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12.9







近期活動

「海事。珊盟」2011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發表暨志工同盟會
從「魚線的盡頭」談海洋保育
PLES氣候變遷時代決策量能提昇講座(六):德班之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7次締約國大會座談會
演講:鯨豚聲學研究與應用
航向太平洋,尋找人類的垃圾足跡
2012拓繪樂生計畫 召募工作伙伴
佑華江、育溼地 12/10華江雁鴨季熱鬧登場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2011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編輯室小啟

環境資訊中心「新聞摘錄志工」 強力徵求中!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12/15截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保護觀音海岸千年藻礁 學者倡設地質公園

台灣西岸藻礁從野柳一直延伸到桃園觀音。圖為石門外海之老梅藻礁。(攝影:yuchang)

國光石化雖然在4月宣布不興建,但石化政策卻未全面檢討。原位於桃園北部龜山鄉的桃園煉油廠,因長期污染,居民苦不堪言而倡議遷廠,中國石油公司明 知須遷廠,8年來未提解決對策,遲至去(2010)年才成立覓地小組。近日卻有傳言,新廠廠址相中位於觀音鄉的觀塘工業區,此言引發觀音鄉民的一連串反制 行動,包括成立反煉油廠自救會、連署、記者會等。

若傳言屬實,當地海岸沙質上國寶級的的藻礁和溼地,恐怕也不堪開發的擾動。歷經數千年所形成的藻礁,從野柳一直到桃園觀音一帶,綿延達10公里,學者認為是台灣少數能成為世界遺產保留下來的珍貴地景,呼籲政府應盡速劃設為地景公園。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桃園煉油廠遷觀音? 萬人連署堅決反對

縣民批「從門口搬到花園」

稀有藻礁 海岸線分佈不到十公里

2007:千年藻礁遭中油埋管破壞

綠色人物∣袁瑛 南方周末綠色新聞生力軍

作者:張姿慧

袁瑛,一位來自中國北方的女孩,擔任新聞工作不到三年時間,一路從商務記者轉戰到北京南方周末,於2009年接下「綠色新聞部」記者一職,從此與環境議題結下不解之緣。身為中國深具影響力周刊之一的記者,她投入很多時間與精力在環境領域的追蹤報導裡。袁瑛說:「作為一個記者,這是最基本的素養,再者南方周末給予的權限很大,讓我們有發揮的空間。」

過去撰寫〈扭曲的金太陽工程:史上最強光伏產業扶持政策遭遇質疑〉及〈誰綁架了科學? IPCC遭遇史上最強信任危機〉,分別獲「最具影響力」環境報導獎與「能源之星」特別報導獎。其報導的面向非常廣泛,包括節能減碳、城市觀察、再生能源及綠色產業等。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伴熊成長(四)

作者:楊吉宗(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常務理事、曾任特生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

伴熊成長的目標是走到野外。可是,那裡才是小熊較適當的家?研究小組現勘了兩個地點,分別為台灣南部藤枝地區及中部大雪山地區。擬野放地點的選擇,考量的因素包括該地是否為黑熊潛在的分布地、動植物資源豐富度(包括潛在的食物來源)、交通狀況、人為活動可能的干擾、非法狩獵壓力、距離部落的遠近等。就動物資源而言,這兩個地區難分軒輊,其中一處近期有紅外線自動相機拍攝到野外台灣黑熊的紀錄,一處勘查時當場目擊到母熊帶小黑熊;就植物資源而言,兩個地區潛在動、植物的食物資源均豐富。此外,由狩獵跡象、道路狀況及天然屏障等進行整體考量,兩地雖均認適合,但研究小組成員的內心大概有了目標,希望在野放評會議時再作最後決定。

精采內文

綠色電報∣【生態城市】生態足跡與碳足跡是什麼?

作者:方志豪

碳足跡概念是指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足跡從原物料的開採與製造,一直到產品廢棄或回收時所產生的排放量都算是碳足跡的計算範圍。

研究指出英國雖於1992年至2004年間,境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5%,實際上,若將其因消費所導致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納入時,則其碳足跡反而是上升了18%,採用碳足跡的概念才能完整呈現人類行為的消耗,有別於以往有煙囪才有碳排放的思考方式。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NOAA提出《2012北極年終報告書》,談到北極持續變暖、海冰減少及大量綠色植被出現,這樣的改變可能引來更多的開發。北極熊在失去了一貫捕食海豹的平台後,不得不尋覓其他食物替代,牠們吃什麼呢?這一定讓各位讀者傷心,牠們同類相殘,大北極熊捕食小北極熊。那在目前召開的德班會議關於這狀況有相關討論嗎?中央大學的李河清老師在那裡觀察,提出疑問:媒體為什麼不談氣候變遷?

國際NGO「森林信託」(TFT)與印尼國有的木材公司巨頭達成協議,不再使用武力對付村民,解決了爪哇島長期的暴力衝突。曾經惡名昭彰的二仁溪,在近2年的清除後,擺脫了兩側共4公里的電子廢棄物堤岸,然而,還有更多的污染要面對,才能還它原貌。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