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0.0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政院33億推「節水農業」救高鐵 農團:工業用水才是根本

行政院拚經濟「週週有亮點」,第一個是農委會端出兼顧節水、預防高鐵瓦解的「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針對高鐵通過的彰、雲等9鄉鎮,預計以8年33億實施「節水、觀光與繁榮地方」計畫。對此,長期與溪州農民對抗中科搶水的農村作家吳音寧建議,最該節制的是台灣工業用水,以此計畫解決高鐵沿線地層下問題是本末倒置。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也批評,「工業搶水卻是盤點農業用水,應該從根本解決問題。」

「政府不該以農業用水是一種浪費的心態來看待問題」吳音寧說,農業用水不但可循環利用,也滋養生物多樣性,該節制的是工業挖的地下水井;無論是為了高鐵或農業發展,都不該是要求農業節水,而是應該要加快封工業用地下井的速度。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2011回顧:地層下陷 高鐵撐不到10年
我們的島:國土沉淪記
中科調度農水工程 農民向政院提違法事證

生物簡介|百步傳說

作者:林家蔚、呂軍逸(閱野自然玩學協會);圖片提供:林家蔚、游崇瑋(閱野自然玩學協會)

美麗的吻端,靜靜地昂起,當牠盤起對著你,你能感受到牠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無與倫比的傲氣。一身美麗的三角形斑紋繼承了多少原民的傳說與崇敬,卻也承擔著環境變遷與人為干擾的危機。牠,是在台灣山林中最美麗的物種之一——「百步蛇」。

也許是蛇的誤解或既定印象,一般人看到蛇總是畏懼三分。坊間甚至流傳著多種對蛇類的傳說與流言。然而對於台灣原住民來說,蛇占有著一份不可抹滅的地位,而百步蛇正扮演著這樣的角色。不論在排灣、魯凱或布農族的神話與傳說中,百步蛇正是守護神、祖先、丈夫以及復仇者這四種角色的化身。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環資在台東比西里岸辦的海洋工作假期,志工們彎腰撿垃圾,下海為珊瑚做體檢,總共清出250多公斤的垃圾,真的非常的驚人!志工也有所警惕,希望從自身做起,減少製造垃圾 為環境盡份心力。 除了減少垃圾,對於海洋中已瀕臨絕種的生物,我們也應該保護牠,鯊魚在過去因人類的口腹之慾被大量捕捉,現在數量稀少而受到重視及保護,但西澳卻為迎合亞洲,正在推「綠色」魚翅的計畫,這樣的計畫很有可能會破壞全世界禁止鯊魚翅的運動,也可能刺激全球的非法魚翅貿易。除了海中,陸地上的大象也備受迫害,非法的象牙交易在中國非常猖狂,有德國美體報導,中國的象牙黑市將助長國際市場的非法交易,非洲將有更多的大象被盜獵。

全民開始注重環保,連飯店旅館都環保標章的認證,但認證條件條件嚴格,若要取得最高的金級標章,必須遵守「餐飲不使用不能吃的裝飾菜」,本意是好的,但在台灣飲食文化,連阿基師都表示可行性很低。環保遇可遇用到生活的許多層面,在交通方面,日本那須町推行開電力車到當地觀光住宿免費,並設置許多充電站免費提供充電服務,希望推動低碳旅遊。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食物政策委員會做為一種公共治理

作者:倪世傑(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食物政策委員會」(The Food Policy Council)是這30年間於北美洲一股仍在發展中的食品運動。依照各地民情發展狀況,各地區的委員會有些成為地方政府正式部門,有些則繼續維持民間組織的角色,無論如何,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地方政府的食品政策分散由衛生、環保、農業與教育等單位,每個單位都掌握當中的某項環節,像是教育單位負責學校食品營養含量、衛生單位負責食品衛生的監督、環保單位負責化學毒性藥劑的管理,農業單位主管農產品與農民相關事務,多頭馬車的格局,使得食物政策分崩離析,無力協調並充分解決食物生產、流通與消費歷程當中所發生的一切問題;由民間自己集合環保、食物運動界及學界所組成的食物委員會應運而生。

精采內文

 

政院33億推「節水農業」救高鐵 農團:工業用水才是根本

本報2012年10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行政院針對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區以8年33億農業黃金廊道之名,發展節水農業。行政院拚經濟「週週有亮點」,第一個是農委會端出兼顧節水、預防高鐵瓦解的「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針對高鐵通過的彰、雲等9鄉鎮,預計以8年33億實施「節水、觀光與繁榮地方」計畫。

