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中橫搶通首勘之後的建言

作家:陳玉峰

  「是石頭走的路,我們不會與之爭道;是石頭住的家,我們不會去強佔」。原住民朋友指著土石流流竄區,多年前如此地告訴我。

  今年七月二十日,距離九二一大震差二個月滿二年,筆者應行政院重建委員會之邀,踏勘自災變以來首度搶通的中橫上谷關至德基路段(青山下線,上線依然封閉),對青山上下線最嚴重崩塌的危脆國土,以及自然生態系長期的調適或演化,有了初步的認識;對「中橫復通」與否,以及九二一 重建委員會的功能定位,謹向政院建言如下。

  一、中橫若能符合總體經濟效益及安全無礙的條件下復通,誠為全民所樂見。然而,依據災變後近二年的勘驗,青山上下線許多段落相當於重新開路,且龐大潰爛地體粗估非十年以上難以安定。各類土石砂礫的安息角(穩定角度)不一,例如乾砂為20-35度、溼砂為20-40度;一般乾土為20-45 度、潮溼土壤為25-30度;砂礫為30-48度等等,而植被次生演替乃至相對穩定的時程,從未有調查研究。無論傳統圍堵工法,或新近強調的生態工 法,無人敢於擔保短期可資安全安定,何況許多段落土石流或崩崖角度皆超過45-60度。

  中橫能否復通,第一優先考量者必須評估地體、地層、崩塌等風險,以及反覆工程之成本計算,其次才考慮邊坡植生。重建會開創源頭整治誠然為新理念,但距離成熟穩健的可行性仍在未定之天。

  建請行政院應就中橫復通與否之整體社會成本效益,作一長程、總體的評估,依據全國、地方各層次,下分經濟、社會、聚落、農林、自然保育、安全……諸要素,統析替代方案、零方案等,估算至少二十年以上時程的評比之後,再下決策為宜。 

  依筆者見解,若能僅止於維持公務必要之便道暢通,讓中橫得有十年的安息時期,且在此期間做好真正本土全方位生態、地體的基礎研究,提供第一手復建工程的堅實學理與經驗,毋寧是較穩健的做法。至於對梨山、各部落、災民照顧,存有許多方式可資規劃,若一味以復通為目的,搶天所難,徒然耗損國力、再度傷害土地,則屬不智。

  二、九二一重建委員會不應只是災變後的任務編組,更應肩負國土利用與前瞻規劃的長程任務,宜針對災區乃至全國,作二十世紀之土地利用、公 共工程、治山防洪、農林政策、邊坡植生、防震救災等總檢討,關於水庫、電力或任何安全系統,亦應探討在戰爭時期的風險防範等等,研擬並試驗改 革的新契機,並將歷來經手處理的施業與工作,長期列管、監測,讓行政院後續接管的主管機關可資追蹤。

  建請行政院審慎考量,重建並非復舊的同義辭,而是深入檢討舊世紀欠缺符合生態法則的國土利用總弊病,重新依據全國各地地理、環境、生態、人文、歷史、產經、政治……等條件,擺脫過往性慣窠臼,賦予劃時代的變革。具體建議,重建委員會可以是今後部會重組之中,關於國土規劃、山林 保育、維生生態系保全等新單位的新種子或前身,目前乃至今後,重建委員會所有業務的總指導原則,應以提升治標層次,進入治本改造的終極目標自許。 

  三、九二一大震雖然帶給台灣無比慘重的傷害,卻也創造地球科學、本土生態世界級的活體大瑰寶,這代台灣人理應珍惜這次災變敞開的土地故 事,儘速在近期內深入研究地體、生態的廢雜學理,開創本土顯學,否則天眼即將於短暫時程內閉合,我們也將坐失最佳時機。建請全國各類研究單 位,速速進行地震後續相關研究。而中橫等工程,似乎不宜本末倒置,只求一時偏安。無論如何,不應一味強調人本霸道、人定勝天的勇敢,不要忘 了,台灣正是地震的產物,平均每十年一次大震,二百五十萬年來卻可「震」成「福爾摩莎」的鬱鬱蒼蒼,是開發才引致今後無窮的大地反撲,建請政 府放下開發的圖騰,讓土石流回歸土石之家,不必再與石、與土爭道!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yufeng/2001/re-yufeng010807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