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草山之旅]

鹿窟坪古道 (一)

作者:陳世一

◎古道風情

穿越復原中的森林  從擎天崗往石梯嶺的途中,一路青翠的草地伴隨著以假柃木為主體的散生灌叢,翠綠和濃綠的色彩之舞,以小波浪狀的起伏旋律飄揚在寬闊的山嶺中,繞過山嶺陡壁邊後不久,慢慢下降到山谷中,路兩旁的草原也漸漸變成森林,往前沒幾步路,左邊的柳杉林就是登磺嘴山的入口,也是過往磺嘴山、富士和鹿窟坪古道共同串接魚路古道的山徑。

  沿著柳杉林往上,先有一段上坡路,不久後路即呈略微下降的小起伏,路是沿著人造柳杉林的邊緣而過,時而穿越林中,旁邊原生林中的紅楠、狹瓣八仙、銳葉木薑子、莢迷、山龍眼、墨點櫻桃和台灣山桂花等都不斷滲入柳杉林的地盤,栗蕨和赤車使者等地被植物一小群一小群的散布,走一陣子之後,終於擺脫人造柳杉林的糾纏,進入了恢復原始森林演化階段的自然中。

  時而穿越小草地,瞬即又進入小喬木或灌叢的重圍中,越過一座牛欄後,路邊的小草地漸多,直到遇到鐵架屋後,狹長型的草原才在眼前展開,磺嘴山和大尖後山就在草原的前方分峙左右。

從山谷上的森林中下來的古道  五月時走這段山路,會發現狹瓣八仙精緻美麗的花萼在路旁一片片的開,為春天帶來了繽紛的潔白色彩;夏季的蟬鳴常像火一般在森林中不斷漫延,振翅、飛翔和求偶的動作隨處都在進行著;秋天的草原上有許多胡頹子,會結小巧的甜美果實供鳥兒品嚐,火炭母草的花也會不甘寂寞的綻放;冬天林叢中傳出的鳥鳴聲,會使山徑的空氣不那麼寒涼。

  草原上的路徑非常雜亂,往前穿越一處灌叢後,再接草原,右邊有一條路可接富士古道,這條路長年都充滿了爛泥,不太好走,再前行穿越一處灌叢後,左側有一台北市建設局立的白色木柱,再往前通過一片樹林後,到達磺嘴山腳,在這裡的草原前面有兩條路,往右邊即是下到鹿窟坪的路。

  往下的泥土路時常是陡而滑的下降,然而,秋天時,黃花鼠尾草的花開得非常野艷,時而發現過往殘留的茶樹,到了更下面接近頭溪的旁邊時,許多夏季開花、秋冬結紫色果實的大青紛紛現身。

  從森林中步入狹窄的谷中梯田,視野逐漸放寬,右邊頭前溪的溪水被灌叢和小喬木緊密地裹在懷中,細微的水聲也悶悶地在空氣裡飄著。

  循著梯田下降,山谷也漸次寬闊,時而可看到在梯田草地上吃草的牛群,攸遊自得的徜徉在草原上。

  牛、茶樹、大青、鹿窟坪這組似乎看不出任何關聯的東西,到底在這條古道的發展歷史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古道中的廢梯田  在清朝劉銘傳主政時期,曾設伐木局,當時的伐木政策其實是伐木後將該地闢為農田,許多像鹿窟坪這樣的上源溪谷,必然也是砍了森林後再闢成梯田的。

  古道的前世今生總是伴隨著人類的有機活動,鹿窟坪古道當然沒有例外的權利。

  早期台灣農業發展過程中,在山谷中種製造藍色染料的大青是很普遍的一件事,1860年台灣開港後的種茶這項產業,也曾像野火般襲捲北部山區的眾多山頭,然而,對以米飯為主食的漢人移民來說,再也沒有比種稻米來得更令人安心的農品了,當石塊圍起了緩斜山谷中的一層層土地時,水牛也理成草的進入了鹿窟坪的農業生產環節中了。

  然而,這裡原本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