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5.06








近期活動

《災難與社會研究系列演講》複合性災難治理與風險治理機制之建立
觀新藻礁夜觀活動(5/6截止)
健康料理日記~廚房文學賞析與創作班(5/8~7/10每週二)
來南澳 跟阮作伙做樂田 還有古厝唷
讓我們一起來聽與說 「為土地而說」議題分享會
2012民族誌影展巡演台南場(5/9-10)
「社區樹人俱樂部」召募社區環境教育好朋友!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讀〈短翅芫菁的初齡幼蟲〉

作者:楊家旺

法伯在挖掘條蜂的巢穴時,每發現一隻西塔利芫菁的幼蟲伏在條蜂卵上就興奮不已。更令他興奮的是,他發現了「黑色蜜汁上漂浮著一個發皺的薄皮,而在這薄皮上有一個黃色的蝨子動也不動。這薄皮,就是條蜂卵的空殼;這隻蝨子,就是短翅芫菁的幼蟲。」由於短翅芫菁接下來的生活史發生的比西塔利芫菁快,因此,法伯先觀察到了短翅芫菁而後繼續確認了西塔利芫菁,兩者在蜂巢裏的生活史是幾乎一致的過程。

法伯發現短翅芫菁吸食蜂卵後,以發皺的卵皮作為浮筏,「正是在這餐飯後,牠將開始牠那漫長的變態過程,並靠條蜂堆積的蜜來維生。」兒子,法伯在這裏預告了下一章,也就是第二冊的最後一張,最精彩的,關於芫菁的,「漫長的變態過程」。

精采內文

 

窗外的新房客

作者:孟琬瑜;攝影者:陳理德

隨著時序走到〈立夏〉,庭院裡一株往年幾乎都會得到綠繡眼與白頭翁青睞的高大鵝掌柴,也搬來了一家新房客。

1我們從客廳的窗戶望出去_卻能將牠們的一舉一動看得分明_雖然我們並不喜歡當偷窺者

那一週間,牠們辛勤地啣草、在綠葉的掩蔽下織造築巢、安頓新居,並且似乎在巢中生了蛋。而最近這一週,牠們收斂起求偶時期花俏的鳴唱,安靜地輪流伏坐碗狀巢中,專注地孵起蛋來。

綠繡眼的巢從庭院外看去十分隱密,站在客廳的窗口卻能將他們的一動一靜看個分明。因此爸爸不時叮嚀著咕嚕和瑀魚:靠近窗口觀察時千萬別大聲嚷嚷, 讓坐巢階段有點神經質的綠繡眼,因風吹草動的驚嚇而棄巢離去。

精采內文

 

在雨聲街聽雨

作者:湯為荃

就像是,在雨天裡特地把機車停在雨聲街,故意成就一樁美麗的意外。不知哪位詩人先前預謀這個名字,然後等待另一位有心騷客在雨天裡去對號入座?

雨天在雨聲街聽雨,光是路過或駐足也會變得太過美麗。

當雨聲在屋簷漸次落了下來,細意踢踏著響。街頭住家種植的白色吉野櫻在毛毛雨勢裡,花瓣滴水,拈枝,回彈。水珠飛濺打在臉上,聞起來,有微微香味。

精采內文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失控:浪費所帶來的環境災害(一)

作者:特拉姆.史都華;譯者:李靜怡

歐美種植作物和全球農業資源匱乏問題息息相關,畢竟地球任一處的土地需求對其餘地區都有蝴蝶效應。2007年到2008年,全球糧食需求暴增,間接讓巴西農地價值上漲,變相推動農民砍伐雨林、開地種植的浪潮。2008年,由於生質燃料需求帶動蔗糖需求量,肯亞的農民將珍貴溼地放水整地,破壞了占地2萬1千公頃的獅子、河馬、鯊魚、345種鳥、靈長類動物,包括瀕危物種塔那河紅疣猴的棲地,更影響其上居住的農漁民。破壞溼地一事被當地團體稱作「生態與社會浩劫」。當歐美國家慣性購買超過需求量25%的食物時,這代表有其他人和土地要付出代價。

富裕國家開啟在開發中國家購買或租用可耕地的浪潮,則是全球消費模式擴展下的另一效應。例如2008年,南韓大宇物流集團(Daewoo Logistics)在馬達加斯加島簽下1百萬公頃可耕地租用契約,租賃期為99年,用以耕種出口至南韓的糧作。可想而知,一定比例的耕作物最終如同歐美一樣,被消費者扔棄。另一間由日本投資的企業則買斷巴西當地約10萬公頃的農地。諸如此類的跨國農地購買或租用案例,涵蓋了面積約760萬公頃的農地。

