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10-19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北歐海洋環境問題獲得官方的注意
知性專題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五) 日本皇太子訪草山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環境政策]全球經濟衰退可能使環保運動雪上加霜
[環境政策]北歐海洋環境問題獲得官方的注意
[環境政策]美國溪港國家實驗室之環境管理系統 達到國際標準
[環境政策]世界糧食高峰會議因動盪不安的全球局勢計劃延期
[土地及水文]消失中的Dojran 湖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9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6
理性關懷 [環境關懷事件]三一九鄉文化資產向前行,不行!
專  欄 [黑潮觀點]解說海洋
活動訊息 [徵求]
本會訊息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 (五) --﹥

作者:陳世一

◎日本皇太子訪草山

清朝中期,從內雙溪到山仔后須越過這座山嶺才能抵達。(從平菁路上拍攝)  「奇怪,建一間公共浴室和日本天皇即位有什麼關係呢?」女兒不能想像。

  「關係可大了,誰叫台灣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而裕仁又曾經在一九二三年以皇太子的身份到台灣來訪問呢!其實,陽明山在近代的發展歷史,和裕仁來台訪問有相當大的關係,譬如說,來之前,台灣總督府花很大的力氣和金錢準備奉迎,像位在新園街、被當地人喚作『太子亭』的『貴賓館』,就是為了要讓裕仁到草山一遊,感受一下台灣山嶺的風光而建的,還包括士林到草山、草山到北投間道路的拓建、舖砂石等工程。」

  「皇太子來台一躺就要這樣大費周章啊,那裕仁來草山住了幾天,有沒有洗溫泉?」女兒對天皇的旅行產生了興趣。

  「嘿嘿!只停留了兩個小時,吃個中餐就走了,可能也沒有洗溫泉,不過,倒是發生一件有趣的事,就是身為業餘生物愛好者的裕仁,在當時發現餐桌上一盆葉子形狀長得很奇特的植物,開著深紫色的花,結果問了知事、總督和總務長等都不知道,後來,吃完飯後,高田知事趁裕仁休息時趕緊召來當地居民一問,才知道這植物叫『八角蓮』,可以治療蛇毒,是生長在草山和七星山一帶的野生植物。從此以後,八角蓮在草山就聲名大噪,人人都認得了。」

  「現在還有嗎?」女兒問。

  「在步道旁好像絕跡了,不過,少數溪谷附近的森林還有。」

  「裕仁來台灣一躺就這麼威風,他大概很得意吧!」女兒說。

  「其實,裕仁當時可能還想著:我還不太願意來呢!裕仁回日本一個半月後發表的談話裡,只提到了一句:『台灣特產的水果木瓜非常好吃。』這就是裕仁對台灣的印象。」

  「既然他不想來,又幹嘛要來呢?」女兒問。

  「當一個人擁有無上的權力時,許多要藉他賜與權力的人自然要想盡一切辦法巴結他了,所以,當時的台灣總督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邀皇太子訪台。」

  「可是,為什麼不一佔領台灣就邀皇太子來宣揚日本的國威呢?而要在佔領台灣二十八年後才來?」女兒問。

  「日本領台初期,台灣各地的反抗力量四起,到處都有不願被日本統治的各種組織,但在日本軍警強大的武力鎮壓和懷柔的兩手策略下,逐漸敉平各地的亂事,一九一二年,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佐馬太將日警的控制力量伸入台灣的高山中央後,逐漸控制台灣全局,在討伐太魯閣蕃告一段落後,回到日本覲見天皇邀功,就曾提出要求,希望當時的皇太子,即後來的大正天皇能到台灣訪問,好看看他治理台灣這塊殖民地的成果,也得到應允,不過,明治天皇於當年七月駕崩,大正天皇即位,訪台的事就不了了之了。後來,從一九二一年起,當時的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積極邀請皇太子裕仁訪台,直到一九二三年第三次奏請,裕仁才答應訪台。」

  「那台灣當時人民的反應呢?」女兒問。

  「當時的奉迎事業在總督府全力主導下,各地當然都轟轟烈烈的展開,甚至有『三百年來空前盛事,全島人民無上光榮』的說法。然而,對於一般的百姓來說,在那種君權至上的時代裡,唯一能作的事大概也只是仰望罷!如果能見到皇太子一面,也算是無上的榮耀了。這就是君主時代的社會價值啊!人人崇拜權威。今天我們看起來好像很可笑,可是,卻是歷史中冷酷的事實。」

