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1.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2011全球保育名錄:紅豆杉瀕危、黑犀牛絕種

照片來源:IUCN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10日最新版本的瀕危物種紅皮書顯示,雖然保育工作已做出努力,但是全世界仍有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正處在滅絕風險。根據這份清單,一個黑犀牛的亞種已經滅絕,而其他的亞種則在滅絕的邊緣搖搖欲墜。

另最新一期《科學》期刊登出了評估所有鮪魚類以及旗魚類的結果,詳細結果反應在紅皮書上顯示鮪魚的狀況特別嚴重。八種鮪魚類中,有五種在受威脅或是接近威脅的名單內,包括大西洋黑鮪。而兩種箭毒蛙則列在瀕危名單之內,都面臨棲地喪失以及國際寵物市場交易的威脅,包括台灣。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2010紅皮書:保育工作初見成效

2009儘管已付出保育努力 仍有更多鳥種瀕危

2008:全球1/4哺乳類動物 面臨滅絕陰影籠罩

2007:世界最稀有猩猩嚴重瀕危 但科學家說仍有希望

我們的島∣中興新村三部曲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陳慶鍾、陳志昌;剪輯:陳志昌

時光拉回黑白年代,1955年國民政府為了分散行政中心都在台北的風險,把台灣省政府從台北市搬到了南投市營盤口,從如何讓省府員工安心的在這裡生活為出發點,規劃了200多公頃的大型造鎮計畫。

中興新村的規劃採用歐美新市鎮的概念,把工作跟住家結合在一起,這在當時的台灣是一項創舉。1957年起中興新村陸續完工,各廳舍隨之進駐,大致劃分辦公行政區在南北兩側,中間有光華、光榮和光明里三個鄰里單元,低密度的開發,留下了大片的綠地。

為了打造這座花園城市,中興新村裡大量種樹,建築物也都往後退縮,留下了前後院的空間,塑造出舒適的居住品質。如今,當年種下的小樹已綠樹成蔭,散步在這綠色隧道裡,讓人感到悠閒又自在,在以人為本的概念下,所營造出的生活環境,成為許多人嚮往的社區。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日本半農半X達人塩見直紀在台灣的long stay告尾聲,他將這一個月的見聞與知名生態作家劉克襄對談,兩人都醉心於花東自成格局的從容緩慢,認為這將成為台灣永續的契機。台灣的美,在讓全世界看見之前更需要大家的珍惜,週末在台東,都蘭部落青年宣告守護傳統領域的決心,向BOT進行跳舞出草。在屏東後灣,一群人為陸蟹而走,「不要破壞我的家」為不能開口的生態發聲。之前在全國人民關注下放棄了大城溼地的國光石化,一直等待死灰復燃的機會,中國在福建漳州古雷半島設立了台灣石化產業園區,頻頻招手。但是我們的地球還能提供我們多少石化產品呢?APEC峰會中亞太地區各國領袖將要致力降低綠色產品的關稅,目標在2015年年底之前降至5%以下,同時減低能源密集度。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滅鼠?滅鳥?還是滅人?

作者:董森堡(金門大學運動與休閒系兼任講師)

生物多樣性是所有物種生存的必備要件,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造成食物鏈之間的依存關係,因此在大自然環境中幾乎所有物種都需要倚靠其他物種而來延續彼此的生存。但是,不論是無意或是蓄意,人類一直在破壞這個平衡狀態…

舉例來說,金門島上蛇與鼠的平衡關係就曾遭到嚴重破壞,進一步嚴重影響金門人的生活。金門防衛部司令官胡璉曾在「高粱酒與地瓜干」一書中寫到,金門有蟒蛇,重可達百斤,長可達數丈。但軍中粵籍士兵嗜蛇如命,大舉捕蛇造成生態失衡、鼠患頻傳,甚至引發令人聞之色變的「鼠疫」,在老一輩金門人心中留下不堪回憶,後來胡璉限制粵籍士兵捕蛇並發動捕鼠才平息鼠患問題。

精采內文

 

2011全球保育名錄:紅豆杉瀕危、黑犀牛絕種

兩種箭毒蛙受威脅 台灣寵物市場還在賣

摘譯自2011年11月10日ENS瑞士,格蘭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喜馬拉雅紅豆杉 (eFloras.org/提供)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10日發表了最新版本的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並表示雖然保育工作已做出努力,但是全世界仍有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正處在滅絕風險之下。根據這份清單,一個犀牛類的亞種已經滅絕,而其他的亞種則在滅絕的邊緣搖搖欲墜。

