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國際新聞-土地及水文]

40年來最嚴重災害 南亞地震海嘯造成近6萬人喪生

謝芳怡編譯/莫聞審校

  印度洋印尼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26日當地時間早上8時發生芮式規模9的地震。這是全球40年來最強烈地震,而此次地震併發大規模的海嘯,席捲了南亞多國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罹難人數累計已將近6萬人。海嘯沖擊了斯里蘭卡、印度南部、印尼、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泰國、緬甸和索馬里亞長達數千公里的海岸線,尤以斯里蘭卡、印尼和印度南部災情最重。

  根據各國災難的回報,斯里蘭卡目前的死亡人數約18,706人,80萬人流離失所,預估最終可能會有2萬人遇難;印尼27,174人死亡;泰國死亡人數已達1,500多人,7000多人受傷,千人失蹤;馬來西亞死亡人數至少為44人,孟加拉國有2人死亡;在印度南部,確認死亡的人數達4,300多人,但最後恐怕會達到7,000人左右,其中包括在地勢低漥的安達曼─尼克巴群島(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可能有20%的人口遇難;海嘯也侵襲印度洋上島國馬爾地夫,首都馬列的2/3面積已經被海水淹沒,這個由珊瑚礁組成的島國絕大部分領土海拔不到一米,馬爾地夫至少有32人死亡,50多人失蹤,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

  專家表示,此次災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欠缺海嘯預警機制,也未加入國際海嘯預警體制。

  由於印度洋海嘯發生頻率不高,這次海嘯死傷最慘重的印度和斯里蘭卡,都未加入「國際海嘯預警系統協調小組」,印尼和泰國雖屬這個組織成員,但泰國沒有在西海岸裝置海浪測量器,因此錯失預知海嘯、緊急撤離的先機。

  根據統計,世界上過去因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嘯,80%發生於太平洋地區,其中,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嘯的主要區域。通常,震央深度不到80公里,地震規模6.0以上,就可能引起海嘯。此次所有容易引起海嘯的條件全部具備,因而形成巨大海嘯,不但附近的馬來半島,連距離震央遙遠的印度東南岸和馬爾地夫群島等地也遭受波及。國際海嘯預警系統利用地震震波感應器及裝置在海上浮標的海浪測量器,可提前3至14小時預知海嘯發生的地點,但此預警系統的西緣止於泰國及新加坡,沒有延伸至印度洋。美國地質調查所地震資訊中心的科學家表示,此次受害嚴重的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國,雖然有地區性的潮位觀測裝置,但是並沒有全國性的潮位變化及地震觀測網,也未加入國際海嘯預警體制。

  此次蘇門答臘大地震引起的海嘯,雖然時速高達700公里,相當於噴射機的速度,但由震央到達斯里蘭卡和印度,仍需2個小時,如果加入國際海嘯預警系統,就可以提早因應,減少傷亡。超過2萬人的生命和難以估計的財產損失,相信可以使南亞及印度洋一帶的國家記取教訓,加強地震及海嘯的預警。另外,2005年1月召開的聯合國世界防災會議也計畫建立地震、海嘯的國際觀測網,並將亞洲地區納入預警系統。 (2004-12-29)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