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1-04-05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若美國退出
歐洲仍將核准京都議定書
■[植物簡介]苦楝 (Melia azedarach L.) >>>
作者:陳建志
攝影:陳建志
...自小寒至穀雨,共四月,五天為一候,計分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風信應之;是以「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為首,楝花為終。」...蟄伏於冬的楝樹,體態雖蒼勁,但黑褐一樹無一葉,則狀似如槁。縱然如此,一旦春光降臨,則滿樹嫩綠兼併吐華,其色其景之輕柔淡雅,不禁教人如醉癡迷;宋人張蘊的<詠楝花>正可描繪此景:「綠樹菲菲紫白香,猶堪纏黍予沉湘。江南四月無風信,青草前頭蝶思狂」...
苦楝,楝科(Meliaceae)家族,落葉性大喬木,樹形傘狀,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其花,形特而色殊,宋‧梅堯臣有詩詠花「紫絲暈粉綴鮮花,綠羅布葉攢飛霞 」。多見於全台平野沙丘地,一身傲骨不求庇蔭,是為「青草前頭」先鋒樹。分布於日本、中國、印度。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plant/Melia-azedarach/
Melia-azedarach.htm
◆若美國退出
歐洲仍將核准京都議定書 >>>
瑞士,凱魯那,2001-04-02
(ENS)- 瑞士環境部長凱爾‧拉森於週末聲明,不論美國是否參與,歐盟15國將會在2002年核准京都氣候議定書。現任歐盟環境委員會主席,在瑞士北部的凱魯那小鎮與各國環境部長的非正式聚會中提到:「即使他們退出,我們也要繼續做下去。」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02-03.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王惟芬
譯,高文彥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40201
◆綠色和平組織挑戰英美石化工業 >>>
蘇格蘭,亞伯丁,2001-04-02
(ENS)- 17名綠色和平組織的志工,因為佔據了即將由克羅馬提佛斯、前往北海鑽探石油與天然氣的油井平台,他們今晨被帶到蘇格蘭的地方法庭並接受起訴。週日清晨,這些人爬上位於茵凡尼斯北部約20英哩處、由JET石化公司所租用的油井平台「鑽油之星」,以阻止它離港。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02-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王惟芬
譯,高文彥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40202
◆聯合國回答了布希對於氣候變遷的疑慮 >>>
肯亞,奈洛比,2001-04-02
(ENS)-
一位聯合國高層官員,明顯針對美國發言,要求對於氣候變遷研究的科學根據有疑慮的那些國家提出說明。聯合國環境計劃執行長克勞斯‧多佛,形容美國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製造者,也是重要的問題解決當事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02-10.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高文彥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40203
◆為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旅遊業
多個國家做出計劃 >>>
記者
Susana Guzman 報導
墨西哥,墨西哥市,2001-04-02 (ENS)-
為期三天、在墨西哥市舉行的國際會議裡,保護那些位於上最常被人們參觀的地區植物和動物的行動,成為會議焦點。這場研討會的墨西哥顧問兼指導員Hector
Lascurain說明,「我們將要確認出適當的行動路線,在旅遊業規劃中加入保育和生物多樣性的計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02-04.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40204
◆澳洲生物種類與數量
有得有失 >>>
澳洲,亞特雷德,2001-04-02
(ENS)-
澳洲最大的河流莫瑞河,發現一種新的魚類亞拉小鱸魚。這使得該河流污染的後續影響和生物多樣性的衰減情形,露出一線曙光。但是,在這個國家的另一個區域裡,小如brush
