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3.04








近期活動

「婦女的力量,綠色的力量」影像展(3/4~3/31)
2012<史上最長的工作假期>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志工召募(3/17截止)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專案教師徵聘公告(3/7截止)
《災難與社會研究系列演講》災難過程中崛起中的草根媒體— 以台灣莫拉克颱風重建為例
「山林魅影-林鵰」首映會
《青春夢迴,樂生八十》攝影集新書 ──與法律人面對面分享會
直接跟農夫買小學堂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愛轉動 護地球 台北地球日綠色市集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專欄作家:婆羅洲的葛奴乙

作者:楊家旺

法布爾曾將一隻早上剛羽化的大天蠶蛾雌蟲,以金屬鐘形網罩住,結果晚上的時候,意外引來將近40隻的大天蠶蛾雄蟲。這些大天蠶蛾雄蟲,受到大天蠶蛾雌蟲所散發的、令祂們無法抗拒的性費洛蒙所吸引。當然,人類是後來才明白這種化學氣味稱之為費洛蒙的,尤其是性費洛蒙,對雄蟲來說無法抗拒的「香水」,漸漸成為人們利用的對象,比如,藉由性費洛蒙來殺蟲的無毒農法就是一種具經濟價值的利用方法。換言之,像葛奴乙一樣擁有高敏感嗅覺能力的昆蟲,並沒有像葛奴乙那樣懂得掌握、利用、創造自己在嗅覺上的優異天賦,卻反而成了被人類掌握、利用、撲殺的工具。

熱帶雨林是一個生物競爭激烈,昆蟲多樣性豐富的區域。想要生存,必須擁有某一種或某一些避敵與獵食的專長。比方說奇佳的偽裝能力、幾近完美的保護色,不然就是必須飛行速度快,嗅覺能力強也行,再不然就是體型奇大或特小……,總之就是要有一些優勢,避敵的優勢,或者獵食的優勢,再不然就是尋偶交配的優勢。

精采內文


 

霧裡的八斗子漁港

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最近在幫海科館審區域探索館的影片,有支拍八斗子之美的影片,晴空之下的八斗子是很容易被一眼看穿它的美,但我最愛的卻是起霧時的八斗子,建議製作單位要將八斗子的各個面向拍進去,因為來八斗子真的不用「揀時陣」。

有一年幫一位雜誌記者導覽八斗子,在八斗子的置高點上,雲霧在地面上湧動,讓人有種在雲端行走的錯覺。這畫面我終生難忘,它真實的在八斗子存在過,但每次回想卻又像夢一場。

精采內文

 

中國樹蟾與都市重劃區

作者:稜石

別嫌我場景雜亂沒整理好,其實他就住在這種大花咸豐草與菟絲子糾纏的荒地裡,與其秀麗的外表頗不相稱。為什麼他們會在這裡出現呢?此地是廿年前新闢的重劃區,恰為舊市區的邊緣,與淡海新市鎮有山坡相隔。是因為接近山坡的緣故,讓他們透過菜園相連而遷徒至此。雖然不甚優雅,但卻是人類開發區裡難得的水域了,只得將就了。

現代的教育媽媽總是為了小朋友的將來預做打算,首先要挑一個好學區搬進去,然後還要開始學英文、大腦開發、音樂、作文等多項才藝,總之要在人生的起跑點爭取一個好位置。但樹蟾媽媽呢?她是無能為力的,甚至只要有水的地方都不挑剔,瞧(下圖),下一代不又在這樣雜亂、無品味的浴缸裡誔生與成長嗎?隨著人們向剩餘的自然擴張他們的腳步,且在已開發區又不考慮她們的生存,蛙類的好環境就一點一滴的消失了,我們難道不能細心的與她們共存嗎?

精采內文

 

【有毒污泥愛你好】有毒灰渣的合法污染!

