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黑潮觀點]

颱風過後

作者:廖鴻基

  颱風過後,海波漸息,如在殘喘休養,白雲拖成長絲,陽光露臉,藍天水洗般的清藍。殘留在空氣裡的水氣矇矓了遠山這個季節一貫的清朗,碾踏過山脈、海洋的颱風已經遠遠離去。

  每次颱風過後,無論陸地上的災情是否嚴重,海洋在沿岸海域裡總會殘留著風暴的遺跡。長久以來,一次又一次的,海洋似乎藉由這些漂浮水面的殘跡點點滴滴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泥沙是陸地的血液,林木是山脈的筋骨……颱風過後,海上漂懸的這些遺物,回想起來,似乎是海洋為舉證一場災難而不斷的向我們提出的警示。

  從溪口沖下來的大量泥沙海域裡懸浮蕩漾,剛開始時只混黃了大片河口海域,接著,我看到污濁了整片海灣……海洋一次次擴大她混濁的範圍。看起來真像是台灣陸地痛苦伸出海域的污濁舌頭,也像是台灣陸地失血漫流於海域的一大攤血痕。

  從溪口沖下海域的大量漂流木、垃圾及草屑,層層抹抹浮泛在潮界線上,海面失去了柔滑弧面,遠看像是海面皮膚著生的斑瘡疥癬,近一點看時,竟像是戰場上野曝橫陳的屍骨。

  每次颱風過後,船隻總得減速細心航行,船長從駕駛艙探出頭來,讓船隻謹慎的滑過海面一堆堆的障礙、一窩窩的陷阱、一關關的隘口。

  每次颱風過後,海域裡淒清蒼涼的景象,顯示著陸地上的災難程度。

  這次颱風,山脈受了重創,崩塌的土石隨滾滾洪流奔騰而下,覆沒了多少生命、房舍及田園。

  記得小時候,不曾聽過土石流,颱風災害似乎僅止於強風掀翻了屋瓦,或門窗被強風吹破了雨水颳進屋裡,或稻穀、農作物等不及採收被颱風吹倒泡水造成損失等等。稍大一點,每年颱風過後,父親會踩著三輪車載我去海邊撿拾漂流木回來當柴火燒。回想起來,不知是否撿漂流木的人越來越少,我覺得海灘上的漂流木一年年越來越多。

  後來,不曾淹水的老家竟然在一次颱風時淹了水,混濁的洪水漫漫淹進屋裡,洪水退去後,留下了一屋子的爛泥。那年颱風過後,海灘漂流木高高堆疊在沙灘上像一道牆垣。

  海洋總是寬容如母親的胸懷,也有人說,海洋是地球環境的最後一道防線。

  這次颱風過後,我們航行出海,船隻離開港口後船舷四周都是濁水,船隻挺挺朝外海行駛,航行了將近一個小時,謹慎通過了無數道漂流木關卡,竟然船舷下仍是混黃色濁水。

  我在船舷邊細想每次颱風過後海域裡的景象,這一次我覺得不只山脈受創,這一次,我覺得連海洋都受到了傷害。(本文原刊載於2001.8.11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0824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