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訪客
【評論連結】 鱷魚島主林北水 海上種樹的男人
鏈球蜘蛛的魅力四散
作者:楊家旺
姬飛鼠拍到何氏瘤腹蛛時,因為卵囊外觀似流星錘,而意外地命中了這類蜘蛛的英文俗名,也就是鏈球蜘蛛(Bola spider)。為什麼說是意外呢?因為英文俗名所指的流星錘並不是卵囊的外觀,而是祂最令人讚嘆的捕食習性。讓我引用陳世煌《臺灣常見蜘蛛圖鑑》的敘述作為說明:「鏈球蜘蛛並不會結網。當其準備捕食時,先將自己懸掛在樹枝上,然後拉出一條末端帶有黏球的絲帶,並釋出類似雌蛾的性費洛蒙,以吸引雄蛾靠近。當雄蛾飛過來時,鏈球蜘蛛先甩動黏球後,再拋出以黏捕。」這種捕食特性的敘述,對蜘蛛觀察者來說,簡直是一種夢幻,一種夢寐以求,一種在內心反覆企盼自己有朝一日能在野外遇見的畫面。
精采內文
自然的生命體驗
參與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是從97年《成福蜻蜓樂園》開始,那一年學校剛挖好的水草塘出現了許多的蜻蜓,我將這些蜻蜓生態的影像故事記錄下來,並剪輯成《成福蜻蜓樂園》參加徵選,得到當年自然生命印象大眾組的佳作,這是自己和自然生命印象結緣的開始。
後來幾屆因為自己已很少進行拍攝,大多都是帶著學校攝影社或是自己班上的學生進行生態記錄,所以後來幾屆的短片徵選就不再著重大眾組,而是指導學生參加親子組的徵選,每一年暑假至開學前的這一段時間,就是我們著手整理和剪輯這一年所拍攝的生態影像的開始,透過參與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讓我和學生已經習慣在這個時期去整理每一年所拍攝的生態影像作品,隨著每一年的固定參加,參與名次的好壞到現在似乎已不那麼重要了。
杜哈氣候會議報導:荒漠中的保護區
作者:江得維(東吳大學政研所碩二)
這個由卡達基金會(Qatar Foundation)資助的園區平時並不對外開放,依靠一個由各個不同國籍的200人團隊負責運作。參訪當天,導覽人員Cromwell Purchase博士還也特別補充說明:「我們不是一個動物園,是以生態系統的觀念來營運這個園區,並不是為了迎接觀光客」,由此推知,這個保護園區在整體運作上所需要的資金是不虞匱乏的,並不需要販售門票來維持收支,但同時也令人發想,到底卡達政府為什麼會想花大錢在沙漠中建立一個生態保護園區?或許這樣一個園區代表著卡達政府對於物種多樣性的重視,也或許這樣一個按常理來說不應該有的地方能夠替乏味的沙漠生活帶來一點新意。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黑道大哥:「改天想單獨跟你喝酒!」
作者:石川拓治;譯者:王蘊潔
「有很多人告訴我,我當時說的每一句話都留在他們的腦海中,但我是傻瓜,根本不記得那時候說了什麼。」
說著,木村咧開已經沒有牙齒的嘴巴笑了起來。
木村才50多歲,牙齒幾乎都已經掉光,僅有的牙齒也像是變成褐色的蘋果芯般萎縮了,根本無法咬食物。照理說,他可以去治療,或是乾脆裝假牙,但他沒有這麼做。
「我用牙齒換來蘋果樹的樹葉。」他說著冷笑話,自己哈哈大笑起來。
他似乎毫不在意。
筆者很努力思考該如何向讀者傳達他的笑容。因為,筆者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爽朗的笑聲。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