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1.31







近期活動

2012大地旅人第四屆PDC
311鹿兒島廢核大遊行
2012 朝慢的方向旅行去~開春米國小英雄插秧樂
【環境巡禮】阿塱壹、後灣仔、水蛙窟、東港共和新村
澎湖南方四島社區培力意見徵詢會
離島。海之濱 『2012走。到澎湖乘風』
【島國之聲 】紀錄片影展徵件(2/15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 徵求海洋工作夥伴
守護杉原灣送您反美麗灣毛巾!(送完為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沙漠奇蹟 Kibbutz Lotan的生態之路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Kibbutz Lotan從開始認知與瞭解到〈寂靜的春天〉及DDT之後,早期的農事工作還是慣行農法,除草除蟲施肥樣樣來。直到意識到地力水利資源一旦耗竭將不復返,加上按宗教上的解釋,有其責任義務友善環境,與沙漠和平共處,發展相關生態技術及科技。

經過決議,所有居民意見一致,既作紙上功夫的研究搜尋,也到處請教實踐執行的作法。就是從此一時期開始,居民引入並學習樸門永續設計,開始嘗試廚餘堆肥、開始踐行有機農業、設計堆肥廁所、廢水回收化身濕地、太陽能廚房、綠建築…。居民與環境生態改善一點一滴地發生關係與進步,直到「做出口碑」,其他kibbutz及海外人士紛紛前來求教及學習。Kibbutz Lotan又因此更加確認當初的抉擇是睿智的。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生態社區的遠景——以無尾港生態社區的規劃為例

激發社區生態貢獻力 特生中心公布十年成果

挑戰零碳的居住革命:西格馬住宅和貝丁頓社區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推動生態社區 Jan Martin Bang獻身以色列16載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人熊關係(一)台灣原住民與台灣黑熊的關係初探

作者:印莉敏(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現任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員)

來到山區,我們呼吸著是和黑熊一樣的新鮮空氣、和熊一樣踏著台灣這片土地,大概百分之99的人都不會想到吧!因為在漢人文化的過往中,沒有屬於熊的這一面,不僅對熊,其實對台灣許多本土動物也都沒有概念,向來號稱山中的精靈或靈魂的台灣黑熊,當山林沒有牠們的時候,能真正感覺到山的寂寞,也只有山區活躍的原住民吧!?

因為在許多原住民的狩獵傳統裡,對於黑熊的感情是十分複雜且曖昧。筆者田野訪查中,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等都有禁獵黑熊的習俗或禁忌。他們認為黑熊的習性像人一樣,殺死一隻熊就像殺人一樣,或者將熊象徵化,所以殺熊可能會招致詛咒,如疾病、死亡或農作欠收等。因此,早期的原住民獵人多半不會刻意捕捉黑熊。反之,也由於人們認為黑熊體大又凶猛,所以獵熊亦常被視為是英雄的象徵。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日前在瑞士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正式公布「2012環境績效指數」全球評比結果。在參與評比的132個國家當中,我國得分62.2名列29。相信這樣的成績,是繼續進步的動力,如何出力友善自己要生活的環境呢?例如以「烏龍麵縣」聞名的日本四國香川縣,研發出「烏龍麵完整循環計畫」,將賣剩的烏龍麵作為生質燃料,再用來煮烏龍麵,創下烏龍麵循環再利用的先例。元宵節又將熱鬧登場,雲林縣卻堅持不送小燈籠給民眾,為什麼呢?因為當中的小電池帶來了污染問題,「我們鼓勵傳統文化,但不鼓勵汙染環境。」縣府人員這麼說,小編也很懷念小時提奶粉罐燈籠,跟小鄰居們探險夜晚鄰里街道的童年。而賽豬公是不是該保留的傳統?這幾年國內更多人在討論,但日前奧地利大報以「兇殘的比賽在台灣」為題做了圖文並茂的報導

經過環保人士多年搶救,做了200次以上核試爆的兩座南太平洋小島終於獲得自由,它們將重新回歸法屬玻里尼西亞。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即將失魂的五溝異鄉人

作者:朱玉璽(社團法人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

小時候,在伙房旁的清涼水圳及陰涼的竹林,伴隨著童年的玩伴在此無憂無慮的洗盡煩惱與憂愁,30歲以上的五溝人都擁有豐富的親水經驗,較年長的一輩更能細數五溝魚蝦貝類如何多樣與蝦群成群而遊的壯美現象,到如今五溝水圳週遭環境的變化,恍如隔世。