引介:陳瑞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比照《有毒污泥愛你好》的書名,我將這篇書介取名為〈有毒灰渣的合法污染!〉希望能搏得讀者的青睞。

這本書藉由美國公關公司的真實案例,揭露公關行業鮮為人知的一面。讀起來頗有窺探祕辛的快感,但,卻也令我心驚膽跳,憂心不已。回想參與環境保護行動將近20年的歷程,雖然沒有誇張到「小心公關公司(匪諜)就在你身邊」,但「保密防諜」卻也是從事社會運動必要的防範措施。20年的時間太久,幾乎也可寫本台灣的案例了。受限於篇幅,就從這兩年談起。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婆羅洲的葛奴乙

作者:楊家旺

尚-巴蒂斯特.葛奴乙,生於1738年7月17日的法國巴黎。他擁有非凡的嗅覺能力,並倚靠這種能力,以非正式的歷程學習如何調製香水,進而成為一位無與倫比的香水師。「他想要成為氣味王國中全能的上帝」,「而且要成為真實的人類所膜拜的對象」。最後,他以女體的香味,調製出足以迷倒任何人的香水。他將這種香水灑在自己的身上,讓眾人無法抗拒他的魅力,並瘋狂地愛上他。「因為人類固然可以閉上眼睛,裝作看不見面前的偉大、威嚴和美,固然可以關住耳朵,假裝聽不到面前的旋律和迷人的話語,可是卻無法擺脫迎面而來的氣味,因為氣味和呼吸同在,氣味隨著呼吸進入人體,揮都揮不掉,趕也趕不走,想要活命就得呼吸,想要呼吸就無法抗拒與之同在的氣味。氣味隨著呼吸進入人體,直達心臟,在那裡區分出仰慕與鄙視、憎與喜、愛與恨。誰要能控制氣味,誰就能控制人心。

為了得到女體的香氣,葛奴乙成了令人生畏的殺人魔。當他的嗅覺決定追蹤哪一位少女的體香時,少女便無以脫逃,因為葛奴乙終會透過嗅覺找到這位少女的所在。我相信葛奴乙這種透過氣味找到追蹤對象的能力,肯定比千里眼和順風耳管用。畢竟,沒有光,千里眼就無法看見;不出聲,順風耳就無法聽著。但味道是藏不住的,要把味道藏住,除非把一個人關在密不通氣的地方,但如此一來就會把人給窒息了。因此,我覺得媽祖娘娘的身邊不應該只有千里眼和順風耳這兩個護衛,應該要有三個,姑且就說這第三個是葛奴乙吧!少了葛奴乙的嗅覺,媽祖娘娘就無法稱之為法力無邊,因為感覺上像有個什麼漏洞似的。

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民間傳說的故事版本裏只有千里眼和順風耳,卻沒有像葛奴乙這樣的神嗅呢?我想,這和人類對視力和聽力的重度倚賴有關。以溝通來說,文字靠的是視覺,語言靠的是聽覺。視障導致無法以眼讀字,於是有了點字發明,可藉觸覺辨識;聽障導致無法以耳聽聲,於是發明了手語,可藉視覺判讀意義。換言之,一種感官的溝通方式失去,卻可透過另一種感官進行溝通。但嗅覺呢?有沒有嗅覺的語言模式呢?如果失去嗅覺這一感官的辨識能力,其他感官也可以協助嗎?還有,失去嗅覺的人,大概鮮少被認為有什麼很不方便的地方,因此,我們就幾乎不曾聽過嗅障者這一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除此之外,我們也發現人類的藝術發展,是以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為重,例如美術(視)與音樂(聽)即是例子,這兩項藝術都歷史悠久,且積累了深厚的根基。那麼,以嗅覺為主所發展的藝術呢?

