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人文]從竹田火車站的保存現況看地方建築的價值 (下) --﹥ 作者:盧建銘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 例如,如果我們將大型船艦納入到歷史建築的項目中,在觀念上只是將建築「不可移動」的概念,轉變成也接納「可移動」的概念,或者是將「巨大形體的文物」看待為「建築物」而已,但是對於執行層面上的影響就有很大的改變,包括評審委員的組成結構、維修經費的規模及名目、保存及再利用的可行性、或者是評審觀念的改變,…也許未來的高雄市文化局或者是港務局要開會決定將那一個碼頭列為歷史建築,並且停泊了幾艘不同類型的船艦,而這些船艦或許扮演文化場所、博物館、抑或許是扮演一個小鄉鎮的角色。 歷史建築進行維護及使用及經營的過程,應該朝著都市整體性及社區性的方向發展,因此反應在事權結構上,或者是預算的結構上,應該是要有更多樣性的變化。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culture/2002/cu02062301.htm 山洞入口的斜對面,便是這棵老朴子,斜長在山坡地上,對面是一塊空地,剛好做為這裡住家養殖雞、鴨的一個場所。據一位居住在此地的老伯伯回憶,他小的時候這棵樹還沒有現在這麼大,推算起來,這棵樹的樹齡應只有約一百歲。這樣的年歲對於樹木來說似乎還算年輕,不過由於樹旁無遮蔽的關係,已有不少樹幹因強風吹襲而折斷。 本文摘錄【老樹巡禮-台北縣珍貴樹木】
http://www.csnp.org.tw/ 作者:賈福相 我們的社會和大學每天都有新的動向,而有幾種動向並不值得樂觀。這些可能是作學問的絆腳石。譬如說,很多事我們都只談表面,我們常常在講「質」和「優良」,但什麼是質、什麼是優良並不深追,於是這些字眼變成了毫無意義;另外一個趨向是千篇一律的「中庸」,這是反文化的。美國華盛頓大學前些年的校長赫里博士曾說:「教和學是美麗的,像苦痛、像笑聲,在最高潮的時候,會變相。」一九八四年,我也曾寫過一篇短文:「為混亂辯護」。兩個看法目的是一致的,一個大學一定要鼓勵百家爭鳴,在變相中、在混亂中,新的觀念、新的真理、新的學說才能誕生。老老實實地安定守法,千篇一律,只能跟隨,不能領導。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2/ch02062301.htm
小痞在幼稚園演話劇,全身蜘蛛裝上台表演。
「為什麼母雞的腿這麼短?」孩子問。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