調查顯示,五溝溪流自然豐富度最高的,就屬五福橋下多條湧泉匯留的一段湧泉濕地,不同季節、時段來到此地,都展現了迷人風華;除了重溫兒時的美好記憶外,此地自然溼地、搭配湧泉綠帶的豐富多樣美景,保有了無數五溝人原初的溪流印痕,說我每次都來這裡尋根並不為過。

精采內文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沙漠奇蹟 Kibbutz Lotan的生態之路

本報2012年1月31日以色列,伊拉特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1983年,沙漠之花Kibbutz Lotan誕生

如果你以為沙漠裡只有黃沙滾滾、仙人掌和駱駝隊伍那就落伍啦!在年雨量低於20mm的沙漠型氣候,日夜溫差大,一年四季豔陽高照。這樣惡劣的環境正是以色列猶太民族需要化問題為資源的挑戰。1983年,Kibbutz Lotan因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風潮而成立,起源於有歷史悠久的Kibbutz movement,Kibbutz Lotan所在地點位於以色列南端,距離紅海僅有40分鐘車程,由北而南的公路兩側零星分布了十個左右的kibbutz,Kibbutz Lotan就是其中一個。

用廢棄輪胎、家庭廢棄物及當地沙土石塊做成的長椅。(工程進行中) 陳婉寧攝 2.生態堆肥廁所及太陽能浴室的背面設備間。 陳婉寧攝

草創時期的胼手胝足及基於文化宗教因素,吸引許多具有共同理念、來自不同國家的猶太人民群聚至此,而大家又有所共識,希望將Lotan發展為具有更強共同感及社經連結的社群。在沙漠中從零開始,規劃社區空間、教育會所、幼兒園、集體餐廳、宗教會所…等等。硬體空間規劃與農事工作同步進行,起初透過基本農事來養活社區居民及對外銷售,以便爭取額外收入。諸如使用滴灌技術(以最最少量的水來灌溉農作物,水源十分珍貴,以Lotan為例,水源來自深達70m的地下水)種植瓜類,洋蔥,玉米,椰棗、蕃茄、各式蔬菜…等。農產品都其季節性,故kibbutz Lotan的作物選種十分多元,以保持一年四季產收及即市場銷售量。早期之時還有Lotan的居民發現市面上的寵物風潮,因此還有過大量飼養寵物鸚鵡在對外銷售的一段往事。奶製品的出產也是Lotan的重要收入,牧牛及牧羊業在收入中佔最重要之地位。

除了生產面向的自給自足外,宗教生活和社區生活中居民各司其職,擔任不同崗位,有人負責幼教工作、有人負責社工服務、有人負責建築設計、有人負責社區規劃、擔任財務會計工作…等。Lotan內部也設有居民委員會、調解委員會…等協調社區事務的組織。

關於共同經濟部分,各家庭提交工作所得,再由委員會(經由直接民主機制討論選出,所有事務的規章亦同)將各項生活所需的物資分配給各家庭。合作經濟的目的在於,實踐鄰里互助,同過共通的合作及共享實踐及強化彼此間的聯繫互動。Kibbutz Lotan是很嚴謹地建立在猶太主義及精神文化上的,根深蒂固地保有許多猶太的儀式習俗,加入或退出都需要有嚴謹正式的合約簽署儀式。基本上大家會願意聚集在Lotan,某程度也代表了有極高的認同感和實踐行動。

Kibbutz Lotan在漸趨穩定之後,也開始思考極端地理氣候條件下,如何走出一條可長可久的生存之道。這也影響到現階段Kibbutz Lotan的發展方向。

3.生態堆肥廁所區繪製的人類飲食及排泄循環圖。 陳婉寧攝 4.生態堆肥廁所區繪製的堆肥方法說明圖。 陳婉寧攝

沙漠求生記:生態轉型,多元發展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Kibbutz Lotan從開始認知與瞭解到〈寂靜的春天〉及DDT之後,早期的農事工作還是慣行農法,除草除蟲施肥樣樣來。直到意識到地力水利資源一旦耗竭將不復返,加上按宗教上的解釋,有其責任義務友善環境,與沙漠和平共處,發展相關生態技術及科技。

經過決議,所有居民意見一致,既作紙上功夫的研究搜尋,也到處請教實踐執行的作法。就是從此一時期開始,居民引入並學習樸門永續設計,開始嘗試廚餘堆肥、開始踐行有機農業、設計堆肥廁所、廢水回收化身濕地、太陽能廚房、綠建築…。居民與環境生態改善一點一滴地發生關係與進步,直到「做出口碑」,其他kibbutz及海外人士紛紛前來求教及學習。Kibbutz Lotan又因此更加確認當初的抉擇是睿智的。