tailed phascogale(編按:如圖所示)、和幾十種林地鳥類,這些生物可能會永遠消失。(編按:brush
tailedphascogale如圖所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02-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40205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4-05 >>>
- 赤馬、東石海堤施作 保育停看聽 (澎湖 中國時報)
- 六廠商獲評鑑為環保工業A
級廠商:污染防治及處理的環境保護工程業愈形普遍
工業局上年度進行首次全國環境保護工程業總校正 (台灣
中央社)
- 敦親睦鄰 基隆港著手多項環保措施 減輕港區汙染
在東十五號碼頭增設進出貨櫃車輛輪胎清洗機
假日也會委外清理港區水面垃圾 (基隆 聯合報)
- 飛利浦竹北廠污染案(自87年發現污染後目前已排除深層污染)仍有40餘戶居民
因管線問題未裝設自來水 (新竹縣 中央社)
- 台南縣市將相互支援處理垃圾節省運送成本 (以較近的焚化爐為垃圾運送地點)
(台南縣 中央社)
- 頻汙染五福圳 砂石業者遭連續重罰 (台中清水 聯合報)
- 反對設置焚化爐 雲林林內鄉民提數據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資料顯示
國內各焚化爐排放戴奧辛濃度未達環保署標準 (雲林林內
聯合報)
- 少年「蕨」士陳應欽 發表蕨類生態書《山林蕨響》 (台北
聯合報)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04-0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4-05 >>>
- 大陸最大淡水湖博斯騰湖生態污染嚴重
保護動物新疆大頭魚等 6種魚類已絕跡水位曾比過去下降近2公尺
野生蘆葦濕地面積劇減 (中國 中央社)
- 自然與環境:文學關注的新熱點:80年代後期起
生態文學崛起於文壇 至今已有長足發展 (中國 多維新聞)
- 溪流放食蚊魚破壞生態 食環署弄巧反拙
險滅絕盧文氏樹蛙:日後會減少以食蚊魚作「滅蚊工具」
改放兩本地原生魚類 (香港 明報)
- 黃浦江貨船相撞油料外泄污染江水:主航道3月28號發生近年來最嚴重的貨船相撞沉沒
並導致水體污染事故 船上兩箱劇毒農藥打撈仍未獲 (上海
多維新聞)
- 浦東全面整治環境 嚴禁雜訊夜間擾民 (浦東新區
解放日報)
- 新型環保牆紙上市 原料選用樹皮 化學加工合成紙漿
具防黴、防蛀、阻燃、抗靜電的功能
確保產品使用後不釋放有害人體健康的成分 (中國
新華網)
- 27輛綠色環保空調公交車今天亮相申城:以壓縮天然氣CNG為能源
車頂上稍顯突起用以放置7只CNG氣瓶 (上海
解放日報)
- 上海科技館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以自然 人
科技為主題 六大展區包括生物萬象 雨林之旅
兒童科技園 地殼探秘 立體巨幕影院 (上海浦東 新華網)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04-0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4-02 >>>
- 「地球正義」指出:無道路法令仍受被推翻的威脅
- 參議員提出2001年再生燃料法案
- 為阿肯薩斯河流歐[魚扁](Notropis girardi)規劃重要棲地
- 環保團體志在改變西南部的放牧方式
- 毒性金屬和有機污染物仍存留在查理士河裡
- 加州飼牛牧場的主人和領班被指控
- 麥當勞通過 使用EarthShell製造的盒子來包裝麥香堡
- 回收材質的瓶子促進回收塑膠製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02-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1-04-02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一年四季都會出現的跳蚤,怎麼辦? >>>
臺灣地區因四季如春,年平溫度為 25℃,溼度為75%,是跳蚤繁殖最理想的溫床...要對付跳蚤,首先要了解跳蚤的生活史及習性,才能事半功倍...因此,一旦家中發現跳蚤的話,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才不會被短時間的勝利沖昏了頭,而功虧一簣。
...基本上,不論在那個時期的跳蚤,對於濕度的耐受力遠低於溫度。換句話說,不管是春夏秋冬都能夠生存。但是,對於乾燥的不耐,則為其致命傷!...切記,要多次而且每次都是全面性的清理,每次間隔不可超過3個禮拜(即21天的生命週期),才能達到效果。如果鄰居也能夠共同來進行的話,效果會更好!
