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與倫理] 寧靜的力量-環境哲學 (一) 作者:陳慈美 (生態關懷者協會) 契子 在台灣,當環境問題發生時,大概不會有人想要去向環境哲學家請教。一般人心目中,環境問題理所當然的諮詢對象不外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生態保育或財經、法律、政策規劃、社會學分析等各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當社會上產生環境爭議時,環保團體採取抗爭、遊說、聯署、記者會等不同途徑表達意見;政府或企業界裡反對環保的勢力,則運用其壓倒性的雄厚資源,利用各種途徑主導輿論,並影響民眾。總之,在台灣,沒有人認為環境哲學家可以在這種時刻派上用場。 在這種社會氛圍裡,「生態關懷者協會」以非常低調的方式,於千禧年間連續兩年邀請任教於北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哲學系之「國際環境倫理學會」前任會長( 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thics, 1997-2000)柯倍德教授(Dr. J. Baird Callicott)來台灣擔任「定根台灣、放眼世界、看顧大地──建構廿一世紀的保育思潮」系列研討會的主題講員,分享他30多年來在環境倫理領域裡的成果。 透過一連串的交流活動,柯倍德教授與其同行的夫人余珮蕾(Priscilla Ybarra)女士,在台灣當地的環保團體及文史工作者負責領路並深入解說,參訪台灣極具環境敏感性或生態文史價值的地點,使這位國際知名的環境哲學家有機會體驗台灣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並且能夠實地了解台灣民間團體充沛多元的活力,更重要的是企圖從中尋找出更貼近於本地的「環境哲學」。 由於「環境哲學」在台灣至今仍是一個陌生的領域,本文嘗試從(一)哲學家與社會改革;(二)廿一世紀的保育哲學;(三)環境倫理的任務;(四)環境倫理與實踐;(五)與柯倍德之對話…等幾個方向來介紹,希望透過柯倍德教授的觀點,提供國人對「環境哲學」在整個「環境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信念的參考。盼望這樣的介紹像撒下一粒具有生命力的種子,能夠在台灣的土地上萌芽、成長、茁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