Kibbutz Lotan也將長期以來的生態規劃作法轉化為教學課程及導覽行程,期待透過對遊客、志工的導覽介紹及來學習者的深入教學,將Kibbutz Lotan的經驗遠播,並期待來者能夠在自己的國家、學校或社區,因地制宜化地找尋最適合在地經驗的實踐方法。

5.假日期間許多遊客到Kibbutz Lotan生態旅遊。 陳婉寧攝 6.Kibbutz Lotan的農產品及建築材料來源之一:椰棗林。 陳婉寧攝

Kibbutz Lotan到底做了哪些實踐呢?在Kibbutz Lotan的Eco-campus、居民住宅區及生態旅遊中心這幾處地方,都有大面積的農事用地,並且遵循樸門永續設計的幾大原則進行管理與照護,如果仔細去剖析農地中的生態系,可以發現一環扣一環的道理關係,這同時也是對外來遊客進行解說的最佳地點。農地中種植的所有作物豐富多元,提供了Kibbutz Lotan一年四季的作物需求與香料和花草茶葉。

7.用廢棄輪胎、家庭廢棄物及當地沙土石塊做成的野餐桌。 陳婉寧攝住在Eco-campus中,一早起來想要喝薄荷茶,只消到園裡摘取草葉,熱開水一沖就是新鮮在地的花草茶,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草葉,總是盛滿妝點每頓餐食。園裡還有洋蔥、大蒜、蕃茄、地瓜、馬鈴薯、胡蘿蔔…,過季或枯萎的作物繼續用作新生菜園的肥料,與整個社區的廚餘一起發揮效用,或者直接成為堆肥完成的土壤重獲新生、或者層層疊疊再化作菜園的基底。

當人們把排泄物用珍貴的水資源沖刷遠去,不久的將來,水資源絕對不足以奢侈地用來清理排泄物,海洋資源也絕非繼續承受處理污水。單向循環的圓就像一條破裂中斷的水管,資源不斷耗竭。而菜園內的循環是一生生不息、完整的圓,沒有任何能源或食物被浪費,食物進入人體經消化後又排出成為食物的肥料。

建構一個自給自足,生態循環不止的社區,這就是Kibbutz Lotan所強調的,農地是緊密地與社區生態結合在一起的,居民的排泄物用作堆肥使用,其餘廢水則中水再利用作為灌溉及復育生態濕地使用。

8.正在講解太陽能鍋如何使用。 陳婉寧攝 9.用廢棄輪胎及當地沙土石塊做成的稻草泥磚爐,正忙碌於烘烤pizza。 陳婉寧攝

Kibbutz Lotan所關注的工作,絕不僅止於滿足社區需求而已,在沙漠中復育生態濕地對每年有近500種鳥類經過Kibbutz Lotan具有十分重要的棲地意涵。Kibbutz Lotan位於歐亞非三大陸交界處,具有豐富的鳥類資源,使用社區廢水回收系統灌溉與創造生態棲地,年復一年成效顯著,並為Kibbutz Lotan打下鳥類生態觀光及教育的基石。透過這些生態資源,Kibbutz Lotan致力於環境教育及更多地透過各種專案將自然環境及樸門永續設計、生態住宿體驗作為平台,促進以色列、巴基斯坦、約旦三地年輕人及孩童對環境與和平之認知,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生態旅遊目前佔Kibbutz Lotan收入的12%(其他類別收入分別是:24%對外出售奶製品、21%居民至附近城鎮工作所得收入、9%農產品銷售收入、9%社區內出租房收入3%、Kibbutz Lotan新成員的相關收費),Kibbutz Lotan的生態旅遊在以色列國內頗受好評,也吸引許多海外遊客及教育團體前來參觀學習。

獨有的生態空間營造實踐,吸引世界志工取經

當你驅車進入Kibbutz Lotan,絕對會被Eco-campus長的不按牌理出牌的建築模樣嚇一跳。不過這裡長的奇形怪狀的建築物或公共空間也是有其玄機的,樸門永續設計理念也延續到建築空間規劃上。在公共空間諸如:候車亭、孩童遊戲場、涼亭、生態旅遊辦公室、咖啡廳、Eco-campus宿舍區…等等,都是透過志工及社區居民共同合作打造,完全打破建築專業擺第一的思維。