昆蟲與人類不同。昆蟲的嗅覺,重要性,恐怕遠遠高於視覺和聽覺。許多昆蟲都是靠費洛蒙這樣的嗅覺語言來溝通的,因此,失去嗅覺,很可能意謂著生活史的嚴重斷裂,很可能無法藉由氣味找到食物,或者藉由性費洛蒙找到配偶。如此一來,可能餓死,或者對雄蟲來說幾乎失去活下去的意義,因為我們知道許多雄蟲在羽化後,只剩下積極尋找配偶這件事可以努力,因為獲得交配機會後的雄蟲,往往,過沒幾天就死掉了。交配對許多雌雄成蟲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的事,因此有些羽化後的成蟲,甚至口器退化,無法進食。

有一些生活在夜晚的昆蟲,視力完全退化,因為黑夜裏,視覺無用,只能倚賴嗅覺或觸覺。祂們很可以靠嗅覺找配偶,靠觸覺找獵物,而觸角很可能同時扮演了這兩種角色。為了增加觸角的嗅覺能力和觸覺能力,昆蟲在觸角上特化成有助於嗅與觸的形式。可以嗅到微乎其微的氣味,才能提升自己的性競爭力,在求偶上,爭取到更勝其他同類雄性的機會。觸覺的敏銳則可以提升獵食和避敵的競爭力,增加自己的生存機會。

有一些昆蟲的雌雄外觀幾乎相同,卻可從觸角明顯區分兩者。例如某一些雄蟲的觸角特別發達,這種發達意謂更敏銳的嗅覺,這代表祂能夠在更遠的距離外偵測到雌蟲所散發出來的性費洛蒙。假設兩隻雄蟲距離某一雌蟲同樣距離,嗅覺敏銳的那一隻,很可能較早接收到、並較早找到雌蟲的所在,如此一來祂的交配機會就比較大了。

法布爾曾將一隻早上剛羽化的大天蠶蛾雌蟲,以金屬鐘形網罩住,結果晚上的時候,意外引來將近40隻的大天蠶蛾雄蟲。這些大天蠶蛾雄蟲,受到大天蠶蛾雌蟲所散發的、令祂們無法抗拒的性費洛蒙所吸引。當然,人類是後來才明白這種化學氣味稱之為費洛蒙的,尤其是性費洛蒙,對雄蟲來說無法抗拒的「香水」,漸漸成為人們利用的對象,比如,藉由性費洛蒙來殺蟲的無毒農法就是一種具經濟價值的利用方法。換言之,像葛奴乙一樣擁有高敏感嗅覺能力的昆蟲,並沒有像葛奴乙那樣懂得掌握、利用、創造自己在嗅覺上的優異天賦,卻反而成了被人類掌握、利用、撲殺的工具。

熱帶雨林是一個生物競爭激烈,昆蟲多樣性豐富的區域。想要生存,必須擁有某一種或某一些避敵與獵食的專長。比方說奇佳的偽裝能力、幾近完美的保護色,不然就是必須飛行速度快,嗅覺能力強也行,再不然就是體型奇大或特小……,總之就是要有一些優勢,避敵的優勢,或者獵食的優勢,再不然就是尋偶交配的優勢。

2011年07月初,我在婆羅洲(Borneo)熱帶雨林發現了三種我在台灣未曾見過的、觸角特別發達的昆蟲類別,這類觸角發達,外觀像梳子的昆蟲,在中文命名上常被稱為「櫛角✕✕」。不過,在這篇文章裏,我更樂意稱祂們為「葛奴乙✕✕」。這些觸角櫛角狀的昆蟲,應該都是雄蟲,祂們擁有敏銳嗅覺,且對性費洛蒙極其敏感。本文第一張照片裏的是一種叩頭蟲,我就稱祂為「葛奴乙叩頭蟲」好了。台灣也有一種觸角如此發達的叩頭蟲,被稱為斑櫛角叩頭蟲(Pectocera babai),只是,我還不曾在台灣的野外遇見過。第二張照片是一種吉丁蟲,姑且稱祂為「葛奴乙吉丁蟲」,我在台灣也不曾看過有人分享過具有櫛角狀的吉丁蟲。下面的那一張照片則是一種天牛,當然,我稱祂為「葛奴乙天牛」,我也沒印象台灣擁有具櫛角狀的天牛種類。

許多類別的昆蟲,都有一些種類演化成櫛角狀的觸角。在台灣,櫛角狀觸角的昆蟲種類其實不少,像〈一隻紅螢頂著大鹿角〉,或是〈觸角奇特的細櫛角蟲〉,當然,還有更多其他類別的昆蟲也具有這種特徵。也許讀者可以在書籍或網路的昆蟲圖鑑裏發現更多。

