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3.3.19







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重建打狗古環境 小溪貝塚見證水高雄

高雄市內惟遺址(小溪貝塚)出土的豐富貝類遺跡提供了以往「小溪人」常民生活樣貌,去(2012)4月12日,甫由高雄市政府指定為直轄市定遺址,現在高雄市柴山會更進一步,揭開400至1萬年前高雄古環境,以及先民利用環境與生態的基礎資料。該研究計畫主持人、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即透過貝殼探索「打狗」(高雄舊稱)水環境的變遷,重現水水高雄。

邱郁文從小溪貝塚發現的貝類遺骸鑑定出乃由21科42種貝類所組成,這些軟體動物的來源若以棲地形式來區分時包括了陸生、淡水、河口廣鹽性到全海水的物種;若由棲地特性來看則包括了的紅樹林軟泥濕地、河口潟湖之潛沙及表面爬行以及開放海域石礫灘潮間帶的潛沙及表面附著的生物。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小溪貝塚 高雄新市定遺址

燒酒螺:瞧我蓋世絕倫的「軟體神功」!

潮間帶生命之歌

高雄大水──未完成的水環境願景

生物多樣性|天生妖姬:孔雀豔麗羽毛不是虛有其表

作者:林育綺

雄孔雀閃耀虹彩的美麗羽毛,很容易就吸引人的注意,特別是大量對比強烈的眼紋,令人目不轉睛。同樣地,在雄孔雀生存的原生叢林,耀眼的金屬光芒,也很容易引起天敵的注意,招致殺機。既然如此,為何雄孔雀要有如此艷麗的飾羽?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揭開美麗豔羽背後的奧秘。

雌性選擇較漂亮的雄孔雀交配,可以增加自己後代的生存率,有一定的益處。除此之外,其他研究也發現具有較艷麗飾羽的雄孔雀本身就有較高的存活率,其身體儲存較多的脂肪。換句話說,飾羽的鮮豔程度確實是反應雄性品質的指標,因此孔雀的華麗羽毛絕對不是虛有其表的喔!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徐琬婷

核能議題持續在國內外發燒,而18日晚間福島核電廠再傳警訊,東京電力公司(TEPCO)宣布,福島核一廠的「免震重要棟」出現電力問題,系統監控工作無法進行,東電如何能確定溫度控制安然無恙受到各界質疑。核安問題是人民相當關心的一環,台灣核四廠的「核安總體檢」進度,預計下個月由國內外專家組成的「試運轉測試小組」可望進駐核四廠內集訓。對於無解的核廢料,18日包括蘭嶼、北海岸、台東、屏東的核廢料災民前往行政院表達見面溝通意願,要求政府全面檢討核廢料政策,然而行政院官員卻不願正面回應

水資源拉警報,中國大陸華南和西北出現嚴重旱災,已半年無雨,當地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人民也飽受苦難。而台灣除了近日各地缺水之外,18日於環保署召開六輕的審查會議,六輕於枯水期須自籌水源卻延宕6年仍拿不出具體方案,環團呼籲,六輕應立即改用技術成熟的海淡法,自籌水源,以免讓雲林、彰化人再喝地下水。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塑膠袋一塊錢應該去哪裡?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上街買東西,結帳時店員說:要購物袋嗎?相信很多民眾此時才想到又忘了帶環保袋,而無奈地說要。只是您可曾想過,這一塊錢,到底去了哪裡?

四合一制度至今成效還算不錯,但環保署的限塑政策,卻沒利用這個制度。根據環保署2008年的推估數字,國人每年塑膠袋用量高達180億個,如果能夠將塑膠袋公告為應回收物,那麼每年將有高達百億以上資金進入回收體系,足以讓環保署掌控所有生產塑膠袋而必須付費的業者,同時促進塑膠袋回收;環保署更可合法地把這塑膠袋回收清除處理費的費率提高到一個5塊錢,真正達到限塑效果又不會有圖利問題,這難道不是更好的作法?

