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潮觀點] 讓種籽發出聲音,讓綠色的力量凝聚 作者:王緒昂 我們都有過相同的經驗,在人潮洶湧的都會中與人邂逅,有了短暫的相處或交談,然後就此別離。在我短暫的生命中,張瀚元,也應該是扮演這樣的角色。我們因為各自的碩士論文研究而來到宜蘭的福山植物園,學校不同、系所不同,甚至做實驗的時間也不同,然而,一年中卻總有個幾天在這雲霧繚繞的偏遠山區巧遇。 從各自的實驗開始,我們的話題如洪水般不可抵擋的從口中衝了出來,再由實驗室概況、環境教育到社會文化的談了開來。就這樣,在最後一次福山的見面,當我得知他即將當兵的消息後,我也投入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 然而,與他的遭遇卻迥異於以往的與人接觸經驗,我們的故事沒有就此劃下句點。在去年暑假,我接到瀚元發出的自然課程邀約,要我去為一群國小孩童上一些學校課程外的自然課。對我來說,這樣的邀約並不特別,但是從電話那頭聽到這樣的訊息,他那低沈的聲音卻讓人興奮莫名。我高興的是,他還留在環境教育相關的領域中;更高興的是,在守望自然的路上,我們又多了一位伙伴。 日後,他離開原來的文教基金會,應邀到北政國中授課,許多如同先前野外經驗分享課程的安排一一敲定。他說他有個夢想,希望把身邊的朋友結合串連起來,為這塊土地做些事。直到近日他籌畫的「發現福爾摩莎-根與芽生態系列講座」成功完成,我看到他的付出與執著,當然,我也發現到讓綠色力量凝聚的另一種可能。 我們自比為種籽,無論是在墾丁國家公園或是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身為自然解說員的我們都像是蘊含無窮能量的種籽,默默散播著關懷環境的理念,並且期望這一系列的行動開花結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種籽都落在恰當的土壤中,有太多的種籽在萌芽的過程中遭遇挫折,因為欠缺合宜的成長空間而未能萌芽,只能靜靜地等著環境改變。 這些個種籽其實並未死亡,他們所蘊藏的能量也不曾衰減,只是在缺乏理想的存活條件下,他們只得無奈地向現實低頭,匆匆投入就業市場。他們可能是學校的代課老師、可能是保險公司的業務、或許是電腦公司的職員、還是其他在您身邊行色匆匆的過客。在他們不盡相同的頭銜下,是種籽不變的性格,他們仍在等待春雨過後,萌發、成長、壯大,而後果實遍地。 今日,也許是時機了!瀚元將這些昔日在福山進行個人研究的種籽召喚出來,讓他們數年來的戶外工作與生活經驗能夠呈現於渴望田野芬芳的都會人眼前,將原本距離遙遠的山林故事,拉近到下班後的書香講座中。這些種籽或許並無響亮的名號,在敘事的言語上也不盡成熟,但那份經驗分享中所表達出來的誠摯情感,卻是這群於環境及生態研究中跑在前線的尖兵之珍貴特質;他們可能是都會的上班族,但是軀體卻仍然隨著山林在呼吸與悸動;他們真的都還期待能夠回饋大自然母親,再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 事實上,全國每年環境與生態相關系所的畢業生,以極為驚人的數量流入社會,而全國對環境及生態教育課程講師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如何巧妙的就近讓這些種籽參與社會教育工作,而非從遠方耗費大筆車費請到知名的講者開班,將會成為往後開辦此類研習的重要考量。 別忽略了散落的種籽所擁有之力量,也請傾聽種籽微弱卻真誠的聲音!這些種籽所擁有的潛能,將是環境關懷行動的一股力量!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0727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