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s/etfimg-e.gif)
|
2001-05-25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飲用水的低廉價格
影響了環境保護
■[自然生態]台灣的植物生態帶-亞熱帶闊葉林帶 >>>
作者:林俶圭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
在台灣北部海拔500公尺以下(南部700公尺以下﹚,是楠木類植物的天下,形成所謂的低海拔闊葉林帶,又稱樟楠林帶,或楠木林帶。台灣生態環境的另一特色是,愈往低海拔,地區性特色就愈加顯著...
...由於闊葉樹的樹形傘狀、枝幹多分叉,葉片寬闊濃密,著生植物、藤本植物的繁複,當大雨傾盆而降時,經過這層層截留幾近滴水不漏...它們是先慢慢匯流到樹幹後再匯流到土壤裡的。所以闊葉林是涵養水源、穩定土壤最有效率的森林型態。
只可惜闊葉林帶屬較低海拔,也是人類活動最頻繁的地區。亞熱帶闊葉森林的優勢樹種楠木類植物,早在漢人入主台灣時,即大量砍伐製作傢具等日常用材。樟樹則是為了提煉樟腦油以換取外匯而遭砍伐...
本文摘錄自『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http://naturet.ngo.org.tw/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nec/2001/topic-nec01052501.htm
◆法官禁止實施國有森林無道路條款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5-11 (ENS)-
愛達荷州的一位聯邦法官宣佈一項禁令,阻止美國森林局在國有森林無道路區域實施新的禁闢道路管理辦法。環境團體對這項裁定感到驚愕,指責布希政府在法庭上並未支持無道路條款。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1/2001L-05-11-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王惟芬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51101
◆萊斯特布朗創立新的協會打造生態經濟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5-11
(ENS)- 萊斯特•布朗在26年前創立了極具影響力的看守世界協會,今天,他宣布成立一個新組織「地球政策協會」。布朗認為「我們正處於這場地球保衛戰的敗方」,因此需要一個新的組織。布朗意圖打造環境永續的經濟體系,亦即他所謂的一種「生態經濟」。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1/2001L-05-11-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王惟芬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51102
◆牙買加海域重啟女王鳳凰螺漁場 >>>
牙買加,京斯敦,2001-05-11
(ENS)-
獲利極高的牙買加女王鳳凰螺漁場,在法院禁令下關閉了兩年之後,這個星期重新開放;這項稀有物種的交易行為目前受到一項國際條約管制。政府機構與海螺專家之間的一場法庭訴訟案,暫停了每年超過1百萬公斤貝類佳餚的收穫量,也使得數千人民失去他們的工作。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1/2001L-05-11-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51103
◆科技和消費者力量能夠幫助拯救候鳥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5-11
(ENS)-
週六是國際候鳥日,賞鳥人士不論是老手或新鮮人將出發到世界各地,觀察並讚頌這些展翅的翱翔者。每年都有500多個公共或私人的相關活動。為呼應5月6到12日的「全球科學和科技週」,美國漁業及野生物管理局將焦點特別放在某些研究和欣賞鳥類的的高科技方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1/2001L-05-11-04.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51104
◆歐洲農業部長支持有機農業 >>>
丹麥,哥本哈根,2001-05-14
(ENS)- 歐洲12國的農業部長期望在兩年內,建立歐洲發展有機農業與有機食品的行動計畫。週五在丹麥首都達成協議「哥本哈根宣言」,丹麥農業部長認為這是歐洲在有機產品運動方面的重大突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1/2001L-05-14-05.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王惟芬
譯,陳瑞賓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51401
◆外來種生物:普遍、高成本、具毀滅性 >>>
瑞士,格蘭,2001-05-14
(ENS)-
外來種生物的入侵,成為世界各地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主因,導致每一塊大陸上大量的本土動植物(面臨)滅絕。世界保育聯盟(IUCN)記錄了這些損害,它在5月22日「生物多樣性日」之前所發表的一項新調查中,公布了100種影響最鉅的外來物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1/2001L-05-14-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51402
◆飲用水的低廉價格
