000倍。毒水被直接排放南盤江中。南盤江正是珠江的源頭。」珠江若被污染,下游的廣西省和廣東省飲水安全將可能受到威脅。

鉻是中國地表水中主要的重金屬污染物之一。鉻渣遇水後會會產生劇毒物質六價鉻,經呼吸道、皮膚、黏膜及消化道等途徑進入人體後,可能引發諸多健康和環境問題。六價鉻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致癌物」。中國吉林、遼寧、青海等地都曾出現過鉻渣污染事件。1992年某化工廠汽車翻車造成1.5噸紅礬鈉(主要成份為六價鉻)外泄,污染了地下水源,使37人中毒。

由於化工產業的轉移,中國現已成為鉻渣產生量最多的國家。鉻鹽應用廣泛,涉及電鍍、制藥、有機合成、染料、化學試劑等諸多方面。據商業部門統計,約有 10%的商品與鉻鹽產品有關。

多年污染曝光

此次曲靖鉻污染事件並非「新聞」。《雲南網》報導,據楊旗營村村民反映,今年3月開始有大車來倒「黑土」,之後村裏的羊、豬陸續死亡,而種植的煙葉開始長斑,用井水洗過的白襯衣變成黃色。村民於6月12日向當地環保部門報告。

《新快報》記者追溯發現,曲靖市陸良縣環保局出示的陸良化工「環境監察現場記錄表」上顯示,今年1月到7月間,環保局先後7次前往該廠,其中6次發現鉻處理不到位的情況。

央視《新聞1+1》節目進一步曝光,雲南鉻渣污染涉事企業生產之後有17年都沒有對鉻渣進行任何處理,廢料就在南盤江旁露天堆放。

由於鉻鹽污染危害大,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全面整頓鉻鹽行業。2005年,國務院通知要求所有歷史堆存鉻渣到2010年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但據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仍有約100萬噸鉻渣堆存於12個省份。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污染防治專案主任馬天傑說,綠色和平8月下旬在雲南又調查到另一個7至9噸的鉻渣堆,而其製造者牟定市渝滇化工有限公司早已停產無人。

治理說法不一

曲靖市陸良縣8月13日曾在其官方微博上公佈,該縣環保局兩個月前接到曲靖市環保局稱在麒麟區發現鉻渣的危險固體廢棄物,要求調查陸良化工鉻渣存儲量既渣庫容量。經調查核實:今年5月28日,陸良化工與貴州興義三力燃料有限公司在未經環保部門許可同意的情況下,私自簽訂了鉻渣供給合同。後者雇傭的貨車司機在運輸途中擅自傾倒鉻渣危險固體廢棄物在麒麟區境內。

該微博還稱,接到報告後當天政府人員趕赴現場調查,共清運回鉻渣5222.38餘噸、污染土7700餘噸、廢水(鉻渣浸出液)966噸。

但《羊城晚報》在此事曝光後採訪雲南環保廳副廳長任治中、雲南環保廳監察總隊隊長黃傑,他們卻僅表示,運渣駕駛員偷倒了1000噸鉻渣,當地一個死水塘100立方米的水受到污染。

對於鉻渣是否已清理的疑問,儘管曲靖市陸良縣在其官方微博表示鉻渣、污染土和廢水(鉻渣浸出液)已於6月13日後的3天內全部運回陸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但央視《新聞1+1》8月15日節目顯示,在陸良化工的堆放點,鉻渣沒有任何遮擋的暴露於戶外,一牆之隔即是珠江的源頭南盤江,垃圾漂浮、惡臭襲人。在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下,工廠才開始派人在鉻渣堆表面覆蓋石棉瓦,並打樁搭架,加固加高圍牆。

水利部珠江委員會調查組8月17日的調查結果也確認,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鉻堆渣場範圍內,由於滲漏等原因,六價鉻檢出超標,稱其為一起影響人畜飲水安全的嚴重事件。

鉻指標檢測也存疑點。陸良縣新聞辦稱,2009至2011年期間,陸良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小百戶鎮興隆村委會大水池共進行了4次生活飲用水檢測,六價鉻指標小於0.004mg/L,檢測結果並未超標。但《新快報》卻披露,陸良縣疾病防控中心主任錢鑫表示,由於檢測人員退休,中心自2009年8月最後一次檢測後,再沒有檢測過居民生活用水中的六價鉻這一指標。

