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政策]106國領袖將參加高峰會 不包含美國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2002-07-30 (ENS)- 聯合國今天宣布,已有106個國家領袖正式表明將參加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聯合國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WSSD)。歐洲、俄羅斯、中國、加拿大與日本各國的領袖將會到場,惟美國白宮至今尚未表明布希總統屆時是否前往南非赴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3.asp ◆[環境政策]研究分析顯示:調整稅率結構即可保護地球 --﹥ 記者 Bernie Fischlowitz-Roberts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30 (ENS)- 許多國家已開始稅率調整措施,在降低所得稅的同時,對破壞環境的產品或活動調高課稅。就目前而言,這種稅率調整措施對世界各國政府稅收的影響不大,僅佔3%左右。然而,各國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稅率結構調整對環保目標的達成有其影響力。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2.asp ◆[環境政策]美國布希政府將乾淨天空法案提交國會審查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30 (ENS)- 美國布希政府一項以市場為基礎導向的發電廠空氣污染防制計畫──即所謂的「乾淨天空」法案,在昨天提交國會審查。不過最新的全國民調顯示,大部分受訪者並不認同這樣的政策走向,反而傾向延續現有「清淨空氣法案」中的強制性污染排放減量等管制機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7.asp ◆[生態保育]美國長葉松林將成為保育地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2002-07-30 (ENS)- 設立於紐約市的「綠樹基金會」(Greentree Foundation)昨天表示,全世界最後幾片長葉松林之一,即日起將由「自然保育組織」經營,且最終將由該組織所擁有。綠樹基金會為一私人基金會,其創辦人惠特妮女士決定將喬治亞州5,200英畝的綠樹林交由自然保育組織經營,這片林地為該區(美國東南部)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私人產業。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6.asp
環境資訊協會 高英勛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高英勛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9.asp ■[環境的未來]聯合國:每天有數千名兒童死於污染 (上)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2002年5月10日(ENS)-由三個聯合國機構於週四(5/8)發表的新研究結論指出,全世界每天有約5,500位兒童死於因污染的水、空氣與食物所導致的疾病。在這份報導中,詳細描述了環境惡化對這群地球上最脆弱居民的致命威脅。 數百名兒童在週三的保護兒童權力遊行活動中走過曼哈頓的街道,其中的訴求包括兒童擁有乾淨環境的權力。(攝影:唐納•迪西薩,版權歸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在這篇「環境對健康的衝擊:新千禧年的兒童」報告中指出,環境中的病菌污染造成兩大引起兒童死亡的主因:腹瀉與急性呼吸道感染。 報告中點出,雖然過去十年來兒童福利與環境都有所改善,但是每天依然有數千名兒童死於與環境污染相關的疾病。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執行主席貝拉米(Carol Bellamy)說:說:「過去十年來我們有長足的進步,今日的兒童更健康,也有更乾淨的水。」
但是她補充:「但是令人不安的事實顯示,我們幾乎還沒有開始處理一些主要的問題。有太多的兒童,只要有乾淨的水和衛生設備可用,即可避免死於疾病。」 這份厚達140頁的報告是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完成的。為期三天的聯合國大會在週三(5/7)於紐約舉行,其中特別的議題是「兒童」,而這份報告就在大會中發表。 超過60位以上的國家或政府領導人與170位各國代表參與此會,目標是將兒童置於目前工作的首位,並且投入更多在兒童所需要的社會服務上。其中的目標之一就是更多家庭能夠有衛生下水道,並且有能力取得乾淨的飲用水。 在這份聯合國的報告中,指出許多環境問題直接影響兒童,像是大量的有毒化學物質與環境資源的枯竭。例如環境中的鉛(大部分由燃燒含鉛汽油引起),會造成兒童永久的神經與發育障礙。 