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台灣環境新聞特刊-2004台灣十大環境議題前瞻]

新興能源 前瞻:法規越來越齊備 新能源發展將產生加速度

全球正面臨能源危機與石化能源所導致的溫室災難兩大難題,具前瞻性的國家早已採取各種因應對策,積極轉型能源經濟體、發展新能源,以杜絕溫室氣體排放。在此情勢下,台灣應加速擺脫經濟成長與二氧化碳排放成長的關係,以因應國際碳稅開徵後所帶來的結構性衝擊,另外,則須盡速規劃總體能源結構的策略方向,能源供應朝多樣化、分散化、自產化與小型化邁進。

國際謀求解決全球能源緊繃情勢

  當前的全球社會,正面臨著空前的「能源危機」與化石能源所導致的「溫室災難」兩大難題。在能源危機方面,目前已知的全部石油儲量將在2054年耗盡;至於全球溫室災難情勢,則是溫室效應正逐漸加劇,冰山融化、海面升高和氣候變遷的結果,導致災難頻傳。

  綜觀國際間對此的解決之道,主要在努力逆轉整個能源經濟系統,消極性策略則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以潔淨能源與低碳能源來替代,採取碳稅等相關國際性公約來約束溫室氣體排放量;積極性策略方面是轉型能源經濟體、發展新能源以替代舊能源,從源頭著手,杜絕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

台灣能源走向略為保守

  這場全球性的能源革命,勢必將影響到國家、企業的地位及能源的供需版圖。但在台灣方面,近5年來仍略嫌保守,根據去年1至10月間的統計顯示,供給面依賴進口能源97.85%仍居高不下,其中石油50.46%、煤炭33.00%、核能7.78%、天然氣7.32%、水力1.44%,需求面以工業部門57.67%為最,其次為運輸部門占14.72%、住宅部門占11.85%,新能源項目仍未見 統計數據。另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估算,2000年臺灣CO2排放約為全球排放量的0.94%,為全球第21大排放國。

  當先進國家企圖在2020年將風能、太陽能、氫能、生質能和燃料電池等再生能源配比提高至30%時,臺灣僅提出3%的消極性目標,如此僅能減少1%的溫室氣體排放,對於因應京都議定書的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管制目標助益甚小。

  就能源政策面來觀察,政府已在1998年的「全國能源會議」中對能源政策有重大宣示,包括積極參與全球對抗氣候變遷行動,以及大幅提高汽電共生、再生能源及其他淨潔能源容量;但直到2002年,行政院才進一步核定「再生能源發展方案」。另在2002年所提出的「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僅見推動再生能源立法、研發、推廣以及陽光電城、風力農場、地熱公園、綠色產業等零星項目,未見前瞻性的配套措施與策略規劃。

  從整體產業政策來看,鋼鐵、石化、水泥、造紙等高耗能產業,約消耗全國1/3的能源,但產出卻只有國內生產毛額的5%左右,還要付出可觀的環境成本。未來可借取過去資訊產業的發展經驗,加強推動低耗能、高潔淨、高價值產業的發展,營造具永續性的產業結構。而電業也有必要走向自由開放,為新能源、供電分散化等發展建立公平合理的自由競爭市場。

因應氫世紀的來臨 再生能源將有新局面

  著重創新的智慧能源將突破困局,高潔淨氫能與高效率燃料電池技術所整合的「氫能燃料電池」,現已被公認為21世紀新能源,未來將廣泛地應用在交通、發電、通訊產業等市場,由世界各大能源與汽車製造業爭相投入的情況可窺一二。另一個具前瞻性與永續性的是氫能、風能、光能等再生能源所整合的「智慧能源複合式系統」,正可突破再生能源不穩定供應的限制。四面環海的台灣,風能、地熱、太陽能等再生能源豐富,面對氫世紀的來臨,台灣有絕佳的發展條件,自不能自外於這股趨勢。

重構臺灣能源制度的契機出現

  觀察近年內幾項重要的能源政策,台灣新能源法制化的進度,將有突破性發展。行政院已在前年提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其中規定電業每年固定提撥經費作為「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並以每度電2元收購再生能源電力。並在去年底先行實施《台電再生能源電能收購作業要點》,目前已評選收購的有聚電企業的臺東卑南小水力、嘉南實業的臺南縣西口水力、英華威外商的苗栗竹南風場等電力。另外,《電業法修正草案》目前也已進入立法院一讀,《台電再生能源發電併聯技術要點》亦將推出,凡此種種,均是因應電業自由與供電分散化走向所打下的基礎措施。

  此外,在外商推波助瀾之下,風力資源的發展也可望將有重要進展。目前由於風電成本下降,裝置成本約5年即可回收。丹麥、德國及日本等外商均積極在世界各地投資風電產業,對帶動台灣本地的風電發展,具有正面效益。

  相關的法規與獎勵條件越來越齊備,再加上技術進步後,成本越來越低,相信在越來越普及後,可再因大量生產與使用而進一步降低能源的成本。新能源的擴展速度,在今年渴望因此而產生加快腳步。

意見諮詢:林伊克 (南港社區大學社造講師)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