精采內文

 

讀〈短翅芫菁的初齡幼蟲〉

作者:楊家旺

親愛的兒子:

法伯在第14、15兩章,確認了西塔利芫菁從產卵,到卵孵化,到孵化的幼蟲爬到雄蜂背上。藉由交配時,轉移到雌蜂身上。於雌蜂在蜜巢裏產卵時,又移動到蜂卵上頭,並以大顎劃開卵殼,吸食卵汁。

這一章,也就是第二冊第16章,法伯突然從西塔利芫菁跳到了另一種芫菁--短翅芫菁。事實上,這兩種芫菁的生活史幾乎可以密切對應,所以,法伯之所以跳來講述短翅芫菁,其實也是繼續西塔利芫菁的生活史。

短翅芫菁的幼蟲,一開始還未被完全認識前,因為昆蟲學家發現祂們總是藏身於各種膜翅目身上,因此認定祂們是一種蜂類身上的寄生蟲。法伯說:「由於不知道這種蟲的真正來源而出了差錯,把牠作為無翅昆蟲的一類,或者一個特殊的種。林奈稱之為蜂蝨。」後來是「著名的英國博物學家牛波特論證出這所謂的蝨子是短翅芫菁的初始形態。

法伯會對短翅芫菁產生興趣並進一步觀察祂,是因為他「為了了解西塔利芫菁而經常挖掘條蜂的窩,發現裡面有短翅芫菁。」他為了印證牛波特的觀察和猜測,決定自己親自觀察確認。藉由前兩章,我們知道西塔利芫菁將卵產在條蜂洞口,但牛波特觀察到的短翅芫菁,是將卵產在自己挖掘的洞裏頭,產後還會將洞掩埋好。牛波特還猜測短翅芫菁在孵化後會爬到菊科植物的花瓣上躲著,等蜂類來採蜜時,再爬到蜂類身上,這就是為什麼會在很多蜂類身上看到短翅芫菁幼蟲的原因了。不過,這是牛波特的猜測,法伯面對這麼有趣的問題,他想自己觀察看看,而他的確這麼做了,且觀察過程順利,得到了一些明確的答案。

法伯在一株菊科植物上,發現了50幾隻的短翅芫菁初齡幼蟲。祂們伏在花上,一動也不動。直到有昆蟲飛來採蜜,祂們才會把握時機,趕緊移到採蜜的昆蟲身上。法伯在附近捉了不同種的蜂,發現身上都有短翅芫菁的幼蟲,這其實有些奇怪,因為許多蜂類並沒有辦法提供短翅芫菁接下來的生活所需。難不成短翅芫菁無法分辨採蜜者的身份?事實正是如此,法伯甚至以身上的衣料絲絨作為引誘,短翅芫菁幼蟲也會爬到上頭,只是祂很快就發現這不是昆蟲,於是又惶恐不安地想要回到花上。但是法伯若改以任何其他昆蟲作為誘引,短翅芫菁幼蟲都會爬到那些昆蟲身上,穩穩待著不動。即使這些昆蟲是蠅、是蛾也不管,就連蜘蛛也沒關係,就是攀上後緊咬著不放就對了。祂完全無法分辨攀上的身體是不是條蜂的,這種能力的缺乏,無疑將自己送上死路。幸而,芫菁在洞穴裏產的卵,據說,有4千多顆,因此,能成功攀上條蜂的,也就不在少數了。

法伯在挖掘條蜂的巢穴時,每發現一隻西塔利芫菁的幼蟲伏在條蜂卵上就興奮不已。更令他興奮的是,他發現了「黑色蜜汁上漂浮著一個發皺的薄皮,而在這薄皮上有一個黃色的蝨子動也不動。這薄皮,就是條蜂卵的空殼;這隻蝨子,就是短翅芫菁的幼蟲。」由於短翅芫菁接下來的生活史發生的比西塔利芫菁快,因此,法伯先觀察到了短翅芫菁而後繼續確認了西塔利芫菁,兩者在蜂巢裏的生活史是幾乎一致的過程。

法伯發現短翅芫菁吸食蜂卵後,以發皺的卵皮作為浮筏,「正是在這餐飯後,牠將開始牠那漫長的變態過程,並靠條蜂堆積的蜜來維生。」兒子,法伯在這裏預告了下一章,也就是第二冊的最後一張,最精彩的,關於芫菁的,「漫長的變態過程」。