對此,長期與溪州農民對抗中科搶水的農村作家吳音寧建議,最該節制的是台灣工業用水,以此計畫解決高鐵沿線地層下問題是本末倒置。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也批評,「工業搶水卻是盤點農業用水,應該從根本解決問題。」

壽命不到十年 高鐵持續加碼

高鐵因地層下陷面臨危機,去年3 月,官方首度證實,因彰化、雲林一帶地層下陷速度可能影響高鐵壽命不到10年。政府將矛頭指向農民抽地下水,視為地層下陷元凶之一,但時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現任內政部長)李鴻源卻指出,沉陷區鄰近農田水井已封得差不多,主因非農業抽水。當地一年有21億噸地下水補充,不是不能抽地下水,應訂出地 下水安全存量,並優先解決農漁民生計問題,以讓地盤下陷問題根本解決。

更早之前,2010年7月,行政院即針對雲林、彰化地區地層下陷問題,擬定「雲彰地區長期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仍以減少農業與養殖用水減抽地下水為主要對策,包括輔導農民休耕、轉旱作,並引導養殖戶改用海水養殖。在增加地表供水方面,經濟部加速興建相關水庫,例如湖山水庫、烏溪鳥嘴潭等;同時取締非法水井,勸說合法水井停用。

在此情形下,高鐵仍持續加碼,彰化站、雲林站也仍通過環評,預定2015年年中通車;而行政院則以振興經濟,端出雲彰農業黃金廊道的計畫。

雲彰黃金廊道  預計減抽地下水2400萬噸

行政院昨(8日)記者會上說明,政府短期內帶動經濟成長的具體作法,其中「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黃金十年-樂活農業」,擬整合農委會、經濟部、交通部及地方政府政策資源,輔導獎勵農民、產銷班、農企業,發展農業節水生產專區。該計畫預計每年減抽地下水2,400萬噸、每年帶動1.2萬人次農業旅遊,並且推動高科技、節能省水、高經濟價值的農產業及技術研發,以提升國內外農業競爭力與技術外銷的效益。

行政院針對雲林縣與彰化縣高鐵沿線3公里地層下陷區,擬定4大策略、17項配套措施,以三新二節新動能──「新技術、新農民、新產業」為策略目標,於2013至2020年期間將投資33億元打造「節水、節能」的農業黃金廊道。

計畫涵蓋土地面積約13,318公頃,農業用地約8,766公頃(占66%)。廊道範圍以高鐵通過彰化縣竹塘、埤頭、溪州及雲林縣6鄉鎮,軌道中心左右各1.5公里為界。規劃重點如下:

農委會雲彰黃金廊道示意圖。(圖片來源:行政院「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簡報

  • 新虎尾溪以北(竹塘鄉、埤頭鄉、溪州鄉):灌溉水供應相對穩定,現況大部分為水稻區;推動現代化新灌溉技術及省水水稻耕作方式、利用自動測報系統,提升灌溉效率、推廣水稻強化栽培技術體系(SRI)、加強灌溉管理、高科技植物工廠示範溫室。
  • 新虎尾溪以北(二崙鄉、西螺鎮)灌溉水供應相對穩定,現況大部分為設施農業蔬菜區:推動現代化省水設施農業蔬菜區、研發推廣管路灌溉與水分監控系統、推動灌溉用水分級供應與管理監控機制、高效率農業用水產業示範溫室。
  • 新虎尾溪以南供水相對不足,不適合種植高需水性作物:推動省水省能旱作推廣區。

不應視農業用水為浪費

農業用水可循環,不應視為浪費。(陳錦桐攝)吳音寧則認為,推動休耕田活化,轉作雜糧、飼料作物,增加糧食自給,是農委會應該做的事情,樂見其成;編列這麼龐大的預算發展節水農業,若只是重做一套節水系統、高科技只是用在精算每棵植物所需的水,對土地沒有好處。

「政府不該以農業用水是一種浪費的心態來看待問題。」吳音寧說,農業用水不但可循環利用,也滋養生物多樣性,該節制的是工業挖的地下水井。

台灣是缺乏水資源的國家,工業用水需求卻越來越高,逐年攀升。吳音寧認為,無論是為了高鐵或農業發展,都不該是要求農業節水,而是應該要加快封工業用地下井的速度。

讓農業能充分用水,土壤充分吸收水分,而非功利的計算農業用水,而忽略了農業用水造就的生物多樣化。當農民有充裕的灌溉用水,就不需要去抽水;以節水農業來解決高鐵崩解危機是本末倒置。

