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人文]

一個有關速度的夢想 (中)

作者:陳怡伶 (花蓮師範學院社教系助理教授)

  美國夢,是一棟棟在綠草如茵,大樹環繞中矗立的獨幢洋房,住在這個夢想的屋子裡,遠離塵囂,遠離工作的辛勞,遠離一切令人不喜歡的人事物,與大自然結合。在郊區變成天堂的同時,市中心變成了地獄,留下的是貧窮與破敗。

  高速公路與郊區化徹底的改變美國人的生活,當都市空間是以車的速度來設計時,人與人的距離變得十分遙遠,在郊區生活成為主要的居住形態之後,愈來愈多的美國人發現生活愈來愈孤單寂寞,充滿人情味的小鎮消失了,充滿刺激的城市生活也消失了,除了紐約、波士頓一些少數的都市外,大多數的美國都市只有在辦公時間運作,一到下午5點以後,市中心只剩下無家可歸的遊民。

  高速公路不停地加寬加長,道路卻愈來愈擁擠,因為高速公路讓大家可以住得愈來愈遠,小客車通勤的交通量不減反增,如果用一輩子來衡量,美國人花了相當可觀的生命,單獨一個人開車塞在馬路上。

重建美國夢

  都市是否已經死亡了?很多美國人問自己這個問題。都市之所以成為都市,是因為它聚集了各種不同的人,混雜在高密度的街道與房子裡,在人行道擦身而過,在不期而遇的場合裡邂逅。都市讓人擁有一種隱身在人群的自在,這個自在讓獨特與奇異得以滋生,讓都市生活充滿多樣性與解放的吸引力。

  都市的確死亡了,取代的是一大片郊區所組成的超大型都會區,在一片一片的郊區中有各自的超級市場,鄰近中產階級的住宅區中興建了帷幕辦公大樓,郊區的超大型購物中心模仿傳統的商店街,不同的是,街道向內包在一個經過精緻都市設計而且恆溫的大建築物中,在這些像迪士尼樂園的環境中,看不到貧窮與流浪漢,也沒有激起懷舊情感的老店與老師傅,每個人在那裡閒晃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提的紙袋愈來愈多。

  郊區國度,美國人這麼稱呼自己的國家,這個由高速公路所編織出來的郊區夢,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夢。付出的代價很多,高速公路穿越都市,像對心臟劃一把刀一樣,都市死了。大自然也是傷痕累累,當每個人像湖濱散記的梭羅隱身山林時,森林與湖泊卻漸漸消失。失去的還有社會人道以及美國獨立的精神──對公平與正義的追求,高速公路加速了白色遁逃,造成種族與階級的區分,無以計數的少數民族社區,在高速公路定線時被選定,因而被迫遷徙而銷聲匿跡。

  如果,這個遊戲規則對失敗者施以懲罰,使其失去尊嚴,甚至威脅到生存的權利,那所有在這遊戲中的人只能拚命地往一個方向去,那就是贏。因為在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除了贏以外,並沒有太多的選擇。

  對弱勢者生存權的保障,可以讓所有人瞭解,即使輸了,日子還是可以好好地過,除了贏以外,人生還有許多選擇,因為,這只是一場遊戲罷了。

  在美國夢中覺醒的美國人決定,都市必須復甦,這一波的行動叫做新都市主義運動。他們要的是都市原本就有的東西,多元化,行走的都市,24小時的都市,其實就是一個可以讓人可以不時地在街上碰面交談的都市(待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