精采內文

 

重建打狗古環境 小溪貝塚見證水高雄

本報2013年3月19日高雄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高雄市內惟(小溪貝塚)遺址出土的豐富貝類遺跡提供了以往「小溪人」常民生活樣貌,去(2012)4月12日,甫由高雄市政高雄捷運挖出來的貝塚。(圖片來源:邱郁文研究團隊)府指定為直轄市定遺址,現在高雄市柴山會更進一步,揭開400至1萬年前高雄古環境,以及先民利用環境與生態的基礎資料。該研究計畫主持人、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即透過貝殼探索「打狗」(高雄舊稱)水環境的變遷,重現水水高雄。

台灣的燒酒螺不下菜

從小就喜愛貝類的邱郁文,常常四處尋訪貝類的蹤跡。他說,民國5、60年代街頭叫賣的燒酒螺,曾是常民社會用以消遣的零食,更是戲院必備零食,就像現在看電影吃爆米花一樣。當時戲院賣燒酒螺,民眾吃完之後直接丟在地上,行人經過都會有碎裂聲,甚至是當時戲院生意好不好的指標。

只是這些記憶中的燒酒螺,現在到哪裡去了?無論是梧棲港的阿姿燒酒螺,墾丁大街或旗津中洲的燒酒螺,都是進口的,台灣很多海鮮幾乎都是靠進口。邱郁文解釋,燒酒螺學名就叫燒酒海蜷(Batillaria zonalis),在台灣的分布在西南海岸,只是西海岸較深的海岸開發成港,淺一點的挖做魚塭,在淺一點的就填平,在這種情況下,燒酒螺全遭滅頂。

梧棲的阿姿燒酒螺,不是台灣生產的。(圖片來源:邱郁文研究團隊)黑面琵鷺保護區裡的燒酒螺蜷密密麻麻。(圖片來源:邱郁文研究團隊)

現在只有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內仍能發現密密麻麻的燒酒螺,得以了解燒酒螺的生態,但是這些燒酒螺註定無法成為下酒菜,黑面琵鷺在此扮演了保護傘物種的角色,在牠的翅膀下,燒酒螺得以生存下來。

從小溪人的菜單看海岸變遷

西子灣海岸樣貌仍完整。燒酒螺也出現在4、500年前小溪人的菜單中。小溪遺址位於柴山西面,面臨高雄古潟湖側,潟湖生態系的豐富性及多樣性,反映在貝塚內貝類殘骸種類組成:大如拖鞋的牡蠣、巴掌大的文蛤、黑面琵鷺保護區盛產的環文蛤、鐵尖海蜷、東南亞或石垣島才可見的望遠鏡海蜷、金門沙地上的伊莎貝爾蛋糕簾蛤和錐螺、大鵬灣、澎湖以及七股還看得到的台灣環簾蛤、澎湖內海常見卻在台灣絕跡的歪廉蛤和黃文蛤,甚至幾年前還可在龍巖冽泉匯聚的網蜷,都曾出現在小溪人的餐桌,如今,隨著小溪人不知去向,這些螺貝類也在此地消失。

邱郁文從小溪貝塚發現的貝類遺骸鑑定出乃由21科42種貝類所組成,這些軟體動物的來源若以棲地形式來區分時包括了陸生、淡水、河口廣鹽性到全海水的物種;若由棲地特性來看則包括了的紅樹林軟泥濕地、河口潟湖之潛沙及表面爬行以及開放海域石礫灘潮間帶的潛沙及表面附著的生物。

從小溪人五花八門的菜單,顯示當時豐富的溼地型態,想像一下住在柴山邊的小溪人,到溪溝或山腳下的湧泉水渠撿拾網蜷和結節螺等淡水螺,往海邊內灘區可以挖到環文蛤、西施舌以及雲母蛤,也會翻過山到西海岸硬底質的地方撿拾鐘螺、阿拉伯寶螺,然後到岩礁區沙泥礫地下挖歪廉蛤和黃文蛤,帶回山上慢慢享用。邱郁文指出,住在柴山邊的小溪人放眼望去,應該是一片豐富的魚獵場,一下山就可以到不同的地方進行採拾。

港灣都市控固力

這也說明何以高雄火車從鼓山繞入火車站,日治時代設計的鐵路網路,是根據日本人調查水源的動向來發展街廓,邱郁文指出,高雄的發展是基於港灣都市的架構,大致上是基於該區域過去原始的潟湖地形整建而來。而回顧目前的海岸環境,幾乎全因人類開發水泥化,而改變自然樣貌。