  「作天皇真好,可以享受權力的滋味!」女兒說。

  「就是人人都想當皇帝,歷史上才會有那麼多的戰亂和改朝換代,到頭來,受害的還是人民。」

  「你看,裕仁一來一去才停留兩個小時,卻要台灣那麼多人為他作那麼多事,這不是很荒唐嗎?」女兒不解。

  「來過之後的影響還更大,當年,為紀念皇太子裕仁訪台,台灣總督府還提出了一個『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紀念事業調查委員會』,負責審議府下各局提出的九十幾件紀念事業的提案,後來採行了三件。裕仁曾到訪的許多地方也都爭相豎起了紀念行啟的石碑。」

  「什麼是『行啟』呢?」女兒問。

  「照日本皇室的稱謂,『行啟』就是指皇太子或皇后出巡、旅行或訪問,天皇出巡叫行幸。」

  站在充滿外來政權勢力宰制的歷史現場,附近優美的山林風光和清新的空氣仍讓人深深感受到這塊土地本質上的美好。

[環境政策]全球經濟衰退可能使環保運動雪上加霜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1-10-16 (ENS)- 上個月美國遭恐怖攻擊之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現象,歐盟執委會環境事務委員Margot Wallstrom對此提出她的憂慮。她認為這可能會導致環境議題將被排除在全球議程之外。

[環境政策]北歐海洋環境問題獲得官方的注意 --﹥

  瑞典,古騰堡,2001-10-16 (ENS)- 瑞典環境部長拉森建議,瑞典最快可在2003年主辦一場跨政府的部長級會議。這場會議的目的在於,針對輻射污染、海邊零散的垃圾堆、及海運所造成的油污染,找出方法降低它們對北歐沿岸社區所造成的環境影響。

[環境政策]美國溪港國家實驗室之環境管理系統 達到國際標準 --﹥

  美國,紐約州,阿普敦,2001-10-16 (ENS)- 美國能源部的溪港國家實驗室整體完成ISO 14001註冊,同時它在美國所有國家實驗室當中,首先完成這種獨立客觀的環境管理系統之註冊。

[環境政策]世界糧食高峰會議因動盪不安的全球局勢計劃延期 --﹥

  義大利,羅馬,2001-10-16 (ENS)- 「世界糧食日」的各項活動今天在150多個國家同步舉行,但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秘書長狄伍夫自羅馬的總部辦公室表示,他正在尋求機會延後原定下個月召開的世界糧食高峰會;預計屆時將有超過100名的國家領袖參加這次的高峰會。

[土地及水文]消失中的Dojran 湖 --﹥

記者 Natasha Dokovska 報導

  馬其頓共和國,史高比耶,2001-10-16 (ENS)- 跨越馬其頓和希臘兩國國境,位於馬其頓共和國東南方的Dojran 湖正逐漸乾涸。該區域現正面臨一場嚴重的乾旱,Dojran 湖水也逐漸蒸發中;然而,包括馬其頓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機構間,及馬其頓與希臘政府間,都尚未就此共同採取行動,這都使得整體情況愈加惡化。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9 --﹥

  • [生活環境]仁武竹後國小空污 師生以電子郵件向縣長求援 (高縣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縣議員指東漢邦公司銅污泥污染 可能波及兩品牌牛奶 (楊梅 聯合報)

  • [環境政策]茄苳溪長期受工業區污染 興建攔壩之議未被採納 (新竹縣 東森新聞報)

  • [環境政策]毗連農地 變更為工業用地? (台灣 民生報)

  • [環境政策]士林區六之六保護區變更為住宅區 環評觸礁 (北市 聯合報)

  • [生態保育]山美社區致力[魚固]魚保育 獲第一屆玉山文化獎 (阿里山鄉 東森新聞報)

  • [土地及水文]治水規劃 擬指定公園設滯洪池 (宜蘭縣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台塑挖堤建電塔 溪洲鄉民擔心會堤防被挖空 提出陳情 (彰化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養豬戶拆豬舍 趁機採砂販售 (旗山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9 --﹥

  • [環境政策]50年來北京城市規劃首次對百姓展示 (北京 北京晨報)

  • [生態保育]湖北巴東原始森林自98年至2000年間遭砍伐 金絲猴生存環境受破壞 (湖北 法制日報)

  • [生態保育]野生動物園動物傷人事件 讓動物蒙受冤屈 (武漢、中國 人民網)

  • [生態保育]韶關警方日前查獲非法販賣大熊貓皮 (粵北 中新社)

  • [生態保育]廚房搶救野生動物刻不容緩 (廣東省 人民日報)

  • [土地及水文]江蘇出現罕見秋旱 水利部門稱宣佈三湖一庫嚴重缺水 (南京 人民日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6 --﹥