昆蟲對費洛蒙的嗅覺敏感,應該能啟發我們對嗅覺的認識、反省與更進一步的研究。例如一盤端上桌卻還未入口的菜,入鼻的氣味很可能讓我們辨識出媽媽的味道,進而引發一種童年時代的鄉愁,並懷念起昔日生活的種種。香水是一種保留香氣的形式,我期許它不會僅止於作為商品,也可以演化成一種藝術品。如此一來,我們也許能在未來有機會到某一嗅覺展場,像聆賞音樂或觀賞畫作一般,享受專屬於嗅覺的藝術饗宴。說不定,在昆蟲的世界,早已存在這樣的嗅覺藝術饗宴,只是我們人類不知道罷了。

Top

 

霧裡的八斗子漁港

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蝦冰蟹醬的辦公室緊臨著八斗子漁港,中午正要用餐,起身即看到港區已籠罩在雨霧中。隨手拿起手機,隨性的拍了幾張照片,與大家分享。

最近在幫海科館審區域探索館的影片,有支拍八斗子之美的影片,晴空之下的八斗子是很容易被一眼看穿它的美,但我最愛的卻是起霧時的八斗子,建議製作單位要將八斗子的各個面向拍進去,因為來八斗子真的不用「揀時陣」。

有一年幫一位雜誌記者導覽八斗子,在八斗子的置高點上,雲霧在地面上湧動,讓人有種在雲端行走的錯覺。這畫面我終生難忘,它真實的在八斗子存在過,但每次回想卻又像夢一場。

另一則跟八斗子的霧有關的回憶,是多年前三位初老的女人,在基隆街上唱累了卡拉OK,半夜兩點請計程車司機幫我們開往八斗子的置高點上。霧從海面上一波波湧來,我們姿意的唱著歌,記憶最深的是我們一遍又一遍的唱著「散塔露淇亞」,唱累了再踏著晨曦回家睡覺。

今年八斗子的第一場霧已登場,錯過的朋友們,歡迎在下次起霧時走訪八斗子,上山、下海皆宜。

Top

 

中國樹蟾與都市重劃區

作者:稜石

二月的天氣既濕冷又陰雨,居住在北海岸城鎮邊緣的住宅大樓裡,總是傳來窗外嗝嗝作響的求偶聲,令人覺得彷佛身居鄉野的美好錯覺。其實這是去年五月份才發現的驚喜。按往年慣例,每進入夏天多雨的日子,對面的荒地裡每夜總是無數隻的黑眶蟾蜍嗝嗝求偶,鄰居時有抱怨擾他清夢,我家倒是頗能享受此種都市邊緣的鄉野樂趣。但是去年雨季來臨時的鳴聲極為不同,音調稍高而急促,我連忙比對蛙類的聲音圖鑑,咦?會是這種嗎?隔天夜晚,我帶著裝備進入荒地裡,鳴響來自於前方的一個廢棄浴缸,果然是綠色的中國樹蟾。一條褐色的過眼斑紋是其辨識特徵,喜歡下雨的夜晚,另有別名為雨怪。

別嫌我場景雜亂沒整理好,其實他就住在這種大花咸豐草與菟絲子糾纏的荒地裡,與其秀麗的外表頗不相稱。為什麼他們會在這裡出現呢?此地是廿年前新闢的重劃區,恰為舊市區的邊緣,與淡海新市鎮有山坡相隔。是因為接近山坡的緣故,讓他們透過菜園相連而遷徒至此。雖然不甚優雅,但卻是人類開發區裡難得的水域了,只得將就了。

現代的教育媽媽總是為了小朋友的將來預做打算,首先要挑一個好學區搬進去,然後還要開始學英文、大腦開發、音樂、作文等多項才藝,總之要在人生的起跑點爭取一個好位置。但樹蟾媽媽呢?她是無能為力的,甚至只要有水的地方都不挑剔,瞧(下圖),下一代不又在這樣雜亂、無品味的浴缸裡誔生與成長嗎?隨著人們向剩餘的自然擴張他們的腳步,且在已開發區又不考慮她們的生存,蛙類的好環境就一點一滴的消失了,我們難道不能細心的與她們共存嗎?

image005image003

Top

 

【有毒污泥愛你好】有毒灰渣的合法污染!