小溪貝塚是高雄文化溯源的開始。由珊瑚礁隆起形成的柴山,1936年由日本人土屋恭一首度發現進而調查,部分資料帶到日本;1995年高雄市政府委託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研究團隊進行考古試掘研究,初步得到遺址的地層堆積及各式出土遺物,一窺小溪人生活樣貌。

去(2012)年6月,高雄市柴山會提出「高雄內惟(小溪貝塚)遺址貝類組成調查計劃」,針對高雄柴山地區「內惟小溪貝塚遺址」的貝類標本,與現今潮間帶及沿海地區物種調查記錄進行比對,包括潮間帶物種及沿岸底拖漁獲物紀錄,由此比對出兩者貝類物種的棲地類型,建立古環境及先民對環境生態的利用的基礎資料。

隨著捷運路線尋找古高雄

高雄捷運路線有如穿越線。(圖片來源:邱郁文研究團隊)邱郁文在樹人醫護管理專校任教時,正值高雄捷運開挖,廢棄土方就集中在小港以及岡山,他發現挖出來的泥土中含有非常豐富的貝殼種類,好奇之下,就開始研究這 些貝類蘊含的意義。他每天都去看,為此和工人套交情,工人會說今天是從哪一站挖出來的,他發現,高捷兩條路線有如穿越線,意外創造了良好的研究調查環境。

邱郁文說,將這些貝類化石比對目前已知的分類建立物種清單,再與現生物種的棲地類型進行比較,可歸納出這些生物相的棲地需求,再將每個區段出土的化石彙整,即可重建高雄的古環境了。

無論是哈瑪星站找到的淺海沙底的台灣鳳螺、亞潮帶大玉螺、細紋玉螺和水晶鳳凰螺;美麗島站到後驛站找到的望遠鏡海蜷、泥礫地的歪簾蛤或三多站的外灘沙洲的錐螺,都說明了這一帶曾經是大海的一部份,因此得以想像一片海岸濕地;左營站有淡水的稜蚌和石田螺,魚貝類豐饒,這樣的環境應該維持一段時間,直到人類出現。

 

Top

 

生物多樣性|天生妖姬:孔雀豔麗羽毛不是虛有其表

作者:林育綺

※雄孔雀閃耀虹彩的美麗羽毛,很容易就吸引人的注意,特別是大量對比強烈的眼紋,令人目不轉睛。同樣地,在雄孔雀生存的原生叢林,耀眼的金屬光芒,也很容易引起天敵的注意,招致殺機。既然如此,為何雄孔雀要有如此艷麗的飾羽?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揭開美麗豔羽背後的奧秘。

華麗羽飾成功吸引另一半

孔雀羽毛。圖片作者:Erik K Veland,圖片網址:http://www.flickr.com/photos/erikveland/445575843/,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這個問題困擾不少生物學家許久。1871年,達爾文在其著作〈The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中提出「性擇」的觀點,有別於天擇由環境來選汰是否適應生存的物種,性擇是由異性來選擇交配、產生子代的對象,天擇與性擇皆能決定何種特徵、基因可遺傳給下一代。生物的本能之一即是要產生後代,讓基因流傳,因此有越多存活的子代,就可說是有越多成功的繁殖。

達爾文認為雄孔雀華麗的裝飾性羽毛,是受到雌孔雀性擇才保存下來的,他推測漂亮的羽毛可吸引雌孔雀的注意,讓雌孔雀提高交配的意願,如此就能產生更多的子代,同時也讓控制美麗羽毛的基因遺傳到下一代。

雄孔雀有較豔麗的飾羽就能有更多子代?

