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9.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英研究:接觸交通廢氣6小時 心臟病發作率升高

圖片節錄自英國衛報,David Sillitoe攝。

壅塞的車陣不只令人心浮氣躁,還可能致命!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人們身處在交通廢氣的環境中達6小時,極可能因吸入廢氣而引發心臟病。這項研究再次確認了健康風險與污染物的關聯性,而研究人員更把元凶指向污染微粒和二氧化氮,而這些物質也都是都市中主要的空氣污染物。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暴露於這些物質後的6小時內,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增加1.3%。雖然數字上看起來很小,但研究者認為,肺部吸入這兩種物質達一定的量後,會導致本應該要發作的心臟病提前幾個小時。此現象稱作為「短期置換」(short-term displacement)或是污染物的「收穫效應」(harvesting effect)。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倫敦入列歐洲空氣品質最差城市

維基解密:中國政府失職 未監測危險空氣污染物質

奈米級空氣污染物 可能導致心臟疾病

雲縣調查 六輕確實影響周邊居民健康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我們要改變!」 居民轉型,山城永續

作者:鄭美華

托特尼斯鎮是個極具知名度的度假山城,擁有蔥綠山丘與湖光美色、旺盛的旅遊人潮、熱鬧精彩的商家之外,它最迷人之處是在地深植的人氣氛圍,如果說托特尼斯鎮的特產是轉型運動、那麼製作這項特產的師傅就是全體居民,上從議會政府、乃至草根團體再到社區居民,在有形無形中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人味兒」。

外地人初次面對這項獨特的轉型特產時,只需放慢腳步、放開心胸就能感受其廣大無比的力量,踏訪托特尼斯鎮的短短幾天內,居民們的用心生活、熱情與親切就那麼的不著痕跡卻又深刻地印畫在我們的記憶中,久久迴盪不已。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阿塱壹古道能否劃定自然保留區,366位來自各領域的學者出面相挺,希望能延續反國光學者投入支持社會運動的氛圍,帶動更多人關心。台26線威脅天涯海角,淡江大橋的計畫也將壞了淡江夕照美景,民眾更發起「一人一張照,救救淡江夕照」活動,計畫收集一千張淡水夕照的照片。就在新北市秀朗橋下游100公尺處將出現一道秀朗堰,除了耗資3.5億,高達2.5公尺的堰體也恐破壞原有生態。這就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相信不少讀者就住在附近,怎能不多關心?最近街頭又開始出現偷跑的選舉旗幟,為了阻止這些曾「凍蒜」台灣十大最醜景觀前茅的旗子再度攻陷全國,綠黨再次提出減用旗幟的呼籲,其實真正需要搶救的是「脆弱的地球和民眾的眼球」,是吧?

小琉球海洋復育漸露曙光,25、26日在當地舉辦的珊瑚礁總體檢得到了這個好消息,但過漁及幽靈漁網仍具威脅,當地志工隊將持續清除底層網的活動,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加入。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從科學園區論全民受害的國家暴力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根據《商業週刊》 1191 期在〈三大科學園區負債 一百年還不完的報導〉這篇文章中的報導,表面上竹科、中科、南科三大科學園區在2010年上半年度的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一兆五百二十一億餘元,就業人口達二十萬多人,好像是台灣經濟最輝煌燦爛的支柱。

但是,全國納稅人真正該知道的卻是:科學園區五年內不用繳稅,政府舉債以低價強徵農地,再舉債蓋廠房,之後卻以遠低於市價與營運成本的低廉租金出租給廠商,以致廠商可以享受多重優惠,而國科會卻背負了高達一千二百億元的債務,要由全民埋單。更荒謬的是:科學園區浮濫徵收造成供過於求和出租率過低,政府卻還繼續在舉債搶徵優質農地。

精采內文

 

英研究:接觸交通廢氣6小時 心臟病發作率升高

本報2011年9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黃健強;洪美惠編譯,蔡麗伶審校

圖片節錄自英國衛報,David Sillitoe攝。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人們身處在交通廢氣的環境中達6小時,極可能因吸入廢氣而引發心臟病。這項研究再次確認了健康風險與污染物的關聯性,而研究人員更把元凶指向污染微粒和二氧化氮,而這些物質也都是都市中主要的空氣污染物。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暴露於這些物質後的6小時內,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增加1.3%。雖然數字上看起來很小,但研究者認為,肺部吸入這兩種物質達一定的量後,會導致本應該要發作的心臟病提前幾個小時。此現象稱作為「短期置換」(short-term displacement)或是污染物的「收穫效應」(harvesting effect)。

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的研究人員Krishnan Bhaskaran在執行「心肌缺血全國性查核計畫」當中,檢驗英格蘭和威爾斯中15個都市地區於2003到2006發生過的79,288次心臟病。他們利用英國國家空氣質量資料庫來檢驗這些病患在發生心臟病的同時,有多少的污染物存在於這些區域中。他們研究的對象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地面臭氧,以及PM10(粒徑在10微米以下之粒子)和二氧化氮(NO2)研懸浮微粒。

