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黑潮觀點]

賞鯨活動的質與量

作者:廖鴻基

  一九九七年台灣第一艘賞鯨船自花蓮啟航後,第四個賞鯨年匆匆過去了。花蓮縣的賞鯨船由一艘增至目前的十艘,賞鯨遊客從六千人次增加至超過十萬人次。因而,台灣的賞鯨活動被國際動物福利基金列為全世界賞鯨發展最快速的地方。

  快速發展並不一定是好事,這時,我們是否有必要暫停一下腳步,回頭來省思接下來賞鯨活動的發展步調:繼續量的追求?抑或轉過頭來省視質的提升?

  生態旅遊必須考慮資源容量問題,也必須有永續經營的理念。以觀賞野生動物為主的海上賞鯨活動,必須嚴苛的以不妨礙鯨豚生活權利的考量為最高準則。賞鯨船對鯨豚的生活無可避免的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因此,單位海域面積裡賞鯨船的密度必須嚴格限制,這也是賞鯨活動為永續發展而不得不的自我限制。這是因果關係,若因為賞鯨活動而使海域裡的鯨豚資源不再,賞鯨活動也將不復存在。參考世界上許多賞鯨國家,無不為永續經營而致力於賞鯨船數量的管制及賞鯨規範的建立。這雖然會讓賞鯨活動的發展有所限制,但資源的確保,加上賞鯨活動品質的提升,長遠來看,卻是賞鯨活動歷久不衰的不二法門。

  明年,花蓮縣政府有意將花蓮港的賞鯨船數量由原來的五艘增加至十艘,並已著手接受申請登記。我們懷疑這個決策是否僅以量的追逐為考量?這個決策是否考慮到海域裡鯨豚的生存與生活權利?

  花蓮難得終於有「賞鯨活動」一項足以傲視全台的產業,甚至媲美全球許多賞鯨國家,這時,質的確保應該比量的追求更為迫切。「質的提升或量的追求」,對賞鯨活動而言,不僅是選擇題,也關係到賞鯨活動發展的前途。

  以花蓮海域鯨豚資源容量來看,今年夏天,海域裡曾出現過四、五艘賞鯨船包圍觀賞一群海豚的不當情形。當海豚的生息受到壓迫,我們懷疑,這些海豚們還願意留在花蓮海域多久?

  以碼頭設施容量來看,今年夏天,賞鯨遊客登船的情形可以用擁擠、紛亂來形容,目前的五艘賞鯨船顯然已讓賞鯨碼頭達到飽和狀況。原來已經夠混亂的登船場面,若是賞鯨船數量貿然倍增,明年的賞鯨熱季一到,碼頭出現的狀況將可以用毫無品質、一場混亂來預期。

  各行各業一窩蜂現象所產生的後果殷鑑不遠,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最後導致全盤皆輸的例子不勝枚舉。

  如何讓賞鯨業者建立「珍惜資源善待鯨豚」的共識與秩序,如何結合陸域旅遊行程創立獨樹一格的海陸生態旅遊,如何增加軟、硬體設施提供賞鯨遊客更舒適、更安全的遊程等等,這皆是此時該來省思及努力的重點。不顧質的提升而盲目於量的追逐,這似乎不是有智慧的決策。

  這時刻,關鍵的一球將決定賞鯨活動是否能夠成為永續發展的產業、將決定賞鯨活動是否持續為花蓮獨步全台的榮耀,這一球掌握在地方政府主事者手上。有人說,錯誤的決策比洪水猛獸還可怕。請地方政府仔細評估、再三考慮,在這時倍增賞鯨船數量的決策是否恰當。(本文原刊載於2001.9.22聯合報/聯合副刊)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