達爾文提出性擇的觀點後,直到近二、三十年,生物學家才開始設計實驗探究此想法。研究人員提出疑問:「雄孔雀裝飾性的飾羽是否真能有較多成功的繁殖?產生較多的子代?」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研究人員設計實驗證實了較豔麗的飾羽,確實較吸引雌孔雀,雄孔雀羽毛鮮豔的程度和交配頻率有顯著的相關性,雌孔雀會青睞飾羽較長或具有較大、較多眼紋的雄孔雀。但交配的次數較多,只證明了性擇,是否成功產生較多子代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因此生物學家找尋更直接的答案,研究人員找來一群生殖條件較相同的雌孔雀與雄孔雀,其中雄孔雀飾羽上眼紋的數量與大小不同、飾羽的長度也不同。將孔雀飼養在相同的環境一段時間後,隨機地讓孔雀交配。結果發現雌孔雀與較漂亮的雄孔雀交配後,會產下較多的蛋。

雄孔雀。圖片作者:floridaphotography,圖片網址:http://www.flickr.com/photos/65512181@N06/6008978824/。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雌孔雀。圖片作者:jamieotterbein,圖片網址:http://www.flickr.com/photos/jamieotterbein/394230331/。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太陽當媒人

艷麗的雄孔雀很容易讓人印象深刻,但究竟如何追到雌孔雀?以藍孔雀為例,藍孔雀原產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為印度國鳥。當春天溫暖的季節到來,雄孔雀開屏,精神抖擻地大幅擺動飾羽後的翅膀(wing-shaking display),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待雌孔雀被吸引前來之後,雄孔雀會轉向雌孔雀,讓飾羽豎立並快速地顫動發出嘎嘎的聲音(train- rattling display),隨後追逐雌孔雀進行交配。

研究發現,上述雄孔雀交配前的兩種求偶展示行為,會受到太陽的影響,當太陽無法照射到雄孔雀開屏的正面,雄孔雀會傾向大幅擺動翅膀的求偶方式 (wing-shaking display),以吸引雌孔雀的注意。當太陽可照射到孔雀開屏的飾羽時,雄孔雀會傾向以豎立飾羽並快速顫動(train-rattling display)的方式來求偶,並且雄孔雀會隨著太陽的方位調整角度,讓太陽光以四十五度角的入射方向照亮美麗的羽毛。大多數時候,雄孔雀求偶後成功交配的對象,都位於閃著耀眼光芒的飾羽前方。

雄孔雀向雌孔雀展示亮麗羽毛,希望得到雌孔雀的青睞。圖片作者:djclark25,圖片網址:http://www.flickr.com/photos/70075331@N06/6962335623/。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有其父必有其子

雄孔雀漂亮的羽毛可以吸引較多雌孔雀前來交配,確實為雄性帶來許多好處。但雌孔雀到底為什麼喜歡與比較漂亮的雄孔雀交配?對雌性來說,泛著彩虹般光輝的羽毛到底有什麼益處?

研究人員將飾羽長度與眼紋大小不同的雄孔雀,隨機和條件相同的雌孔雀交配,並且讓雌孔雀產生的所有子代在相同環境下生長,供給所有小孔雀一樣的光照、養分等生長條件。結果發現,比較漂亮的雄孔雀的子代,有較好的存活率與較健壯的體格。根據這個實驗,生物學家推測艷麗的雄孔雀可能有較優異的基因。

為了證實這樣的假設,研究人員對雄孔雀注射脂多醣引起發炎反應,這樣處理的目地是要讓雄孔雀花費能量對抗發炎,間接使分配在求偶的能量減少,導致雄孔雀開屏求偶的頻率下降。研究結果顯示眼紋數較多的雄孔雀,較能對抗發炎反應。亦即在發炎的狀況下,較艷麗的雄孔雀有較多次的開屏求偶行為,證明較漂亮的飾羽確實反應較好的健康狀況,有較好的基因可遺傳給下一代。

可見雌性選擇較漂亮的雄孔雀交配,可以增加自己後代的生存率,有一定的益處。除此之外,其他研究也發現具有較艷麗飾羽的雄孔雀本身就有較高的存活率,其身體儲存較多的脂肪。換句話說,飾羽的鮮豔程度確實是反應雄性品質的指標,因此孔雀的華麗羽毛絕對不是虛有其表的喔!