  • [生活環境]提昇隔熱材料效率的研究獲得經費支持

  • [生活環境]科學家研發出可防止表面滋長細菌的玻璃

  • [環境政策]賓州州政府公佈下一年度綠色計劃

  • [能源議題]利益衝突使得FFTF核反應爐重新啟用的環評喪失可信度

  • [能源議題]公私營機構合作推廣「氣電共生」

  • [能源議題]環保署:改變一盞照明 就能改善能源利用現況

  • [生態保育]植物病理科學家支持生物科技

  • [生態保育]公聽會將討論獵殺北極區輕型雁的計劃

  • [其他]近日曾到過ABC新聞大樓的一名嬰孩也感染了炭疽病

  • [其他]抗黴菌基因成為維護巧克力市場供應的關鍵

[環境關懷事件]三一九鄉文化資產向前行,不行! --﹥

作者:蔡紹斌

  二十年前,正當我準備大學重考的緊要關頭,也是我密集閱讀高希均先生「迷思中的沈思」、「天下那有吃的午餐」及「開放的觀念」等著作的時候,後來高先生創辦天下雜誌,深入發掘並報導許多台灣值得驕傲,卻少有人知的成就,這一切報導不知感動、激勵了多少的年輕人,讓當時的社會隱隱的有一股向上提升的力量,為了希望能出現在天下雜誌的報導中,大家好像都變得更努力了,因為那代表著一種正面的肯定與光榮;創刊二十年後,天下以「三一九鄉向前行」四本專刊,深入淺出的為台灣三一九個鄉鎮做了一個初步的介紹,這樣一件原本是政府應該、且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好的一件整合性的基礎工作,最後卻還是要等到天下雜誌成立二十週年時,由天下動員其所屬人員全心投入,再以特刊的報導方式呈現在國人眼前,讓人不禁為我們政府的做為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二十年前,老師就告訴我們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台灣規範土地開發的法規,由下而上有管理都市土地的都市計畫法,管理非都市土地及規劃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區域發展的區域計畫法,但位階最高的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卻僅有計畫而無法!」二十年後的今天,這塊土地雖然遭到長期不當的開發利用與摧殘,造成檳榔滿山谷,土石橫流,垃圾無處去,污水到處流,大小馬路任意開,環境急速惡化,但有關國土綜合開發依然只是個沒有法律位階的「計畫」,為什麼我們政府對於基礎性的工作,總是無法也無心投入,甚至刻意的忽視呢?

  二十年前成立中央級的文化建設主管單位文建會,隨後在七十一年公佈文化資產保存法,這期間相關的文化資產研究調查報告無數,研習、研討會無數,出國考察也無數,可是至今除了國家一、二、三級古蹟之外,我們仍然看不到一份較為完整且普遍性的文化資產調查報告;但如果要記錄文化資產的破壞實況,隨便一舉,由南到北就有高雄中學大禮堂因為學校要擴建而被拆除,台灣第一街的台南市延平街因為社區發展被拆,嘉義稅務出張所在許多地方人士及學者專家的極力呼籲保存聲中也要被拆,虎尾因為仁愛路要拓寬,所以沿線有歷史的建築無一倖免,台中縣文化局蓋在清水考古遺址的上方,在全國民眾的矚目下,苗栗縣五穀宮還是在縣政府的坐視下讓廟方給拆了,台北市的四四南眷村在保存聲中消失了,二十年來沒被拆的文化資產就只剩文建會了。

  而在文建會成立二十年,在縣市政府大量成立文化中心以至文化局,在八十四年開始進行社區總體營造之後,推動文化資產最基礎、最有用也最急迫的「文化資產白皮書」調查研究工作,全省二十一縣市、三百一十九個鄉鎮,沒有一個能交出一份較為像樣且完整的報告書,而其所持的無非都是無專責人員及專業素養等似是而非的理由,但像是「文化資產博覽會」及「認識古蹟日」等活動卻依然如火如荼的在進行著,地方最基層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也依然是一片慘白!

  若以同樣是在二十年前開始推動的生態保育工作而言,人家已經從最早「單一物種」的保育,到後來體認到「棲息地」保育才是保存物種的根本之道,今天為了在現實社會中落實保育的需求,更大力倡導「生態工法」的觀念及做法;反觀我們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卻仍停留在為「單一建築」的保存而奮戰,至於如何建立等同文化資產棲息地的「歷史空間」觀念至今沒被提起過,就此觀之,即使有文化資產年的系列活動撐著,三一九鄉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要向前行的可能性,最後仍恐將因各地文化資產基礎資料的極度缺乏,再度淪為一個口號,只重活動的文化資產年,還是不行的!