蔡培慧也認為,高鐵沿路的地層下陷地層下陷發生在內陸而非沿海,直接的原因就是六輕要用水,集集攔河堰將中游的水攔住;在沒有持續的水挹注,不僅濁水溪無法 持續供應地表水,原本還有地下水滲透的農田,也無水可用。「六輕根本就該採用海水淡化,工業搶水卻是盤點農業用水,應該從根本解決問題。

Top

 

生物簡介|百步傳說

作者:林家蔚、呂軍逸(閱野自然玩學協會);圖片提供:林家蔚、游崇瑋(閱野自然玩學協會)

※編按:住在城市的人們,或許已經遺忘了先祖曾必須與其他野生動物們打交道、爭奪生存空間的生活。隨著人類漸漸擴張及各種動機,牠們的數量與棲地日益衰退。這些臺灣特有生物的記憶,仍被保存在原住民的傳統及傳說中,透過這些傳說,我們得以遙想當初人與自然如何互動,而那一份尊重不同型態生命的敬意,也值得我們細細體會、學習。蛇可怕嗎?端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待牠,本週生物簡介專欄將帶您走入百步蛇的世界,讓我們透過原住民的傳說,重新認識這美麗又神祕的生物。

美麗的吻端,靜靜地昂起,當牠盤起對著你,你能感受到牠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無與倫比的傲氣。一身美麗的三角形斑紋繼承了多少原民的傳說與崇敬,卻也承擔著環境變遷與人為干擾的危機。牠,是在台灣山林中最美麗的物種之一——「百步蛇」。

百步蛇是台灣山林裡的美麗物種,也存在許多原住民的傳說裡。

祖靈現身

也許是蛇的誤解或既定印象,一般人看到蛇總是畏懼三分。坊間甚至流傳著多種對蛇類的傳說與流言。然而對於台灣原住民來說,蛇占有著一份不可抹滅的地位,而百步蛇正扮演著這樣的角色。不論在排灣、魯凱或布農族的神話與傳說中,百步蛇正是守護神、祖先、丈夫以及復仇者這四種角色的化身。

巴冷公主與她的百步蛇蛇郎君塑像。魯凱族的巴冷公主傳說便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也出現在現今許多小說和繪本中,相傳在深林深在深處有著一座神聖的湖泊--達羅巴令湖(魯凱語:Dalubaling)。湖神愛迪丁嘎在一次偶然中遇見了頭目的女兒巴冷,立刻被她深深的吸引。

於是湖神來到頭目家提親,但是湖神在巴冷眼中是位俊美的男子,在其他人眼中卻是一尾巨大的百步蛇,因此族人們都非常害也非常反對這樁婚事,但是巴冷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要嫁。

婚禮當天巴冷對送行的父母及村民說:「為了表示虔敬,以後族人經過神湖時,請穿白色衣裳,為了表示對您們的懷念,我會準備溫熱的食物讓您們取用,並請留下獵物的後腿。」說完,便向湖中走去,消失在湖水中。而故事中的達羅巴令湖就是現在的大鬼湖,而魯凱族直到現在也認為這個地方是他們的聖地。

致命的美麗

百步蛇身上整齊的三角形花紋、完美的保護色、帶有毒性的威脅再加上族群的稀少性,讓這個物種披上了一層危險而美麗的神秘面紗。這些特質也讓百步蛇成為許多原住民族群尊敬及崇拜的對象,尤其是台灣南部的排灣族、魯凱族以及布農族,都常以百步蛇的圖騰做為裝飾,並有許多關於百步蛇的神話及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布農族的夫妻,妻子想幫丈夫做一件漂亮的衣服,但苦思不出要編什麼花紋。有天妻子看到了百步蛇的幼蛇,覺得花紋實在太美麗了,便向百步蛇媽媽借小百步蛇一週,作為編織衣服的參考圖案,百步蛇媽媽勉強答應。

妻子回家後很快的依照百步蛇的圖案編織出美麗的衣服,其他村人看到了也都跑來借用蛇,而在借來借去的過程中,小蛇不幸身亡,一週後百步蛇媽媽依約前來,但妻子以尚未完成衣服為由再借一週。之後百步蛇媽媽每週前來,而妻子都以各種理由推拖,最後終於百步蛇媽媽生氣了,某一天帶著所有的百步蛇攻擊村子裡的人,而布農族人也見蛇就打,過了好久雙方死傷慘重,因此協議停戰,百步蛇同意讓身上漂亮的圖案做為布農族人織衣的參考,而布農族人則不再屠殺百步蛇,並以嚴肅且尊敬的態度對待百步蛇,如朋友一般。