【延伸閱讀】

※本文與 合作刊登

Top

 
 

福島核一廠停電 燃料池冷卻裝置停止

摘錄自2013年3月18日蘋果日報日本報導

日本2年前311大地震與海嘯引發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危機,18日晚上再傳警訊。日本《讀賣新聞》晚間報導,福島核一廠的防震重要樓(免震重要棟)當地時間18日晚7點起,因電源喪失開始停電;燃料池冷卻裝置隨後在晚間9點40分起也停電,污染水的處理裝置也隨之無法運作。

福島核電廠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晚間辯稱,停電後,放置使用過後燃料的燃料池溫度只有小幅上升,目前至少還有4天的處理時間。

但日本相關單位質疑,「免震重要棟」都停電了,系統監控工作將無法進行,東電如何能確定溫度控制安然無恙?

Top

 

張家祝:國內外核安專家 4月進駐核四

摘錄自2013年3月19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核四爭議愈燒愈烈,經濟部長張家祝18日晚首次視察台電公司,以「便當會」方式,邀集所有一級主管「精神喊話」,不只勉勵同仁對外界批評應虛心檢討,也期許公司內部要更團結。

此外,張家祝18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說,目前核四「核安總體檢」進度,根據原能會「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前委員林宗堯的規畫,4月2日包括國內外逾50名外部專家組成的「試運轉測試小組」可望就位,進駐核四廠內集訓。

張家祝並說,4月初待外部專家進駐後,大約需花1個月時間,確認所有標準作業程序(SOP),5月啟動檢測,據林宗堯的預估,2013年10月底可望完成所有檢測項目。

台電主管透露,18日的台電便當會是張家祝臨時起意,時間約2小時。18日剛好是張家祝接任經濟部長滿1個月,這也是他接任後首次訪台電,公司逾30位一級主管全數到齊。

核四公投對台灣經濟衝擊會有多大?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18日首度公開表示,核四不論是軟體、硬體資訊一定要透明,「沒有這些訊息怎麼能公投?必須把訊息公布出來,讓社會大眾有充分訊息後,才能做決定。」

Top

 

回應馬江「溝通」喊話 核廢災民政院前遇冷眼

本報2013年3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在309全國廢核大遊行前夕,總統馬英九與行政院長江宜樺分別都曾表達希望能與反核團體見面溝通。18日包括蘭嶼、北海岸、台東、屏東的核廢料災民前往行政院表達見面意願,然而行政院接見的官員僅表示會盡快簽報,不願正面承諾,且在對方話還沒說完就轉身離去,更將鐵門拉起。冷漠的態度讓災民憤怒,直問「我們還有幾個30年可以等?」

在309遊行前,面對各界紛紛表態,包括總統馬英九與行政院長江宜樺,都公開表示願意與反核團體見面溝通,發起遊行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認為,全國超過20萬人參與遊行,已經很明確的展現了民意,當局應該公開回應遊行訴求,而非私下溝通,而且馬總統與江揆若真有誠意要見面,應該見的是各地已深受核廢料傷害的居民。

因此在18日早,包過了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屏東環保聯盟,全國各地的核廢災民首次聯合起來共同現身,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綠黨的陪同下,前往行政院門口赴約並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全面檢討核廢料政策。

欺騙、利誘、分化 放任弱勢偏鄉自相殘殺

希婻.瑪飛洑與兒子瑪飛洑展示檢整時照片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秘書長希婻.瑪飛洑拿出之前檢整工作時,核廢料包裝鏽蝕破損狀況的照片,表示蘭嶼因遭受欺騙而承受核廢料30年,而當局現在對於核廢料遷出的計畫卻一再跳票,家鄉的老人家們對此忍無可忍,要她負責傳達憤怒的聲音。希婻.瑪飛洑更痛斥當局與台電企圖再次以分化的手法,讓蘭嶼蒙受「把核廢料丟給別人」的污名,非常太不公平。

而可能接手蘭嶼十萬桶低階核廢料的是台東達仁鄉,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召集人楊宗瑋說,跟30年前發生在蘭嶼的手段如出一轍,台電運用法律與回饋金施壓,而經濟部與原民會只會互踢皮球,最後讓最弱勢最偏遠的達仁鄉當地原住民自己面對,「實在太不人道」。

核廢無解 如何談核四公投?