研究人員寫到:「身處在較高濃度的PM10和二氧化氮等汙染物的環境之後,我們認為6小時內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會增加。」

該研究提出時,英國政府正面臨環保團體Client Earth所提起的法律訴訟,指控政府未能保護市民免於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能源及氣候變遷大臣Chris Huhne恐將在聖誕節前面臨司法審查。

環保團體「地球之友」負責空氣污染議題的Jenny Bates表示:「交通廢氣污染估計會造成英國一年有29,000人提早死亡,其中僅倫敦一地就有4,200人。」

她表示:「此份研究更凸顯了事情的急迫性,我們必須降低空氣污染以符合歐盟規範。可恨的是我們正不斷地吸入髒空氣,而各內閣大臣卻未能將我們呼吸的空氣清理乾淨。」

共同進行該研究的英國「心臟基金會」醫藥副主席Jeremy Pearson教授表示:「此次大規模的研究明確地指出,在吸入高量的汽車廢氣後6小時之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會暫時性地增高。」「我們知道空氣污染會是影響心臟健康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因為空氣汙染會增加血液的濃度,使其更容易產生凝塊,造成心臟病發的高風險。」

「我們仍舊建議,如果曾經被診斷有心臟疾病的病患,要避免在有高交通污染量的室外區域,像是在交通繁忙的馬路上或附近逗留過長的時間。」Jeremy Pearson如此表示。

※ 參考資料:衛報報導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我們要改變!」 居民轉型,山城永續 (上)

作者:鄭美華

※ 編按:托特尼斯鎮是英國轉型城鎮運動的發源地,為了增強己身韌性,擺脫對石油的重度依賴,這個特別的社區始無前例地進行著各種節能、資源再利用及食物在地化的計畫。參與行動者從地方政府議員至鎮上商家,繼上週專訪了議員羅勃.芬特,瞭解民間草根運動如何由下而上,促使政府加入改變行列。本週我們將帶著大家,信步走訪在地居民和商家,看看他們怎麼響應轉型城鎮的計畫,而讓他們決定「改變」原有生活型態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托特尼斯鎮是個極具知名度的度假山城,擁有蔥綠山丘與湖光美色、旺盛的旅遊人潮、熱鬧精彩的商家之外,它最迷人之處是在地深植的人氣氛圍,如果說托特尼斯鎮的特產是轉型運動、那麼製作這項特產的師傅就是全體居民,上從議會政府、乃至草根團體再到社區居民,在有形無形中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人味兒」。

外地人初次面對這項獨特的轉型特產時,只需放慢腳步、放開心胸就能感受其廣大無比的力量,踏訪托特尼斯鎮的短短幾天內,居民們的用心生活、熱情與親切就那麼的不著痕跡卻又深刻地印畫在我們的記憶中,久久迴盪不已。

寧靜山城  猶如和諧樂曲

托特尼斯鎮的獨特性從地理上可見一般,外地訪客大多自大都市而來,若在夜晚時分搭車前往該鎮,一路上經過托基鎮(Torquay)、佩恩頓鎮(Paignton),這些城鎮都比這座小山城來得更開闊,因此旅遊景象更具有規模、相關設施多元齊備、街景熱鬧萬分無比,旅遊人潮更是可以想像。巴士在轉入一道街口之後,進入這座小城,在低矮山丘的隔離下,頓時將塵囂喧擾阻絕在外,彷彿只有那股幽靜才能取得許可證進入小城,不知覺中靜謐安撫了旅客長途跋涉的煩躁不安,地理上的區隔創造了小城的寧靜,這是小城的特色之一。

隔日,小城主要大街上的商家逐一地開門營業,當地居民絡繹不絕地採買生活所需品、偶一駐足閒話家常。約至中午時分,度假人潮逐漸出籠顯現在小城的街角,閒步逛起商家,一眼望去的商家仍然保持著在地獨特性,既能涵蓋傳統又見新穎,像是起司販售店、手工鞋店、風味餐廳、咖啡小店、當地書店等等,不僅照顧到當地居民生活所需,也提供了旅人的新奇嘗鮮。這股鬧熱氛圍是由當地居民與外地旅客所共同營造而出的,猶如雙方人馬事先經過協調,誰也不強勢過對方,不壓抑對方風采,那麼和諧地融入在這座小城中。遊客的度假訪遊與當地居民的生活足跡創造了融洽的鬧熱,這是小城的特色之二。

與霍爾.吉力摩爾(Hal Gilimore)相約大街上,這日將深入走訪托特尼斯鎮,他是轉型城鎮托特尼斯(Transition Town Totnes,TTT)的一員,對於當地的歷史傳統、人文風俗、風光景色以及當今盛行轉型運動都瞭若指掌、闊談一番,舉凡城鎮大街上的石頭(Brutus Stone)的悠久歷史、乃至小城與鄰近的達丁頓莊園(Dartington Estate)和舒馬赫學院(Schumacher College)的環境運動關係,都有深入的見解,說他是文史工作者暨愛好環境運動者,一點也不為過。而在他的引薦之下,我們有機會與當地商家進行對談,得以發掘在地故事。