植物也正在逐漸消失。西喜馬拉雅紅豆杉(Taxus contorta)是用來生產化療藥物的,由於為了藥用、燃料以及飼料等用途過度開採,而被由易危(VU)重新分類到瀕危(EN)。IUCN表示,下降仍在持續中而且許多地區是無法復原的。

「此次更新提供了全球物種正反兩面的消息,」IUCN全球物種計畫主任珍‧斯麥特(Jane Smart)說,「如果時間允許,我們有足夠的知識進行保育工作,但沒有結合了資源與努力的目標下強力的政治意識,自然的奇觀以及所提供的一切將永遠喪失。」

重新評估了幾個犀牛物種後顯示,西非的西部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已正式宣告滅絕。這種犀牛曾經遍佈非洲大草原中西部,現在已被盜獵者所滅絕。

白犀牛一個位於中非的亞種「北方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正在滅絕的邊緣搖搖欲墜,目前被列為野外滅絕(EW)。

IUCN 物種存續委員會主席賽門‧史都華(Simon Stuart)說,「以西方黑犀牛與北方白犀牛來說,如果建議的保育措施有實行,結果會非常不同。現在必須加強這些措施,特別是棲地管理,以提高繁殖率,以免其他的犀牛也一一滅絕。」

爪哇犀牛(Rhinoceros sondaicus)則正為生存背水一戰,其中一個亞種 Rhinoceros sondaicus annasmiticus 的最後一隻個體可能已於2010年在越南死在盜獵者的槍下。

爪哇犀牛尚未滅絕,但是已經縮小成印尼爪哇島上的一個單一族群。犀牛棲地保育工作缺乏政治上信念與支持、國際組織犯罪集團鎖定犀牛為目標,以及對犀牛角的非法需求是犀牛目前面臨的主要威脅。

普氏野馬 (Patricia D. Mohlman版權所有,IUCN提供)普氏野馬(Equus ferus)則是另一個成功的例子,其狀態由極危(CR)調整成瀕危(EN)。牠原本在1996年被列入野外滅絕(EW),但圈養計畫以及成功的野放計畫使其目前族群量估計超過300頭。

2011.2 版的 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概況:
總評估物種數:61,914
滅絕(EX) = 801
野外滅絕(EW)= 64
極危(CR) = 3,879
瀕危(EN)= 5,689
易危(VU)= 10,002
近危(NT)= 4,389
低風險/保護依賴= 257 (此一舊分類正逐漸被紅皮書淘汰)
數據缺乏(DD) = 9,709
少受關注(LC)= 27,124

近年來評估了越來越多的爬行動物,包括在非洲東南海岸外島國馬達加斯加所發現的多數爬蟲類。

這份新的紅皮書顯示,馬達加斯加有40%的陸生爬蟲類面臨威脅,其中22種被列入極危(CR)等級,包含變色龍、壁虎、石龍子和蛇,是現在保育的一個挑戰。

泰氏變色龍 (圖片版權: Jörn Köhler/ 提供: IUCN)令人鼓舞的是,馬達加斯加新成立的保護區將有助於保育部分極危(CR)的物種,像是泰氏變色龍(Calumma tarzan),怪鼻變色龍(Calumma hafahafa)以及無足石龍子(Paracontias fasika)。

植物存續狀況  關注度有待提升

植物是人類安穩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是野生動物棲地重要的組成之一,但目前IUCN紅皮書對植物仍然關注有限。

IUCN表示,當前正在進行的工作,是增加對植物方面的知識,包括檢視所有的針葉樹種之後,發現了「令人不安」的趨勢。

中國水杉 (Michael Becker 攝影)中國水杉 (Glyptostrobus pensilis) 曾經遍佈中國和越南,其狀態被從瀕危(EN)被移到極危(CR)。族群量下降的主因是擴大極約化農業導致的棲地喪失,而中國似乎也已沒有野生的植株了。先前最大的族群發現於寮國,也被水電廠興建計畫的大水淹沒,而在越南的植株若能產生有用的種子,數量也非常稀少,以致於這個物種正迅速邁向野外滅絕(EW)的地步。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保育、活體採集暨莊園管理主任安懷瑟博士(Tim Entwisle)說,「有380,000種植物被命名與描述,並且每年增加大約2,000種。在邱園,我們估計現在這些植物中有五分之一面臨滅絕的威脅,這甚至還沒有算到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從植物的角度來看,我們重新校正了生命量表(Barometer of Life),」他說道,「而對真菌以及藻類來說,我們甚至還不清楚所發生的事情以及所失去的是什麼。」

