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哨兵 五月雪白的油桐花,加上滿山的螢火蟲及整片的薰衣草,是今年夏日新社、東勢及苗栗等地山區最佳生態觀光休憩的賣點,沒有油桐、螢火蟲及薰衣草的清水該怎麼辦呢? 黃昏西邊的晚霞光芒很美,約七點鐘天剛黑時西邊出現的那顆亮星,叫金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如果男女朋友以此金星的出現互相提醒對方記得自己,是很浪漫的一個約定,不是嗎? 一期稻作慢慢長大了,早上的太陽及夕陽下稻田的翠綠,是所謂的綠油油景觀,禾本科的稻子,平行脈的單子葉片,隨風擺盪,是今年乾旱季節的美景,還有任何一種樹冠上方藍藍的天空,只想提醒各位朋友,這樣的藍天越來越不易見到了! 滿山相思樹黃色粉撲狀的花,說明相思是屬於含羞草科的樹木,此外,現在的高美溼地,大安水蓑衣雖然快死光了,但雲林莞草正茁壯中,綿延整片靠堤防的溼地,在這樣的溼地上,有鳥ㄛ。 烈日下,走出戶外不吹冷氣,走出車外不吹冷氣,太陽的威力讓騎單車的我苦尋樹蔭,偏偏沒有一個十字路口種有樹木,在山區遊走的騎士,因為火燒山加上農民辛勤的耕作,也讓我找不到樹蔭可以暫時歇息,靠著雙腳在戶外行走,你會知道我們的環境需要什麼,也會比較容易了解我到底在說些什麼。
從前這個小村莊四周是綠油油的田野,居民則以務農為生,但隨著時間的浪潮,石子路開始舖上柏油、一棟棟的鐵皮屋搭了起來、茄苳旁的小溪也變成水泥渠道,從前的記憶慢慢被文明所淹沒,只剩下這棵老茄苳和幾棟舊房子,成為往日唯一的記憶。居民回憶起當年,茄苳樹旁是一條清澈的小溪,出入時還是靠踩著小溪的石頭才能進出,而原本地勢較低窪的對岸,也因人口不斷的增多,土地慢慢被填高以興建更多的房子。 居民表示,每年的春天,都會有烏秋(大捲尾)定時飛到老茄苳上,為村莊捎來春天的信息;但另一方面,令人痛心的是,竟有少數人到此地,把老茄苳的樹皮一層層刮下,以做為中藥;另外在樹下,一堆堆的垃圾,實在讓人感嘆民眾的公德心;而原本盤根錯節的樹根,也因柏油的舖設而被覆蓋住,老樹的生存權似乎一點一點被剝奪了。
本文摘錄【老樹巡禮-台北縣珍貴樹木】 http://www.csnp.org.tw/ 作者:賈福相 大部分海葵都是把精子和卵子由嘴中排出來,在海水中受精.發育成一個個小小的幼蟲,再回到海底變成海葵。而我之所以特別被這種海葵吸引,是因為它們特殊的胎生現象。 我的博士論文是研究一種海星的胚胎,畢業後發表的論文也都是有關海星的生殖。 所以海洋生物學界就把我列成海星專家。事實上,除去海星外,我對海葵的知識並不比教科書上的多些。直到有一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我與海葵結下了不解之緣。到今天我發表的海葵論文比對海星的研究還多些。 在新堡的時候,我每月至少要去海邊作實地調查兩次(低潮期)。我調查的對象,是一座沉船骨骸附近的海星族群。有一次調查完畢後實在大累了,預備坐下來抽支菸,但是石頭太滑,一不小心摔倒在水窪裏,右手剛好壓到一隻海葵,把它壓破了。若干紅色的淚珠灑在我身上。當時真的又好氣又好笑,對那隻被壓碎的海葵感到深深抱歉。仔細看了一下,那些紅色淚珠卻原來是幾隻年輕的海葵從母體中被擠飛了出來。我又用身邊的小刀解剖了七隻海葵,而每一隻都懷了孕,每一個肚子裏都有三、五隻小海葵。 對於一個學胚胎的人,這是一個莫大的驚喜。我於是想到一連串的問題:這些住在母親肚中的小海葵怎麼能抗拒被消化掉呢?海葵應該雌雄異體,那麼為什麼我解剖的海葵每隻都懷了孕呢?怎麼樣受精?每年有固定的產期嗎?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開始閱讀有關海葵的文獻,也開始作有系統的研究。在這種時候,真是「發憤忘食,不知老之將至」了。 奈索爾來訪的時候,我已經對海葵作了一年多的研究了。他原是來與我約談去加拿大任教的事,但卻對我杯中的海葵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印象也最深刻。他打電話到加拿大告訴了他系中同仁們我的海葵工作,結果反而一點也不提我對海星生殖上的研究。後來他在倫敦的朋友柴甫曼教授家中剛好碰到一位博士生瑪克.若斯竹,也正在作這種海葵的生殖生理。 瑪克遂到新堡來看我。當我們把研究資料攤在桌上的時候,我們都有種意外的喜悅。原來我們問的問題是相同的,而得到的答案也是相同的。兩個海葵族群相距三百里,卻有著相同的性生活。 我們花了五天的時間,合作了一篇論文。在這篇文章申,我們提出幾點大膽的結論,其中一點是與「養子」、「養女」或「繼父」、「繼母」的情形有關。我們當時的困惑是為什麼雄的海葵也會像雌的一樣懷孕呢?我們知道這些雄的並不是在中途變性,它們自始至終都是雄的,所以我們推論,雌的卵子在體內受精後,發育成幼蟲,媽媽就把幼蟲送出去。在海中漂流。幾週後,再沉落到海底,找尋繼母或繼父,鑽入它們體中。所以繼父母體中的胎兒不是自己的骨血。 我們的證據是,在海水中用浮游網過濾的結果,我們我到了幾隻幼蟲。 這篇文章發表後,引起國際同行們很大的興趣和辯論,而在同時,我也收到了奈索爾寄來的聘書。 離開新堡大學之前,我把杯中的葵花們釋放到潮間帶的水塘中。現在它們應該是二十多歲了,在文明的污染越來越嚴重的北海,不知它們可曾無恙?
★[本會訊息]我們資訊搜尋的功能加強囉 --﹥ 先前''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僅先提供我們所有環境新聞的資料搜尋功能。在這次週年特刊中,多位讀者皆建議加強資訊搜尋的功能。 基於最佳資源配置的考量,讓別人的努力發揮最大的效益,我們網站內的全文搜尋,目前已透過 Google 的強大功能來達成。 所以,現在除了新聞資料外,所有其他相關文章或專題、專欄的搜尋,都可透過電子報報頭上方的''資料檢索''連結,或者在網頁右上角的''資料檢索''連結進入囉。歡迎大家上來瞧瞧哩。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