影響了環境保護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5-15
(ENS)-
世界資源協會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並未妥善保護淡水系統,結果使得水資源愈見缺乏,以及水生動植物的數量正以驚人速度下降中。這項研究建議,水價應該反映供水及保護濕地所需的成本。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1/2001L-05-15-07.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51501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5-25 >>>
- "垃圾漫遊"
漁民生計受創:台灣西部沿海,近年來垃圾越來越多,尤其塑膠垃圾隨著潮水漂流,漁民每次下網,都會撈起比漁獲還要多的塑膠垃圾物
(苗栗 中國時報)
- 清運員貝嶼垃圾
船車接力:運載垃圾的交通船一登岸,垃圾車上的清潔員便馬上接駁運至垃圾場,贏得佳評
(澎湖 中國時報)
- 半屏山沈砂池
變相採礦?:大雨時沈砂池的確發揮功效,讓北鼓山地區民眾不再承受夾雜水泥、石灰的淹水之苦;至於外界擔憂業者是否假借開挖沈砂池牟利部分,市府可以公權力調查、制止
(高雄 中國時報)
- 除油近尾聲立委視察 龍坑潮間帶 生機再現 (恆春
中國時報)
- 六輕水溝
魚群暴斃:六輕廠區旁截水溝出現大批死魚,台塑緊急借調多部水車打水,提高水中溶氧量,減少魚群死亡
(雲林 聯合報)
- 高灘地綠美化
孳生蚊蠅:新竹市頭前溪高灘地投入一億餘元綠美化,啟用才一年多,已變形走樣,使用率奇低,還成犯罪死角
(新竹 聯合報)
環境信託基金會 王美惠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05-2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5-25 >>>
- 漁政部門對“中華鱘進餐館”事件作出處罰:漁政管理部門對科研用活體中華鱘被違法送進餐館做菜肴一事作出處罰決定
(宜昌市 湖北日報)
- 四川積極引進外資推進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四川
新華社)
- “噴播植草”在西南鐵路施工段試驗成功:在路基邊坡上噴播長出的綠草,既能保護路基、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鐵路邊坡,建設鐵路的綠色長廊
(西安至南京 新華社)
- “奇石”換鹽巴
貴州盤縣三疊紀動物化石嚴重流失:經鑒定為距今兩億多年的三疊系關嶺組灰岩沉積中的魚化石及其它古脊椎動物化石
(貴州省 新華社)
- 重慶將斥資40億
治理三峽庫區垃圾:正修建的三峽水庫綿延八百餘公里,成庫後長江水流速度放慢、垃圾自淨能力減弱,而長江沿岸人口密集、各種垃圾堆放日益嚴重
(重慶市 新華社)
- 武漢加強整治病險水庫壩基:30多座「重病號」整治完成,副市長視察北部山區各主要水庫,強調要確保安全度汛
(武漢市 中新社)
- 新疆濕地面積急劇減少:較五十年前少了一半,專家籲成立保護區
(新疆 中 央社)
環境信託基金會 王美惠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05-25
■[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免洗餐具之原罪與環境教育 >>>
作者:盛茂仁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
對社會一般民眾而言,使用免洗餐具已成為其生活之一部分;而其興起於抑止A型肝炎之傳染及流行,衛生署鼓勵使用免洗餐具【大致上以紙、保麗龍(PSP)與塑膠(PP)容器較為常見】,因食用安全、廢棄物不易清除處理的問題,部分環保團體主張禁用免洗餐具。雖然免洗餐具成為眾豕之的,然而其使用量卻不因輿論的大加撻伐而減少,回收量亦不因禁用的風聲而降低。而就環境教育、社會永續發展的觀點:「源頭減量、資源回收」方是正確且可長可久之環境政策。本文就管制策略與回收現況、免洗餐具使用之必要性與環境負荷及以資源回收、源頭減量取代禁止使用分別加以論述。
關鍵字:原罪、意識型態、生命週期分析、整體性、戴奧辛(Dioxin)、源頭減量、資源回收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thesis/enviedu/enviedu01052501.htm
▲[黑潮觀點]環境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
作者:王緒昂
一位從事自然體驗引導的老師邀我前往雲海國小,參與一個為國小高年級學生所辦的活動。在兩天一夜活動中,我被安排有著一場夜間的講座、以及第二天的日間觀察行程...這一回的活動設計,卻著實讓我驚訝,忍不住為它喝采,成為我所帶過的自然體驗活動中最難忘的一次...
在當晚課程結束後,看著孩子們紛紛走入飄著細雨的操場,而後爬進帳棚中就寢時,我開始羨慕這些孩子能有著不同於大多都市學童的野外生活經驗。家長們也必須嘗試放開孩子...家長所看到的,是生活在同儕團體中的孩子,如此特別的經驗,將有助於父母看到孩子的另一面,使家長更了解其子女。
與老師閒聊後,才知道安排我參與課程的原因:這群孩子是她帶起來的,這些年間,她謹慎地為他們規劃適當的活動,讓他們逐漸習慣戶外的生活,也學習在野外成長。當安排的戶外生活期間愈來愈長時,如何讓孩子們更加瞭解戶外生活所隱藏的危機、如何克服對野外生活莫名的恐懼,也就益形重要了。認識危機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因此,安排蛇類介紹的課程可使孩子免於陷入遭遇蛇類時的恐慌。
在天黑前有個極具特色的活動「Solo」:老師在山路沿途每隔數十公尺放下一個學童,要求除去包括手機、書本這些可能干擾活動進行的物品,目的是在讓他們能習慣於孤單的時刻。而當活動的時間由10分鐘逐漸延長後,孩子除了漸漸能在山中獨處,也能逐漸適應黑暗。一切的規劃,都將使我們的孩子能擁有獨自生活的勇氣,也使其具備戶外生活的能力與智慧...