海椰子 (Adam White版權所有,IUCN提供) 研究評估了花崗岩質的塞席爾群島上主要的特有開花植物,在79個特有種中,有77%面臨了滅絕的危機。大部分的物種最近才被評估,除了一個惡名昭彰的物種──海椰子(Lodoicea maldivica),從易危(VU)名單被移至瀕危(EN)。海椰子以其可能的壯陽功效而聞名,面臨著火災與非法採集果核的威脅。其種子目前所有的採集與販受都受到高度的管控,但據信存有黑市對其果核進行交易。

IUCN紅皮書內容是與科學發現同步的。例如說,直到前一陣子人們都認為只有一種鬼蝠魟,但是新的野外觀察比較中發現,應該有兩種鬼蝠魟:珊瑚礁鬼蝠魟(Manta alfredi)以及巨鬼蝠魟(Manta birostris),現在兩種都被列入易危(VU)名單內。

鮪、旗魚不樂觀

南方黑鮪魚 (Ian Gordon Auscape International版權所有,IUCN提供)最新一期《科學》期刊登出了評估所有鮪魚類以及旗魚類的結果,詳細結果反應在紅皮書上顯示鮪魚的狀況特別嚴重。

八種鮪魚類中,有五種在受威脅或是接近威脅的名單內,包括南方黑鮪(Thunnus maccoyii)-極危(CR)、大西洋黑鮪(T. thynnus)-瀕危(EN)、大目鮪(T. obesus)-易危(VU)、黃鰭鮪(T. albacares)-近危(NT),以及長鰭鮪(T. alalunga)-近危(NT)。

IUCN期望這些資訊能使各國政府在做出影響這些物種未來的決定以前能三思,其中許多物種都具有高度經濟價值。今年一月,一隻於日本海域捕獲的巨大黑鮪魚,在日本的全球最大批發魚市場中,以破紀錄的3249萬日幣(39.6萬美金)售出。

兩棲類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環境健康程度的指標,在新藥研究的領域中,有「會跳的藥」之稱。兩棲類是受威脅物種中最嚴重的種類之一,受到IUCN嚴密監控,有26種最近發現的兩棲類被加入紅皮書中。

箭毒蛙受威脅  台灣還在賣

箭毒蛙 (Jason Brown版權所有,IUCN提供)一種名為 Blessed Poison Frog 的箭毒蛙(Ranitomeya benedicta),目前名列易危(VU)名單中,另一種名為 Summers' Poison Frog 的箭毒 (Ranitomeya summersi)則被列在瀕危(EN)名單之內。這兩種都面臨棲地喪失以及國際寵物市場交易的威脅。(譯者按:兩者在台灣寵物市場中的名稱分別為「蠟筆小新」以及「寬帶皇冠箭毒蛙」)

「IUCN紅皮書和生物多樣性健康指標同樣具有關鍵意義,特別是在決定保育需要、以及在政治與立法上提出必要的變動以促進保育工作進行,」IUCN全球物種計畫副主任尚克里斯多‧維耶(Jean-Christophe Vie)如此表示。

史都華說,「人類是地球的管家,我們有責任保護與我們共享環境的物種。」倫敦動物學會保育計畫主持人貝利(Jonathan Baillie)教授說,「我認為人類社會現在有能力扭轉物種衰退的問題。基本上,如果要避免迫在眉睫的滅絕危機,我們的價值觀必須要改變。」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nov2011/2011-11-10-01.html

 欣賞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我們的島∣中興新村三部曲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陳慶鍾、陳志昌;剪輯:陳志昌

《揭開中興新村 序章》

時光拉回黑白年代,1955年國民政府為了分散行政中心都在台北的風險,把台灣省政府從台北市搬到了南投市營盤口,從如何讓省府員工安心的在這裡生活為出發點,規劃了200多公頃的大型造鎮計畫。

中興新村的規劃採用歐美新市鎮的概念,把工作跟住家結合在一起,這在當時的台灣是一項創舉。1957年起中興新村陸續完工,各廳舍隨之進駐,大致劃分辦公行政區在南北兩側,中間有光華、光榮和光明里三個鄰里單元,低密度的開發,留下了大片的綠地。

為了打造這座花園城市,中興新村裡大量種樹,建築物也都往後退縮,留下了前後院的空間,塑造出舒適的居住品質。如今,當年種下的小樹已綠樹成蔭,散步在這綠色隧道裡,讓人感到悠閒又自在,在以人為本的概念下,所營造出的生活環境,成為許多人嚮往的社區。