第二冊的最後一章,也是這個系列我將寫給你的最後一封信件。這段日子,你是不是也和爸爸一樣,藉由法伯的《昆蟲記》,歷經了「漫長的變態過程」呢?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

Top

 

窗外的新房客

作者:孟琬瑜;攝影者:陳理德

客廳窗外的那棵大樹又搬來了一對新婚的房客_新房在一週前才剛安置妥當_從外頭看去十分隱密隨著時序走到〈立夏〉,庭院裡一株往年幾乎都會得到綠繡眼與白頭翁青睞的高大鵝掌柴,也搬來了一家新房客。

那一週間,牠們辛勤地啣草、在綠葉的掩蔽下織造築巢、安頓新居,並且似乎在巢中生了蛋。而最近這一週,牠們收斂起求偶時期花俏的鳴唱,安靜地輪流伏坐碗狀巢中,專注地孵起蛋來。

綠繡眼的巢從庭院外看去十分隱密,站在客廳的窗口卻能將他們的一動一靜看個分明。因此爸爸不時叮嚀著咕嚕和瑀魚:靠近窗口觀察時千萬別大聲嚷嚷, 讓坐巢階段有點神經質的綠繡眼,因風吹草動的驚嚇而棄巢離去。

1我們從客廳的窗戶望出去_卻能將牠們的一舉一動看得分明_雖然我們並不喜歡當偷窺者

巢的空間侷促,剛好是一隻綠繡眼露出頭部、翹起尾羽、將腹部緊貼著巢中幾枚蛋的大小。一隻坐巢時,另一隻親鳥就外出覓食。

房客太太初為人母_每天大半時光都翹著尾巴蹲坐巢中孕育新生

當另一隻親鳥回巢前,會先在附近發出清脆的叫聲,確定巢內沒有危險;而巢中的這一隻,也會盡快以清脆的叫聲回應,並且跳到巢邊的細枝上交班。

有時等待太久,坐巢的那隻也會饑餓難耐,短暫離巢去覓食,但是很快又會返回巢中。

親鳥低調育養新生的景象,讓我回想起第一次在庭院觀察到鳥兒築巢育雛,剛好是七年前,自己也剛成為新手媽媽的時候。那時候咕嚕還沒滿月,阿德發現一對白頭翁來築巢,每天忍受著熾烈的夏陽,安坐巢中。

雛鳥破殼而出後,親鳥從早到晚頻繁地外出覓食;而每次親鳥回來還沒入巢,永遠餵不飽似的雛鳥就張大著嘴巴吱吱叫著,努力索食。

親鳥的辛勞,我頗能感同身受。

窗前幾度來回_新手父母專注孵卵的身影_感動了我_並不擅畫也許久不曾拿起畫筆的我_突然很想為牠們留下一些速寫 咕嚕的學校通知單背面_寫功課的普通鉛筆_瑀魚的彩色鉛筆_我用這些垂手可得的媒材_記下綠繡眼辛勤育雛的坐巢姿態_以及滿紙的情感

幾星期後,雛鳥換去一身駁雜羽毛。雖然羽翼尚未齊全,卻可以站立在巢的邊緣,或在親鳥引導之下嘗試離巢習飛。

幼鳥初離巢時,飛行能力不佳,親鳥仍須輪流一一餵食散落地面的幼鳥,並停在附近戒護,對於剛離巢的幼鳥不敢掉以輕心。

事實上,我們很容易從其他「大自然母親」的育幼行為,對照和領悟出自己經歷的每一階段。像我就很清楚,現在已經脫離了那段行事低調、專注「坐巢」的日子了。咕嚕和瑀魚就好像正進入離巢探索與習飛階段的幼鳥,爸爸和我鼓勵著兄妹倆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伸展著向外探索的觸手,與世界建立更多的聯結。

我們也開始跟隨著他們如躍如飛的成長,加緊著腳步。

最近非常能夠體會楊俐容老師在演講中所說:「所謂的孺慕之情,是孩子對父母全心全意的愛與仰望,甚至能夠寬容父母親所犯的錯誤。」即使咕嚕和瑀魚才剛被我責難過、被我不經心地忽略過,他們仍總是對我展開著雙臂。我相信這份情感的深厚,是人生經歷的其他感情難以比擬的。

這株前屋主留下的大江某_又名鵝掌柴_幾乎每年都會得到綠繡眼或白頭翁的青睞_是撫育了一代又一代離巢幼鳥的搖籃前幾週,見一位朋友在他主編的書序中寫道「母愛是荊棘的冠冕」,回想初為新手父母的種種困境、窘迫和難題,我不置可否地苦笑著。然而我又深深覺得,母職是一種難以比擬的「榮冠」,即使是像我這般怯於表露、情感隱微的母親。