兒童論壇的一位女童代表。(攝影:蘇珊•馬其斯,版權歸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數百萬名兒童在田地裡工作,暴露在高危險的農藥中。報告中警示:兒童在全球的環境問題中也顯得特別脆弱,例如氣候變遷的衝擊、臭氧層稀薄化和全球生物多樣性減少。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05-10-06.asp 十年一度的地球高峰會,即將於今年8月正式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展開,而台灣的NGO團體也正努力地爭取與會資格。在此同時,開始有人注意到這些相關訊息,並針對此次NGO團體與政府機關單位共同前往參與南非地球高峰會一事,提出不同的思索方向以及創造出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討論空間。 相信各位讀者都還記得從上星期開始,在環境資訊電子報中陸續出現的[南非地球高峰會專欄],以及各種相關的文章。為了讓各位讀者能有系統的認識,即日起,我們將在南非地球高峰會的會前以及會議期間,為大家提供不同的[南非地球高峰會專欄]。 敬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教。謝謝! ▲[南非地球高峰會]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一) --﹥ 作者:王俊秀 (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宇宙船地球號的啟航(1992/6/1) 號稱自199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Human Habitat」會議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全球環保會議於1992年6月3日起展開,此會議有來自世界各地185個地區及國家的代表參加,共涵蓋三種層次:聯合國會員國的官方會議,又稱地球高峰會議(Earth Summit);其次為國會議員的論壇,以及一萬團體共有三萬人的NGO(非政府組織)民間代表參與的全球論壇 (Global Forum)。國內來的參與者估計有40人以上,除了有三張國會議員論壇的請帖或參加證外,大部份的與會者(包括政府各部門代表一團及民間環保團體及學者一團)皆參與全球論壇。 宇宙船地球號的概念在互動頻繁、世界變小的情況下再加上「污染沒有國界」的衝擊逐漸形成,具體的行動例如CFCs的蒙特婁公約卻又因政治因素而打了折扣。另一方面污染製造的速度遠快過於防治的速度,依照「生態學最小法則」:時間變成了稀有元素,「我們同在一艘船上」的共識被迫形成,這中間我們看到了環境與發展問的各種矛頓與衝突,例如南北對峙,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中污染製造者常是政權擁有者的同義語,因此民間力量的展現當然更形重要。換言之,NGO的影響力正日漸形成壯大,民間力量就是制衡的力量,它會變成壓力或助力則端賴各國政府的環保政策。 依照聯合國及NGO的主辦單位宣稱,本次會議如果不能達到某些效果,則準備「沈船」作業。因此更凸顯出這一次會議「生死存亡」的緊急性,宇宙地球號終於啟航了,「台灣小舟」又是如何因應呢?台灣民間代團英文稱為「Taiwan Environmental Coalition」由台北出發經過了25個小時的飛行,於當地時間5月30日早上8時半到達巴西里約熱內盧,特別在搭乘不同航空公司的過程中也感受到「我們同在一艘船上」的心情,身為主辦國的正式航線(Vairg)居然還設有很大一片的吸煙區,而製造煙霧者居然是我們自己的同胞一來自大陸的參加會議團體。一方面感嘆巴西政府主辦全世界最重要的環保會議時的「百疏一漏」,另一方面也感到兩岸交流中「環保」亦載舟亦覆舟的可能性。 作者:林明志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根據1996年統計資料提出2000生活行星報告,揭露自然資源消逝速度,發現全球在短短30年內已經喪失了三分之一的自然財富。全球人口5,744,872,401人,平均每人生態足跡為2.85面積單位,包括農地足跡0.69、牧地足跡0.31、森林足跡0.28、魚池足跡0.04、二氧化碳足跡1.41、建地足跡0.12。台灣人口21,471,448人,而平均每人生態足跡高達4.34面積單位,包括農地足跡1.28、牧地足跡1.08,森林足跡0.24、魚池足跡0.13、二氧化碳足跡1.60、建地足跡0.02。 全球1996當時平均每人生態承載力為2.18面積單位,扣除生態足跡2.85面積單位後,生態赤字為-0.67面積單位。而台灣平均每人生態承載力僅為0.20面積單位,扣除生態足跡4.34面積單位後,台灣呈現生態赤字高達-4.14面積單位,遠高於全球平均水準,比OECD國家的-3.80面積單位還高,顯示台灣人民對環境超限使用負荷之重。換句話說,台灣的生態承載力已經相當的低,即自然資本相當貧乏,而依賴進口絕大部分的境外生態承載力來支持台灣目前的生態足跡,不僅挪用了其他國家的生態資源,甚至挪用了下一世代的生態資源。 在台灣生態足跡的組成之中,組成比例最高的是二氧化碳足跡36.9%,其次為農地足跡29.5%。