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

刺桐釉小蜂大發生 侵襲全省刺桐行道樹

 本報訊

放大鏡下的刺桐釉小蜂,雌雄蟲的外型不一樣,雌蟲顏色較深,體型較雄蟲大,雄蟲體型較小有白色斑紋。
放大鏡下的刺桐釉小蜂,雌雄蟲的外型不一樣,雌蟲顏色較深,體型較雄蟲大,雄蟲體型較小有白色斑紋。

  一種外來種的小型蜂類最近大舉入侵臺灣,對中南部與東部大量栽植作為行道樹的刺桐類植物,造成重大危害,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經過調查鑑定,確定為過去從未出現過的外來種「刺桐釉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為有效控制害蟲擴散,林試所目前正研擬防治對策,在林務局和營建署高雄都會公園管理站支援下,於高雄進行藥劑防治試驗,該試驗結果預期在6個月內提供具體的成果與防治建議。惟在具體試驗結果未明朗前,建議民眾切忌胡亂施用農藥,先從去除感染部位著手,以免刺桐釉小蜂產生抗藥性,將加重防治工作的困難度與複雜度。

蟲蟲危機 刺桐生病了

  3月份以來,林試所林木疫情中心的通報系統,開始接獲來自台東、台南、高雄的蟲害通報,這些來自行道樹管理單位與關心民眾的來電指出,刺桐生病了,一種扭曲的瘤狀突起出現在刺桐的枝幹和葉片上,並且迅速的蔓延到全株,很快的成排的行道樹都被感染,膨大的組織逐漸取代植物原先的葉片,民眾十分擔心,這樣下去行道樹會不會死掉?

  為什麼昆蟲的感染會造成植株上的瘤狀膨大?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助理研究員董景生表示:「這是一種造癭昆蟲刺激寄主植物,造成寄主植物不正常生長的現象,在生物學上被稱為蟲癭,這種現象通常在誘發蟲癭的昆蟲與產生蟲癭的植物間具備很強的種類專一性。然而在刺桐上發現的這種蟲癭,卻是台灣過去從未被紀錄過的。」

  根據林試所的紀錄,他們由去年的3月份開始,就在全台刺桐行道樹上發現這種前所未聞的害蟲,這種昆蟲體型微小,肉眼觀察不易,取食的專一性很高,只侵襲刺桐屬的樹木,受害的刺桐逐漸落葉,樹勢衰弱甚至死亡。依據董景生的調查,害蟲蔓延非常迅速,目前全省包含離島的刺桐樹上,幾乎都可以找到這種昆蟲的蹤跡。

新種外來害蟲 鑑定困難

  刺桐釉小蜂的危害,在過去學術報導與野外調查中從未紀錄過,為了鑑定出這種昆蟲,林試所的研究人員將昆蟲標本輾轉寄到國外相關學者專家,最後終於在澳洲膜翅目學者方強恩(John La Salle)處得到答案──這正好是他所發表的新種昆蟲。在台灣的病蟲害通報前的2000年到2003年間,方強恩只在非洲的留尼旺與模里西斯島,以及亞洲的新加坡找到這種癭蜂,目前還不知道這種癭蜂的真正原產地,由於台灣並無既往標本的紀錄,因此推斷這是入侵台灣的外來種昆蟲,雖然是分類學上的新種,不過在新發現的這些區域內,人們已經領教過它對行道樹的破壞威力了。

花蓮光復車站前受害的刺桐。 刺桐釉小蜂在刺桐上形成的蟲癭。蟲癭的形成,是由於造癭昆蟲刺激寄主植物,造成寄主植物不正常生長的現象,通常在誘發蟲癭的昆蟲與產生蟲癭的植物間具有很強的種類專一性。 圖說:有些刺桐在刺桐釉小蜂危害一段時間後,植株會因為不明的原因而枯死。

  這種癭蜂生活期很短,一年有多個重複的世代,我們很容易看到它的成蟲在植株附近飛行,蟲體極微小,雄蟲和雌蟲外型不一樣,雌蟲體型較大,體色較深有黃色斑塊;雄性體色較淺具白色斑塊。雌蟲的生殖力很強,通常一旦出現輕微感染,短時間內便會擴散到全株。

病害蔓延迅速 防治輕忽不得 最忌胡亂噴藥

研究人員在田間進行藥劑試驗,希望能找出有效控制外來種入侵的化學藥劑。  刺桐開花時的滿樹紅花,常見於原住民部落與鄉村海濱,由於刺桐植株強健病蟲害少的特性,成為行道樹的熱門樹種,所以一旦病害蔓延開來,感染的情形就會很嚴重。現有的豆科刺桐屬植物,無論自生或引種,都有被感染的機會,病徵出現在包括目前受害最嚴重的刺桐與黃脈刺桐,以及珊瑚刺桐、雞冠刺桐……等刺桐屬植物。自2003年在台灣南部發現至今已快速擴散全台,從行道樹到受保護的老樹上都可以發現,感染嚴重時造成捲曲或落葉的現象,最後甚至造成植株的死亡,我們能有什麼對策?

