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葉春良 話說大哥和二哥被狼吃了之後,豬小弟非常惶恐,所幸堅固的房子讓他不被狼吃了,這個傳統一直讓豬的子孫們謹記在心。當然,聰明的豬小弟的子孫們也非常的爭氣,遺傳著聰明的智慧,發展了兩項武器,叫「科技」與「文明」,同時將很多的房子聚集起來,建立一個叫「城市」的地方,藉此更可遠離了狼的侵害。聰明的豬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房子,在裡面添加很多很多的功能,好讓自己整天待在裡面。聰明的豬子孫們為了報復遠祖被吃,甚至將狼的子孫趕盡殺絕,讓狼以後看見豬就躲的遠遠的。 就在豬快要統治這個世界的時候,有一天一群豬在一個熱帶地區發現了一個島,上面住著「人」的動物,人稱這個島為「人之島」,在他們發現這個島的同時,很驚訝的發現這個島的人居然也蠻有智慧的,但是,當豬發現人是住草房的時候,就覺得人還是不如豬的,於是覺得應該幫助人。為了要幫助人,他們覺得這個島應該改個名字,當豬發現這個島上的花很漂亮時,決定將島改名叫「花花島」。 「喂!你們不怕被狼吃掉嗎?」這群豬就跟人說。 「狼?狼是什麼東西?」人說。 「不管啦,你們住草房,一定會被狼吃掉啦,從今天起,你們要住石頭房子。」 「要我們不住勒?」 「那我們就要把你關到石頭房子裡。」 「我們不要...」人還沒說完。 「把這些人關到石頭房子去!」豬長官下令! 於是人就被關了,豬長官還下令,在關人的同時,把人的草房拆了。 石頭房的燥熱的確讓人受不了,人只好跟豬投降了,沒想到,草房沒了,石頭房平常也住不下去,很多人開始乾脆在石頭房子上蓋草房,當豬長官蒞臨時,人便向豬解釋說:「狼沒辦法攻擊我們,因為狼沒辦法從樓下把樓上的草房吹走的。」這個答案讓豬也無話可說。人終究覺得,石頭房給豬住沒有關係,人還是應該要住草房。這個想法讓豬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都不怕狼呢? 過了很久一段時間,豬終於瞭解,原來有很多地方是沒有狼的,不需要把狼的故事硬是跟人說明白,似乎也在冥冥之中有所安排,當初豬所蓋的石頭房子,因為是用海砂做的,不是豬所平常常用的,過了這些時間,自動就壞掉了,於是人還是快快樂樂的住回草房。只是,豬來這個島時,還是沒法子住在草房裡,因為,豬還是很害怕狼來了。 作者:孟琬瑜 好像剛過了清明節 就已經來到了春夏之交 週日下午 我們流連在新竹南港的海邊上散步 "美~ 歸哩!" 海風將沙子輕輕捲起 濛濛地貼在沙灘表面上頭奔走作畫 天色越暗 環頸
銀杏原產於中國大陸和日本,屬落葉大喬木,樹型優美,常種於寺廟內,在醫藥方面則可做中藥材。老樹所在的開山院,建於日治時期的大正十五年,係為禪寺第一位住持本圓法師傳頌佛法和清修之處。有著特殊日本殖民風味的開山院,多年前由於屋頂破損,於民國76年重修,不過院內的老樹歷經百年滄桑,依然屹立不搖。 屬古老植物的銀杏,目前已無純林生長於野外,而今日所看到的銀杏,大多拜廟宇之賜而得以保留下來的。在台灣,銀杏分布相當的稀少,多是日本人所引進,觀音山這棵銀杏顯得相當的珍貴,雖然開山院目前仍未開放,但在鐵門外依舊可看到那高大的樹型。不過現今老樹樹幹遭蟲蛀得嚴重,一部份已蛀成中空,令人為老樹擔憂。
本文摘錄【老樹巡禮-台北縣珍貴樹木】 http://www.csnp.org.tw/ 作者:賈福相 這三件小故事都沒有牽扯到文化的大問題,只是一些生活中的噪音。到今天仍是清清楚楚,每次想起.還會心痛,比我記憶中那些公民課上的四維八德要強烈得多了。 前幾天,在一個盛大的雞尾酒會上,我們剛退休的副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他所有對人處世的智慧都是從甫格麥(Fulghum)的一本小書上讀來的。 麥氏告訴我們,智慧不是在研究院的山峰上,而是在簡單的幼稚園裏:要分享,要公平。把撿到的東西放回原處,清理自己的垃圾,不要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對傷害到的人道歉,吃飯前要洗手。生活要平衡--學一些、想一些,每天畫、唱、舞、玩、工作一些,睡點午覺.出門時注意車輛交通。記得杯中的那棵發芽的小種子嗎?根向下,芽向上,無人知道為什麼.但我們都如此。 第二天,妻子替我買了麥氏那本「我所要知道的都是從幼稚園學來的」書,到今天我還在讀。 要有文化,就要處理這些每日生活中發生的小小噪音。自掃門前雪、明知故犯、天真的無知,都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生活的優良態度最好是在家中、幼稚園和小學裏養成,中學、大學再去作已經是事倍功半了。 慈善機關、社會團體和各級政府要花錢、花心思鼓勵一些幼稚園和小學的活動,特別是那些老師們,這些活動可以是:街道清潔隊、溪流清潔隊、自然保護俱樂部、作文比賽、辯論會、歌舞、話劇等等,兒童有了興趣後,他們就帶回家去,教育他們的父母、祖父母和兄弟姊妹,這樣傳播下去,說不定會形成一種社會的風尚。濤濤海潮,鏗鏘而澎湃,把一些「不文化」的小小噪音沖洗一下。 這並非不贊成立法。交通法、人權法、私有財產保護法、納稅法、污染法……還是要立的。法律控制人們的行為。教育,尤其是幼年教育,才可以培養「愛」心和「善」心。社會上如果大多數人相愛為善,就會奠定文化的基礎,在這種社會中,聰明才智才可以自由發展,天才的創造是燦爛文化的根源。 邁一小步吧!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一所幼稚園,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去,終究會走出一條有文化風景的路,歷史是很有耐心的。 【文章連載】▲文化噪音中邁一小步 (上) (下)
★[本會訊息]「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開放訂閱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