活力充沛的綠色纖維專賣店

第一站來到了「綠纖維專賣店」(Greenfibrres),專門販售友善生態環境的衣服及週邊用品,而店長威廉(William)是個熱情洋溢又活力十足的人,短短的半小時談話,分享了許多想法,也提供了許多綠色文宣品供我們參考運用。城鎮中的居民大多是受到這個城鎮獨特的前瞻性永續風潮的感染而移居在此,威廉也是其中之一,因為認同轉型運動,也認為當地生活是較為永續的方式,因此在倫敦從事1年事業之後便移居至此,至今經營這家店已有14年之久,當地社居及居民有友善環境的觀念,能支持永續生活的觀念,因此在這座城鎮經營這類商店,理念的傳達更顯相得益彰。

瞭解改變關鍵  社區發展多樣性

談論到轉型城鎮(Transition Town Totnes,TTT)試圖與當地店家合作,威廉樂觀其成,也加入可使用托特尼斯磅付費的店家行列,積極投入事業的他表示,當人們有更多的永續想法時,也有心想投入行動時,那麼就會創造出更多這類的想法跟行動。當了解當地社區發展的重要性,在面對未來產油高峰、氣候變遷的環境變遷挑戰時,都知道應當要有所改變,而轉型便是其關鍵,因此即使不知道這樣的行動是否會成功,但總會想去嘗試。威廉以逗趣的滾雪球譬喻說明,當愈來愈多人參與投入,也就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有愈多的轉型可能,便能發揮了雪球效應,將有愈來愈多的影響與擴張力。

以托特尼斯磅(Totnes Pound,簡稱TP)為例,人們的生活與金錢交易緊密相連,因此托特尼斯磅的社區貨幣運作,帶給人們另一層的思考機會,以正向的心態來面對,嘗試在可能改變的的面向去執行,因此在社區中看到了多樣性發展,像是社區農園、節約能源、以及去破除現行經濟體系的窠臼,即使規模小,但其實質意義更甚於表面的交易行為。

威廉所經營的綠色纖維專賣店,其商店物品皆使用有機原料,像是有機羊毛、有機棉等不含農藥綠色纖維。同時也朝原料在地化的目標邁進,關於此項目標,他不諱言表示衣物的原料在地化與食物取自在地化的尺度截然不同,以托特尼斯鎮而言,社區鄰近便有農場,因此食物能輕易達到當地生產,相較之下,英國本身所生產的衣品原物料並不多,因此為達到在地化,盡可能地選用距離相近的國家進口原物料來製作。他以在地化的尺度相比,食物若為50英哩,那麼衣物會是1,000英哩的尺度。因此若要嚴格地審視在地化,或許還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

同樣地,威廉對於生活的便利性以及適切性也有一番見解,現代人追求物品幾乎是便利性遠大於生活需要性,就像是登山用品的防寒衣物,居住在寒冷地區以及經常使用到的人們,才算是必備品,但反觀目前社會卻是很多人都擁有這些高價格物品,但捫心自問是否真的需要、也會經常使用到的嗎?再以車子為例,每個人都很想擁有一部車,作為代步工具,假使人人擁有車子對於環境將造成無以承受的負荷;若全盤考量保護環境而完全撇棄擁有個人車輛,對於生活又會造成某程度的不便,因此轉型之意就在於,在便利性以及適切性中達到一個平衡點,不會因為環境變遷,而嚴苛要求大家都不要擁有,而是轉變態度以正向思考創造城鎮車子共乘制度,來取代車子全有或全無的情況。

城鎮生活  人與人緊密連結

我們好奇地詢問曾生活在大都市的他,對於現在年輕人往大都市謀生賺錢的趨勢有何看法?他的見解相當特別,以17、18歲的青年人尚且無法感受到鄉下生活的意義,那麼就放手讓他們去都市裡體會,他以霍爾.吉力摩爾(Hal Gilimore)作為例子,出生並成長在托特尼斯鎮、曾經離開城鎮到都市裡生活的霍爾,如今回到了這個小城生活,並以文史導覽工作來讓更多人了解他的生長地,經過這些歷程,有了不同的生活經驗得以相較,在未來的某天,這些年輕人將會感受到鄉下生活的樂趣,而再回歸鄉村,此時回鄉的他更能深刻了解自己以及所面對的生活方式。

嚮往城鎮生活的威廉,喜愛人的緊密連結關係,他興奮地分享當生活中有更多的關係連結,就產生許多未曾想像過的樂趣,這些遠超乎金錢的追求,遠勝於在都市的比較心態生活,不再只是一味追求金錢。人們擁有更多的談論機會產生連結感,就像是Transition Street計畫,人們藉由談論來連結生活,連結彼此,連結社區,連結社會以及連結未來,而這些都是其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明日待續)

Top

 

阿塱壹劃定自然保留區 學術界再推一把

本報2011年9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保留原始美麗的海岸阿塱壹古道,學者也出面相挺。

