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

不得獎的科展作品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我有一個學生,在鄉下的國中擔任自然科的代課老師,他被指派代表學校參加一年一度的科學展示,要帶幾個學生一起創作。責任重大,但火燒屁股才來問我,是否有合適的題目可以救急。

  我在學校教書期間,他協助我作過過幾次野外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很適合做野地生態工作,我對他印象深刻,考研究所的推薦信還是我幫他寫的。

  他是生物系學生,大學參加過植物研究的社團。我建議他就近取材,作「校園大樹的故事」,也把我的想法和點子告訴他。最後,我告訴他「這個題目或許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但一定不會得獎」,他如釋重擔的回去。

  他果真找了許多樹木學的書和圖鑑,先把學校的大樹名字弄清楚,再找了幾個資優生一起閱讀。每個學生分配五、六種樹,要他們下課順便摘些葉片、撿些果實回家,問爸爸媽媽、阿公阿婆有關老樹的名字、樹的傳說或趣聞軼事。

  他讓學生在課堂上說有關樹的故事,發表自己的觀察心得和感想,讓學生知道學校每棵大樹開花和結果的季節,果實和種子的形狀,樹的鄉土名字,甚至那棵樹松鼠最喜歡去,那棵樹上毛毛蟲最多,那棵樹上蟬聲最響,鳥聲最吵。他還和學生收集樹的果實和種子,在課堂上當教材。一學期下來,他和學生認識了校園的每一棵樹。

  果然,他沒有得獎。

  聖誕節我收到一張賀卡,上面寫著:「科展過程中,帶著學生閱讀、討論,讓學生自由表達,我體會到教和學的樂趣,我學得比在大學時多.......」「如果明年校長再找我,我要作校園小花、小草的故事」「後年,做果實和種子的故事」「大後年作昆虫的故事」,「讓小朋友多瞭解學校的一草一木」。

  最後,他引用了洪瓊君<大自然嬉遊記>的一句話作感想:「將雙膝跪在泥土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姿勢,唯有如此謙卑而接近土地的姿勢,才能看到如草花這般渺小的生命,也能夠發現更繁麗的自然世界。」

  我的目的達到了,教書的人怎能不找到教學的樂趣?怎能不閱讀?教自然的人怎能不接觸自然?怎能不愛自然?但令我擔心的是:年年不得獎,校長會續聘他嗎?

  是否得獎的因素很多,評審者的喜好,學生參與創作的多寡.........等,都有影響。評審者往往也只能看到成果,卻很難想像創作過程中師生參與的情形。沒得獎,有些老師很洩氣,但他真正帶學生在創作。有些人得獎了,但只有自己知道作品裡面有多少師生共同創作的光彩。

  科展的目的是在激盪師生的創造力和整合力,但後者常被忽略了。我想,參展的老師該問的是:在這過程中,師生之間有多少互動,成長有多少。如果這個過程對自己的教學有幫助,自己也找到樂趣,那就是最好的獎。

  對每個老師而言,科展可能只有少數幾次,但「教」與「學」是長遠的。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