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文化噪音中邁一小步 (下)

作者:賈福相

  這三件小故事都沒有牽扯到文化的大問題,只是一些生活中的噪音。到今天仍是清清楚楚,每次想起.還會心痛,比我記憶中那些公民課上的四維八德要強烈得多了。

  前幾天,在一個盛大的雞尾酒會上,我們剛退休的副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他所有對人處世的智慧都是從甫格麥(Fulghum)的一本小書上讀來的。

  麥氏告訴我們,智慧不是在研究院的山峰上,而是在簡單的幼稚園裏:要分享,要公平。把撿到的東西放回原處,清理自己的垃圾,不要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對傷害到的人道歉,吃飯前要洗手。生活要平衡--學一些、想一些,每天畫、唱、舞、玩、工作一些,睡點午覺.出門時注意車輛交通。記得杯中的那棵發芽的小種子嗎?根向下,芽向上,無人知道為什麼.但我們都如此。

  第二天,妻子替我買了麥氏那本「我所要知道的都是從幼稚園學來的」書,到今天我還在讀。

  要有文化,就要處理這些每日生活中發生的小小噪音。自掃門前雪、明知故犯、天真的無知,都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生活的優良態度最好是在家中、幼稚園和小學裏養成,中學、大學再去作已經是事倍功半了。

  慈善機關、社會團體和各級政府要花錢、花心思鼓勵一些幼稚園和小學的活動,特別是那些老師們,這些活動可以是:街道清潔隊、溪流清潔隊、自然保護俱樂部、作文比賽、辯論會、歌舞、話劇等等,兒童有了興趣後,他們就帶回家去,教育他們的父母、祖父母和兄弟姊妹,這樣傳播下去,說不定會形成一種社會的風尚。濤濤海潮,鏗鏘而澎湃,把一些「不文化」的小小噪音沖洗一下。

  這並非不贊成立法。交通法、人權法、私有財產保護法、納稅法、污染法……還是要立的。法律控制人們的行為。教育,尤其是幼年教育,才可以培養「愛」心和「善」心。社會上如果大多數人相愛為善,就會奠定文化的基礎,在這種社會中,聰明才智才可以自由發展,天才的創造是燦爛文化的根源。

  邁一小步吧!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一所幼稚園,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去,終究會走出一條有文化風景的路,歷史是很有耐心的。

【文章連載】
 文化噪音中邁一小步 (上) (下)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