公路總局台26線安朔旭海段路段雖通過環評,但屏東縣政府基於保護地方珍貴資產,公告「旭海-觀音鼻暫定自然保留區」(阿塱壹古道),學者擔心面對開發利益與民代的強烈壓力下,專業的學術審查極可能因而難產甚至被扭曲,26日召開記者會,呼籲縣政府指定為自然保留區,並要求立法院本會期凍結台26線之預算。

自反國光石化運動,學者投入支持社會運動的氛圍有增無減。由學術界發起的「學者與社會賢達共同守護阿塱壹聯署」 截至目前為止為700人,包括366位來自各領域的學者。

公路總局懷抱環島公路夢想,將僅剩的12.8公里阿塱壹古道,視為台26線安朔旭海段,環島公路的缺口。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則認為,環島公路的想法是舊思維,不適用於新時代,新時代應有新思維,應認知此路段之價值。

葉品妤攝影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阿塱壹古道是少數可數的至今仍保存500年前甚至1000年前樣貌的地方,是研究古地理以及古氣候的重要指標。如此珍貴的地方,開路絕對無法保存。

除了具備古地理,阿塱壹古道也具備古氣候的研究價值,陳文山指出此處為難得的高山濕地,保持了幾千年,完整記錄南部古時候氣候變化;此外,阿塱壹的珊瑚礁具重要地位,而開發棄土處理,可能破壞海岸環境。

陳文山說他想不出開路的理由,「開路不僅只是一段路,路開了,跟著進入的人潮,跟政府承租土地的人也來了,環境破壞光了,影響的是整個區域。」

台大地理系榮譽教授張長義表示,阿塱壹是不智的開發行為。國家一方面宣示自然海岸不低於50%,2005年自然海岸線還超過一半,現在只剩44.55%,還在檢討,卻又在自然海岸開發,十分不智。

而開路無論明挖或開隧道,都會造成傷害。張長義說,若道路採隧道方式興建,施工期間大量棄土的處理、海岸飄沙的問題一定會發生。因此即使往內退縮200公尺,對於當地生態系及地景、地貌破壞仍不亞於沿著海岸開路。

「在文化的特殊性以及自然地景的稀有性,阿塱壹都具備劃設海岸保護區的條件,內政部應將此地設立海岸保護區。」張長義也提及,本案受國家永續會列管,環差分析卻未進入永續會討論,指程序上有瑕疵、決策過程太粗糙。他也表示,即使環評通過也不見得要開發,並以「沒有利用是最好的利用」,建議國家重視此地之價值。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當地有很多台灣特有種生物,理應保育。「政府為了保護白海豚這一種特有種煞費苦心,何況阿塱壹所擁有的多個特有物種!」記者會現場,陳昭倫展示椰子蟹的照片,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珍稀的甲殼類物種,而阿塱壹、恆春半島即孕育如此珍貴之物種。

陳昭倫也舉最近一次颱風造成墾丁國家公園淹水為例,多年前未仔細考慮,開了屏鵝公路,每遇颱風較造成淹水。他認為阿塱壹開路也將造成類似的問題。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瞿海源則以重大政策卻缺乏民眾參與為例,指出台灣已經開發過度,基本政策卻仍以開發為主;使得永續與開發的國家利益形成對立面。「開發可以,但常常是未全面評估,只以國家利益為著眼點。」瞿海源認為在此情況下,無法談永續。而阿塱壹環評過程,他認為缺乏當地民眾的聲音,民眾很容易錯過表達意見的機會,而環評3分鐘的時間也無法讓民眾充分表達意見。

另一方面,公路總局表示因「沒錢建新路線」,2012年預算沒有納入台26線安朔旭海段興建經費。這項消息雖使阿塱壹古道開路威脅雖暫時解除,能否保住阿塱壹,仍需但民眾認同其價值,選擇劃設保護區而非公路。縣政府劃設保護區的決心,仍需克服重重挑戰。

排灣長老吟唱祈福歌 留下僅剩古道見證歷史

26日記者會上,來自牡丹鄉當地的排灣族長老古英勇吟唱著排灣古老的祈福歌,歌聲慷慨激揚。他一度停下歌聲,調整激動的心情。「我何德何能,能在首府吟唱祖先留下的歌,感謝祖靈!」他說,失去阿塱壹,也將失去台灣的榮耀,這不僅是一條古道,也是台灣的未來,「這是一段讓心靈沉澱之處」,正是台灣人所需要的。

古英勇以古調吟唱著土地與人的關係,愛護、守護土地,就會看到未來,就有希望;祖靈賜給人們力量與信心,要成為這塊土地文化傳承的見證人。

壯闊的阿塱壹古道。攝影:夏可泰

古英勇說,要當部落的男人,就要走阿塱壹古道,象徵著勇敢堅強的形象。「走這一條路,內心便湧起莫名的感動。」這條充滿歷史見證的古道,是排灣族人說故事的地方。「原本跨越恆春、墾丁的阿塱壹古道,只剩下這12公里,若是開路,這條古道就癱瘓了,連說故事的機會都消失了。」說故事是文化傳承的一環,對排灣族深具意義。