每天清晨,孩子們希望自己是躺在媽媽的臂彎中、或者腳跨在爸爸的身上醒來;當我們忙完了手邊雜務,偶爾在沙發上小坐片刻,七歲的咕嚕和四歲的瑀魚馬上爭相擠近身旁,各自佔據一邊手臂;瑀魚時常獻上她畫得最滿意的媽媽、親手製作的花和卡片;咕嚕在外婆家找到一枚我小時候的塑膠壓花心型鍊墜、幾顆漂亮的鈕扣,他就一直念念不忘著要再配上一對山豬牙、幾根大冠鷲的羽毛,親手為我縫一頂華美貴氣的原住民頭冠,並且舉行「加冕典禮」…。即使前幾分鐘才被我責備得垂頭喪氣、眼淚撲簌直流,現下卻笑臉盈盈地撲上來說「最喜歡媽媽」…。

我時常覺得,有時略顯拘謹靦腆的自己,並不是個很會在口語和行動中適當表露情感的媽媽;並且時常也並不算是很有耐性、很會發光發熱的媽媽;然而咕瑀兄妹對我的「寵愛」與熱情,卻常讓一心想做「月亮」的自己,不得不感覺自己像是牽引著整個星系運轉、繞行的中心「太陽」。

後記:

在最近這一年間,我時常想起去年五月鳥類訓練中八期義解盈宅跟我分享的許多話。尤其是她提起,等到小朋友五年級,某一天突然發現他的手變得好大的那一段話。因此,當我牽著咕嚕和瑀魚的小手走路時,會覺得這段牽著手的時光,格外地真實與寶貴。

雖然我有時是個有點嚴格的媽媽,並覺得自己並不是個很會發光發熱的媽媽,不過我會時時地提醒自己:要仔細珍惜小朋友賜給我的「榮冠」,對我的沒有任何上限的「寵愛」。

本文轉載自:薄雪草記事

Top

 

在雨聲街聽雨

作者:湯為荃

好像,是在春末。

四月下旬,週末下午的中山北路沿線,欒樹與楓香,一抹酡紅也一片黃綠。熱鬧之餘,在毛毛雨的灰階色調之下,變得格外安靜。騎車路過這一帶,彷彿適合赴約。

對了,赴約。

就像是,在雨天裡特地把機車停在雨聲街,故意成就一樁美麗的意外。不知哪位詩人先前預謀這個名字,然後等待另一位有心騷客在雨天裡去對號入座?

雨天在雨聲街聽雨,光是路過或駐足也會變得太過美麗。

當雨聲在屋簷漸次落了下來,細意踢踏著響。街頭住家種植的白色吉野櫻在毛毛雨勢裡,花瓣滴水,拈枝,回彈。水珠飛濺打在臉上,聞起來,有微微香味。

傳說春末所開的花佐茶最為靈秀。私房也有心頭好:燃燒櫻花木枝用以培火,壺中放入清水,佐以枸杞、蓮子,山茶花瓣,待水滾了放涼,若需要甜味,則用野花蜜去勾。

《茶賦》有云:春天煎茶,溫者醉人,熱者醺人,涼者沁人,冰鎮則能清心快意。雨天花意,看來已經無須培火以待了,光是沿著花稍滴落、染上花香的雨,足以甜絲絲的在空氣中產生茶醉的作用。

我在雨天裡路過雨聲街,成為偶然路過的有心路人。

打傘路過,心上有濕也有了詩。

Top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失控:浪費所帶來的環境災害(一)

作者:特拉姆.史都華;譯者:李靜怡

人類,這個自傲又有無盡混亂感的小生物,
讓天地充滿暴虐之氣。

特萊恩.托馬斯(1700年

一筆筆計算著富有國家所耗費食物的卡路里單位,勾勒出問題的規模恢弘,但對許多食物來說,這僅是環境毀滅過程的冰山一角。如果在英國爛掉了一顆番茄,重點並不在於它的營養價值有多少,而是這顆番茄奪走了多少可以用來種植其餘作物的資源,而最後,無人享用的番茄只是爛爛地躺在垃圾桶裡。

