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人文]

「蓮」與「荷」 (上)

生長初期的荷葉平貼水面  「江南可採蓮,蓮葉荷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讀到這首家喻戶曉的民歌之際,不禁為炎炎夏日帶來一股清涼襲人,無憂自在的感覺,其實我們在台南白河、官田及台北植物園的蓮池間,也不難看見類似的景緻。即使是生活在台灣的現代人們,對於荷花也並不陌生,然而在許多場合中,我多次被問及:「蓮花和荷花有何不同?」這樣的問題,筆者也只能回答:「蓮花」和「荷花」指的都是同一種植物,在「臺灣植物誌」所用的中文命名則標為「蓮(荷、荷花)」。然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徬徨於「荷」與「蓮」的名稱定位,或將睡蓮喚作「蓮花」,像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本文的撰作,便著意於釐清這些問題,期望讓「蓮」「荷」之辨,不再成為植物愛好者的困擾。 

地下莖(藕)  荷花的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屬於蓮科(Nelumbonaceae)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泥土中橫走的地下莖,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蓮藕,地下莖的形態有兩種:生長前期的地下莖較為纖細,生長後期的地下莖則變成儲存粗大的形態。葉盾形,葉柄位於葉片的中央。葉在生長初期是漂浮在水面上,成熟期則挺出水面生長。粉紅色的花瓣是最常見的,其它還有紅、白等顏色。花朵中央倒圓錐形的部位是花托,一般稱為蓮篷。蓮子是果實和種子的總稱,植物學上稱為小堅果(nutlet),呈橢圓形,位於花托上凹入的地方。蓮子去殼之後即種子,種皮較薄,帶棕色,我們所吃的「蓮子」是已經除去種皮和胚的「子葉」,顏色呈白色,這是荷花大致的形態特徵。

  荷花自古就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例如:荷華、蓮花、荷、芙渠(蕖)、芙蓉等,在我國的文獻中很早就有記載,例如:《詩經•鄭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意思是說在潮濕的水裡生長了荷花這種植物。《詩經•陳風》:「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與蕑。」「彼澤之陂,有蒲菡萏。」這三段句子都指出堤岸邊的水澤中,生長了一些植物,從文句中看起來有四種植物,其實只有兩種,句中的「荷」、「蕑」、「菡萏」指的也都是「荷花」這種植物。

【文章連載】
 「蓮」與「荷」 (上) (中) (下)

本文摘錄自【塔山自然實驗室http://tnl.org.tw/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sunday/culture/2001/culture010708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