當地位處東北季風出風口以及熱帶雨林氣候,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多樣性而獨特的植物,如七里香、紅柴樹,以及排灣族人可以辨識的藥用植物,都讓古英勇如數家珍。

「難免感到身體不適或受到大自然的傷害,這裡都有藥材可以醫治。」古英勇說。被蛇咬,都可以就地取材找到處方的寶庫,公路一開,都會不見。

當地對於開路與文化保存參雜著矛盾的情緒,對於意見不同的雙方,只能盡量溝通。古英勇表示,反對劃設保留區聲浪,來自旭海、滿州鄉地方民代、議員、協會,部落雖有支持開路的意見並不多,但比較強勢。古英勇雖反對開路,但也提及配套措施的重要。而屏東縣政府已進行相關的部落培力計畫,就看部落族人能不能接受,或許能為阿塱壹的未來提供解套。

【相關報導】守護阿塱壹的下一步 屏縣府推動部落參與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淡江大橋壞美景 居民要「救救淡江夕照」

本報2011年9月27日新北訊,特約記者康杰修報導

圖片節錄自「一人一張照,救救淡江夕照」活動頁面近年來新北市府極力催生的淡江大橋,將把台灣八景之一「淡水夕照」一切為二,因此受到在地文史與環保團體的強烈反對;有民眾更發起「一人一張照,救救淡江夕照」活動,計畫收集一千張淡水夕照的照片,讓政府知道淡江大橋將破壞獨一無二的美景。

綠黨中執委、淡水居民王鐘銘批評,國民黨立委吳育昇炫耀自己推動淡江大橋的成績,民進黨候選人何博文更聲稱要把淡江大橋創造成「跨海新地標」,雙方聯手要毀滅淡水夕照,珍惜環境、愛護美景的淡水人將不會允許這件事情發生。

環保署環評會議27日下午將審查淡江大橋計畫的環境差異分析,王鐘銘呼籲八里與淡水居民踴躍參與會議。他強調,淡江大橋牽涉到的議題很廣,包括在地生活、商業發展、景觀、環境成本,甚至必須考慮文化和情感層面。除了毀掉夕照之外,蓋了淡江大橋之後對淡水八里兩個城鎮的影響是什麼,有沒有評估過負面衝擊,更是最重要的關鍵。「蓋橋之後會不會讓砂石車闖進淡水市區?會不會減少八里的過路觀光客?會不會破壞沙崙居民生活品質?會不會讓淡水的渡船業整個蕭條下去?」他表示這些問題根本都沒有妥善研究,就一味要建設,是不負責任的。

王鐘銘也質疑問題核心在淡海新市鎮,他認為,不管是淡江大橋還是淡北道路等開發案,都是因為「政府不願意正視淡海新市鎮開發失敗的事實」,「為了讓炒作地皮的財團把手上困住資金的土地和建案脫手,急就章弄一些可以刺激買氣的交通案來作宣傳。」他呼籲政府暫時擱下諸多正在爭議中的交通建設案,將討論的高度提升到淡水的整體發展以及淡海新市鎮的未來規劃,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Top

 

新店溪蓋秀朗堰 環團批新北市浪費公帑

本報2011年9月26日新北訊,王鎮中、梁蔭民報導

新店溪流域守護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10個民間團體,26日上午前往新北市政府,向市長朱立倫陳情表達,興建新店溪秀朗堰弊大於利,並要求提出其他替代方案,再擴大公民參與討論決定。

秀朗堰新店溪秀朗橋下游100公尺處,堰體高達2.5公尺,預計掉3.5億人民納稅錢。陳情書中指出,朱立倫上任以來提出打造四水新首都、推動黃金雙子城及淡水河流域管理為重要河域施政。但此一政策之下,是以興建攔河堰、廣設光雕橋等方式來兌現,殊不知國際上河川水環境營造的趨勢,早已是淘汰過去偏重硬體、水泥化的舊有思維,以恢復河川自然生態及引進公眾參與討論為主要原則。

26日在新北市政府門前,民間環保團體以行動劇方式,說明興建攔河堰的缺失與民意所向,強烈呼籲朱立倫:蓋攔河堰不能完成親水大願!新北市也派員出面接受民間陳情。

環保團體並提出對秀朗堰攔河堰的質疑包括:

沒有効果的工程

秀朗橋的橋墩及其上游的堆積物把上游水面抬高約50公分。使秀朗橋與中安橋間的新店溪,在枯水期仍可維持一定的水域面積。但秀朗橋三公尺高的橡皮壩就算完成了,也只有一般壩體二分之一的功能,因為本河段的左岸(中和),是完全垂直的護岸,水域只在右岸增加,左岸是零效果的。