處理仍待時日

鉻污染事發後,兩名傾倒鉻渣的司機、陸良化工副總經理左某、職工王某及貴州省興義市三力燃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某已被刑事拘留。面對下游擔心,13日雲南省環保廳發佈消息稱「珠江上游南盤江出雲南省境水質優良」,同日廣東省環保部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稱:廣東省目前的水質監測結果並無異常,將密切監控水質變化。綠色和平馬天傑說,當地乾旱限制了污染隨河流擴散,但假如上游突然下雨,沒有人知道下游會發生什麼。

鉻污染事故並未完結。更多報導顯示周邊已出現「癌症村」。在與廠區相鄰的小百戶鎮興隆村曾擔任過村支部書記的村民常小喬告訴《瀟湘晨報》記者,很多村民莫名得病,30多人得了癌症。陸良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錢鑫則證實了2002年至2010年的14個癌症病例,其中11人已經死亡,死亡時最小的只有9歲。但馬天傑說,由於當地是一個化工園區,居民可能受到眾多工廠污染的影響,單個污染與病症的因果聯繫很難被證明。

鉻污染對環境影響大,其污染的土壤修復方式一直是個科技難題。上世紀70年代,日本、美國都曾發生過嚴重的鉻污染事件。1993年美國加州的鉻污染案被改編成著名影片《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發達國家對鉻渣處理技術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小。據《中國化工報》報導,近年來一些國家主動減少本國鉻鹽產能,有的國家由於環境壓力甚至關閉了一些鉻鹽企業,而改從發展中國家(如中國)進口鉻鹽。這促使中國鉻鹽生產近10年來高速發展,產量劇增。

相關文章

挑戰重金屬污染產業鏈  2010年8月16日

水污染不是自然災害  2007年6月8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8月30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青蛙殺手壺菌 遇上浮游動物剋星

摘譯自2011年8月26日ENS美國,奧勒岡州,科瓦利斯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巨水蚤(Daphnia magna),一種吃壺菌的浮游動物。圖片來自:奧勒岡州立大學。奧勒岡州立大學的動物學家在26日表示,他們發現一種淡水浮游動物,會吃掉一種在全球各地殺死兩生類的真菌。

科學家說,這種微小的浮游動物,學名是Daphnia magna,如果野外研究證實其自然狀態下的效果,就可以用來當做對這種致命真菌的生物控制工具。

這種真菌是一種壺菌,學名為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在嚴重感染的時候,會破壞電解質的平衡,導致其兩生類宿主心臟驟停而死。

奧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巨水蚤在有壺菌的兩生類繁殖地出現,可能可以阻止兩生類族群數量大量下降以及滅絕的危機。

國際兩生類滅絕研究的領導者,本研究的共同作者,動物學教授Andrew Blaustein說,「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兩生類動物正受到威脅,其中有許多已經滅絕。」

他說,「很明顯有許多問題威脅著兩生類,但壺菌感染似乎是最主要的因素。」

所有企圖控制這種壺菌的嘗試都失敗了,即使是對個別的兩生動物使用殺菌劑也一樣。

直到現在,一直無法將壺菌由野生的兩生類族群中根除,也無法保護自然棲地免於壺菌的入侵。

不過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奧勒岡州立大學的動物系博士生Julia Buck以及她的同事們發現,有證據顯示浮游動物會將惹麻煩的真菌當成晚餐。

「我們認為生物控制可以提供對付這種真菌的最佳機會,而現在我們有一個好的候選者,」Buck說道,「過去根除這項疾病的努力沒有成功,但沒有人嘗試過生物控制法來對抗壺菌,這或許是可行的一條路。」

低程度的壺菌感染並不總是會致命,Buck 表示。可能沒有必要完全消滅它,而只需要降低其密度以防止造成死亡。

她說,「生物控制在這類的情況下,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首次已知的壺菌感染青蛙紀錄是1938年受感染的非洲爪蛙 (Xenopus laevis)。由於爪蛙在寵物店銷售,也在全球各地的實驗室中使用,所以壺菌很可能已經由非洲擴散出去了。

當90年代中期澳洲與中美洲大批青蛙發生死亡時,科學家發現是壺菌造成的。

壺菌現在在43個國家以及美國的36個州有被報導。這種真菌藉由穿透兩生類的皮膚,感染超過350種兩生類。

這種真菌能夠生活在海拔20000英尺的高度之上,被認為在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早期,造成7種澳洲濕熱帶高海拔的青蛙全部絕種。

