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黑潮觀點]

黑潮總是前行

作者:廖鴻基、曾永平

  自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1998年成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或更早以前投入環保、政治等社會運動開始,我便深刻體認到,一個運動的規模和績效,與其獲得的社會資源息息相關。資源問題一直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生存與發展的最大困擾。

  我總是羞於向社會募款、向朋友們尋求支援,但我們至今的工作成績,幾乎全然來自於社會及朋友們點點滴滴的溫暖支持。一個長遠目標的達成與理想的實踐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出其社會面的具體貢獻。所以,募款的本質在於向社會預支資源,然後以工作成績回饋給這個社會。當然,將每一筆社會資源的挹注,都能如期的將工作成績繳交出來,這是投入社會運動者的基本誠信。

  有了這樣的認知與經驗後,我屢屢鼓起勇氣,大膽向社會大眾尋求支援。多年海上工作,我們看到了台灣因為缺乏海洋文化,而有著許多缺憾──我們的自我認知上少了海洋,我們自我設限在小小一座島嶼上,我們的視野、我們的思維、我們的關懷都不及於海洋這個應該理所當然是我們的領域──不當的採捕、不當的消費,垃圾、颱風過後的漂流物、被人棄如敝屣的垃圾場、散發戴奧辛的焚化爐、醜陋的水泥消波塊……,不斷又不斷地出現在海洋裡或是海岸,使得我們的沿海資源日愈枯竭……。如此下去,那將是多大的遺憾!當我們還沒機會充分認知我們的海洋以前,她已經快速的趨近於破敗邊緣。

  但是,有容乃大的大海,她默默地承受了,她選擇沈默等待人們的覺醒。

  海洋生態、環境的關懷,是這階段我們不得不使力的重點。

  近幾年來,鯨豚的研究儼然成為一種顯學,而賞鯨豚亦成為一種風潮;但是,大家似乎只把焦點放在這個明星物種上面。大海的視野被侷限了,她所要傳遞的信息被扭曲了;人們的海洋意象被壓縮地只剩下方寸的空間,食物鏈迅速地崩散,轉眼間只剩下最高階的消費者鯨魚、海豚而已了!於是,黑潮從鯨豚生態關懷開始。鯨魚、海豚是海洋使者,牠們開啟了台灣的人們瞭解海洋、接觸海洋的第一步,藉由海上親身接觸的機會,海洋環境教育由此開展。黑潮是海洋的僕人,用它最微薄的力量,為海洋發聲、為海洋吶喊、哭泣。我們樂見鯨豚成為主題被大眾廣泛討論,但亦憂心於台灣人的劃地自限與狹促的格局。我們認為,海洋文化的發覺及普及是扎根的工作,唯有當海洋文化普遍存在於海洋民族的血脈裡,我們才能充分認知自己及充分開展自己,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懂得如何來合理的消費我們的海洋、善待我們的海洋。

  這是一個艱巨的工程、是一個遠大的目標,多年來我們學習「黑潮」這股洋流默默對台灣的影響,我們一步一浪痕,認真、努力致力於海洋生態、環境及海洋文化的累積工作,期望這股暖流在台灣陸地上形成「革命性」的力量──讓我們在這一代終結我們與海洋不合理的深遠隔閡關係。

  我們要往前走,創造一個寬廣的領域,吸納不同的生命以豐富我們的海洋視野。

  黑潮,不斷地傳遞寬廣的海洋經驗與多樣性的海洋議題,期待大家的關心、回應、與實質的關注和行動。黑潮,身為海洋的僕人,我們默默的做事,期待那一股藍色的海水灌注成為人們生命的一部份。我們的力量有限,若您看到我們的努力、並認同我們的理念,別忘了給我們一個會心的微笑或是實質上的挹注。

  黑潮,一股流向、流速穩定的海水,承載著海洋的夢,繼續前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