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環保] 牛津式交通改善計劃在台灣 (上) 作者:鍾啟堯 牛津郡政府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推出交通政策,大幅度減少汽車的使用。台灣如何? 前(一九九九)年八月八日(日),筆者在《中國時報》讀者投書提到,新竹市可以像牛津市一樣,樹多車少。去(二○○○)年一月,筆者在《淨竹通訊》討論新竹市中正路美化工程的一期,提到一些比較友善的交通設計。七月,《新環境》刊載許添本君的《綠色交通發展》,詳述台灣長期的交通政策的可行方向。八月二十九日(二),政治大學舉辦《永續性與都市指標系統》研討會,討論以指標為主,談到多種永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交通是其中一部分。九月二十一日(四),國際上舉辦“無車日”;九月二十二日(五),全歐洲舉辦“無車日”。今(二○○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六),台北舉辦“無車日”。筆者希望藉此機會,勾勒一下,短期內,如何把在英國牛津市的見聞(包括本來就有的設計和去年“一夕間”改變交通的設計),應用在台灣的交通上。 兩大原則:提供方便;少工程,多管理 改善交通應注意兩大原則。一、盡量對人和自行車提供方便,如:平坦的人行道(或騎樓)、殘障坡道、導盲磚、凸出路面的斑馬線;自行車道,鎖車架。二、少做工程,多做管理,如:人行道應暢通無阻(沒有雜物);利用現有道路,減少汽車,方便環保車輛;有斑馬線的地方汽車必須停下來讓行人,如果設立紅綠燈就要做到車輛遇紅燈必停,寫上“不准停車”就要沒有人停車,畫了黃網區就要沒有汽車堵住;不然就不要設置。 減速裝置:方式凸出物 兩年前左右,台北市仰德大道發生車禍。其後有人認為應該妥善設置減速的路凸,也有摩托車騎士投書報紙反映,路凸救了汽車卻毀了摩托車,因為摩托車感覺到的凸出比較勵害。我們需要一種對汽車有作用而對摩托車沒有作用的路凸。 在牛津,路凸是設置在車道中央的方形凸出物,邊緣圓滑,寬度約是汽車左右輪間的距離。汽車如果小心“對準”開過去,感覺到的凸出很小;如果沒有“對準”,感覺到的凸出就很大。摩托車或自行車騎在路邊,不受影響。 但是,卡車的寬度比小汽車寬,筆者並沒有觀察到卡車有沒有感覺。在台灣常常發生卡車開太快或違規肇事,因此可能要在方形兩旁加凸出物,對卡車發揮作用。 【文章連載】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surround/2001/is-surround011018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