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深度報導]

小白鯨的一堂課

作者:方力行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今天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公開展示來自俄羅斯的嬌客-白鯨時,同等也發布了牠們同伴死亡的消息。這對我們這個早已習慣了報喜不報憂,擴張同情,掩蓋真象的社會,或許是難以忍受的衝擊。但是就一群整天與活體生物為伍的工作或研究人員而言,生離死別,就像日昇月落的節律,是必然的宿命,如何在享受生命的歡娛時,準備好面對死亡來臨時的憂傷,或許是我們更應該了解和學習的事。

  活體生物在圈養、運輸的過程中有其固定的損失率,一般在媒體上看到某某生物遷移、飼養成功,是因為報導的只是最終結果,過程中的問題就略而不談了。這次海生館的白鯨展示,是唯一一次讓人從頭看到尾,功過無所遁形的案例。當初為什麼會這樣做呢?誠實的說,是因為海生館委託經營水族館部的民間廠商需要廣為人知,館方評估過它的可行性:

(一)我們原本在技術上就打算百分之百的尊重俄國技師的規範,並且還主動要求加聘其中兩位留台半年,以確保經驗,技術的轉移,俄方研究飼育白鯨已有幾十年經驗我們心中既不懷鬼胎,整個過程的公開,不正是對社會一個最好的教育機會?

(二)媒體雖有廣告功能,但我們會將其對白鯨的干擾降至最低,因此在隔離期間,每天只讓各媒體推派一位代表,經消毒後帶口罩入內拍攝,以維持全案的追蹤報導。

(三)如果不幸發生變故呢?那就是現在這個樣子,據實以告,因為不公開同樣有損失的可能,而如果因為公開而遭受社會的責難,那就算海生館為了幫助合作經營廠商所必需有的行銷,願意承擔的代價和風險吧! 

  不過如果一開始不要引進白鯨,是不是就可避免這些傷害呢?這問題很難抉擇,就像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澳洲看無尾熊、南極看帝王企鵝、非洲看獅子、亞馬遜河看河馬一樣,如果能夠在台灣展示白鯨,不但可以讓國民看到這種珍貴的生物,國內更有研究稀有海洋動物的機會。但是既然珍貴稀有,那不是違反保育原則嗎?其實國際上對特有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比我國更科學和積極,全球白鯨數量在美、加地區超過10萬隻,蘇俄地區超過6-8萬隻,各國在牠自然繁殖增加的數量內,都允許一定配額的捕捉利用。譬如全世界保育工作的模範生加拿大,每年就允許原住民捕捉400至700隻的白鯨食用,2001年確實捕捉的數量為405隻。俄國因為食用量極小,所以在展示捕捉方面就較寬鬆。而且海生館這次輸入白鯨是獲得「國際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交易保護委員會」(簡稱CITES)的許可,表示不但蘇俄輸出的數量和技術為國際認可,海生館所準備的飼育空間設備、及人力編制,也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甚至在俄國技術人員護送白鯨抵台後,都盛讚我們的水質、水溫及設備是世界頂尖的,足以成為這些白鯨快樂的家。 

  但是白鯨又是怎麼會出問題的呢?在俄方、海生館,以及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和教授群的共同解剖診斷下,初步推測其原因還是由於運輸所造成的緊迫,使得抵抗力降低,併發原有的肝臟發炎、心臟腫大衰竭而亡。水中生物的運輸難度原本就遠高於陸上動物,水溫、水質、氧氣、排泄物、艙壓變化……;都是臨界變數,尤其白鯨不但體積龐大,又是極區的寒帶動物,抵台前在國外通關轉機,幾經波折,拖得運輸時間長達37個小時,真是超級任務!但是捫心自問,我覺得「貪心」還是本案難度雪上加霜的最大變數。

  在計畫的決策過程中,曾有人提出到今年12月天涼後再引入,一方面那時氣溫、水溫本來就低,白鯨在運送中的緊迫相對會小很多,另一方面所有的文件、人員、行程、設備都有更充裕的準備時間,出錯的機會自然小。但是暑假的熱門檔期是如此令人垂涎,俄方以往也有運送到更熱的地區(如埃及、越南)的經驗,以致決策時終究採了風險較高,表面利潤看似較大的那條路。這或許是公部門與民間單位共同經營的宿命,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惟一的期望,就是可以藉由這次原本潛在風險的真實化,讓許多不信邪的人日後在做決定時,更願意明心見性,順著人性和正道向前走。

  過世的白鯨還是會發揮牠最大的功能。台灣獲得了寶貴的解剖樣本,研究人員得以仔細的在診斷過程中檢視牠的構造、組織、病理,並知道如何更善待牠活著的同伴。隨後標本也會請專家製作解說,展示給民眾觀察研習,就像傳統的博物館一樣。但是不論如何,我們對逝去生命的哀傷,難以自抑,對未來必需走的路,無所徬徨,更會誠實面對這次事件中的缺失,讓昨日的錯誤,變成明天的指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