百步蛇身上的斑紋非常美麗,也成為原住民裝飾的圖騰。

再加一百步

網路上流傳著一則笑話,兩個朋友去爬山,其中一位不小心被百步蛇咬到。

他朋友急壞了,怕到山下沒有血清,把百步蛇抓起來後趕緊帶著他朋友下山,當他們走到第九十九步時,被咬的那個人停下腳步說:「我不能再走了,我走到一百步就會死!」。他朋友不慌不忙地拿出百步蛇很肯定的說:「你再讓牠咬一口我們就可以多走一百步了。」

這則笑話讓人啼笑皆非,不知這位「好心」的朋友到底是想救他還是想害他。談起台灣知名的六大毒蛇包含龜殼花、眼鏡蛇、雨傘節、赤尾青竹絲、鎖鍊蛇以及百步蛇,一位自然名為「尾巴」的荒野夥伴曾傳授快速而有趣的記法:「忍者龜,戴眼睛,拿把傘,走百步,到竹林,撿到一條大鎖鍊。」一段有趣的文字卻輕鬆記下台灣的六大毒蛇。

百步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的毒性雖然不是五大毒蛇中最毒的,但是每次攻擊的注毒量都非常大,因此致死率在五大毒蛇中也是名列前矛。牠在台灣的數量稀少,屬於保育等級II的珍貴稀有動物之一。百步蛇隸屬尖吻蝮屬,學名中的agkistrodon源自於希臘字首的ancistro,有鉤或齒的意思,便是用來描述百步蛇的毒牙。

百步蛇身上的斑紋及色彩是最佳的保護色,有利於其埋伏於落葉、泥土堆中,伏擊獵物。全台灣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都有機會發現牠的蹤跡,但以東部及南部的族群量最為穩定。在野外若能有幸看見牠,可以從翹起的吻端,大而三角形的頭部,獨特的三角形花紋辨識。

百步蛇主要以蛙類、蟾蜍、蜥蜴、鳥類等小型哺乳類為食。嘴旁明顯的頰窩,可幫助他在夜間利用紅外線感應來獵捕食物。粗短的體型代表牠以埋伏的方式捕食獵物,當決定好地點後,就會將身體盤據起來,利用身上保護色完美融入落葉堆中,靜靜地等待不知情的獵物送上門來。

百步蛇冷靜、沉著,是許多原住民認定的領袖氣質,因此被稱為「長老」。長老之蛇

百步蛇上翹的吻端以及銳利的眼神,讓人有種不怒而威的感覺,而遇到騷擾時則會不疾不徐的離開,表現出沉著冷靜的一面,但遇到威脅時則會毫不留情的以毒液攻擊,盡全力制服敵人,保護自己與家人。這些都是原住民心目中族長的形象。因此,在排灣族以及魯凱族中會以「長老」稱呼百步蛇。

而早期以狩獵及採集維生的原住民獵人也常常在山林中遭遇百步蛇,在山林中遇到百步蛇時他們常常盤據在一旁靜靜的等待獵物,威武的外表散發出不可侵犯的氣勢,對於接近的人們並不理會,但是如果太過於靠近侵犯到他們的安全的時候,則會發出致命的攻擊。

因此,獵人們都以敬畏的態度對待百步蛇,認為是互相對等的存在,在布農族稱百步蛇為「朋友」,而排灣族及魯凱族則會稱他為「伙伴」。其他還有「蛇王」、「就是他」、「真正的」、「祖先」等都是對百步蛇帶有敬意的稱呼。

紫衫龍王

泛著灰紫色光澤的百步蛇,神祕而美麗,但也因人為干擾,漸漸消失於台灣山林中。百步蛇不但數量稀少,其美麗而威嚴的外表以及具有致命的毒性更是讓他充滿了神秘感,以前曾遇過泛著部分灰紫色光澤的個體,朋友戲稱他為林道中的「紫衫龍王」。

下次如果有幸在山林中遇到百步蛇,請不要慌張,靜下心來觀察那優雅的身形與神奇的保護色,你會發現到牠也正用銳利的眼神靜靜觀察著你。如果可以,請別打擾牠,而要以尊敬之心,目送這逐漸消失的森林王者,往林中深處離去。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彎腰撿垃圾 下海做體檢 太平洋岸邊的海洋工作假期

本報2012年10月9日台東訊,孫秀如報導

「海底的珊瑚覆蓋率還不錯,但是垃圾已經比魚還要多了!」從海底提著一袋袋廢棄漁繩與漁線的潛水志工,語重心長的說著。17位志工6~8日相聚台東比西里岸,參與海洋工作假期,海陸夾擊的進行淨灘、淨海以及珊瑚礁體檢行動,共清理約250多公斤的垃圾,並為兩處珊瑚礁進行健康檢查。比西里岸部落位於台東成功鎮三仙里,緊鄰知名觀光景點三仙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已連續第五年於此地辦理工作假期,透過志工服務結合生態旅遊的方式,讓志工有另類且深度的部落體驗。

海漂、傾倒、丟棄  或是生活方式出了錯?