10.每年吸引大量多元的鳥群停留,賞鳥基地成為熱門的生態旅遊景點。 陳婉寧攝 11.中水回收的設計而成的生態濕地。 陳婉寧攝

參與式營造是Kibbutz Lotan的空間特色之一,同時又訴求使用在地材料,大量使用沙漠地區的石塊、沙土、砂石及稻草稈、椰棗葉做為建築材料,使仰賴外部建築資源量減到最少。同時這又是人人可上手的建築材料,讓共同營造簡單可行,老少咸宜。建築設計在晝夜溫差大的沙漠中,需要隔熱也需要保暖,將建物能耗在滿足生活所需的前提下減到最低。

所有入住訪客都需要配合每日登記房屋溫度及能耗記錄,這樣的紀錄已經持續進行四年之久,用以監測建築物實際能耗,並做為能源教育資料使用。

Kibbutz Lotan內隨處可見太陽能鍋設備、太陽能洗澡間、生態堆肥廁所、稻草泥磚爐、廢棄輪胎做成的桌椅及鍋爐(廢棄輪胎在以色列送到回收場需要收費,所以許多輪胎商十分樂意將廢棄輪胎送往Kibbutz Lotan做為建築材料使用,反倒能省下一筆可觀費用,而這些看是廢棄物的輪胎,在Kibbutz Lotan又重獲新生)…等,這些設備可不是像博物館一樣擺著好看,而是頻繁提供居民、志工及遊客使用。所以Kibbutz Lotan常常出現各角落的太陽能鍋爐忙碌地烹煮食物及下午茶,可是十分熱鬧哩!

12.廚餘堆肥製作體驗。 陳婉寧攝 13.生態堆肥廁所的教學說明區。 陳婉寧攝

這樣低能耗空間設計的可貴經驗,Kibbutz Lotan也將整體建造過程及注意事項、材料選用、能耗理論都規劃為實際可操作的課程,將理論及實務、生態社區整體設計為長期(七周到五個月不等)課程,讓更多有意者學習,期待友善環境的種子也能在各國開花結果。

※ 作者以色列之行感謝2012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支持

※ Kibbutz Lotan官方網站 http://www.kibbutzlotan.com/index.html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人熊關係(一)台灣原住民與台灣黑熊的關係初探

作者:印莉敏(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現任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員)

活生生的存在於過去他們山區生活的歷史中,從小到大文化的底蘊裡就有黑熊的影子…

在我自己成長的過程中,認識泰迪熊或世界上其他的熊類真的比台灣黑熊早好多年,即使剛進玉山的頭幾年,工作中有園區防火宣導的業務,我們的手繪海報及宣導品中,其實都看見美國國家公園泰迪熊的影子,因為泰迪熊給台灣人的熟悉度遠遠超過台灣黑熊,直到現在還是會有比例很高的民眾,弄不清楚台灣有黑熊嗎?就算知道「有熊」,相關知識也常常顯得荒腔走板,不過我不會認為是一般民眾的問題。

台灣黑熊真的離一般人的生活好遠,即使台灣是一個這麼小的島,給你一天的時間,幾乎可以從台灣的北端跑到國境之南。去年還有一群大學生在24小時環島一周,除了幾個著名的景點和必吃的美食外,他們的台灣印象沒有含括黑熊,因為他們從來都沒見過。這也難怪。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大部分的孩子連動物園都快沒空去,且就算去動物園,大概焦點也都在團團、圓圓這兩隻熊貓身上。時間軸再拉遠些,十年前的動物明星也是無尾熊和國王企鵝這些外國朋友,而最近較夯的,就是高雄壽山動物園的白老虎了。南來北往旅遊的人口,除了典型的老街、廟會、什麼祭等慶典和台北大都市的101外,即使山地面積占了台灣總土地2/3強,但民眾對於山還是很少深入了解。那是因為很少有人告訴過他們有關這塊土地真實的故事及與熊的種種連結!

近年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議題,引發世人及國人的關注,北極熊再度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但似乎跟台灣黑熊一點關係也沒有。

圖一:過去布農族人狩獵有許多禁忌,熊是他們敬畏的動物(印莉敏 攝)來到山區,我們呼吸著是和黑熊一樣的新鮮空氣、和熊一樣踏著台灣這片土地,大概百分之99的人都不會想到吧!因為在漢人文化的過往中,沒有屬於熊的這一面,不僅對熊,其實對台灣許多本土動物也都沒有概念,向來號稱山中的精靈或靈魂的台灣黑熊,當山林沒有牠們的時候,能真正感覺到山的寂寞,也只有山區活躍的原住民吧!?

