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蛙類簡介] 盤古蟾蜍 Bufo bankorensis 作者:李鵬翔 盤古蟾蜍是台灣蛙類中分布海拔最高、體型最大的種類。廣泛地分佈於台灣全島各地,從平地到三千公尺的高山,都有牠們的蹤跡。牠也是台灣土產蛙,但它的正名也經歷一段曲折。盤古蟾蜍在1908年命名的時候,就被確定為台灣特有種。但之後陰錯陽差被誤認為成另一種廣泛分佈於大陸各省的中華大蟾蜍,並被許多學者引用。直到1986年經日本學者松井正文教授重新鑑定之後,確認盤古蟾蜍是台灣特有種。 牠們個體之間的體型差異很大,從5公分到20公分,環肥燕瘦都有。背部的顏色及花紋也變化多端,有紅色、褐色或黑褐色;有些在身體兩側有黑色紋路,有些在背部中間有一條黃色背中線,有些則素素淨淨、沒有任何花紋。但不論如何多變,牠們都是癩蛤蟆,身上一定有大大小小的疣,眼後還有一對大型突出的耳後腺,這是牠們的毒腺。盤古蟾蜍的耳後腺和疣都能分泌毒液,但這完全是為了自衛,除非是受到很大的刺激,否則是不會分泌毒液的。而且單獨一隻蟾蜍的毒性對一般小型動物而言,還不到致死量。因此牠們分泌毒液的目的充其量是在警告其他動物:「我有毒,以後不要再惹我了」。蟾蜍在去皮和內臟之後,肉是沒有毒的,所以在3000公尺的高山上,如果需要野外求生的時候,蟾蜍肉可能救您一命。 平常晚上喜歡在步道、空地、路燈比較亮、蟲比較多的地方覓食,在每年的9到2月則會遷移到溪流、水池等水域進行求偶活動。說起來,盤古蟾蜍是人類的益友。中國人從唐朝開始,就懂得取蟾蜍耳後腺的白色分泌物製成蟾酥,蟾酥味甘、辛、性溫有毒,具有解毒消腫、強心利尿的藥效。蟾蜍也喜歡在棲息在住宅或農耕地附近,以昆虫為食,因此能減少農作物害虫的數量,是農人的好幫手。 ★不得不看:楊懿如的青蛙小站 http://www.froghome.com.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frog/Bufo-bankorensis/Bufo-bankorensis.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