當天戶外觀察旅行後,老師召喚大家在水庫旁坐下。於進行一段時間的個人靜默體驗後,要求孩子們寫詩並逐一唸出分享(當然這也是長時間培養後才可能做到的)。有時寫詩、有時繪畫,除了引導孩子們在山林田野觀察,更試圖讓他們能將心中對自然的感受以文字、色彩表現出...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052501.htm
●[讀者投書]國家公園組給林益世委員的回覆函 >>>
作者:林笈克
關心國家公園發展的伙伴們您好:
本人是立法委員林益世的助理林笈克,感謝各位關心國家公園的發展與走向,下面的內容是國家公園組針對委員的質詢稿件的回答,請大家參閱。
案由:
立法院林益世委員針對國家公園九十年度總預算,工程資本門年度經費與保育業務年度經費比例相差懸殊,嚴重違反國家公園設立的目的,所提質詢乙案。
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答覆如下:
一、 國家公園設立的目的在保育國家重要資產與規畫管理這些資源,期能永續利用。因此國家公園具有保育、教育、遊憩與研究等多重功能。國家公園於設立初期,需投注相當經費進行經營管理之必要硬體設施工作,目前相關設施已初步完成。
二、 國家公園經費雖然分有多項,如企劃經理、保育研究、解說教育、工務建設、觀光遊憩等,均係經營管理所需而編列,有些經費雖未列於保育研究或解說教育項目,但其目標仍在資源之維護管理,因此國家公園實際用於相關保育研究之費用遠多於預算直接編列於該項科目之經費。
該組的官員所指的應該是,工程建設的經費之所以編列這麼多(工程建設:保育研究=34:1),主要多是用在保育研究上,不曉得這樣的回答,各位納稅義務人的您,能不能接受?若對國家公園的回覆有任何的意見或疑問,請mail至jkl0409@kimo.com.tw或streptopelia@mac.com,林益世委員會將您的意見整合後轉換成質詢稿件,再向國家公園組處提出質詢。
●[活動訊息]「打造綠色城鄉」系列講座-美女與野獸──台灣環境傳奇 5.27 >>>
台灣自然資源豐富,是地球上的自然寶庫。但近半世紀來的經濟發展,造成開發和保育的嚴重衝突。當美女碰上野獸,是生?是死?能否和平共處?長期以相機紀錄台灣環境變遷的賴鵬智,請您一起關心台灣環境問題。
●[活動訊息]用愛心免費認養「阿扁總統」家鄉「官田西庄綠色隧道」活動 6.3 >>>
-
活動內容:6月3日(日)綠色保育團體再度蒞臨官田西庄,認養綠色隧道。
-
認養條件:凡愛樹人士,不分老少,皆可報名參加。第一次認養活動:6月3日(日)上午十時於綠色隧道渡仔頭段集合,務必親臨參加。
-
認養方式:定期造訪,觀察、記錄生長情形,傳真或郵寄回報台南環保聯盟。
-
報名電話:06-3363751;傳真:06-3363841;E-MAIL:teputnbr@ms13.hinet.net
-
發起認養動機:
在去年6月4日環保團體大力連署與護樹行動下,官田西庄綠色隧道五百多株芒果樹才得以保存,然而在相關單位等推諉不負責下,一年來綠色隧道已被砍伐數十棵,其餘倖存的也面臨岌岌可危之境。綠色保育團體在此呼籲大家一起參與此護樹活動,一起來關心行道樹,如果連「阿扁總統」家鄉「官田西庄綠色隧道」都保不住,那其他行道樹更不用談了!希望此活動也可教育國人護樹的重要性。沒有樹,鳥兒就不來築巢,沒有樹,就無以庇蔭,建議大家共同在2001年6月3日,植此護樹一週年前夕,大家再度蒞臨綠色隧道,參與愛樹護樹活動,大家共襄盛舉參與"用愛心免費認養「阿扁總統」家鄉「官田西庄綠色隧道」活動"。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台北市自然生態的可觀處 5.26 >>>
播出時間:5月26日(六) 早上8:45/下午4:15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喜歡大自然的人都是可愛的,曾經在節目中,因為報導外來種鸚鵡,我們認識了一位解說員,他叫丁秀山。丁先生原本是職業軍人,三年前從花東巡防部退役後,因為自身的興趣,參加生態解說的訓練。曾經擔任過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員,現在任職於台北植物園的駐衛警,同時也在植物園、士林官邸、淡水紅樹林當解說員,所以在執勤的時候,如果民眾有什麼疑惑,他也會為遊客解說一番。
台北市人口眾多,建設繁華,但自然生態仍有可觀之處,本集節目,我們就請了丁先生當響導,讓他帶我們去玩一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