因為在許多原住民的狩獵傳統裡,對於黑熊的感情是十分複雜且曖昧。筆者田野訪查中,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等都有禁獵黑熊的習俗或禁忌。他們認為黑熊的習性像人一樣,殺死一隻熊就像殺人一樣,或者將熊象徵化,所以殺熊可能會招致詛咒,如疾病、死亡或農作欠收等。因此,早期的原住民獵人多半不會刻意捕捉黑熊。反之,也由於人們認為黑熊體大又凶猛,所以獵熊亦常被視為是英雄的象徵。

圖二:布農傳說故事中分食豬肉是黑熊教誨(印莉敏 攝)以台灣布農族人為例;他們生活中有熊、文化中有熊、禁忌中有熊、教誨中有熊…,因為配著熊肉曾讓他們將屋內四溢滿出屋外的小米吃完,於是東埔地區的布農人到現在都還認為黑熊是貧窮的象徵…原因是熊肉太好吃了會讓人變窮。在更早的遠古時代;黑熊還曾經教過他們如何分食獵物,部落裡迄今仍流傳著「熊智者」的智慧,時至今日還有許多部落族人相信「熊」教授切割豬肉分食的禁忌。就筆者訪查資料中,布農獵過熊的獵人還必需會唱『熊之歌』,這首歌沒有歌詞,主要是吟唱一些音調,音調中會模仿熊的呻吟,而獵人唱歌的目的,就是要安慰熊的靈魂及避免詛咒。由此可見台灣的原住民朋友生活的經驗中處處充滿自然的元素,所以未來在保育台灣黑熊這場奮鬥中,的確是不能缺席的要角!

圖三:居住山邊靠山吃山,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周邊的環境(印莉敏 攝)保育黑熊不能只是口號,或僅僅只能透過遠端操作的環教議題,誰在山林中與熊共舞、「人」與「熊」過的好不好?可不可以繼續存活下去?誰可以通報?誰可以第一時機告訴研究團隊或政府相關單位,那裡有熊?誰可以不要在熊出沒的地方放置陷阱?誰可以將熊的故事說的活靈活現動聽不已?誰可以真正落實在地的黑熊保育?好像有許多問題好多答案,但筆者認為許多答案可以簡約成一個答案,保育黑熊當然需要許多人的力量,但我們也知道誰最靠近核心,誰是真正有力量的人,居住在「有熊國度」周邊的原民朋友,他們對熊的感情是否還一如往昔?有著尊敬?有著恐懼?但面對大自然不是都應該懷抱著敬畏之心,因為他們對熊的敬畏,也讓熊曾跟他們和平共處了數千年。

原住民經營自然傳統文化的力量是不是最重要的保育力量!?面臨現在這個階段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時刻,釜底抽薪的辦法,是不是努力協助並輔導讓了解、讓有能力、讓必要的人直接參與保護的行動,這是解決事情的方法,這是保護黑熊的良藥!相信這也是維持台灣山林及環境美好的良策!從保護黑熊開始,相信還有機會可讓我們一起跟動物們學習…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Top

 
 

台灣環境績效 全球排名29

本報2012年1月31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永續發展室表示,美國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日前在瑞士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正式公布「2012環境績效指數(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PI)」全球評比結果。在參與評比的132個國家當中,我國得分62.2名列29。
科學家通常會提供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境下,未來溫度可能的變化範圍。圖片來自:MODIS/Aqua/NASA。

這次評比,台灣超越加拿大(排名37)、南韓(排名43)、澳洲(排名48)、美國(排名49)、新加坡(排名52)及大陸(排名116)。

我國曾參與2006及2008 EPI評比,分別於133個國家當中名列24,及149個國家當中名列40。2012 EPI評比,我國在空氣品質對健康影響、水對健康影響及森林保育等類別表現優異,均名列第1。顯示我國對空氣品質維護、用水及衛生設施普及,以及森林保育推動上績效良好。

惟本次評比,我國仍有部分類別排名較不理想,包括農業補貼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偏高,以及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偏低等。對於二氧化碳排放偏高部分,我國因人口密集及工商業發達,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偏高。但為減緩地球暖化及對抗氣候變遷,在政府和全民共同努力之下,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在2008年出現首次負成長,比2007年減少4.1%;2009年二氧化碳人均放量又比2008年減少4.3%,未來將持續更積極推動全民節能減碳工作,加速二氧化碳排放減量。

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部分,我國雖名列68,但排放量已自2000年每人13.71公斤,降至2005年每人10.72公斤,減量近22%,未來將持續透過對工業及車輛排放之管理,以及推廣低污染車輛,降低二氧化硫排放。

此外在農藥管理部分,雖然斯德哥爾摩公約列管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我國均已禁用或限用,但囿於國際政治現況,我國無法簽署斯德哥爾摩公約,使該項指標排名屈居40。