郭慶霖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包括用過燃料棒等高階核廢料目前都還暫存在核電廠內,核一核二廠內爆量的核廢料,讓北海岸面臨最大的威脅。而關於民國144年遷出核廢的承諾,北海岸在303遊行中已再次要求相關單位明確說明最終核廢料處置方案及時程保證,如果仍得不到回應,他們不排除採取更大動作的抗爭。

郭慶霖重申,全球都沒有處理核廢料的能力,核電廠應該馬上停機,以免製造出更多的核廢料。對於目前輿論偏向討論核四公投攻防,郭慶霖更提醒「有能力處理核廢時,再來談核四公投吧!」

在斷層帶旁貯存過量核廢料 將犧牲更多弱勢

屏東環保聯盟執行秘書劉哲瑋表示,核三廠除了位於墾丁國家公園裡,造成荒謬的景象外,距離斷層只有200公尺、外海就是馬尼拉海溝,更是威脅當地與每年700萬人次的國內外遊客。劉哲瑋解釋,馬尼拉海溝已經600年未運動,暗藏巨大的能量,因此當地早已受國際學者預測為最可能在921後下一個發生大地震的地點。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強調,不管是核一、二、三廠,目前廠內貯存的用過燃料棒數量都早已遠高過原始設計容量,這些爆量存放的狀況,不但可能讓冷卻的功能失效,一旦發生碰撞而發生反應的危險也非常大。因此他說「目前國內的核廢料政策已經無法再走下去了,除非還想犧牲更多的弱勢。」

這些已成核廢料災民的各地民眾為了回應江揆而來,希望江揆能在三天內回覆會面的時間。他們認為政府應該正視正在受災的他們,才能全面檢討核廢政策。然而出面接見的官員,僅表示將盡快簽報,不願正面承諾是否能在三天之內回應。當希婻.瑪飛洑企圖回應時,官員便兀自轉身掉頭,在數十名警力的保護下離開政院大門口,警方更將鐵門重重拉上。

Top

 

大陸華南西北大面積乾旱 半年無雨

摘錄自2013年3月18日大紀元大陸報導

中國華南和西北大部省份出現嚴重旱災,半年無雨,旱災導致部份水庫、河流乾涸,江河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嚴重,糧食減產甚至絕收。至少5000萬民眾受災,1600人飲水困難,民眾買水維持,山區村民每日下山背水喝。

半年無雨飲水難 村民買水背水喝

據大陸媒體報導,2012年11月以來一直乾旱無雨,嚴重旱災導致雲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湖北、山西和甘肅等省江河水位降至歷史最低線,至少5000萬人受災,1600萬人飲水困難,大量土地絕收。其中雲南出現百年不遇的連續4年乾旱,貴州乾旱80年一遇,廣西旱災50年僅見。四川西部南山等地,更出現50年不遇的秋冬連旱。

貴州省六盤水市鍾山區汪家寨鎮一陳姓女村民稱:「我們這裡好幾個月沒下雨了,有半年了,有些地方都沒有水了,後山上的村民都下山到礦區來取水,我看到他們背著水上山。土地很乾,特別硬,無法耕種,玉米都沒法種,只能等下雨再種了。」

旱災不僅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甚至絕收,還使得各省出現電煤供應緊張,部份省市已大面積拉閘限電。連續4年乾旱導致絕大部份農作物減產或絕收,百姓陷入生存危機。有媒體報導稱,旱災最嚴重的雲南省元謀縣姜驛鄉,村民每人每天只分得一桶水。

連年乾旱導致土地沙化 破壞生態環境民受苦

有陸媒報導,因連年乾旱導致耕地沙化日趨嚴重,湖北省老河口市漢江邊,王甫洲沙區土地平均沙化厚度達50厘米以上,漢江邊2公里內全是厚厚的鬆軟黃沙,連車輛都無法行駛。

連年旱災導致湖北、貴州、雲南、四川、重慶等南方12省土地沙化嚴重,耕地變成黃沙,無法耕種,江河水位下降,生態失衡。究其原因,圍湖造田,江河改道,三峽改造等諸多人為因素致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導致自然調節能力的消失。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荒漠化最為嚴重的國家。