由此可知,台灣二氧化碳排放相當地高,反映國內高耗能產業所占比例偏高,應該儘速進行產業轉型,改用低碳或無碳能源,鼓勵低碳或無碳排放產業型態。另一方面,台灣偏低的生態承載力已經揭露自然資本面臨匱乏的危急狀況,如不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復原,台灣生態將會面臨不可回復的結局。除此之外,台灣平均每人消費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值亦高達3.42,在全球接受調查的152個國家中居第二位,反映國人對生態資源的過度消費,值得反省深思並採取因應行動。 國內關於台灣生態足跡的研究指出,1995年台灣平均每人生態足跡為4.18公頃,並呈現逐年擴張趨勢。以此推算,維持台灣人們生存約需台灣面積25倍的生產性地表面積。李永展與陳安琪的研究則指出,1997年台灣平均每人生態足跡為4.67公頃,超過全世界平均值(2.34公頃),也超過全球應有生態足跡大小的生態標竿(1.70公頃),而全台灣的總生態足跡為59,474,670公頃,相當於29.1倍的台灣面積。另外,陳春發的研究則顯示1994年台北都會區的生態足跡為43,600平方公里,意即台北都會區已經踐踏了超過其自身面積21倍的土地,顯示台北人正在超限利用資源,將會造成承載能力的耗竭與生命生存的威脅。 自1961年以來,伴隨人口激增,全球人類的生態足跡呈現攀升狀態,造成地球自然資本逐漸耗竭。直到1997年,至少攀升超過地球生態承載力的30%以上。同樣的,台灣在1970年代後期以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生態負荷壓力持續加重,生態耗損速率超過天然更新速率,嚴重損害台灣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人類超限使用大地資源,各地生態災難層出不窮,大地已經逐漸反撲人類。這些徵兆深深地提醒我們,人類不可盲目地追求經濟成長下去,人類還是需要照顧大地這位承載生命的母親。 生態足跡與生態赤字指標是21世紀的生態經濟新工具,讓我們可以追蹤國家、城市、家庭與個人的發展是否往可持續方向進展,讓我們可以深刻地了解到自然資源使用對地球的生態衝擊,進而改變生活方式以邁向永續未來。若國家、地區與城市能逐年監測承載能力與生態足跡,配合國民所得GNP 同步公佈,不僅可以瞭解經濟動態,還能掌握生態變遷。 藉此將自然保育與人類永續的理念落實於社會的整體運作與回饋機制,進一步提供人類社會未來出路的判斷標準與行動方向。 ●[徵求]環境資訊電子報徵儲備編輯 --﹥ 時 間:7月31日-8月15日 來吧,我們需要你! 你嗜新聞嗎?你關心環境嗎?你的眼睛總是不自主落在環境新聞上嗎?你的耳朵聽見環境議題總是特別尖嗎?你想做些什麼又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嗎? 環境資訊協會徵求電子報儲備編輯,性別年齡不拘,無經驗可,最重要的是一顆熱忱的心! ●[活動]懷愛心、走自然、看奇觀 --﹥ 時 間:8月10-14日(每日一梯次) 捷運,是大台北地區的交通命脈、也是許多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可知道在您所認為再熟悉也不過的景物之中隱藏著許多豐富的寶藏和秘密嗎?今年夏天,我們將告訴您淡水捷運『唭哩岸』站古老的部落傳奇、帶您探訪『北投』溫泉鄉動人的故事及走訪老街、也歡迎大家一同拜訪『關渡自然公園』--多姿多彩的生物圈與美景。 ★[本會訊息]「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 推薦:陳瑞賓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還記得十幾年前考上動物系的時候,原本自信滿滿的想著,等到上台自我介紹時,只要說出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一定會獲得大家熱切的歡迎。還在腦中勾勒著大家鼓掌的畫面時,第一位上去了…「我是北X女中某某班,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心裡想著,嗯,沒關係…。第二位上去了…「我也是北X女中,我是剛那位的隔壁班…」嗯,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接連二十幾位了,沒想到還是「我是XX高中,我也是第一志願考進動物系的」掌聲越來越稀疏,好像習以為常了…嗯,奇怪,怎麼這個冷門,又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的科系,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熱切的想讀呢?研究動物真的這麼吸引人嗎? 「動物開麥拉」專欄初次將介紹動物讀物-「動物勉強學堂」。作者張東君小姐正是這麼一位從小為了搶救床下的毛毛蟲不惜跟父母翻臉的動物小姐。雖然,場景搬到了日本京都大學,半夜拿著手電筒追蹤青蛙被情侶誤會追打、在公園林子裡被警察誤會成流浪漢、長腳的蛇…。想多了解研究動物的樂趣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嗎?敬請期待「動物勉強學堂」!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