未來環保署將針對評比結果,透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際評比改善專案小組」機制,協調各部會檢視我國環境及永續發展工作成效,努力尋求改善,以提昇環境品質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各項指標我國排名

目標

政策類別

指標

排名

 

空氣污染

(健康影響)

室內空氣品質

(固體燃料使用家戶百分比)

1

戶外空氣品質(PM2.5濃度)

無資料

(健康影響)

適當飲用水供應人口百分比

1

有適當衛生設施人口百分比

1

環境疾病負荷

兒童死亡率(1~5歲兒童死亡率)

30

空氣污染

(生態影響)

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

68

每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20

(生態影響)

水量改變

59

生物多樣性與棲地

生物群落保護

61

海洋保護

58

瀕危棲地保護

無瀕危棲地

森林

森林喪失

1

森林覆蓋率變化

1

立木材積

1

漁業

沿岸漁撈壓力

52

過漁

48

農業

農業補貼

119

農藥管理(POPs)

40

氣候變遷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119

每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84

每仟瓦小時發電二氧化碳排放量

89

再生能源比例

107

2012各政策類別我國排名

目標

政策類別

指標

得分

排名

 

空氣污染

(健康影響)

室內空氣品質

(固體燃料使用家戶百分比)

100

1

戶外空氣品質(PM2.5濃度)

(健康影響)

適當飲用水供應人口百分比

100

1

有適當衛生設施人口百分比

環境疾病負荷

兒童死亡率(1~5歲兒童死亡率)

90.1

30

空氣污染

(生態影響)

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

50.9

44

每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生態影響)

水量改變

33.0

59

生物多樣性與棲地

生物群落保護

72.7

46

海洋保護

瀕危棲地保護

森林

森林喪失

100

1

森林覆蓋率變化

立木材積

漁業

沿岸漁撈壓力

26.3

56

過漁

農業

農業補貼

36.8

103

農藥管理

氣候變遷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23.7

110

每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每仟瓦小時發電二氧化碳排放量

再生能源比例

附件:2012 EPI報告.pdf

附件:2012 EPI 數據.csv

Top

 

日本創新:賣不完的烏龍麵 用作發電燃料

本報2012年1月31日綜合外電報導,林菁香編譯,翁御棋審校

圖片節錄自朝日新聞以「烏龍麵縣」聞名的日本四國香川縣,經過創新研發,展開了「烏龍麵完整循環計畫」,利用店家內剩餘的烏龍麵製造生質能,再將生質能作為燃料煮烏龍麵,創下烏龍麵循環再利用的先例。

香川縣高松市機械廠商「千田製作所」的池津英二社長(72歲),2年前因聽說香川縣內的烏龍麵工廠每年都會焚燒約1000噸左右的廢棄烏龍麵,便著手和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四國中心等機關共同研究從烏龍麵中提煉乙醇的方法。

約一年前左右,該公司於裁斷的烏龍麵內加入酵母後發酵,再蒸餾成乙醇的技術終於成功。同時還設立了一次可處理200公斤的烏龍麵,1星期可萃取60公升乙醇的大型機器設備。

【參考資料】朝日新聞報導

Top

 

電池汙染大 雲林不送小燈籠

摘錄自2012年1月30日中國時報雲林報導

每逢元宵節,各縣市政府都會製作大量小燈籠分送民眾,但雲林縣今年堅持不送。原因是,每年生肖不同,小燈籠一年只提一次就丟,且劣質電池對環境汙染太大。縣府文化處長李明岳說,小燈籠雖很討喜,但汙染不小,每年元宵估計產出1百萬個小燈籠,但廢電池回收量不到1/10,該正視問題了。

北港花燈節遠近馳名,但今年及去年縣府都沒做小燈籠;今年元宵主燈「四海龍王」2月5日點亮,僅2千名遊街小朋友提龍形小花燈,由當地笨港文教基金會提供,一般民眾索取不到。

雲林縣文化處長李明岳說,元宵提燈遊街是北港50年的傳統文化,早期都是手工,自從量產的小燈籠上市,各縣市又贈送小花燈後,現代小朋友只會提、不會做花燈了。

他指出,小花燈很便宜,為控制生產成本,電池多半用大陸劣質品,一般電池回收已不容易,劣質電池危害環境更大。估計每年元宵節全台至少送出1百萬個小花燈,電池用量十分驚人,但回收量不到1/10。

「我們鼓勵傳統文化,但不鼓勵汙染環境。」李明岳說,今年雲林縣府堅持不以生肖小花燈吸引人潮,本月初雲林縣爭取明年台灣燈節主辦權時再度提出,盼以科技扭轉花燈文化帶來的汙染,並延續傳統花燈工藝。