至於如何殺死跳蚤又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毒害?筆者在此,僅提供一種比較自然的方法,就是「清水」!沒錯,不要懷疑!因為,所有的昆蟲都是使用氣管來呼吸...而微小的氣管只要遇到水,就會因為毛細現象而堵塞,造成窒息而死亡,簡而言之,就是淹死!當然,光只有清水的效果並不是十分理想。因為,昆蟲也會分泌油脂來保護自己。此時,只要加入少量的沙拉脫、洗衣粉…等其他清潔劑,來洗掉昆蟲表面的油脂,破壞其表面張力,即可輕易達到殺蟲的效果!這招不只對跳蚤有效,對所有的昆蟲都一體適用!家中花園有遭受蟲害者,也不妨用這招對付看看...最後,在牆角…等平日陰濕的地方,再放些生石灰來達到乾燥,殺蚤的作用,則可以達到趕盡殺絕的地步...
本文轉載自【環保生活資訊網
】http://gaia.org.tw/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surround/2001/issue-surround01040501.htm
▲[專欄作家]雪花物語 >>>
作者:蘇逸平
生長在亞熱帶的我們,除非是在冬季的合歡山、大雪山,否則,是很少有機會看得到雪的...
雪花,的確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雪是大氣和地表水分的固態結晶,形狀是極為美麗的結晶體,中國古代學者很早就有「雪花飛六出」的分類方式,而近代的西方學者習慣將雪花的形狀分為七大類,更重要的是,和人類的指紋一樣,這個世界上幾乎不可能出現兩片形狀一模一樣的雪花...
第一次看雪,是在西雅圖的一個冬季夜裡,靜靜的冬夜中,我就著一盞孤燈正在看書,偶爾一轉頭,卻看見窗外已經無聲地飄下了繽紛的雪花。
自然界中的許多美麗事物,總得要親眼所見,才會知道她的壯大及豐美,也總得要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從圖片中得到的感動根本不及現場十之一二。基本上,那就是我第一次看到雪花時候的驚艷之感。我常常告訴朋友,雪花之美,除了一個「靜」字之外,沒有任何形容詞可以描繪出她的神髓。當時,我就像是癡狂了一般,走出戶外,仰著頭就著路燈的光芒,癡癡地看著那一大片一大片鵝毛般的雪花迎面落下,那形狀之清晰,彷彿連結晶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而古人們曾經有過的詠雪名句,也不時出現在腦海,親眼所見,才知道那些諸如「未若柳絮因風起」、「鵝毛飛雪」的形容詞有多貼切。
就這樣,在日後的旅遊生涯裡,便瘋狂地愛上了這白晰純淨的雪花世界。曾經在六月天登上亙古不化的雪山頂峰,曾經在火山湖走過道旁積雪比人還高的雪道,曾經在日本北海道為了看雪佇立整夜,也曾經在白皚皚的阿拉斯加雪原仰望一大片神秘的極光。
我想,有一天,雪花會帶我走入另一個奇妙的未知世界也說不定。
曾經聽朋友說過一個和雪花有關的愛情故事...
蘇逸平個人網站「超異空間」網址: http://suyiping.writer.com.tw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suyiping/2001/re-suyiping01040501.htm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蜥蜴的研究 4.6 >>>
播出時間:4月6日(五)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大概很少有人願意用手去撫摸皮膚粗糙、醜陋又冰冷的蜥蜴,大多數的蜥蜴個體很小,牠渾身鱗片,除了少數的種類,像蛤蚧這種可以入藥的種類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經濟價值,一般人對牠們很難有好感,在野外見了以後,惟恐避之不及,本集節目,我們卻要介紹一位對蜥蜴情有獨鍾的年輕人,向高世先生,他投身於蜥蜴的研究,雖然只有四年,但是幸運的發現了一個新種的蜥蜴,本集讓我們去拜訪向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