在這裡的生活,讓人依依不捨,日常生活裡的簡單需求,都能夠在中興新村裡獲得滿足,鄰里之間瀰漫著濃濃的人情味,有時候,鄰近的外圍居民也會騎著車,進來兜售自家種的蔬菜。

在中興新村,每個里都有屬於自己的市場、小學,和公園,另外也開闢了游泳池、醫院、圖書館和郵局等公共設施,中興新村就像是個自給自足的小世界。

純樸的聚落生活,加上完善的公共設施,不論是上班,上學,買東西,在社區裡只需要步行,就能夠滿足需求,方便又減碳,就如同現在政府所推行的低碳社區。每當假日來臨,中興新村也是鄰近居民的最佳遊玩場域。

以人為本的想法,不只落實在社區規劃上,在街廓設計也有同樣的考量,道路系統採人車分離制度。居民走在人行道和家戶前的步行小徑上,就可以走得安心又自在,汽車行駛間利用彎曲的道路來降低車速外,還有獨特的囊底路設計。

雲林科技大學的李謁政,在調查中興新村的文化資產時,就像挖掘寶物般,一再發現都市規劃的巧妙,像在這裡有全台灣第一套完整的污水下水道系統以及雨污水分離系統,結合道路系統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體系。這樣的設計,就算是在今天的社區裡,都很難做到。如果不能完整保存這套系統,就無法體會當年規劃者的用心。

這個台灣人第一次自行規劃的造鎮計畫,由於是公家單位,完全照圖施作,百分之百和圖面穩合,不僅在台灣規劃史上相當難得,而且具有重要意義,就連在當年也是走在時代尖端。

中興新村的新市鎮計畫,也讓這批來台的戰後建築師有一展長才的機會,像是虞曰鎮簡單低調的省府大樓,楊卓成充滿歐洲古典元素的大會堂,和女建築師修澤蘭雅緻的台灣新生報等等,每一棟建築物都呈現了建築師不同的風格,也把台灣的建築帶入了現代化。

這群優秀的建築師所打造的不只是單棟建築,還包含了宿舍群,從最早的25種宿舍型態,逐漸演變為50幾種不同的宿舍樣貌。

即便隨著入住人口漸漸增多,中興新村還是堅持著以人為本的精神,透過簡約的幾何設計,正面對稱開窗,讓室內空間有自然採光和通風。而建築師也在規劃時融入當地景觀,大家齊心一致地營造了這批具有特色的宿舍群。

可惜在1999年精省之後,省政機關大多遭到裁併,同年921地震又讓中興新村一百多處的房舍受損,加上居民逐漸老邁,這些因素,讓中興新村的未來蒙上了陰影。省府統計,中興新村從原本的2442戶截至98年5月底為止,使用中的宿舍只剩下1383戶。沒人居住的房舍,缺乏維修管理,引發周遭居民擔心治安和衛生的隱憂。

於是,很多人開始思索,中興新村該何去何從?而誰會又是中興新村下一批居民呢?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本週內容是全一集,之一中興新村三部曲,之二誰是中興新村新住民,之三打造中興新村 再生夢

Top

 
 

塩見直紀 X 劉克襄 暢談花東緩慢的價值

本報2011年11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塩見直紀。(天下文化出版社提供)10月17日抵達台灣進行一個月long stay的日本半農半X達人塩見直紀,13日在返日前夕,於台北市信義公民會館分享了這28天走訪花東的印象及見聞,並與知名生態作家劉克襄對談,兩人都醉心於花東自成格局的從容緩慢,認為這將成為台灣永續的契機。

塩見直紀此行是應內政部城鄉發展分署之邀,走訪花東,分享自己實踐並推廣半農半X生活的經驗,為「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之「推動休閒養生產業發展」及「促進人才東移」兩項計畫,提供意見。

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塩見直紀透過講演、交流、實際參與體驗等方式,讓大家看見日本農村推動相關工作時公部門所扮演的積極角色以及民間團體緊密配合的模式。而在與許多在地農戶、社團、「移住者」(由外地遷移到此地的新住戶)等交流的過程中,塩見也見識到台灣社區、團體無窮的力量,以及未來更多可以嘗試的方式,這也刺激他對於持續半農半X的實踐產生了許多新的思維。

演講一開始,塩見直紀首先向在場的台灣朋友致謝,感謝台灣在311日本震災、核災之後一連串的支持與行動,接著就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說明28天來的見聞與long stay的心得。

