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歪型怪海膽 (下)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另一種較小型的歪型海膽∼馬氏扣海膽 Sinaechinocyamus mai (Wang,1984) 原以為是臺灣特有種,但陸續在大陸南方沿海有採獲的紀錄。牠們的體型極小,成體直徑不到1公分,外形如扁平的菱形風箏,棘刺也是呈細毛狀(圖5),在臺灣西海岸某些地區有為數不少的死殼,但因個體太小,不易找到活體。 除了扁平如薄餅的種類之外,有些歪型海膽長得像一顆怪異的心臟(圖6),這是偶而可發現的凹裂星海膽 Schizaster lacunosus (Linnaeus,1758)。牠們在沙中的棲息深度可超過20公分以上,因此活體十分罕見。由"步帶"所形成的"花瓣"構造深深凹入體殼內,形成奇特的造型。雖然牠們的體殼薄如蛋殼,十分難以得到完整的體殼,但形成為化石的數量不少,推測與其深藏沙中的生態習性有關,其它歪型海膽可能也是因此潛沙的特性而大量形成化石。相對之下,形成化石的正型海膽反而較少。 【文章連載】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echno/Sinaechinocyamus-mai/Sinaechinocyamus-mai.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