潛水志工淨海,撿到沈在海底的廢棄輪胎在短短的80分鐘淨灘時間內,12位志工共撿拾了175公斤的海岸廢棄物,其中排名前三名的垃圾分別為「漁業用保麗龍」佔總廢棄物量的22.7%、「衣服、鞋子、手套」有10.9%,以及「免洗餐具」8.7%。

依國際海廢監測記錄表的規則,將海洋廢棄物依其可能的來源分為五大類,有「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海上活動與船隻」、「傾倒廢棄物」、「醫療及個人衛生用品」以及「抽菸相關行為」等。本次清出最多的為海上活動與船隻所產生的「漁業用保麗龍」,推測應該是與三仙台周邊海域為東部地區重要的漁場,除了有全國最大的定置漁網外,也有許多漁船出入其中。

各式各樣的拖鞋,都是在海岸邊撿來的讓淨灘志工最訝異的是排名第二的「衣服、鞋子、手套」數量高達431件,尤其以拖鞋最為大宗──這些拖鞋都將留下來,提供阿美族藝術家作為創作素材。

排名第三的是免洗餐具,這種每個人都可能有「貢獻」的垃圾,引起志工自我反省。大學生簡佳梅說,「以前都以為垃圾是在海邊活動的人故意丟的,現在知道垃圾的來源其實很多,也許很多是海漂或是從海邊的垃圾筒吹出來的,有太多的原因造成,我們應該從源頭就減少這些垃圾產生。」

美麗珊瑚  海廢蒙塵

基翬漁港外的珊瑚礁覆蓋率還不錯,但遭廢棄漁網覆蓋,海洋健康狀況堪憂除了陸地上的工作外,珊瑚礁體檢也同時在水下進行調查。今年在4米及7米的深度拉出兩條穿越線,活珊瑚覆蓋率分別有41.9%及35.6%,以國際珊瑚礁體檢的標準衡量,屬於「一般」程度。

4米處珊瑚物種以藍珊瑚及火珊瑚為優勢,7米處則觀察到多座大型微孔珊瑚;後者可能因位於礁盤及礫石底質交界處,活珊瑚比例略低。

兩條穿越線的共通點便是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都付之闕如,僅發現非常稀少的蝶魚、硨磲貝及龍蝦,環境衝擊指數的部分,在漁網部分都已達到嚴重威脅的程度,志工也紛紛表示底下隨處可見廢棄漁網纏繞,大大小小不計其數,這個結果展現此地過漁情形嚴重。

有感於幽靈漁網危害甚深,珊瑚礁體檢志工自發性地在調查結束後持續進行淨海活動,在淨灘組進行岸上淨灘的同時,同步在海下清起漁網,林林總總清除了約70~80公斤的海洋廢棄物,其中更包括一個汽車輪胎。雖說清起的數量相對總量似乎還是微不足道,然而志工上岸時攜起的大量漁網也引起岸上民眾的注意,間接達到宣傳的效果。

看海、吹風、動手做  生活在部落

生態工作假期是一項結合志工服務與生態旅遊的行動,期待志工們在對環境付出的同時,也能將旅遊所產生的消費產值,留在在地社區。

三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妺在2006年上任後,首度以玩paw paw鼓的方式,凝聚在地部落的孩子學習阿美族母語,因為長期的堅持及部落孩子的音樂天份,讓paw paw鼓成為在地的特色,也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前來。2011年與阿美族藝術家范志明合作,利用廢棄屋舍結合漂流木的設計,由部落居民親自動手重建「達魯岸」,做為paw paw鼓樂團的表演場地與遊客交流的文化中心,而部落的青壯年們也開始學習木藝、廚藝及傳統編織等技藝,以作為謀生與傳承文化的一項技能。

和部落木藝老師在堤防上看著海,學習雕刻木湯匙此次活動籌劃人員溫于璇說,「除了吃、住皆在當地外,活動講師如潛水教練、木工雕刻以及編織教學,都是當地人。」三天兩夜的工作假期,志工們幾乎都在步行十分鐘以內可達的範圍活動,真正與部落的朋友一同生活。相較於一些大型的度假村將遊客「圈護」在飯店內,反而工作假期這樣的旅遊方式更能直接將旅遊的經濟效益留給地方。