花東魅力:田園景色詩意從容

塩見(右)與讀者合照。(禾拓規劃公司提供)塩見不但了解了台灣各個作物藏種、播種與日本的差異,也試圖找出共通點,此外,也親自下田體驗台灣的農事經驗。他提到有一次以割草機割草的經驗,不時會有小孩來旁邊的溪流舀水,由於擔心割草過程中濺起的石塊會傷害到小朋友,於是每次孩子靠近,他就停止工作靜靜等待孩子離開。言談間,洋溢著身為農事者對周遭的細心與關切。

塩見在池上認識90幾歲玉蟬園民宿的彭老先生,透過半天的跟隨見習,他形容這位20歲時當過日本兵、每天一早推著推車到池上市場賣有機蔬果的長者:至今仍挺直著腰桿、精神飽滿、對事情都抱持正面態度,可說是台版的末代武士。

塩見也遇到不少年輕人從事農務,並以自己的專長貢獻在小鎮上。有民宿業者、咖啡店老闆、歌手、攝影師、雕刻家、理髮師,甚至擔任鎮長,因為這些他稱為天職(或天命)的「X」,讓生活的面向豐富充實,農村的面貌也跟著豐富多元。

篩選旅人與移住者 創造花東價值

對於發展觀光,塩見表示,觀光客雖為當地帶來錢潮,然而也帶來大量的垃圾。「現在是該邁向挑選來者的時代了!」塩見解釋,雖然期待所有的觀光客能因此地的人事物而達到旅行的目的,但無可避免的,之後將會是一個篩選過濾觀光客和移住者的時代,旅人因當地特色與自己的需要而出發,發展特色吸引互動適合的人來,才是基本之道,才能促進當地的良性循環。

此外,透過節慶讓人們來到此地,認識當地的特色,提供便利的大眾運輸有其必要。塩見觀察池上稻穗音樂節,有人因為買不到火車票而無法參加,他覺得很可惜。他舉日本為例,類似的活動,日本的特急列車即使平常不停的站,也會因此而加停及增班。

花東田園景色所創造的療癒價值,將吸引旅人踏足此地。塩見以自己為例,思考人為何要旅行?塩見認為在每個人尋找答案的過程,將模塑旅行的面貌,找出當地吸引人的條件。

塩見曾到過一個民宿,看到高中中輟生認真地工作著,也許是因為民宿的工作讓他找到自己的天職吧!塩見認為,在自己的故鄉工作能激起進取心,他當下很想說:「也許未來有相同處境的人,請你也能給予援手吧!」卻直到昨天才說出來,作為此趟旅行的結論,質樸的花東在緩慢的生活步調中,正在推進一項緩慢的革命,詮釋生命的可能性。

劉克襄:半旅行半思考的哲學

劉克襄。(禾拓規劃公司提供)相較於塩見直紀的「半農半X」理念,劉克襄則有一套「半旅行半思考」哲學,透過與不同人的交會,學習領悟。剛從香港風塵僕僕回到台北與塩見直紀先生對話的作家劉克襄,這段時間因講學而long stay香港,這兩個月對台灣思念成疾,最思念台灣的貼心,而花東的從容緩慢正是貼心的表現。

聽到塩見和玉蟬園彭老先生認識的過程,劉克襄補充說,彭先生80歲才開始改變農法,90歲才成功種出有機蔬果,每天6點其他攤販尚未擺攤時,彭已經穿戴整齊在市場賣有機蔬果了。

劉克襄常思考,這有什麼意義?彭先生是為了好賣或賺大錢嗎?都不是,而是為了友人聊天交朋友。他最喜歡有人來和他聊天,他可以聊水果,買一送一便宜賣,一天賺到的錢,在回家沿途看到土地公油錢箱,就捐一些,看到窮苦的人就送給對方錢,往往回到家一分錢也不剩。

「池上讓一個90歲的人活得很快樂」,劉克襄看到人們在這裡選擇有機耕種以及生活價值,看到生命在此展開迷人的前景。

劉克襄支持當地的農民市集「好事集」的發展,「若能穩定運作,就不須運送到外地,大大減少食物里程,達到地產地銷的目的」。這也將成為其他村鎮的示範,是一項革命,讓越來越多人投入有機農業,也要成為西部農業發展之啟示。

【延伸閱讀】半農半X在台灣 塩見:在農田找到天命

Top

 