有陸媒公佈官方數據顯示,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已達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4%,受災民眾達4億左右。

Top

 

環團籲六輕 海水淡化自籌水源

摘錄自2013年3月18日大紀元台北報導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18日表示,湖山水庫安全拉警報,要求六輕海水淡化自籌水源。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8日下午召開「六輕相關計畫農業渠道灌溉尾水再利用案未完成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書」專案小組審查會議,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於會議召開前到環保署大門前抗議。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指出,民國96年六輕4.3期環差結論,要求六輕須提自籌水源方案並執行,但六輕所提方案在2年前被環保署環評監督提出糾正,至今這項規劃已逾6年,六輕仍表示難以實行。

環保團體認為,六輕拿不出具體可行方案,六輕應該興建海水淡化廠,自籌水源。

雲林環保聯盟理事長張子見說,當初湖山水庫興建就是要彌補集集攔河堰的供水不足,如今幾近完工的湖山水庫截水牆出現缺口,有嚴重漏水崩塌危險,這對雲林斗六市民的安全,有很重大的威脅。

環保團體呼籲,六輕應立即改用技術已成熟的海淡法,自籌水源,讓雲林、彰化人不要再喝地下水。

Top

 

論壇|塑膠袋一塊錢應該去哪裡?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上街買東西,結帳時店員說:要購物袋嗎?相信很多民眾此時才想到又忘了帶環保袋,而無奈地說要。只是您可曾想過,這一塊錢,到底去了哪裡?

somebody作品,〈plastic bag〉盼民眾意識到自己正製造了龐大的垃圾量。

環保署2002年推出限塑政策,規定速食業者、百貨業者、超市等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所以民眾付費買塑膠袋的錢,就只是直接進入販賣業者的口袋。環保署又為了避免被指控圖利業者,於是要求業者要用成本最接近一元,厚度達0.06公釐的塑膠袋。這些最終成為垃圾的塑膠袋看似數量減少,重量卻增加了,整體限塑效果並不佳,反而讓販賣業者樂不可支。

然而這失敗的限塑政策,其實只要納入環保署的四合一回收制度,問題就解決了。所謂四合一回收制度,乃結合生產者延伸責任的概念,規定經政府公告為應回收物(如寶特瓶)的製造業或輸入業者,要負責其產品廢棄後回收的責任。生產者要履行回收責任,必須按其產品銷售量或進口量,繳納一筆回收清除處理費到環保署的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然後環保署再根據回收處理量,把從生產者手中收取過來的錢,補貼給回收、處理業者;於是這筆涵蓋收集、貯存、分類、運送、處理等成本的錢,就會透過市場機制,部分流進拾荒者以及政府清潔隊的口袋,而能夠結合社區民眾、地方政府、回收處理商的力量,促進資源的回收。

環保署向生產者收取的費用,生產者自然會透過定價轉到消費者身上,讓實際上使用、廢棄該產品的消費者負擔回收處理成本,因此可落實污染者付費的原則,促進資源回收過程的公平正義。這筆支出如果高到讓消費者覺得心痛,就可減少不必要消費,達到源頭減量的效果。

雖然生產者可將這筆費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不見得能夠完全轉嫁,因為在市場競爭壓力下,如果其產品回收不易或有過多包裝而必須要負擔較高的回收處理費,其定價可能會影響市場競爭力。所以這樣的壓力也能促使生產者設計出更容易回收的產品或減少包裝。近來有些瓶裝飲料的瓶身重量減輕,可能就要歸功於這樣的回收制度設計。

四合一制度至今成效還算不錯,但環保署的限塑政策,卻沒利用這個制度。根據環保署2008年的推估數字,國人每年塑膠袋用量高達180億個,如果能夠將塑膠袋公告為應回收物,那麼每年將有高達百億以上資金進入回收體系,足以讓環保署掌控所有生產塑膠袋而必須付費的業者,同時促進塑膠袋回收;環保署更可合法地把這塑膠袋回收清除處理費的費率提高到一個5塊錢,真正達到限塑效果又不會有圖利問題,這難道不是更好的作法?

※ 本文轉載自立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徐琬婷、葉人豪、詹嘉紋‧網編:徐琬婷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