哥斯大黎加的金蟾蜍Bufo periglenes,最後一次出現在1989年。圖片節錄自:Charles H. Smith/ENS報導。壺菌感染也造成了哥斯大黎加金蟾蜍(Bufo periglenes)的絕種,最後一次被發現是在1989年;懷俄明蟾蜍(Bufo baxteri)在1991年野外滅絕;巴拿馬金蛙(Atelopus zeteki)自2007年野外絕種。

這種真菌也使得Rheobatrachus屬的澳洲胃育蛙滅絕,這是種獨特的青蛙,因為它是已知唯一兩種會在媽媽胃裡面孵育子代青蛙的一種。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巴西發現亞馬遜河底有河

摘錄自2011年8月31日中央社報導

巴西國家觀測站研究員發現亞馬遜河下面、地底4000公尺左右處,可能存在一條約6000公里長的地底河流的跡象。

「聖保羅州報」(O Estado)報導指出,這兩條河的流向都是由西至東,但方式不同。

研究員的發現源自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1970至1980年代間,在亞馬遜地區開鑿241處油井的溫度資料報告:在類似亞馬遜河域下面層積岩沙間穿流的水,通常會呈現微小的溫度變化。

根據巴西石油公司提供的溫度資料,國家觀測站地質學家韓薩(Valiya Hamza)與亞馬遜聯邦大學教授皮曼德爾(Elizabeth Pimentel)發現地底4000公尺有水在流動。

上星期,皮曼德爾和韓薩在巴西地質協會於里約熱內盧舉行的第12屆國際研討會中發表新發現,同時將地底河命名為「韓薩河」(Hamza)。

亞馬遜河的水流量平均每秒13萬3000立方公尺,而地底河流僅達亞馬遜河的2%,即每秒3000立方公尺,但仍較貫穿米納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和東北部的聖佛蘭西斯科河(Sao Francisco)流量大。聖保羅季也蝶河(Tiete)河水漲潮時的流量,最多也只達每秒1000立方公尺。

Top

 

「綠色奧斯卡」國際影展首度來台 關渡自然中心登場

本報2011 年9月1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陳瑋駿整理報導

「2011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將於9月2日至12日在關渡自然中心播映「英國Wildscreen影展」中多部得獎或入圍的自然影片,並邀請英國BBC、RSPB等單位的資深自然影片工作者舉辦研討會,為台灣民眾帶來國際級的視聽饗宴,拓展台灣自然影像領域的視野與深度。

由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林務局等合辦的這項影展,本次Wildscreen影展來台播映的21部影片,內容包含許多不同面向的自然環境議題,獲得多項國際殊榮。由法籍導演及攝影Patrick Rouxel製作的「GREEN」,贏得了Wildscreen 2010最高榮譽WWF金貓熊獎,而本次影展的開幕片「紐約紅尾鵟傳奇」(The Legend of Pale Male),則與台灣生態紀錄片「九九蜂鷹」同樣在日本野生生物影展(Japan Wildlife Film Festival)獲獎,拿下「人與自然共生大獎」。

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表示,將這些享譽國際自然影片和台灣的所有人分享,「台灣自然影片的土壤將會更加豐厚,進而萌發出嫩綠肥美的新芽。」林務局則強調,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能提昇國內自然影片的製作品質,得到更多國際影展的關注。

若欲瞭解更多「2011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的相關消息,可上官方網站查詢http://www.wildviewtaiwan.org 

Top

 

液晶螢幕碳排放 樹要吸22年

摘錄自2011年8月30日中央社報導

1台電腦液晶螢幕從產製到廢棄產生22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1棵樹花22年所吸收的碳。環保署為提升民眾對低碳生活認同,盼廣推產品碳標籤。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自去年起,推動碳標籤活動,邀請各廠商將商品製程從「原料」、「製造」、「配送」、「使用」到「廢棄」各階段,都計算出耗費的二氧化碳量,並計算總合後標明在產品包裝上。

目前已向環保署管考處登記碳標籤的產品共77件,舉凡包裝水、沙士、洗髮精、燈管、泡麵、毛毯、電腦液晶螢幕等種類繁多。1瓶600毫升包裝水從產製到廢棄約產生180克二氧化碳、1瓶600毫升沙士約產生300克二氧化碳、1包排骨雞泡麵約產生260克二氧化碳、1台電腦液晶螢幕約產生220公斤的二氧化碳。