跳舞出草BOT 都蘭部落宣告守護傳統領域的決心

本報2011年11月14日台東訊,記者孫秀如報導

來自花東各地的部落也趕來聲援,在撒下各自部落的泥土之後,正式完成結盟儀式 郭靜雯攝11月12日下午,在都蘭鼻的都蘭部落傳統海祭場上,一群阿美族的青年撐著花傘,隨著歌聲踏著特殊舞步,以「護衛舞」宣告維護傳統海域。此為都蘭部落青年會所發起的「為Sra而跳,護衛都蘭鼻」行動,同時有來自太巴塱、拉勞蘭、靜埔的阿美族青年、以及太麻里的排灣族青年也趕來聲援,由於「Sra」是阿美族語「土地」的意思,因此各部落也將帶來的泥土共同埋在守護傳統領域紀念碑下,完成「花東部落青年結盟儀式」,宣誓拒絕「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都蘭鼻BOT計畫的決心。

位在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的都蘭鼻,和位在卑南鄉富岡的富岡鼻之間所包夾的海灣就是知名的都蘭灣,除了是觀光景點之外,都蘭部落青年會表示,都蘭鼻更是族人相傳的祖先登陸地之一,也是耆老判斷氣象之地,也是都蘭部落漁季和海祭的祭場,屬於全體都蘭部落阿美族人的傳統領域。 族人憂心BOT計畫除將帶來汙染,破壞海洋生態問題外,也將使阿美族的海洋文化產生斷層。

部落青年會代表將2千多人連署反對都蘭BOT的連署書交給交通部觀光局的代表 郭靜雯攝針對為何已停止數年的都蘭鼻BOT開發計畫又捲土重來一事,出身於都蘭地區的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員代表廖國棟表示,起因是都蘭部落的部份老人家,有感於年輕人口外移嚴重而希望重啟此計畫,其協助於今年4月3日其召集都蘭旅外青年與部落族人,以及東管處馬惠達處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等,召開座談會,會中東管處馬處長承諾「若開發案未獲都蘭部落族人完全同意,將不會強勢推動,並願持續溝通」。廖國棟立委數次強調,「此開發案必須要達到部落完全同意,才能開發」。

都蘭部落族人,包含歷任頭目及部落最年長的耆老皆出席這次行動,耆老們沈重的表示,看到部落年輕人願意為了家鄉挺身而出,十分欣慰,他們也將做為青年們最有力的後盾。都蘭部落再次重申,都蘭不要變成「美麗灣第二」,並有二點呼籲:1.東管處應立即停止都蘭鼻的BOT開發計畫,將傳統領域歸還給都蘭部落阿美族人;2.東管處應該脫離交通部管轄,轉由原住民族委員會接管。

都蘭部落青年為SRA而跳,宣誓守護傳統領域的決心部落歷屆頭目及耆老們也來為青年們打氣,共同捍衛部落傳統的海祭場

除部落人士之外,都蘭部落青年架設網路連署網站,一個月的時間已經累積了將近2000位個人以及40多個團體的連署支持,有來自日本、美國的學者及國內多位學者具名連署外,也有來自藝文界的聲援,都蘭部落青年會也呼籲喜愛都蘭美麗風光與部落文化的朋友,一同加入連署,「為Sra而跳」連署網址為http://61.219.160.133/index.php

欣賞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行腳後灣 紀政為陸蟹而走

本報2011年11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11月13日後灣舉辦為陸蟹而走。(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提供)「不要破壞我的家,後灣陸蟹自由行!」昨(13)日一大早,屏東縣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等團體及支持民眾徒步走在後灣海邊陸蟹棲地,抗議即將在此蓋休閒飯店的財團,認為開發計畫將造成陸蟹棲地損失;「飛躍羚羊」紀政也來響應,呼籲政府在通過開發案時要多思考。

後灣海邊有一塊3.4公頃的土地,是墾丁國家公園陸蟹棲地之一,也是陸蟹產卵唯一不用過馬路的棲地,屬於民地,京城建設計畫在此興建京棧大飯店。

京棧大飯店開發計畫雖通過環評審查,但嚴格而言,尚未通過墾丁國家公園審查;雖墾丁國家公園提出的遊憩區細部計畫變更案,有條件通過內政部國家公園委員會審查,事實上只是通過土地用途變更,至於土地如何利用,還須申請單位提出計畫通過審查。但京城建設卻直接將開發計畫與此畫上等號,並宣稱2013年動工,2014年營運。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重申,不管環評或細部計畫,都要求財團在保護陸蟹的前提下進行開發,財團也答應會保護陸蟹在先;開發計畫審核通過,才能確定是否動工。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朱玉璽說,後灣是台灣陸蟹最大族群所在地,若善加保護可望繼香蕉灣、港口灣成為西海岸的最佳陸蟹棲地。

紀政也表示,政府在通過開發案時要有更謹慎,所有生物的生與死都依賴人的良心。他透過走訪阿塱壹古道及後灣後,看到台灣自然景觀原始之美,更認為台灣在邁向先進國家時不該破壞生態。他也說,任何一個國家的財團都應該要有良心,應該保護的就要保護。