Paw paw鼓樂團藝術行政總監、在地部落青年Fosay表示,部落現在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她大學畢業後可以回來部落的機會,而樂團的表演費也是稟持共享與教育的精神,收益1/3提撥作樂團孩子的教育基金。

工作假期之後  才是行動的開始

除了撿垃圾之外,志工也透過討論與分析,探討海岸垃圾的來源以及解決的方式淨灘組志工在工作後多數表示,看到那麼多的垃圾知道撿不完的,可是又可以做些什麼?來自台北的志工周鴻鈞有感而發,「淨灘行動的困難點在於後續的分類。另外,大家跑到很遠的地方淨灘,因為有熱情與成就感,但是在平常生活裡,我們在都市是否就會撿拾路邊的垃圾。淨灘是生活教育的一種反思,回到家裡,我們又可以將垃圾分類到什麼程度,並且在消費的慾望上做到一個自覺。」

主修環境工程的志工黃大為也提及,曾經在課堂上聽說台灣垃圾掩埋場多數都蓋在海邊,甚至有許多私人違法經營的廢棄物棄置場,颱風過後,就將這些收集來的廢棄物捲入海中,再度隨著海流四散至各處,這應該也是海岸廢棄物的來源之一,亟需要民間的監督與政府政策的配合與執法取締,以前學校學到很多知識,但一直透過自己實際淨灘才真正體認到問題的嚴重並且產生行動去改變。

第一次參與珊瑚礁體檢行動的潛水志工洪明泉,當初學潛水的動機就是為了當志工,平常熱衷於騎單車,但透過網路知道可以用潛水的方式協助環保,就毅然決然的開始學習潛水,並積極參與淨海的活動。從2009年開始不間斷參與珊瑚礁體檢的潛水教練陳玄州也表達,若後續部落的潛水教練有興趣也可共同合作,他願意分享其長期淨海的心得與技術,期待藉由部落自發的行動,來解決海下廢棄物的問題。

「不論是每個人回去後改變消費與生活習慣,或是教育當地居民及漁民妥善處理生活及漁業廢棄物外,這些反思與行動的產生,正是生態工作假期的目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將持續在比西里岸辦理工作假期,以延續海洋保護及部落發展的議題。而談到最不希望比西里岸部落改變的是什麼?志工說:部落居民的熱情與笑容,是最令人不願改變的回憶。

Top

 

西澳擬向亞洲推銷綠色魚翅 被批破壞禁翅運動

摘錄自2012年10月8日鉅亨網報導

西澳洲為迎合亞洲人對鯊魚翅的需求,包括中國、香港、台灣和南韓等地,正在推動「綠色」魚翅計畫,但該計畫卻引起爭議。

綠色團體對此深感「震驚」,他們稱出口魚翅將削弱全世界禁止鯊魚翅的運動,並使西澳政府尷尬。

《星島日報》報導,西澳漁業署總長史密斯 (Stuart Smith) 率領的訪華代表團發現,中國對西澳加蓋「綠色圖章」的魚翅需求強烈。綠色圖章是保證魚翅來自可持續發展的來源。

西澳漁業廳長莫爾 (Norman Moore) 及其部門已委託獨立的海洋管理理事會,分析西澳的捕獲限量和捕魚作業,以便西澳能核准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漁業資源。

自然保護理事會指出,「綠色圖章」計畫將會破壞禁翅運動,支持犯罪貿易。國際團體「拯救鯊魚」表示,他們對海洋管理理事會的認證程序非常懷疑。

不過,漁業署總長史密斯指出,獲綠色認證的鯊魚翅不會鼓勵非法貿易,因為它能夠從餐館一直追蹤到運輸船。西澳漁業委員會也否認西澳鯊魚翅將會刺激全球的非法魚翅貿易。

Top

 

德媒指中國象牙黑市助長國際市場非法交易

摘錄自2012年10月8日環球網綜合報導

伴隨著中國在非洲等地投資的日益活躍,中國市場和投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承受著越來越多的批評聲。「德國之聲」10月7日報導稱,非法象牙交易在中國十分猖獗,而這直接導致國際非法象牙貿易劇增,非洲越來越多大象被偷獵。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稱,中國有關當局雖然不時對非法象牙交易採取措施,但卻並未嚴格貫徹有關法律。此外,宣傳工作也做得不夠。許多中國人甚至不知道象牙是從死去的大象身上取下來的,大象因而遭到獵殺。很多人對此還覺得無所謂,因為動物保護運動在中國還處於萌芽狀態。

