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

水母與「哈日族」 (上)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攝影:蘇焉

圖1.海月水母的近照  幾個月前,正值早春,台灣流行養水母,稱為水母風(我覺得應該是水母瘋!),一隻30元到100元。媒體大肆報導,有些人更把小水母裝在小瓶中,用鍊子掛著,當成項鍊,得意洋洋地在台北街頭逛。聽說這些人叫「哈日族」,一群跟在日本人之後,追求短暫流行的人。後來幾個月是盛夏,水母突然消失了,媒體也不炒作。不知道這些無辜的水母被折騰了幾天?誰又養活了?

  水母究竟是什麼樣的動物?為什麼只出現一陣子,又突然銷聲匿跡?牠們吃什麼?生活史如何?養得活嗎?這些問題可能連水族館的老闆及抓水母來賣的人都搞不清楚,他們只知道把鈔票大把的賺進口袋。

  早春之際,海水溫度逐漸上升,海邊會突然出現成群的海月水母,特別是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對許多人來說,這群比手掌略小、謎樣的白色透明生物,一般人只在影片或水族館中看到牠們成群結隊幽雅的游著。

  「為什麼會在海邊成群出現?平常躲在哪裡?出來做什麼?」

圖2.海月水母的生活史  海月水母的生命過程分成二個時期,一是附著期,另一是漂浮期,我們看到的水母當然就是漂浮期了。

  在附著期,細小的身體像植物,固著在海底陰暗的岩壁上,圓盤狀的小水母幼體,一個接一個,像一疊串在一起的迷你小盤。

  末端的小盤會一個個釋放,每一個小盤都會發育成為一隻小水母,獨立生活,並且快速成長,準備生殖。

  牠們的壽命很短,春天出生,夏天就要死亡,壽命只有短短數月,出來的目的當然就是傳宗接代了。

  成熟的海月水母分別將精子及卵子排放到海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海中發育數週,再下沈固著在岩壁上,進入附著期階段。這時也正好是秋冬之際,海面風浪變強,附著體也正好蟄伏在海底,逐漸成長,靜靜等待明年春天海水變暖,再釋放出許多小海月水母,到海洋中遨遊,並舉行盛大的婚禮,繼續進行繁衍種族的神聖任務。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