民間團體指出,從秀朗橋南眺中安橋的河域,右方(中和)是垂直的,左方(新店)是陡坡。秀朗堰在此河域只會增加水深,水域面積不會增加太多。

從秀朗橋南眺中安橋的河域,右方(中和)是垂直的,左方(新店)是陡坡。秀朗堰在此河域只會增加水深,水域面積不會增加太多。梁蔭民攝

「復育」外來入侵種的工程

五重溪的吳郭魚密度比新店溪本流多很多,因為五重溪容納了安坑地區近十萬人口的生活污水,食物來源充足。而新店溪在五重溪匯流口以上的水體,是直接從青潭堰流下來的一級水體,水質乾淨,沒有吳郭魚喜歡的食物。若做了秀朗堰,堰體將積蓄了五重溪的生活污水,吳郭魚將大量進入。最近在左岸的污水排放口,更發現長達一公尺的泰國鱧魚。

同時新店溪的流速比較快,吳郭魚比較喜歡較慢的水流,秀朗堰將使本河段成為靜止的水體。

民間團體諷刺,建造秀朗堰,將成為「復育」吳郭魚及泰國鱧魚的最好方法。

都是吳郭魚!梁蔭民攝 除了吳郭魚,還有近一公尺的泰國鱧魚,都等著新北市府為他們建新家!梁蔭民攝

吹噓硬拗功能的工程

在新北市政府水利局「新店溪秀朗堰及河道整治工程」說明會的報告中,第六部份的預估功能及效應中的第二點宣稱「藉由與鄰近學校與民間公益團體之結合,推動河域自然環境教育,增加社會互動功能,提供地方認同,社交活動之場所與機能」。

然而,民間團體質疑,請問這些可歸類在社區營造功能的活動,攔河堰如何與其發生關係?

開發單位還宣稱「提供新店溪、中和區、永和區及大台北市民開放優美環境空間,可供景觀、休憩、散步、慢跑、騎腳踏、放風箏等運動及遊戲場所。」

民間團體質疑,新北市宣稱的功能豈不是水上散步、水上慢跑、水上放風箏?而這些散步、慢跑、騎腳踏車、放風箏與攔河堰有何關係?他們質疑,秀朗攔河堰根本沒有功能,只好硬拗一些功能出來。

Top

 

環保選戰要「裁軍」 「綠黨」籲減用旗幟

本報2011年9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康杰修報導

2010五都選舉時,競選旗幟插遍天橋。攝影:羅根近20年台灣民主蓬勃發展,激烈的選戰被稱為「民主內戰」,結果街頭被旗海炸成一片「焦土」。日前有品牌設計公司公布民意調查結果,邀請千名民眾票選的台灣十大最醜景觀,結果「選舉旗幟」竟名列前茅,確定在明年立委選舉不缺席的國際環保政黨「綠黨」今天公開呼籲參與明年總統和立委選舉的各政黨,為生態環境永續和生活品質著想,環保選戰要終止激烈的軍備競賽,回歸到和平理性論政,首先該「裁軍」的就是大量減少選舉旗幟。

為了打響知名度,不管是中央或是基層選選舉,多數候選人習慣在大街小巷掛滿旗幟,還出動大量宣傳車掃街拜票,沿途放鞭炮,既不環保又擾民,還可能會有反效果。綠黨過去十年來推動環保選舉,堅決不用會擾民的宣傳車及蓋台廣告,除了插在單車上,旗幟都審慎地少量使用,還曾被廣告公司取笑;雖然因此知名度較低,但因此獲得許多不滿惡質選舉文化的選民肯定。每次投票一結束,綠黨都搶著回收自己的旗幟,讓加班拆除旗幟的清潔隊,都豎起大拇指。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每次都有候選人偷跑搶先佔好顯眼位置,在選舉過程中也常見不擇手段在不允許的地方隨便插旗,或是超過規定的超大尺寸,任由旗幟遮蓋住紅綠燈與交通指示牌,造成交通事故的危害,尤其最後幾天「搶救」的旗海把市容搞成腥風苦雨,一大堆難以處理的垃圾汙染,其實真正需要搶救的是「脆弱的地球和民眾的眼球」。

2010五都選舉時的競選垃圾。攝影:羅根

潘翰聲質疑,近年總統候選人減少旗幟只是為了形象做做樣子,若是放任立委候選人滿街到處掛旗,那就毫無效果,「母雞應該要管管小雞」,尤其是馬英九和蔡英文兩位總統候選人都是身兼黨主席,應該制定規範約束黨籍候選人。更嚴重的問題是,一些金牛級候選人花費數千萬元競選經費,遠遠超過四年任期的薪水,甚至做白工又虧錢,背後顯然有掏空國家資產的意圖。綠黨呼籲選民,明年立委選舉一起督促各政黨「裁軍」,減少使用宣傳旗幟,讓提不出政見,靠宣傳車擾民、亂插旗幟當選的候選人通通落選,一起為台灣環境努力。

Top

 

