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關懷事件]

只建設、不管理的政府

作者:蔡紹斌

  選舉又到了緊鑼密鼓的階段,窗外隨時都有宣傳車經過,電視隨時都會出現候選人的廣告,桌上也隨時都會出現候選人的傳單,他們都說自己最好、最不會辜負選民的託付,都說自己最有辦法跟政府要建設經費,都承諾要提供選民最好的服務,也都列出自己當選後所要努力督促政府進行的建設及編列補助人民的津貼,但如果這些都是真的,今天政府是不該喊窮的,失業率是不該屢創新高的,政府也不需要老是在解釋政策推不動、事情做不好的原因;事實上我們以為:「真做好了,那需要那麼多的解釋,畢竟事實勝於雄辯啊!」問題是政府總是無法將事情辦好,像是八十六年七月為了提高行政效率而修憲通過的凍省條例,至今,從省主席、省咨議會到省府辦公室,無一不在,一大群文官,裁也不是,不裁也不是,於是就擱在那邊,凍著!至於政府說了多年的瘦身政策,我們只要看看,這兩年來我們到底少了那些政府單位,卻又增加了多少人員,就知道政府有沒有在說謊。

  在這麼龐大的一個政府體制內,群集著這麼多的高級知識份子,但在中央,我們只知有總統,卻看不到如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及陳其南等這樣能令民眾懷念且拍手叫好的官員;而在地方上,我們也多只想著縣市長或鄉鎮長在未來選舉上的利害與得失,加上一群從中央到地方、結構完整、人數眾多且多曾花過龐大競選經費而當選的各級民意代表,人民大多看不到民代對政府的監督,卻多的是利益交換的影子,造成在這塊土地上的硬體建設從不足到現在是太多了,想種樹的人,發現柏油路多到讓人找不到一小塊裸露的泥土地,想放風箏的人,找不到一塊沒有電線桿的空地,想看星星的人,找不到一個沒有光害的地方,想騎腳踏車的人,找不到一條可以安心騎乘、讓視野無限延伸的自行車道,想散步的人,發現馬路太寬、車太快了,而這就是我們大手筆投資、努力建設的結果!這環境不但漸漸變得不適合人居住,連每年定期南來北返的侯鳥,慢慢的也都找不到可以暫時棲身的場所了,過路小島的客人如此,出身於小島的原始森林,在交通建設的需求與造林的政策下也一樣被連根請出,大小河川、溪流甚至灌溉溝渠,在防洪、排水及灌溉的要求下,逐一被水泥化,因為我們的建設從來就不納入永續經營的觀念,因此我們建設的選擇多朝向「只生不養」的方向進行,所以一座座水泥叢林般的大小城市於焉成形,然而這難道就是我們打拼多年想要追求的生活品質嗎?

  如果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環境,讓我們開始學著不要再向政府要求開闢大馬路的建設,但我們希望政府做好馬路上的停車規劃與管理;在每個鄉鎮都設立了圖書館之後,我們不希望圖書館每年採購圖書的經費仍只有區區的數十萬元,連舖一條柏油路的工程費都比不上!在許多村里都設有活動中心之後,是否也該好好檢討這些活動中心的功能了?在行道樹種植十年之後,就可以看到一條林蔭道,而不是一長串光鮮亮麗的廣告招牌,在公園開闢十年之後,希望有小鳥築巢,綠地一片,有民眾與公園良好互動下逐漸形成的休閒空間與氣氛,而不是一片雜亂或人煙稀少的景象。希望我們的建設不要都只是能滿足完工驗收這樣的成果而已,而是都要能經得起「種樹成林」這樣的時間考驗。

  期盼從現在開始,我們都能學著將城鎮視為一個會成長、會轉變的「生命體」去做規劃、建設與經營管理的工作,像是保留一個考古遺址,讓土地裡的文化層直接向我們訴說祖先們的生活情形,保存一些歷史建築、街道或空間,讓我們循著時間的軌跡,感受明清之後,人民在不同政府統治下的生活場景,靠著這些,從頭架構起我們與這塊土地的感情,也培養一些人文素養,而不要做實了日本人對我們的嘲諷:「一群只會追求福、祿、壽,而沒有文化的民族!」(2001.11.13)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