針對私人土地開發雖於法有據,但因在國家公園腹地內,環保人士建議,或許可用以地易地的方式,達到開發、環保雙贏。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楊美雲主張墾管處撤銷本案,由政府買回此地做保育。 【相關報導】營建署通過後灣細部計畫 京棧宣布2014年營運

Top

 

古雷石化區 頻向台招手

摘錄自2011年11月12日中國時報漳州報導

中國中石化與台灣石化工業同業公會,8月中旬在北京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計畫在福建漳州古雷半島的台灣石化產業園區合作投資,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曾平西表示,該合作計畫總投資初估為3、4百億元人民幣(下同),屆時,整個石化園區總產值可望達7千億元。

古雷開發區地處中國東南城市帶中部,位於廈門、汕頭兩經濟特區間,是海西區重要發展之一,規畫總面積278平方公里。

曾平西指出,該開發區主要發展優勢,包括可承接海外及台港澳產業轉移、是天然深水避風良港,與其他港口相比航道條件更優越、附近可供引用的淡水資源豐富、有較大環境容量;尤其,古雷港區具水位深、不淤積,航道寬、風浪小,航泊條件好、緊靠國際航線和擁有充足錨地等優點。

2010年,古雷開發區委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畫院,對區域產業發展建設進行研究,規畫總面積116平方公里,布局石化產業、裝備製造、港口物流、生態控制區及其他用地;屆時,總煉油能力可達一年5千萬噸,古雷港區吞吐能力從原來1.3億噸提升至2億噸以上。同年5月,中國發改委將古雷開發區確立為古雷台灣石化產業園區,是中國唯一以台灣為名的石化產業園區。

曾平西說,中國「十二五」期間,台灣石化將缺口20%,但國光案台灣民間反對聲浪大,為此,中國將古雷定為台灣石化產業園區,就是希望能承接台灣石化產業轉移。據悉,近來不少台灣石化業者赴古雷考察,我石化工業同業公會也有意與中石化合作,日前已於北京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Top

 

APEC峰會 降綠色產品關稅

摘錄自2011年11月14日法新社報導

佔全球經濟超過一半的亞太地區各國領袖,致力降低綠色產品關稅,目標在2015年年底之前降至5%以下,同時減低能源密集度。

美國和中國等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夏威夷峰會的各國領袖,在會後發布聯合聲明表示,他們也將消除阻礙綠色產品貿易的非關稅壁壘。

根據聲明,APEC經濟體將在明年制定環境商品清單,並在2015年年底之前將關稅減至5%以下。

聲明也設定APEC全體能源密集度期望的目標,於2035年之前降低45%。能源密集度指能源消費量與經濟產出的比值。

美國將太陽能、風能等綠色商品貿易,視為主持本次APEC高峰會的優先要務,且尋求同時促進就業成長和環境保護的方法。

Top

 

論壇∣滅鼠?滅鳥?還是滅人?

作者:董森堡(金門大學運動與休閒系兼任講師)

生物多樣性是所有物種生存的必備要件,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造成食物鏈之間的依存關係,因此在大自然環境中幾乎所有物種都需要倚靠其他物種而來延續彼此的生存。但是,不論是無意或是蓄意,人類一直在破壞這個平衡狀態…

大開殺戒後,誰是受益者?誰又是受害者?值得我們省思…

舉例來說,金門島上蛇與鼠的平衡關係就曾遭到嚴重破壞,進一步嚴重影響金門人的生活。金門防衛部司令官胡璉曾在「高粱酒與地瓜干」一書中寫到,金門有蟒蛇,重可達百斤,長可達數丈。但軍中粵籍士兵嗜蛇如命,大舉捕蛇造成生態失衡、鼠患頻傳,甚至引發令人聞之色變的「鼠疫」,在老一輩金門人心中留下不堪回憶,後來胡璉限制粵籍士兵捕蛇並發動捕鼠才平息鼠患問題。

近年來,金門地區則是受到恙蟲病所擾,環保單位展開大規模的滅鼠行動,鼓勵本地農民投藥滅鼠,各路口不時可見「全國農地滅鼠週」的布條,宣誓滅鼠活動的進行,但是此政策是否適合本島?投藥後是否會破壞自然環境與生態平衡?能否有替代方案?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省思與探討。

首先從農民的環保概念與農地分佈現況來說,金門農民普遍環保概念不足(個人觀察、並無貶損之意),秋收後經常可見隨地焚草引發火燒埔,數年前更曾爆發領取滅鼠藥後棄而不用,再投入溪中造成水源污染的案例,滅鼠不成反倒差點「滅人」,因此投藥滅鼠能否達到效果令人懷疑?