小琉球海洋復育漸露曙光 過漁及幽靈漁網仍為威脅

本報2011年9月27日屏東訊,陶曉航、林育朱報導

志工在體檢之餘,不忘順手清除幽靈漁網2011年小琉球珊瑚礁體檢於25、26日舉辦,調查點為漁福漁港外、肚仔坪與厚石群礁。來自全台各地的潛水愛好者、潛水教練、及小琉球海洋志工隊共13人,參與此次的調查行動。調查成果顯示,珊瑚礁覆蓋率達到「一般」或「優良」的標準。

調查結果顯示,漁福港深處及淺處活珊瑚覆蓋率約51%及44%,幾乎已達到國際珊瑚礁體檢「優良」標準,但指標性魚類僅記錄到少量蝶魚、笛鯛、石鱸及鸚哥魚,指標性無脊椎動物僅記錄到魔鬼海膽及少量硨磲貝,極有可能是因為此地活珊瑚組成以軟珊瑚為主,而軟珊瑚較無法像石珊瑚提供立體結構讓生物躲藏,因此較沒有觀察到指標性動物。

漁福漁港外生態豐富,可看到許多軟珊瑚及海鞭 漁福漁港外生態豐富,可見大量軟珊瑚及海鞭

肚仔坪深處及淺處活珊瑚覆蓋率約為31%及14%,符合國際珊瑚礁體檢「一般」的標準,指標性魚類有記錄到蝶魚、鸚哥魚及裸胸鯙,指標性無脊椎動物則記錄到魔鬼海膽、馬糞海膽及硨磲貝。科學指導員秦啟翔表示,此地珊瑚礁覆蓋率雖不及漁福港外側及厚石群礁,然而魚類數量及種類卻不輸這兩處,有可能是受附近箱網養殖的殘餌吸引而來。

厚石群礁深處及淺處覆蓋率則約有51%及31%,分別達到了「優良」及「一般」標準,然而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僅記錄到常見的蝶魚、鸚哥魚、魔鬼海膽及硨磲貝,顯現此地也是受過漁威脅。有志工表示,當地幽靈漁網問題頗為嚴重,並且曾目擊海龜遭漁網纏死,顯見漁網對當地海洋生物造成嚴重生存威脅。

從高雄參來參與調查的潛水教練陳志忠認為,小琉球應可仿照墾丁劃設後壁湖保護區,或是綠島實施的季節性保護,讓長期遭受獵捕威脅的海洋生物族群量回升。

參與體檢的志工多認為,底層漁網是小琉球珊瑚礁的「天敵」,要能讓珊瑚礁魚群變多,必須先營造健康的珊瑚礁棲地,而清除漁網為首要任務。此外,小琉球近年來觀光興旺,遊客除了看海龜,也會從事浮潛、潛水活動,保持健康而美麗的海洋,是重要任務。

任職於海巡署的志工陳聰閔表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的珊瑚礁體檢意義非凡,而這些珍貴的結果可以多加公開,讓更多政府漁業、景觀等主管機關及民間社群,透過這樣的行動以及調查結果,讓在地清除漁網等行動受到更多關注與支持。此外,也可藉由海巡署定期舉辦的大型淨灘活動,多方交流分享,將眾人力量整合。

參與小琉球珊瑚礁體檢的志工合影留念。志工陳冠茗則表示,參與珊瑚礁體檢的活動,不但能體驗潛水的樂趣,也能藉一己之力幫助調查台灣的海洋環境。而具有多年國外潛水經驗的志工李佳貞說,台灣的珊瑚礁之美不輸國外的熱門潛點,未來可以參考一些成功的休閒潛水度假的規劃模式,讓生態產業兼具高品質的觀光與生態保育意識。

小琉球海洋志工隊許成智表示,清除底層網,可以讓珊瑚礁魚群有個乾淨而健康的「家」可以住;而這工作需要眾人長期的累積,也需要更多人支持。10月中在綠島將進行2011最後一場珊瑚礁體檢,有興趣者請參考珊瑚礁體檢網站 http://reefcheck.blogspot.com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論壇∣從科學園區論全民受害的國家暴力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根據《商業週刊》 1191 期在〈三大科學園區負債 一百年還不完的報導〉這篇文章中的報導,表面上竹科、中科、南科三大科學園區在2010年上半年度的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一兆五百二十一億餘元,就業人口達二十萬多人,好像是台灣經濟最輝煌燦爛的支柱。

但是,全國納稅人真正該知道的卻是:科學園區五年內不用繳稅,政府舉債以低價強徵農地,再舉債蓋廠房,之後卻以遠低於市價與營運成本的低廉租金出租給廠商,以致廠商可以享受多重優惠,而國科會卻背負了高達一千二百億元的債務,要由全民埋單。更荒謬的是:科學園區浮濫徵收造成供過於求和出租率過低,政府卻還繼續在舉債搶徵優質農地。

根據審計部〈98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和〈99年的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至99年為止,科學園區的土地閒置率高達20.99%(其中銅鑼、高雄、與虎尾更各有83.97%、47.48%、47.43%的閒置率),而且科學園區廠房閒置率也高達23.3%(其中竹南42.11%、臺中40%、臺南42.36%) 。因而在報告中明確指出科學園區「閒置未用,亟待加強招商使用」、「土地與廠房仍有閒置,園區資產運用效能低」。

這明明是在糟蹋我們的土地和血汗錢!假如給你四個選項來評斷這一件事,你會選哪一項:(1)錯誤的政策,(2)合法的官商勾結,(3)強盜政府,(4)國家暴力?