  林試所建議,首先應該暫時停止所有刺桐屬植物的引入與新植,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人找到具體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們在大自然面前顯的如此知識不足,此時引入刺桐屬植物,對病害而言只有雪上加霜。未來的行道樹或庭園,在植栽的規劃上應該採取複層的方式建構行道綠帶,尤其應該避免大規模的種植單一樹種作為行道樹,因為大規模的單一行道樹讓病蟲有更多的食物資源,病蟲害因此會一發不可收拾。

成群羽化的刺桐釉小蜂聚集在蟲癭上。 刺桐釉小蜂呈雄上雌下的交配姿勢。它們的體型很小,身長僅有數公厘,肉眼觀察不易。

  生物防治專家們說,在病害管理的策略上,首要採取「do nothing」策略,什麼也不做!勿不分青紅皂白胡亂買藥、噴藥,因為在不熟悉昆蟲習性的情形下,如此很可能使害蟲產生抗藥性,使問題更為複雜化。所謂什麼也不做,並不是真的就束手等待,而是指弄清楚蟲害的來龍去脈後,儘速調查、監測生物族群,等待天敵去防治它。在這個案例裡,因為是外來種,短時間內台灣的天敵還來不及適應並捕食它們,為了防止行道樹在經濟上以及心理上的損失,並降低害蟲的族群量,所以除去感染嚴重的部位變成很重要的策略。

  因此,對於目前已經受害的刺桐植株,林試所提出防治的重點是刈除已感染部位的組織並焚毀,防止二次感染,局部嚴重感染的刺桐應該採取重度修枝,將枝葉全數砍除,並以焚燒或浸泡消毒處理殘枝落葉;不當的修枝會使刺桐受到流膠病的感染,修枝前應先利用5%漂白水浸潤消毒,修枝傷口用硫酸銅劑處理,以避免植株二次感染造成死亡。

  上述作業若能整合全省受害縣市一起作業應該會更有效,釉小蜂的生活史很短,一年會產下許多代,約一個月內就可以有一個世代,而且世代重疊,林試所經評估後決定適度採用藥劑處理,故也建議可選擇系統系農藥搭配澆灌與噴灑連續三週持續進行。不過在台灣現有的農藥法規裡,隨意使用農藥是違法的,利用農藥是不得已的手段,何況是一般未經試驗的藥劑,隨意噴灑只有增加害蟲的抗藥性,並可能危及潛存的天敵。

由於行道樹多採大量種植的單一樹種,因此一旦發生病蟲害就很容易爆發大規模感染 在感染嚴重的區域,經由去除感染部位枝條可以降低釉小蜂族群,但是在每一次砍除前需要徹底的消毒刀具,以避免真菌的交叉感染,除去的病害組織應該就地浸泡或焚毀,以免迅速羽化的釉小蜂繼續造成危害。

  為了有效遏止刺桐釉小蜂在台灣的擴散蔓延,保護台灣的行道樹與老樹,林試所已先於2004年底進行室內實驗,發現可能有效的系統性藥劑,因此決定展開進一步田間試驗,目前正在高雄都會公園,進行較大規模分組的田間試驗,或許在實驗告一段落後,可以期待一個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有多少潛在案例 檢疫如何落實

  隨著跨洋交流的日益頻繁,很多外來物種都可能經由人力開疆闢土播遷到台灣,刺桐釉小蜂只是一個個案,因為受傷的是人們每天接觸的行道樹,我們很容易產生關注,但是有多少山區或海岸的本土物種,正在受到外來種的殘害呢?這值得我們的持續關注,待防治工作告一段落後,我們必須追問:這蟲是這麼進來台灣的?檢疫的措施有沒有漏洞?種苗引進的管理和追蹤技術夠不夠?需要管理機關的事權與職能哪裡需要加強?哪些原因造成它們數量的大爆發?台灣如何落實行道樹與公園的管理政策?

  惟有檢視上述問題,落實台灣的防疫檢疫機制,建立完善的資料庫,才能有效遏止外來物種靳傷脆弱的本土生態系,也才能激發出真正的關懷與行動。(2005-03-24)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