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人文]

新疆紀行(一)窗戶上的彈孔

作者:趙中麒

維族人的傳統食物 (攝影:趙中麒)  8月5號,由西安出發,經過36小時的長途火車,我和夥伴阿山終於抵達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並在一位親戚的招待下,大快朵頤烤羊排、大盤雞、手抓羊肉飯、拌麵、酸奶疙瘩等當地飲食。正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時,阿山發現餐廳窗戶上有幾個類似彈孔的洞,突然想起臨行前一位曾到過新疆的指導老師說:「新疆維漢衝突很嚴重,你們要小心。」更想起年前美國911事件後,老共官方媒體不時出現的新疆獨立運動份子所策劃的暴動新聞,心中頓時感到莫名的緊張。

  當我們聊到想到南疆的喀什看一看,親戚卻說:「那裡不好,因為維族的暴動份子都在那裡,很亂很危險。」更讓我們對新疆的主體民族——維吾爾族刻上了「不友善」的印象。可能是這個原因,也可能是酒精的作用讓人無法好好思考,當親戚建議我們到漢族較多的北疆時,兩人便糊里糊塗的答應,連烏魯木齊都還沒好好看一下,就往烏魯木齊北方一個因採油礦而崛起的小鎮——獨山子出發,而那裡也正是親戚居住的小鎮。

獨山子是個以練油發展的小鎮 (攝影:趙中麒)  到了獨山子,在一次早餐中,親戚碰到了來自喀什的維族朋友。看著親戚以漢族的身分,卻操著流利的維語和兩位維族人聊天,不禁心想:「這二位維族人是因為本身的熱情,還是了解親戚不是那種瞧不起異文化的人,才表現得如此友善?」

  「或許是因為熟人的關係吧!換了別人,這二位仁兄可能就不會這樣友善了。」我試著給自己一個答案。不過,關於維族人是不是多暴亂份子,還有維漢衝突的原因,心中仍有許多疑惑。

  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維族人,是我們參加一個往喀那斯湖的四天三夜旅行團,此團是當地一個醫療單位的員工旅遊,裡面有一位被大家稱為「老師」,受過高等教育的維族女士。一上車,我就發現了她,並且開始觀察她,希望能找出心中疑惑的解答。結果沒想到,我在觀察她,她也在觀察我。

  往喀那斯湖的途中,經過一個哈薩克的村落,車子停下來暫作休息,我和阿山趁機下車尋找值得拍攝的主題。我盡量以「尊重」的態度與村落的哈薩克人互動,拍照前,盡可能徵求對方同意,避免犯了專業攝影師的通病:文化的粗暴。阿山就曾在未經同意之下對一位馬車上的女士猛按快門,而被一旁的家人「關注」,而且是以令人畏懼的眼神關注。

  即使粗暴才能捕捉到自然的畫面,但我盡可能避免。

  可能是在拍照過程中與哈薩克人的友善互動,那位維族女士首次對我們投以微笑。「那應該是一個認同的微笑吧!」與維族的第一次接觸算是有了好的開始……(待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