不僅這樣,政府還往往通過相關銀行提供廠商超低利貸款,以及遠低於成本的超低價水電,所有損失也是全民埋單。更蠻橫的廠商則公開要求政府低估台幣價值,以便擴大出口商(代工業)的利潤。而台幣幣值低估所造成的物價飆漲,卻要全民埋單。據說台灣已經有3%~4%的人口活在貧窮線下,卻還要繼續被這些蠻橫的財團予取予求,難怪有農民要在衣服上寫著「強盜政府」。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科學園區如何排擠工業(園)區

科學園區不僅彼此排擠,它也排擠經濟部的新舊工業(園)區,造成舊工業區無法發展、更新。

根據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交給行政院研考會的報告《 我國科學工業園區定位、營運模式及設立條件之探討》,大部分廠商寧可等候進駐科學工業園區或加工出口區,而不願進駐工業(園)區,主要理由是:科學園區租金低、政府配套服務完整、租稅優惠條件較佳。簡單地說,科學園區因為慷慨地劫貧濟富,使財團趨之若鶩,變成是變相地在跟工業園區搶廠商;這些年來因為浮濫徵地而供應過剩,甚至進一步在彼此削價搶廠商。

《 我國科學工業園區定位、營運模式及設立條件之探討》這份報告進一步讓我們看到一個問題: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置目的是「為引進高級技術工業及科學技術人才,以激勵國內工業技術之研究創新,並促進高級技術工業之發展而設置。」而經濟部的工業(園)區包括三種:綜合性工業區、科技工業區、智慧型工業園區。如果妳認真去一一檢視所有科學園區的廠商,很可能會發現有很高比例的廠商在搬進科學園區之前與之後的營業項目根本雷同,根本不符合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置目的。簡單一句話,他們從經濟部的工業(園)區搬到科學園區去,主要是為了要享受各種劫貧濟富的措施,而不是非得要有科學園區不可。

因此,科學園區號稱創造上兆的營業額以及二十萬多就業人口,其實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從經濟部工業區搶過來的。簡單一句話:科學園區的興起,造成工業園區的沒落與不振,政府的科學園區政策根本是買空賣空,既沒有明顯創造全國就業總數,也沒有明顯提高全國產值,只不過是找到藉口在搶奪農地,圖利廠商,債留子孫。

被園區犧牲的不僅是從此不 知何以為生的農民,還包括沒落的工業區附近居民,以及必須為合法的利益輸送埋單的全體納稅人,和我們後代的子孫。難道這不是一個「強盜政府」?

當學術機構也變成強盜時

科學園區已經供應過剩,這些年來各大學為何還要「無償」搶奪農民的土地?我能想得出來的只有一個理由:用免費搶來的土地蓋「育成中心」,蓋好後總成本遠低於市價,再以低於市價的價格租給廠商當「育成中心」,以便從中牟取暴利。問題是:當各種園區、國家建設浮濫徵地而又低價出租後,這種嚴重地供過於求的市場裡,大學即使無償取得土地,都不見得有能力將廠房充分出租給廠商當「育成中心」。如果出租率過低以致投資成本無法回收,負債要由誰負擔?難道要從學生的學雜費或五年五百億裡去抵償?大學搶佔民地從事高風險的房地產投機,後果到底要轉嫁給誰?

中研院積極推動生醫科技產業,更是將「中華民國最高學術機構」置於最險惡的環境。生醫科技是高風險高獲利的行業,1998年時美國3,000家公司僅3.5%有盈餘。生醫科技從取得專利到通過認證的過程漫長且經費龐大,一種藥平均要經過15.2年,花費3億至4.5億美元。中研院動輒要政府投資數百億,回收機會有多大?假如真的有一、兩個廠商因此獲利,它回饋給國家的稅金會抵得上它從國家拿到的好處?還是繼續又用各種租稅減免的獎勵逃避稅收?會不會到頭來納稅人投資給中研院數千億,只造就一兩個生技公司,每年回收的稅金還不到一百萬?

假如是這種願景,憑什麼要納稅人出錢?

前一陣子出席一個內政部開發案的審查會議,整個計畫浮濫規劃,只是為了遮掩炒作土地的事實。計畫裡既無視於科學園區已經嚴重供應過剩的事實,也無視於大學無力籌資開發80公頃土地的事實,大家煞有介事地在那裡發言、攻防。

我看著許多即將流離失所且生技無著的老農,忍不住很想跟主席說:「報告主席,這根本就是一個產官學勾結在一起的詐欺案兼搶劫案,請立即停止審查,全案交給旁邊的警察局長去偵察起訴,才不會浪費一大群人的時間,陪著這些匪類演戲!」

※本文原發表於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