[黑潮觀點]解說海洋 --﹥

作者:廖鴻基

  船隻邁浪離開碼頭,搖搖晃晃的賞鯨船甲板上,我拿起麥克風告訴大家:「我們將要拜訪海洋及海洋裡的各種生命……」

  無論風浪如何、無論鯨況如何,我的工作就是要為一船的賞鯨遊客們解說海洋。從事海上解說工作至今已三年多,我漸漸覺得,以人的有限和渺小要來解說海洋,的確是有些自不量力。但每年夏天一到,出海解說一直是我這個季節的主要工作之一。

  海上解說工作並不輕鬆,風吹、日曬及船行顛簸……這些只是海上解說工作的基本考驗,我覺得難度最大的是,如何透過恰當的解說,將我心底的海洋介紹給形形色色來自各地的遊客們。

  賞鯨活動包括行前解說一趟大約三個小時,賞鯨船出航後,即使鯨況不錯鯨豚出沒頻繁,在整個線狀的航程中鯨豚出現所佔的時間也只不過是點狀呈現而已。當鯨豚出現在舷邊,一般遊客們的情緒多少都會受到這群活潑亮麗優游自在的海洋生命所感染,這時的解說工作只是順水推舟,在鯨豚的穿梭間加些知識性、資料性或經驗性的傳說便能圓場。但是,一如海洋神祕多變的面貌,當海上鯨豚蹤影稀疏或久久找不著牠們時,航行的感覺就會變得無度漫長。這時,就是考驗解說員解說能耐的時刻。海洋是寬廣的,若海上解說只偏重在鯨豚解說,那這個航程的大半時間都將會陷溺在枯候無聊的情況下。

  我總是覺得,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國,而台灣大多數人和海洋的深遠隔閡是詭異和不當的--沒有機會接觸、沒有機會認識及沒有機會關懷--因而,我們到處看得到粗暴濫用海域資源的情形,台灣雖然靠海,但我們缺少海洋文化,因而,我們並不懂得如何來消費海洋。為了突破台灣長久陸封的意識形態,我們將賞鯨活動視為台灣難得的海洋生態教室,透過恰當的解說,每年超過十萬人次的賞鯨遊客將有可能成為海洋的種子在台灣陸地上萌芽。

  一九九七年夏天,我第一次上賞鯨船擔任解說工作。那年,我帶著筆記本上船,對於並不擅長於使用語言的我來說,我必須藉由提醒來為遊客們介紹海洋。

  三年多來我深刻覺得,解說海洋是一門無底深奧的領域,我一路摸索、學習及思考,解說的範疇、語調、節奏、甚至必要的留白……我覺得一場海上解說等同於一場創作……美感的豐盈、素材的寬廣、主軸的明確、結構的嚴謹、節奏的合理等等,均是解說要感動人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常常覺得,賞鯨船上需要的不是鯨豚解說員,而是海洋解說員。況且,解說的精義並不單單只是知識的傳遞,最重要的是情義的感染,將解說員對海洋的情感恰當地媒介給大多數遊客們感受。

  我們每年辦海洋解說員訓練,室內課只是獲得基礎知識的過程之一,我們安排學員們長時間在海上實習。我們認為沒有充分的海上經驗,就不會有機會發覺及沉澱自己對海洋的感覺與感情,當然,也就不具備解說海洋的實力。畢竟我們解說的是無限寬廣的海洋。

  船隻回航進港,我拿起麥克風告訴大家:「短短三個小時的行程,我們拜訪海洋,我們接觸在船舷邊經過的各種海洋生命,牠們填滿我們的心胸,牠們都會成為我們海上的朋友;上岸後,我們將會夢見海洋,將會想念這些海洋朋友們;透過接觸及認識,也請大家一起來關心我們的海洋。」(本文原刊載於2001.7.14聯合報/聯合副刊)

[徵求]徵人 --﹥

 1.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誠徵執行企劃人才一名
  工作內容:溼地經營
 2. 綠色資源人文保護協會誠徵執行企劃人才一名
  工作內容:廚餘回收專案

  待遇:學士25,000元、碩士33,000元 (含勞健保、可面議)
  條件:可以長期居住彰化,熱心公益、具使命感、上進學習
     、有志從事環境保護工作者佳。
  聯絡:林世賢醫師 電話: 04-7230153
  E-mail: w9852709@ms26.hinet.net

 (請檢附履歷、自傳等,並註明「應徵執行企劃--轉林醫師」即可)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