文章最後也指出,不過,人們的思想也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在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協會的公益廣告片中,中國籃球明星姚明和子彈賽跑,用手打飛了一顆射向大象的子彈。2012年8月,他到肯亞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反盜獵宣傳。 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中國人中宣傳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

Top

 

環保標章旅店禁用裝飾菜 阿基師︰可行性低

摘錄自2012年10月8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五星級飯店旅館的宴席,環保署希望不要使用不能吃的裝飾菜,減少廚餘;但連多次訓斥學生不要浪費食材的名廚阿基師都認為此舉「不瞭解台灣餐飲文化」,可行性低。

環保標章強調「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全台旅館、民宿業者數萬家,但只有知本老爺大酒店、板橋富康精彩旅店、桃園蘆竹甲桂林商務旅館等三家通過環保標章。業者反映規定嚴格,因此環保署最近修改環保標章規格,為了旅館業量身打造金、銀、銅三級環保標章,但也新增旅館業若要取得金級標章,必須遵守「餐飲不使用不能吃的裝飾菜」。

「這些不使用的裝飾菜,最後都變成廚餘,並不環保」,環保署管考處科長簡光文說,環保署常常接到這類批評意見,召開公聽會徵詢各界意見後,決定將這個新規定放入。另外還沿襲原規定,要求環保旅店必須優先使用在地或有機食材、禁用保育類動物。

但阿基師認為業者配合的可行性不高。他說,一桌宴席可能一、二萬,如果端出來的菜平凡無奇、沒有設計或特色,消費者會不滿。配點花、巴西利,婚宴上用紅蘿蔔刻個喜字,讓視覺上有美感,實在無法避免,這也是台灣餐飲文化特色。

阿基師建議環保署可拍短片宣導,鼓勵業者若消費者選擇不要那麼複雜的裝飾菜宴席,或用減少瓦斯等能源消耗方式烹飪,提供一桌便宜5百元或其他優惠,以價格誘因推動此一構想。

Top

 

租電動車到那須觀光 住房免費

本報2012年10月9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那須町旅館提供租借的電動汽車(節錄自讀賣新聞)期待電動車能帶動地方觀光,日本栃木縣那須町最近推出「電動車帶動觀光產業」的試驗計畫。

那須溫泉旅館同業公會與三菱汽車、JTB聯手合作,其中三菱汽車租給4家旅館每家2台共8台的電動車。租借期間至11月底為止,之後再轉手給租車業者。也預計在縣內設置充電器的補助金等,期待能讓電力車普及化。

這項試驗計畫內容為:住宿業者於中午之前和下午的各3小時內,免費租借電動車,讓遊客有機會到附近觀光等。該町的飯店旅館共8個地點,再加上那須塩原市的一家板室溫泉總計9處,設置了充電器。此外,該町車站「那須高原友愛之森」也正著手進行充電器的安裝工程。上述充電地點,都是免費提供充電服務。

例如三菱汽車有一款3年前推出的小型電力車「i―MiEV」,充完電後可行走160公里。町長高九勝試搭此車後大力讚賞,「安靜無聲並且加速容易。不覺得是小型車,讓人感到非常舒適」。

旅館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松川汙那須高原飯店社長廣川琢哉,也在自家旅館內設置充電器,他熱情表示,「透過這次的試驗性計畫,也可獲得租車業的認可。之後也會考慮將如何好好運用租車這個宣傳的手法」。

三菱汽車商品促銷部門,MiEV團隊部長齊藤將孝說道,「作為一個觀光勝地,更要追求標榜綠色環保車。與企業和觀光團體共同合作,提供一種新型態的旅遊方式」。而JTB計畫在此觀光區推出3小時3000元的短時間租車等等,並且也與電動車搭配推出旅遊和住宿的企劃。

根據該縣的地球暖化對策課所發布的訊息,從8月底到現在,縣內普通充電機台共59處,快速充電機台共32處,但多處皆集中於縣的中央和南部地區。電動車(EV)、混合動力車(PHV,plug-in hybrid car)登記數共690台。該縣以成為經濟產業省選定的「EV・PHV計畫城」,預計2013年底將擴充為1000台。

※ 參考資料:日本讀賣新聞報導

Top

 

論壇|食物政策委員會做為一種公共治理

作者:倪世傑(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台灣版越光米的育成:中間稻穀已近成熟者是農林100號越光品種;其兩旁為台農67號與越光品種的回交後代,生育期明顯較長。(圖片來源:植物種苗電子報)