若以農委會公布資料估算,1棵樹1年約吸收5到10公斤的二氧化碳,1棵樹平均每天約吸收27克的碳。換言之,民眾喝1瓶包裝水的碳排放,1棵樹要吸碳6天;喝1瓶沙士或吃1包泡麵的碳排放,1棵樹要吸碳10天、新購入1台電腦液晶螢幕對地球的碳排放,1棵樹要吸碳22年。

Top

 

6中國輸港蔬菜樣本含鉻

摘錄自2011年8月31日明報香港報導

港食物及衛生局抽查中國輸港蔬菜樣本中,發現6個含鉻,其中一個樣本超出中國標準。

食物安全中心與國家質檢總局已跟進雲南鉻污染有關事件,可能有兩至三間菜場或受當區影響,但是否真的受有關水源影響,則暫時未可釐定。

過去18個月,抽取了超過900個蔬菜樣本,專門化驗重金屬,除了鉻,還有鉛、鎘、砷等重金屬。多個樣本中,有6個被驗出含鉻,但只有一個超出中國標準,但並未超出香港標準。

Top

 

行動參與∣連署:給我滴水不漏的工業放流水管制標準

發起單位:地球公民基金會

連署訴求:

迫於民間壓力,環保署於去年完成光電業放流水標準修訂之後,今年9月5日即將修訂石化業、晶圓及半導體業的放流水標準。

石化工廠遍布全台,多年來由於無法可管,這些工廠都可以合法排放含有致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廢水到河川和海洋,高雄的後勁溪即為一例,儘管民間長期呼籲修訂法規,但直到去年爆發台塑仁武廠污染超標30萬2000倍的事件,才引起環保署的正視,再加上今年造成全台恐慌的塑化劑事件,環保署於是加快腳步在石化業放流水標準中擬增列管6種VOC及6種塑化劑。

然而,石化廢水中的有毒物質僅有這12種嗎?

檢視各國法規,美國工廠放流水管制了110種毒性化學物質,中國大陸管制了數十種,歐盟與日本甚至連一般河川水體中的毒性有機物含量都訂定了嚴格的標準!如果各國都認為工廠廢水中的上百種毒性物質應該列管,為何台灣可以只管12種?難道要再等下一個塑化劑事件爆發或某個石化廠污染,環保署才肯把法規修改到滴水不漏嗎?

另一個即將修訂的晶圓及半導體業放流水標準更是問題重重!此次環保署針對半導體業污染特性,首度將氨氮、氟鹽列入管制,但竟然將半導體業最密集、排放水量最大的科學園區排除在外!今年4月1日中科三期大安溪放流口因氨氮過高導致的死魚事件仍歷歷在目,試問如此避重就輕、本末倒置的法規訂定將如何保護環境與國人健康?而面對特定工業製程繁瑣、成分複雜的廢水特性,去年光電業放流水標準中首度加入的生物急毒性標準,具有一定的末端管制效果,此次半導體業和石化業放流水標準卻並未納入,造成管制前後不一的荒謬結果。如此作法令人匪夷所思!莫非只有光電業廢水具有急毒性,而半導體和石化業的廢水便安全無虞?

我們在此呼籲環保署:

1. 在石化業相關放流水標準中增訂『總毒性有機物』,將其餘較微量之有害有機物,以總量來管制,以防漏網之魚。
2. 科學園區排放廢水應同時列入晶圓及半導體業放流水標準之管制。
3. 石化業、晶圓及半導體業放流水標準中應增訂生物急毒性管制標準。
4. 混合化工及石化產業的工廠或工業區,其廢水應符合石化業放流水管制標準。

台灣的河川長期遭受工業廢水所污染,解決之道除了生產工廠必須在前端做好化學品源頭管理及有害物質減量,末端的排放管制更是最後一道重要的防守線。9月5日,影響全台半數以上河川的石化業、晶圓及半導體產業放流水標準將舉辦關鍵的修法公聽會,我們籲請全民及各社團參與連署、寫信到署長信箱(文底附件),要求環保署完整修法,還我們一個乾淨無污染的河川。

相關資訊請點選下列網址 http://met.ngo.org.tw/node/1384

參與連署網址: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83101435100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