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我們的島]

如果沒有921

作者:張岱屏

  有一些社區,在九二一的三年之後,還是跟之前一樣… 
  但是,也有一些社區,三年之後,卻萌發了新的生機。 
  一樣的九二一,為什麼,有不一樣的結局? 

  埔里鎮的桃米里在九二一之前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山村,當地人稱為『挑米坑』,為什麼叫『挑米坑』呢?原來,在南投埔里的南方有一做挑米山,在很久以前,埔里對外交通還不方便的時候,埔里的人要挑米到水里去賣,都要經過挑米山這個地方,而山腳下這個休息歇腳的地方,就叫『挑米坑』。 

  挑米坑最主要的產業是種植麻竹筍,過去竹筍極盛的時期,挑米坑一天的產量就有一百多公噸。然而,五、六年前竹筍加工廠紛紛外移,農會停止收購之後,產量滑落到一天四、五公噸,挑米坑像許多其他的農村一樣,年輕人口外流,老一輩也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而作為埔里邊緣區域的桃米里更承擔了邊陲地區的宿命,成為埔里垃圾場、廢土場的所在地。

  然而,九二一地震,卻改寫了桃米里的命運。 

  九二一地震時,桃米里有六成的房屋倒塌,災情嚴重。當時桃米里里長黃金俊主動找新故鄉基金會合作,希望能為社區的重建找到一個方向。在災民的安置工作告一段落之後,新故鄉與當地居民開始重建的第一步,不是大興土木,而是從「護溪」開始。「桃米溪是我們經濟的命脈嘛,我們靠這條河流依附生存。」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廖先生說。透過護溪的活動,漸漸將社區居民組織起來,此時新故鄉也委請外地的老師開設一系列課程,推動農業轉型的工作。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新故鄉基金會委託集集特有生物中心秘書彭國棟到桃米里作生態調查,彭國棟說:「我進這個社區做了三四個月的勘查,那這樣一調查不得了你知道嗎,在那麼一個才十八平方公里的小社區裡面,我們竟然發現很多種蛙類、鳥類、蜻蜓,以台灣29種蛙類裡面來講,光是在桃米里就發現了十九種,所以桃米還保存了很好的棲地、很好的自然資源,這在台灣是非常珍貴的。」彭國棟接著在社區裡面開設一系列生態教育的課程,教導社區居民認識青蛙、蜻蜓以及各種植物,居民也在這個時候發現,原來挑米坑有這麼多寶藏。而生態村的雛形也在此時慢慢勾勒出來。

  現在到桃米坑,你可以看到居民就地取材,利用竹子搭建的河邊自然步道,別具特色的水生植物園區、栽培本土樹種的苗圃、由廢耕的芋頭田營造的生態池,這些都是桃米居民兩年自主營造的成果。不過,要經營一個生態村這樣還不夠,專業的生態知識才是永續經營的保障。在彭秘書的規劃下,桃米里有一套獨步全台灣的解說員認證制度。要成為桃米里的生態解說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通過筆試、戶外考試、幻燈片考試等重重的考驗,一年多來桃米里只有九位解說員通過認證,在最近的一次植物解說員認證考試中,二、三十位學員中最後只有四位通過認證,考試老師彭國棟說:「桃米生態村要有一定的水準,解說員的專業很重要,可不能給人家一踢館館就垮下來了。」 

  如今,挑米坑的媽媽從家庭主婦變成蜻蜓專家,竹筍工廠的老闆也成了青蛙解說員、筍農變成了民宿老闆……一連串的改變,正在桃米里發生!

  「以前種麻竹筍比較辛苦,現在經營民宿人比較不會那麼辛苦,而且認識很多人;做這個生態產業對桃米里整個村的人都很好,不要想太多,最起碼有飯好吃,不用到外面求生。」現在經營民宿的損農官家億說。

  「我覺得我很幸運的是,因為九二一讓我有了另一個新的不同的生活。因為以前只有家庭,但是現在不是啊,我可以面對很多不同的人!」蜻蜓組組長劉媽媽說。

  因為九二一,桃米里有了一連串的改變。三年來,桃米里的經驗在重建區劃下了一個”綠色的驚嘆號”。然而,這樣的驚嘆號是否能擴散到更多更多,仍然在重建(重見)的路途上,尋找方向的社區呢?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