李明岳強調,縣府不反對民間以小花燈慶元宵,但站在公部門立場,不宜鼓勵這種速食文化,且是環境教育負面教材。相信以台灣的科技水準,應可研發出不汙染的方案。

李明岳認為,該是正視小燈籠環境汙染的時刻了,希望各縣市一起腦力激盪,讓明年的蛇年小燈籠更環保。

協辦北港燈節的笨港媽祖文教基金會也表示,去年燈節籌備會中曾提及電池汙染問題,可惜未堅持關注,明年應該可以使用螢光劑改善,不靠電池,燈籠照樣也能亮。

Top

 

台灣賽神豬 奧國大報批兇殘

摘錄自2012年1月29日自由時報歐洲報導

台灣神豬比賽登上奧地利大報!「標準報(Der Standard)」28日以「兇殘的比賽在台灣」為標題,配圖11張詳細告訴歐洲讀者台灣人如何秤重、宰殺、清洗、擺放跟祭祀一隻重達1000公斤的冠軍神豬。

「標準報」指出這項傳統比賽28日在台灣新北市舉行,一隻幾乎1噸重的黑豬慘遭虐待後被送上祭壇,還有10萬觀眾現場圍觀。這隻被選中的豬首先被上色成黑,宰殺清洗後用水果等裝飾上桌。養豬過程就不人道,強迫豬吃重到無法站立行走。主辦單位還表示,依照迷信豬隻越重,會給主人更多的幸運。

該報表示這項傳統應該有200多年的歷史,當時村裡的人會用豬來祭神,然後殺豬跟鄰居分享肉食。台灣動物保護者已經對這項活動展開抗爭,2011年8月有一個影帶流傳開來,上面記錄著如何強制飼養跟宰殺這些候選豬隻;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他們完全反對這項活動;新北市的活動主辦寺廟是台灣最後一家僅存舉辦這項活動的寺廟。但是標準報指出廟方的李姓發言人推說,是因大眾要求才繼續這項活動,這麼多現場觀眾更顯示出人們不願跟自己的傳統脫離。

台灣在2011年8月10日曾出現100多位客家大老發起連署停止神豬,以人道觀點善待動物,指出這種祭祀不合道教祭祀精神。因為道教建醮慶典包涵封山禁水,不進行漁獵也禁屠殺、陳設動物屠體,不仁道餵食與屠曝祭神根本有違道教精神。

derStandard 報導原文及圖片連結 : http://derstandard.at/1326504014061/Ansichtssache-Massenopferung-Grausamer-Wettbewerb-in-Taiwan-Schweine-auf-ueber-1000-Kilo-gemaestet

Top

 

法國參院:南太平洋核試爆小島 主權回歸玻里尼西亞

摘譯自2012年1月19日ENS法國,巴黎報導;周念學編譯;蔡麗伶審校

1970年裡,在穆魯羅瓦有大氣層核試驗(法國軍方提供)法國參議院核準法案,讓以前用來做空中與地下核試驗的兩座小島,重新回歸法屬玻里尼西亞。

1964年,法屬玻里尼西亞土阿莫土群島(Tuamotu Archipelago)的穆魯羅瓦(Mururoa)和方阿陶法(Fangataufa)兩座島嶼,主權歸法國,讓軍隊做核子試驗,並在1996年全部結束。前後超過30年個年頭,做了不下200次的核試驗,其中大氣層的核試驗就佔了40次。

法案內容提及,這兩座小島,在澳洲和南美洲、南太平洋海域的中心地帶;從2014年1月1日起將再一次回歸法屬玻里尼西亞的領土。

如果這項法案正式立法,法屬玻里尼西亞就有了這兩座島的主權,不過法國仍將繼讀關注小島的永續生態環境,監測幅射量與地質汙染的相關問題。

法案也提到,小島不能用來從事軍事行動,違者處以15年的徒刑,罰金最高300,000歐元。法國輻射防護與核能安全研究所(France's Institute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Nuclear Safety)每年至少執行一次真相調查任務,分析與測量兩組小島上的幅射,並以12個月為期對外公開結果。

法案內容指出,法國總理可以成立國家委員會,全權了解當地環境因核試驗所承受的後果,並3年對公眾提交追蹤報告。

法國國防部長格龍(Gerard Longuet)表示,法國有責任確保小島核試驗相關的資訊安全,以避免核子擴散(譯註:意指避免核試驗資料外洩,讓有心人士用來發展核武)。

