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鯨豚簡介]

生活史─鮪魚捕獵與海豚的保育 (上)

  遍佈東太平洋的熱帶海洋中,黃鰭鮪(Tunnus albacares)和Skipjack tuna(katsuwonus pelamis)的出現似乎和海豚群體有所關連,一般是斑海豚和飛旋海豚,較少時候是真海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被認為是:鮪魚追隨海豚尋找食物分布的區域,因為海豚找食物的能力較鮪魚佳。可是,鮪魚卻是人類漁獲的對象,漁船以稱為圍網的大網捕捉鮪魚。這些網子的長度從900到1400公尺不等、深130公尺。1950年代,美國建立捕鮪工業,其他的美洲國家也有大型的圍網作業正在進行中。

  捕鮪船利用鮪魚與海豚間的關係,以快艇追趕海豚群(從50隻到上千隻不等)平均達二、三十分鐘,有時也長達一個小時,將海豚趕成一群,再以圍網包圍牠們。網子的底部漸漸收攏並拉向母船,於是鮪魚也同時被捕了。

  此種捕食效率極高,故造成了相當大量的海豚死亡。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對此作了多方的研究,調查此技術對海豚數目的影響,企圖找出減低海豚死亡數目的方法。

  NMFS在漁船上派置觀察員,以計算在全美國捕魚業中死亡的海豚數目。而此數目是令人難以相信的。1959年到1972年間,有480萬頭海豚死在美國的漁船上,而一季中最大死亡數目則發生在1961年,為534000頭。

  但是深入的調查顯示,派置觀察員可減低海豚的死亡數目,因為他們都會盡最大的力量將海豚救出網外,所謂的“觀察員效應”就是指這種降低死亡數目的現象,但低估的數目有多大並不清楚。1972年至1973年的捕鯨季節中,有42500頭的大型鯨魚(長鬚鯨、塞鯨、布氏鯨、小鬚鯨及抹香鯨)死於捕鯨活動。但在1972年的捕鮪季內,卻有380000頭(被低估)的海豚「意外」死亡。這可讓我們對這些數目字有點概念。

【文章連載】
 生活史─鮪魚捕獵與海豚的保育 (上)
 生活史─鮪魚捕獵與海豚的保育 (下)

本文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whale/2001/whale-010627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