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草山之旅]

磺嘴山古道 (二)

作者:陳世一

◎古道風景

古道往石梯嶺中途的牛欄  走磺嘴山古道,可從金山農場站的亞洲台北山城借道進入,直走後在貯水池處右轉,直走再左轉前行,經過左側幾戶人家後,到達富貴山墓園,走到路的盡頭前一小段路時,左側有一寬大的階梯,從這裡上去,看到一大墓時,路就從墓的右側小徑進入。

  沿途,在排列有序的栽培植物間時而可看到大青茂生其間,由此可以想見,這裡居民過去的產業或許和藍染有一定的關係。

  入口左右各有一棵茶花和稜果榕,經過一小段疏林後,開始出現芒草和樹木混生的狀況,整個行進的路途也被芒草覆蓋住了,許多有刺的藤本如變葉懸勾子、斯氏懸勾子或菝契等,在比人高的芒草叢中纏繞成一道道的障礙,使行走其間的人必須特別的小心,還有芒草葉緣的利刺,也隨時會傷害到我們的肌膚,也要仔細留意。

  路沿著八煙溪左側的山腰行進,路基除了被芒草掩蓋外,時而傾向溪谷,時而有石塊或凹洞,走起來到處充滿了陷阱,不過,夏季行走時,開著淺紫色花朵的野牡丹則會在草叢間向你微笑點頭,使我們仍能在困頓的旅程中驚艷。

  栗蕨是最早現身的蕨類,雙扇蕨和烏毛蕨則是芒草叢中造形有趣的蕨類植物,在草叢中的空隙間搶奪陽光的恩澤。

  大青仍不斷出現,九節木、江某、山龍眼、燈稱花、樹杞、野桐、灰木、樹參、虎皮楠、紅楠、銳葉木薑子等也陸續現身。

  再前行不久,往前接一條較寬的路,不知過去的磺嘴山古道從金山來的路是否從這條路的另外一邊來的。

  隨即,路進入了八煙溪上游左側的支流,走了一小段後,從右邊出溪谷而前進,立刻又進入了八煙溪的右側支流,溪谷中都是巨石橫陳,石上長滿了青苔,許多枯木倒木也夾雜其間,潮濕地的指標植物冷清草不斷呈現大群落的分布,時而,會有黃葉洒落在一大片青苔上的美麗畫面,色彩和質感的對比像大自然巧手的無心之作。

  乾溪邊有許多桫欏、筆筒樹、長梗紫麻、觀音座蓮等,共同享用這溪流的甘美泉源。

  往上的路很滑,必須手腳並用,才能順利溯乾溪而上,走在其間,有點悶熱,但想像岩石下的潛流汨汨流過的情景,也好像讓清流在心中流過一般的清涼。

  沿途的路標並不明顯,且疑似的叉路也不少,仍須步步為營,以免誤入歧途。

  上到崖上後,一大片柳杉林在眼前綿延開展,但路基卻同時消失了,路標也中斷了。在這一大片人造柳杉林中,可以用指北針判別方向,直接切到林緣,即從大尖後山和磺嘴山的鞍部邁向下方的翠翠谷而進。

  翠翠谷內有水池,牛隻經常在池沼中洗澡或在草原上漫步吃草,四周森林密布。

  往上再走一段路基雜亂的坡路後,即可到達磺嘴山登山口的鐵架屋附近。路途中仍要注意變葉懸勾子或拔契等的藤刺圍成的一道道重圍路障。

富士、鹿窟坪、大坪古道示意圖  往昔,在沒有種柳杉林、原生樹種也還沒長成的時代,走這條古道的人一上坡頂,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層廣闊的草原風光和牛群在草原中吃草的景象,後來,在近年放牧牛隻的活動減緩之後,經過造林和自然植被的回復力量下,加上已鮮少人行走的情況下,也同時把磺嘴山古道的這一段打散了,只有牛隻,依然循著牠們吃草、洗澡或閒逛的路線在斜坡上踩出一條條的牛路,同時留下牛糞。

  在鐵架屋附近,往上走向草原中間時,有一條可到大尖山和富士古道的路,走到草原盡頭往右可接鹿窟坪古道,也可直上磺嘴山;往下則先穿越一片原生林後,再進入一片柳杉林時,就進入草原和森林交替的緩坡山嶺,往左可經石梯嶺過頂山,出風櫃口接萬溪產業道路,往右則到擎天崗接魚路古道到士林。

  今天的磺嘴山古道實際上已經是死去的一條古道,僅存的明顯路基只剩進入八煙溪上游乾涸溪谷前的一小段,這條古道其實也是該讓它湮滅在荒煙漫草和森林之中的,好讓人為的干擾退出這個區塊的歷史舞台,使曾被割裂的生態系重新在自然力的癒合下,回復其原初的面貌可能還更為合宜。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