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新聞-土地及水文]

提昇治河技術 近自然方式優先

本報訊

礫間接觸氧化運轉情形。(照片提供:關渡自然公園)  生態治理河川水質的技術試驗有初步成果,日前在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的一場研討會上與參觀活動中,展示了一座去年設置完成的礫間氧化處理試驗場地,示範以近自然方式處理貴子坑溪水的成效,目前在懸浮固體去除率、生化需氧量去除率、氨氮去除率方面,都已展現效果。園方期待這項成果能為關渡濕地生物打造出更優質的家園,並可作為日後地方政府治河的新選擇。

  為提昇河川污染整治技術,環保署、各地方環保機關、工程技術顧問公司及專家學者於11月22日齊聚關渡自然公園研討河川運用生態工法提昇水質研討會,就河川淨化生態工法之觀念、設計要領及生態工法改善河川水質之應用進行交流,作為提昇各地方政府執行明年環保署河川整治經費執行率及效益的準備。

工作人員正進行試驗檢測。(照片提供:關渡自然公園)  台灣各條河川特性不同,污染程度也不同,人工溼地、地下滲濾、漫地流、礫間氧化等工法有不同之適用條件。環保署表示,為了配合行政院的「2008國家發展計畫──水與綠生態治河建設」,自2002年開始就開始推展以近自然的方式淨化河川水質或排水渠道水質各項計畫。有鑑於國內各級政府及顧問公司剛開始推行,且以近自然生態工法為基礎的水質淨化生態工程,大多初次進行,有些方案除了具有水質清淨效益外,並將生態多樣性列入設計,但也有部分方案則需再考慮河川水力因素、土壤鹽分特性及設計案目的等因素,因此此次會議乃針對河川整治的生態工法意義溝通、並對人工溼地、地下滲濾、礫間接觸氧化、漫地流等方法的設計及操作進行研討,以提昇生態治河淨化河川水質的技術。

  在研討活動中,與會者也實際參觀了礫間氧化處理的試驗場地。這座試驗場地由環保署委託台灣大學教授張文亮設置,佔地400平方公尺,係以天然礫石為材料,馴養生物膜,利用自然生物處理貴子坑溪污水,試驗可處理的水質條件及水質成效,預計每日可試驗處理100公噸污水。

  目前試驗結果顯示,礫石間已長生物膜可供去除有機物,而且在停留時間1.5日的操作條件下,懸浮固體去除率已可高達60至70%、生化需氧量去除率55%、氨氮去除率30-40%,並繼續試驗找出在最佳去除率下之操作條件。環保署說完成該項試驗後,將可提供地方政府另一項工法之選擇。(2004-11-29)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