環團犧牲生命反核試爆

多年來,綠色和平組織和紐西蘭那些提倡和平的團體在穆魯羅瓦抗議法國政府,要政府放棄在島上做核武測試。

1972年,當時加拿大綠色和平成員大衛麥克塔加(David McTaggert),駕駛私人帆船抗議法國政府,帆船行駛到小島專屬海域後,遭法國突擊隊登船破壞設備並打傷人員,大衛最後失去一隻眼睛,但還是保全了當時核試驗的影片,最後公諸於世。

1974年抗爭終於成功,法國當局取消大氣層核試爆。1979年,大衛擔任綠色和平主席和主要發言人,之後在1991年退休。

1985年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地區,綠色和平基金會的彩虹勇士號(Rainbow Warrior),原來要抗爭法國在軍事區內做核試爆,不料,出師未捷身先死,遭法國對外情報機構DGSE擊沉。葡萄牙籍的攝影記者,費爾南多佩雷拉( Fernando Pereira),為了挽救船中的攝影設備,最後不幸溺斃。事後DGSE)的2名涉案隊員遭到逮補、入獄服刑,最後遺返回國。其他參與砲擊行動的軍方人員,則因罪證不足獲釋。1987年,法國受國際輿論的壓力,賠償綠色和平816萬美元。

核試爆危害漸受重視

1995年,當時的法國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計畫展開一系列核試爆,但隔年簽定「全面停止核子試爆協定」(Comprehensive Test Ban Treaty)即將簽訂,為此法國遭全世界連聲撻伐。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原本的報告指出,南太平洋地區的島嶼,包括穆魯羅瓦(Mururoa)和方阿陶法(Fangataufa)這兩座環礁島,幅射強度低,幾乎傷害不到當地居民。「近來,南太平洋的居民的確吸收了幅射量,不過這兩座島上的放射性廢棄物,檢測出來的是自然輻射強度,往後的幅射強度也是差不多這樣,所以,我們可以確定幾乎不會影響人民的健康。

但是2006年的8月間,法國官方報告證實了,當地甲狀腺癌罹癌率上升與法國的大氣層核試爆有關。

到了2009年的3月間,法國宣布要賠償法屬玻里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共15萬受到幅射傷害的人民。另外,初次會有1千萬歐元的金額,當作各項津貼補助款,給執行核試驗而受傷的軍方、相關工作人員、和當地居民。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12/2012-01-19-01.html

Top

 

論壇∣即將失魂的五溝異鄉人

作者:朱玉璽(社團法人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

小時候,在伙房旁的清涼水圳及陰涼的竹林,伴隨著童年的玩伴在此無憂無慮的洗盡煩惱與憂愁,30歲以上的五溝人都擁有豐富的親水經驗,較年長的一輩更能細數五溝魚蝦貝類如何多樣與蝦群成群而遊的壯美現象,到如今五溝水圳週遭環境的變化,恍如隔世。

10幾年返鄉任教,與幾位好友開始關心五溝,水圳調查過程中驚覺生態惡化之快與工程不斷的危機,圍繞聚落的溪流的綠帶建起了水泥河堤、河畔蓋起了房子,擁有綠帶滋養的溪畔越來越少,更令人擔心的是公部門結合顧問公司以水草生態園區的美名,規劃水圳親水步道,但是步道卻蓋在綠帶上,說要復育螢火蟲,卻引進外來種,很慶幸因為有部分地主不簽名,這段自然綠帶得以倖免於難。

調查顯示,五溝溪流自然豐富度最高的,就屬五福橋下多條湧泉匯留的一段湧泉濕地,不同季節、時段來到此地,都展現了迷人風華;除了重溫兒時的美好記憶外,此地自然溼地、搭配湧泉綠帶的豐富多樣美景,保有了無數五溝人原初的溪流印痕,說我每次都來這裡尋根並不為過。

然而,就在去年,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的聯外排水工程的河川整治,即將整治下游的五溝湧泉濕地,我們始終不解,為何長年的洪泛濕地擁有滯洪、減災的地方,卻必須築起高高的河堤,摧毀綠帶、破壞滯洪功能,卻要標榜生態工法。

根據研究調查顯示:這段700公尺範圍所形成的濕地環境,是五溝生物多樣性最高,台灣特有種魚、螺貝類的重要基因庫,這段東港溪最後的處女地,眾多特有種魚類枯水期時只能到此避難、棲息,但是枯水期的施工,即將斷絕牠們最後的原鄉。

這段五溝人心靈的夢土,因她蓄水滯洪,守護了聚落,因她來自大武山下的湧泉滋養,哺育了無數的生靈,然而竟是要毀在標榜重視生態的曹縣長任內,令人錯愕與不解?

五溝不再擁有原初,失魂的我還是五溝人嗎?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