「食物政策委員會」(The Food Policy Council)是這30年間於北美洲一股仍在發展中的食品運動。依照各地民情發展狀況,各地區的委員會有些成為地方政府正式部門,有些則繼續維持民間組織的角色,無論如何,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地方政府的食品政策分散由衛生、環保、農業與教育等單位,每個單位都掌握當中的某項環節,像是教育單位負責學校食品營養含量、衛生單位負責食品衛生的監督、環保單位負責化學毒性藥劑的管理,農業單位主管農產品與農民相關事務,多頭馬車的格局,使得食物政策分崩離析,無力協調並充分解決食物生產、流通與消費歷程當中所發生的一切問題;由民間自己集合環保、食物運動界及學界所組成的食物委員會應運而生。

由公、私部門一同治理

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市(Knoxville)的食物政策委員會是美國市民運動之首創。成立於1977年的諾克斯維爾市食物政策委員會,是由田納西大學教授威爾遜(Robert Wilson)與其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該市中心的民眾普遍缺乏具有營養成分的食物,他們認為,獲得有營養的食物對市政府的重要性,不亞於交通與住房,是市政府應該要擔負起的責任。在一番拉扯之後,市政府與市議會最後承認威爾遜教授的主張,成立了該市的食物政策委員會,該委員會利用1982年在諾克斯維爾市舉辦的世界能源博覽會中大力宣傳,國際開始注意到這一股新興的「食物價值」。

食物政策委員會就其成立宗旨來看,可說是開公私部門共同治理的先河。以最負盛名的加拿大多倫多市食物政策委員會為例,它本身就已經是該市衛生局下的次級委員會,具有官方身分以及3位全職工作人員的配置與政府預算的編列,該委員會的構成由該市政府衛生局進行聘任,2011到2012年的委員共有30位,當中的成員扣除來自衛生局代表1名以及市議會代表2名之外,其餘27名皆來自於包括市週邊農場與社區、青年、零售業者、餐廳業者與廚師、食物與環保社會/運團體與大學教授等社會各界代表所組成,來自政府行政部門的代表僅是1/30,確保各利益相關人的多元性。

該委員會的職能可以說是多倫多食物政策的規劃單位,「合作」是其所採取的策略,這意味著市民社會團體與政府之間是屬於伙伴關係,透過參與委員會,市民社會團體能夠更廣泛的接處的政府組織以及相關訊息,而政府官員亦能夠透過主要來自於社會的委員制訂的食品安全、環保、營養與食物流通等相關政策,事實上,該委員會所提出的政策不僅是多倫多市政府政策,其影響力已經擴展到聯邦層級,像是在全國層級禁止施打生長賀爾蒙的畜類所生產的乳製品銷售,使民眾能夠獲得安全的乳製品。

多倫多:內部和外部都不放過

從城市治理的角度來看,多倫多市的經驗可說是充分利用「內部—外部」的策略。內部所指的是該委員會具有足夠的空間型塑政府政策,就外部而言,每兩週即舉辦一次與民間社團的會議,讓民間的聲音能夠在委員會中充分地表達,同時選出一名「食物英雄」,表揚每一個基層工作者、新觀念發想者在具體實踐中的貢獻。

●多倫多食物委員會六大工作方針:
(1)培育對食物友善的社區
(2)將好食物的供應做為多倫多市綠色經濟發展的核心
(3)消滅多倫多市的飢餓問題
(4)透過提供更多的訊息與相關技能,培力多倫多市民
(5)利用食物做為媒介串連起多倫多市週邊的城鄉關係
(6)將好食物的相關理念植根於政府思維

公民須主動奪回權力

是的,我們最常聽到的是我們需要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政府確實要為自己出台的政策負責,但是,代議政治在最壞的情況下往往淪落為一樁政客的演藝事業,而不具備回應民間社會需求的意願及慾望。

民主政治需要比公民監督更多一層,公民社會必須將自己手中的權力從政府手中奪回來,公民社會團體所提出的政策如希望獲得落實,本身就必須擁有制訂政策的能力,透過與政治部門組成政策推動聯盟,或是採取鬥爭的方式,使冥頑不靈的官方接受民間社團的正當性。

代議政治部門的民主化在台灣已經超過20年,但我們仍舊缺乏類似食物政策委員會這一類由民間扮演起主導性角色的基層民主政治過程。達成公私部門共同治理需要政府的善意,但更需要能夠與其匹敵的市民社會,這也是台灣民主政治趨向穩定卻衰落,缺乏創新與實驗精神以致「共慘」的根源。

本文轉載自立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