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深度報導]

台塑50週年側記:台塑50年的環境帳本(下)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處理污染或廢棄物的方式,就是將它成為一個產業,而台塑集團將此發揮的淋漓盡致。除前述的汞污泥危機外,台塑把廚餘做成大量土壤改良劑,用以綠化與植栽六輕離島工業區減少沙塵有成之後,也看準了這龐大的商機,因此砸下150億元大規模進軍廚餘回收事業。而這一個托拉斯式的廚餘回收一貫化橫掃,讓早已是全台多少社區與地方有機產業的巧思與活潑生機,幾乎全面面臨地方政府的消極對待,因為「王永慶不是要收廚餘了?」

  下一步,是台塑宣布即將月產20萬公斤的有機蔬菜,挾以龐大資金與通路,會不會對才剛剛站穩腳步的有機概念,從小型生活圈的「共同購買」與多層次生活思維,再度到退回市場價格競爭,有待觀察。不過讓環保界更憂慮的是,大規模廚餘回收成本,涉及到回收匯率問題及品質稽核認證的問題,所以在未有明顯利基的情況下,台塑回收的廚餘,會不會變成一些事業廢棄污泥的稀釋劑?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在台塑拒絕回應且缺席台北市議會與環保團體邀請的公聽會下,不禁令人擔心。

  而台塑搭的另一個便車是「反核」,一度痛批核四不必興建,曾讓台灣反核陣營又愛又怕。但宏觀來看,台灣電力事業在反核運動進逼之下,從國民黨執政晚期,就以「開放民間電廠回售台電」,以及「汽電共生優惠價格收購」來因應,即使到了民進黨執政期更是執行的更徹底,反讓民營電廠像是簽了長期飯票,大賺賣電獲利;而台塑在適當的時機幫「當時」的政府解圍,就成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即使是官方推動獎勵再生能源,台塑都在自己的六輕廠區設置實驗機組,所得補助佔去大量的的政府年度編列額度。

  有人說「以前台灣的GNP(國民生產毛額)是靠犧牲環境的代價換來的,而未來台灣可能要用同樣的GNP來回復沈淪的環境,但諷刺的是賺錢的都是同一批人」,而台塑堪稱是最典型的代表。當財團富可敵國,當社會極度推崇「獲利率」貶抑「公共性」,當政府淪為招商局,於是企業悄悄接管國家,人民成為啦啦隊。

  今年4月,美國台塑公司伊利諾廠爆炸,再次提醒我們台塑在國際的環境惡徒之名從未消失;然而今年在台灣,桃園、彰化、雲林等地方縣政府招攬台塑建港、煉鋼廠、石化園區卻也不絕於途。明年台塑開始收廚餘、賣有機蔬菜、蓋養生村;但台塑也強力反對政府明年工業用水水費漲價。這就是50大壽的台塑,而隱性的環境與社會公平正義的帳本,才真正成就了顯性的企業成長帳本。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