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關懷事件] 秘雕魚確係高水溫所造成,非關核污染 作者: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動物所所長) 秘雕魚自82年首次發現迄今已有8年,雖然83年環保署主導的「畸形魚成因之調查研究」期末報告中只有水溫一項因子是獲得畸形的直接証據,且隨後多年來連續追蹤調查的結果亦証實秘雕魚確於每年夏天當出水口水溫超過37℃時即會重現。但此一結果迄今仍有一些朋友不願接受,且陸續在報章媒體發表一些誤導民眾的說法。由於此等說法已悖離科學的事實,站在一個學術工作者的角色,覺得有必要予以澄清。茲就最常見之質疑點分別說明如下: 問一:核二廠溫排水之出水口於83年改善後,仍然每年發現秘雕魚,故顯然並非因水溫造成畸形。 答一: 這是因為核二廠改善工程當初並非是為了解決82年發現秘雕魚事件而作,而是早在76年時台電為符合環保署制訂之兩項「放流水標準」之一,「在出水口外500公尺處水溫不得超過背景水溫加4℃」之規定即已策劃並定案。此工程延宕至民國82年起才施工,並於83年完成。啟用後確已達到使溫排水在排水口外海擴散較佳之預期效果,但在「出水口內」及「堤岸旁」之近域內之水溫,因為海水還沒來得及流到外面去擴散和稀釋,當然水溫是不可能降低的。而嗜高溫的魚苗被溫水誘引而來也無法阻止,同時在岸邊又有淡水外流的誘因下,魚苗乃聚集生活在出水口內或堤岸邊,故而造成畸形。因此核二廠之排水口改善工程與秘雕魚其實並無關連,也很難防止秘雕魚不再產生。 問二:核二廠在溫排水口改善後,不但秘雕魚未見減少,反而又增加了烏魚及虱目魚兩種,顯示其污染日漸嚴重。 答二: 其實核二廠出水口內之秘雕魚出現的數量多寡每年均有變動,其中82年數量最多達數千尾,84、85年稍多,也有兩、三百尾,但86、87、88年甚少,全年則發現不到百尾。畸形魚種幾乎全是「花身雞魚」及「豆仔魚」兩種。其中82年到88年以花身雞魚數量較多,89年時則改以豆仔魚最多。此項變動可能與該魚種族群在自然界之變動消長有關。至於「正烏魚」及「虱目魚」的畸形,雖曾在88年及86年兩年發現,但總尾數也不過只有2-3尾而已,並不嚴重。反之在出水口內及堤岸邊還有雀鯛、笛鯛、銀漢魚、金錢魚、雙邊魚、鑽嘴魚等近廿種以上其他魚種的魚苗也生活在這高溫的水域中,卻均正常,未發現畸形魚。 問三:即使高水溫是致畸形的主因,也不能排除有其他的污染因素在內。 答三: 的確,會造成魚類畸形的原因很多,包括輻射、重金屬、寄生蟲、缺氧、電魚等等,這些原因在國外也都各自有其研究報告加以証實。但重點是在台灣的核二廠的出水口是否真的有這些高劑量的影響因子存在,又當曝露在這些高劑量污染源的水槽中是否真的可以飼育得出與現場捕獲相同形態的畸形魚。可惜目前只有水溫一項是被大家所公認的污染因子,也有導致畸形的確切証據,其他因子則並沒有直接的証據。此外,我們又利用核二廠出水口現場之海水及底泥,在現場之貨櫃屋內進行流水式蓄養試驗,証明只有溫度設定在37℃缸的魚會畸形,而此缸的海水在自然冷卻流到35℃以下的數缸,溫度自然降低後,缸中之魚就不會畸形。此一試驗足以証明核二廠之溫排水中除溫度以外應無其他可致魚畸形之污染源。另一項回復試驗的結果也可證明秘雕魚的成因主要是水溫所致,那就是受高溫所導致椎彎的畸形魚,在水溫恢復常溫後,已畸形的魚會逐漸回復正常。這主要是因為受高溫破壞而短缺的維生素C在常溫下又會重新補充的緣故。如果換成是輻射或重金屬等其他污染源所造成的畸形,則畸形應該是不可逆,且無法回復的。 問四:核二廠的秘雕魚可能會因遺傳效應而影響其後代繁殖能力,或可能有毒性而不能食用。 答四: 不會,因溫度是一種能量污染,只會影響魚類的新陳代謝或成長速率,或因缺乏維生素C等,造成一些身體的病變,但並不會改變遺傳組成,像輻射那樣誘發突變。也不致於如重金屬污染那樣會因生物累積作用而累積毒性,再經食物鏈而影響到其他掠食的動物或人類的健康。 總之核二廠畸形魚之成因經過一系列之研究,證實確係高水溫所致,目前尚未發現有其他因子存在。秘雕魚的成因已由科學的研究予以證實,這是學術的事實,相關的研究報告亦已在國際學術期刊所發表。希望大家可以把「秘雕魚」和「電廠的溫排水污染」劃上等號,但不要把「秘雕魚」和「核污染」劃上等號;反核者亦不應強調或隱喻「秘雕魚」是輻射或重金屬所造成,以免誤導民眾,到最後反而失去了公信力。 畸形魚主要出現在A區域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against-001130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