歐美種植作物和全球農業資源匱乏問題息息相關,畢竟地球任一處的土地需求對其餘地區都有蝴蝶效應。2007年到2008年,全球糧食需求暴增,間接讓巴西農地價值上漲,變相推動農民砍伐雨林、開地種植的浪潮。2008年,由於生質燃料需求帶動蔗糖需求量,肯亞的農民將珍貴溼地放水整地,破壞了占地2萬1千公頃的獅子、河馬、鯊魚、345種鳥、靈長類動物,包括瀕危物種塔那河紅疣猴的棲地,更影響其上居住的農漁民。破壞溼地一事被當地團體稱作「生態與社會浩劫」。當歐美國家慣性購買超過需求量25%的食物時,這代表有其他人和土地要付出代價。

富裕國家開啟在開發中國家購買或租用可耕地的浪潮,則是全球消費模式擴展下的另一效應。例如2008年,南韓大宇物流集團(Daewoo Logistics)在馬達加斯加島簽下1百萬公頃可耕地租用契約,租賃期為99年,用以耕種出口至南韓的糧作。可想而知,一定比例的耕作物最終如同歐美一樣,被消費者扔棄。另一間由日本投資的企業則買斷巴西當地約10萬公頃的農地。諸如此類的跨國農地購買或租用案例,涵蓋了面積約760萬公頃的農地。

食物農業組織高層主管賈克斯.蒂浮(Jacque Diouf)認為,貧窮國家將生產糧食運送販賣給富裕國家,無視當地飢餓現況,無疑是「新式殖民主義」。開發中國家確實可以得到農業投資帶來的進步,但將土地雙手奉上獻給西方消費者,不見得是唯一方法。不管農產品是被人享用或是隨手扔棄,生產過程所消耗的可耕地等資源都一去不復返,任何地域的可耕地都與全球供需市場有某種程度的關連。

許多人認真相信發達國家的食物需求,將剝削發展中國家的土地與人民,於此同時,另一小撮人,像是發展中國家的食物供應商,將因富有國家對食物的豪奢風格而獲利。食物需求提升所帶來的集約式農耕,並非等同環境毀滅與失去土地權力,它的確可帶來地方經濟榮景。

問題在於,確保公平正義的配套措施並尚未到位。從非永續性需求獲得暴利的少數供應商,忘記如此曇花一現的短線操作後,留下的是為數眾多的發展中國家飢民承擔著富裕國家的浪費後果。反之,如果以公平性價格確保發展中國家人民得到勞動應得薪資,而非將利潤集中在少數投機者手中,那麼,發展中國家或可從低廉勞動報酬、惡劣工作環境與土地摧毀的景況中解放出來。出手闊綽的消費者不會因土地焦乾,或是地下水位下降而少一塊肉,而南美與亞洲人民現在已經開始承擔不當農業開發的苦果。買家可以愜意地更換供應商,而農民很少能夠更換農地。

當我們設想用來耕種被丟棄食物垃圾的農地與資源得以轉作更有用處的收成物時,我們更可以體認浪費食物與剝削發展中國家的關連。或許我們該更明確地理解什麼是有用處的農地收成與使用:農地可精細分類為優良園藝用地、可耕地、畜牧用地或生質燃料作物用地。而在農地上發動拖拉機的能源、製造氮肥所耗費的資源、加熱以及其他農場資源使用,我們可以歸入「主要能量輸入」,並以焦耳或卡路里為量化單位。

富裕國家浪費的食物資源,通常為高能量輸入、低卡路里報酬的作物。生產番茄、奶類製品與肉類,需消耗極大自然資源,如:土地、燃料與水,而此類產物卻回報極低卡路里總值。如果以同樣資源投入穀類種植,我們將得到更多倍的卡路里報酬。舉例來說,投入3100萬大卡「主要能量輸入」,僅可生產卡路里價值17萬大卡的番茄。相反地,只要投入60萬大卡的「主要能量輸入」,就可以得到約1公噸、熱量價值3百萬到350萬大卡的麵包用穀類,能量轉換值比番茄高918倍。

換言之,把英國家庭丟進垃圾箱的6.13萬噸完美番茄的能量轉換成其他作物,將可以餵飽1.05億飢民。我提出的並非精準無誤的能量轉換數據,而是藉此勾勒出,我們浪費的資源可以有多麼有意義地運用。單靠能量並不能生產作物,還需要土地及水資源等。而種植番茄也絕非貪圖它的熱量供給,而是出於美味、極具價值的微量營養素,甚至是純粹為了我們的幸福感。但是在垃圾桶底部的番茄並不符合以上任何期許,食物垃圾減量更可以解放資源,投入更有意義的產出。(下週續,1/3)

相關:【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當你我失去餵飽自己的能力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Waste: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

作者:特拉姆.史都華
原文作者:Tristram Stuart
譯者:李靜怡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731983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副刊責任編輯、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