再者,金門除部份農地重劃區面積較大外,其餘農地分佈較為破碎,其間並夾雜林地、灌木等生態環境,多樣性的環境較適合捕食老鼠的蛇類以及猛禽棲息,若能保持農地週圍環境的健全性,應有足夠獵食者可為農民滅鼠。

另外,再從投藥滅鼠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進行分析,現行的滅鼠藥成份多數為抗凝血劑,這種藥劑能使鼠類食用後產生出血症狀,慢慢喪失行動力後死亡。但鼠類在死亡過程中因行動遲緩,易受其他動物獵捕再引發獵食者產生中毒症狀,最後獵食者中毒死亡,食腐動物吞食後再產生第三次的中毒徵狀,也就是說一包滅鼠藥劑可能殺死鼠類以外的高階獵食者及其他食腐動物,而鼠類死屍更可能污染農地及湖庫可用水源,對生態破壞的程度可說是相當嚴重。

筆者先前拾獲誤食中毒老鼠的紅隼,四肢無力、軟癱在農地重劃區的水泥建物旁,雙眼無奈的望著飛不回去的天空…筆者就曾在小西門農地重劃區拾獲一隻奄奄一息紅隼,經送交獸醫友人鑑定後確認牠應是誤食吃了滅鼠藥的老鼠,因此產生蠟膜剝落、鼻孔出血的症狀。一般來說,紅隼擁有絕佳的飛行能力,更能在空中憑著嚙齒類分泌的體味標記位置再以定點飛行捕食、獵食技巧相當高超,但這隻紅隼喪失了飛行能力,只能無力窩在田邊望著天空暗自嘆息,縱然筆者有幸拾獲送醫,可惜這隻紅隼最後仍舊難逃含恨而終的命運。

第三,若從鼠類天敵與繁殖狀況估算,金門地區扣除蛇類之外,尚有留鳥棕背伯勞、黑翅鳶、喜鵲、玉頸鴉,冬季則有紅隼、遊隼、鵟及鴞科猛禽為獵食老鼠的習慣,若一隻鳥平均每三天獵食一隻老鼠,一個月就有十隻老鼠被捕,其成本效益絕對比投置滅鼠藥來得更好;相反的,若上述猛禽不幸誤食滅鼠藥的嚙齒類,其造成的反效果相當可怕,一隻母鼠每年可繁殖四到六次,每次可生六到十三隻幼鼠,以平均值計算每年約可生產五十隻幼鼠。概略計算,死一隻捕鼠鳥類換來的代價約等於幫助5(雌雄均分)*50,兩百五十隻老鼠的成長(上述算式僅以一代繁殖數估算,未再加乘其後代的繁殖數量)。

對於滅鼠一事,農委會雖曾強調活動乃「必要之惡」,筆者亦肯定滅鼠活動是必行的,但個人認為,相關單位主事者應該要有省思與遠見,因時、因地制宜來推動政策。金門的秋、冬是候鳥南下的旺季,許多猛禽絕對是幫忙滅鼠的好幫手,故此時配合推行滅鼠政策是否妥當有待評估。另外,金門的農地面積較小,相關單位亦可考慮投置鼠籠,較不會對自然環境與生態平衡產生嚴重破壞,另外以生物滅鼠和生態滅鼠也是值得列入考量的方法。

所謂的生物防治係以鼠類天敵滅鼠,許多國家曾引進倉鴞生物防治,防止鼠類破壞農作,但是以金門原有的條件來說,本地不需引進此外來物種,就有黑翅鳶等留鳥可以捕捉鼠類。相關單位應從農民教育下手,勸阻民眾在農田旁伐樹焚林,保留田間樹叢做為鳥類的繁殖棲息地,營造生物多樣性空間與完整的食物鏈,鼠類自然就有天敵獵食。另外在生態滅鼠方面,我們可從環境改造著手,清理髒污廚餘斷絕鼠類的糧食來源,整理居家環境及閒置空間消除鼠類棲息地,以降低鼠類密度達到滅鼠的功效。

最後,筆者要強調的是,滅鼠?滅鳥?或是滅人?在於我們的選擇,我相信惡性循環的結果最終還是會報應人類身上,殷切期望天佑金門、保護這裡所有的物種能世世代代在這座島上繁衍生息,共同演繹生命的奇蹟!

(本文若有不週,尚祈指正)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