引介:陳瑞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比照《有毒污泥愛你好》的書名,我將這篇書介取名為〈有毒灰渣的合法污染!〉希望能搏得讀者的青睞。

這本書藉由美國公關公司的真實案例,揭露公關行業鮮為人知的一面。讀起來頗有窺探祕辛的快感,但,卻也令我心驚膽跳,憂心不已。回想參與環境保護行動將近20年的歷程,雖然沒有誇張到「小心公關公司(匪諜)就在你身邊」,但「保密防諜」卻也是從事社會運動必要的防範措施。20年的時間太久,幾乎也可寫本台灣的案例了。受限於篇幅,就從這兩年談起。

公關公司的無影手,伸到哪裡?

2011年年底,我受邀公共電視談話性節目,針對台東美麗灣飯店違法興建一事跟觀眾朋友分享。節目中除邀請台東縣副縣長、原運歌手巴奈和我之外,也來了兩位公開徵求而報名的當地民眾。這兩位民眾在節目近尾聲時才獲得主持人的邀請發言,指責環保團體完全不懂當地生態,對當地原住民的權益也不以為然。他們認為蓋了美麗灣飯店不但沒有影響,當地的海洋魚類越來越多,對海洋生態很有幫助。如果對海洋生態不夠了解的一般民眾,很可能就會因此開始半信半疑,甚至懷疑「外來的環保團體」只是在胡說八道。節目結束後,我詢問節目工作人員這兩位民眾的來歷,得知他們只是慣例公開徵求,是他們自己報名參加的。但,他們有私下詢問過這兩位民眾從何得知該節目,據說是奧美公關私下告知和安排。

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本會環境資訊中心的讀者論壇及各文章的評論,開始出現大量抹黑環保團體的言論,四處張貼相同留言,明顯為「網軍」所為,言談企圖將環保團體描述成民進黨的同路人,透過泛政治化的過程,將環境保護行動窄化及矮化為政治企圖,模糊焦點,也迫使許多關心環境的人無端耗費心力在一一說明。但,同樣的留言仍反覆出現,甚至假借扮演極端環保主義者的角色,將環境保護行動描述成要求每個人都要放棄文明社會、經濟發展,恐嚇如此下去,台灣將會回到茹毛飲血的生活形態,企圖激發一般讀者對環保人士的反感。

2012年某知名跨國公司委託的公關公司辦理千人環保公關活動,洽詢本會作為公益受贈單位。當中,本會必須配合活動當天的宣誓、理念和行動的宣導、活動攤位及現場工作人員、影片、講座、其他NGO的聯絡與邀約,及後續志工行動的提供等等。然而該企業給本會的捐款金額,與整個公關活動的經費,及從中獲得的所謂綠色、公益的廣告效益等等好處相較下,實在不成比例,甚至遠低於本會所消耗的資源。

這些簡短的案例都是顯而易見且十分常見,透過政治、商業的手法來為公關公司服務的機構取得影響力。還有如《有毒污泥愛你好》書中所提到的,公關公司利用草根運動的手法,成立各種「偽草根」協會來代替開發單位背書,至少取得發言權,制衡另一方的做法。例如,近年來台灣主要環保團體全力反對的國光石化,在地農漁會、發展委員會、部份民代……等,往往就受惠於政府或開發單位的資助,而扮演傳聲筒的角色。

厲害的公關能左右公共事務,不著痕跡

舉個極端一點的案例。我在數年前曾受邀擔任衛生署基因食品審議委員會的委員,在我還未被正式告知獲選為委員之前,我已接獲美國在台協會透過友人前來關切和了解我對基因食品的態度和想法。因為,美國是全世界主要種植並外銷基因改造農產品的國家。台灣則是進口美國基改穀物的三大國家之一,包含我們喝了幾十年的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玉米……等穀物,食用油、穀麥片等加工品、農漁業及寵物飼料……等,我們的食品安全早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就已淪陷。雖然不意外,但,美國在台協會能比獲選委員的我更早得知委員名單,此種商業間諜的行為,都處在半公半民的狀態下不斷進行。如書中所提,甚至大型公關公司的海外據點,同時也扮演美國中情局的分支機構。

值得我們警醒和深思的是,我們對於政府,包含軍警都有充分的法律規範。例如政府不得無故侵犯人身安全,不可以隨意監聽、蒐集個人隱私……等。但是,對於民間私人的規範,卻相對薄弱。所以,狗仔隊可以藉由新聞自由而獲得比軍警人員更多的包容,反觀被跟拍的個人,就容易受到侵犯。令人擔憂的是,政府也開始藉由委託公關公司的方式,透過較不受規範的民間機構,來進行情報蒐集、政策推動等工作。

改個名字,就合法?

如果,我們再深入了解台灣近年來將有毒廢棄物,爐渣、飛灰,進一步改名成可再利用的資源,從原先的拌入水泥、製磚當成部份原料使用外,甚至大規模開放做為工程填土……等使用。此一改變,造成原本的有毒廢棄物瞬間變成不受相關法令的管制,四處游走於法律邊緣的結果,演變成大量土地、農田受到重金屬的污染。

台南社大和許多環保團體雖全力調查,不斷揭發,環保署和地方環保局至今仍束手無策,只因當初自廢武功,將這些有毒廢棄物改為可再利用的資源之後,轉眼間無法可管。但,難道這樣就能「合法」的放任業者污染我們寶貴的土地嗎?整個過程,幾乎就如同本書提到將下水道的「有毒污泥」,先改名為「生物固形物」等看似中性卻令人廢解的名字,再一步一步的包裝成可再利用的有機肥,賣給不知內情的農家和消費者。將有毒的燙手山芋變成可賣錢的商品,不得不佩服為參與其中的公關公司、學界和業者,並為愚蠢的政府機關感到悲哀。

監督政府、企業不能懈怠

民間環保團體需要更快速的迎頭跟上,公民社會的建構也不容懈怠,對於各種包裝、遊說的手法,我們得要更為敏感。相較於公關公司挾其龐大的資源及長年累積的經驗,雖然,我深知這場仗已註定失敗,但,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因為,你、我,都已身處其中,難以獨善其身。在此,也懇請各位讀者,給台灣環保團體更多的支持,加入定期捐款,長期捐助本會,尤其是長年來自許為獨立媒體的環境資訊中心和電子報,更是在商業主導的社會中,碩果僅存,站在環境守護的角度,為環境發言及公眾利益發言的代表。

最後,也期待透過這本書的引介,喚起更多人對於公關公司的關切,鼓勵更多的公關從業人員能本著公眾利益的取向,而不只是為大公司或出錢的特定人士或政策美妝!

※TEIA徵求1000名每月定期定額捐款者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Toxic Sludge is Good For You! : Lies, Damn Lies and the Public Relations Industry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
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出版社:紅桌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80903
裝訂:平裝
定價:35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史韜柏( John Stauber)是媒體與民主中心的創辦人和執行長,他與藍普頓 ( Sheldon Rampton )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觀察公關產業與公共事務,編撰《媒體觀察》季刊,合著的作品有《有毒污泥愛你好》、《大規模欺騙性武器》、《拜金共和黨》、《專家保證》、《美國狂牛》、《史上最棒的戰爭》。二位作者現居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

《有毒污泥愛你好》是在真實世界上演的恐怖事件簿。民主制度庇護了公關業的成熟與腐敗,只要誰口袋夠深,就可以操控民意,重塑現實。

我們以為自己很自由,卻只是藏鏡人眼中的一只棋,要往哪裡走,早已被設定。二位作者悉心調查了當代重要的黑心公關事件,囊括新聞出版、人權、核廢料、污水處理、戰爭種種議題,揭露許多知名跨國企業不為人知的一面……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副刊責任編輯、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