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政策]聯合國出版生物多樣性地圖
描繪人類衝擊狀況 --﹥
英格蘭,劍橋,2002-08-01
(ENS)-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育監測中心」新發表的生物多樣性地圖顯示,地球植物種類正迅速消失,每2年即有一種重要藥材絕種。「世界生物多樣性地圖:21世紀地球生物資源現況」是第一個以地圖觀點呈現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狀況綜合報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1-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80101
◆[環境政策]遏止海岸線侵蝕
11個非洲國家團結合作 --﹥
法國,巴黎,2002-08-01
(ENS)- 根據11個非洲國家新發表的報告,非洲海岸線有一大部分正迅速後退當中。在象牙海岸殖民時期的首府Grand-Bassam,其濱海地區正面臨被大西洋吞沒的危險;而在奈及利亞,有幾處海岸線以每年30公尺(97英呎)的速度消失。在非洲國家準備提交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的報告中,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1-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80102
◆[生活環境]挪威郵輪公司污染海洋
美國政府處以罰鍰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01 (ENS)-
「挪威郵輪公司」(NCL)因違法將未經處理的廢水排入海中,被判以150萬美元的罰鍰與賠償金。這家全球第四大海運公司坦承,包含「SS
Norway」號在內至少有兩艘郵輪的紀錄手冊遭到竄改,以掩蓋他們直接將含油船底污水直接排入海中的事實。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1-07.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80103
◆[生態保育]3000英哩長途跋涉
宣揚美國自然淨土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01
(ENS)- 為了彰顯美國自然地區的重要性,本週有2組隊伍分走不同路線,計畫走遍美國各個公有地。隊伍成員包括一名消防員、二名教師、幾位野外活動愛好者、一名記者、一名合格護士、以及一位退休的海軍陸戰隊隊員。他們此行將沿途對社區與學生宣導志工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1-06.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801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6 --﹥
-
[環境政策]電鍍業盼成立專業區根留台灣。金屬表面處理業指出,國內環保單位在審核金屬表面處理、電鍍的工廠設立申請時,要求水污、空污的標準過高,造成工廠證照取得困難,在台灣生存不易,不得不出走外移;而散落在一般工業區內的部分合法業者也抱怨,常受社區民眾排斥,生產時受干擾,希望政府成立專業區,讓相關行業能根留台灣。
(台北 中網理財)
-
[環境政策]環保署執行相關計劃有專線可查 民眾不要上當。環保署最近接獲民眾陳訴,某環保研究協會藉協助環保署推動「河川整治」工作及管制水污染源,發函各事業單位想了解污廢水排放概況並拜訪,經查證,發現是不肖人士詐騙手法;環保署特別開闢查詢專線,若接獲任何想藉環保署名義執行任何計畫或先執行後報環保署核備的通知,可撥02-23117722查證。
(台北 東森新 聞網)
-
[生活環境]豪雨不斷
登革熱增溫 高雄縣市登革熱疫情,持續增溫。目前逼近650例,稽查人員疲於奔命,開單開到手軟,不過疫情還是居高不下。防疫人員指出,是因為豪雨不斷,積水怎麼清都清不完。民眾則抱怨,市區公家空地太多,根本就是政府在養蚊子。
(高雄 華視)
-
[土地與水文]屏東海洋污染應變小組啟動防傑達號污染海域巴拿馬籍貨輪「傑達號」。今天在屏東縣琉球鄉東方七浬處棄船,船上載有鋼鐵外,還有一百多噸油料,屏東縣政府海洋污染緊急應變小組立即啟動,並成立第一線指揮部,嚴密監控船隻,也要求船東中國大陸深圳達希船運公司處理,防止漏油污染。
(屏東 中央社)
-
[生態保育]阿美青年遺忘狩獵本能
隨著生態保育意識的高漲。阿美族人再也無法自由進入山區內,進行打獵的工作,如今也只能在河川或海岸邊捕魚,阿美族人善於山林狩獵本能,如今年青一代的阿美族也逐漸失去他們祖先所留傳下來狩獵與捕魚技能。
(花蓮 民視)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08-0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6 --﹥
-
[環境政策]廣東:一次性發泡餐具年內絕跡。國家經貿委有關負責人於深圳環保食具聯合推廣交流會上表示,要在年內全面禁止一次性發泡食具的生產。廣東省經貿委上月底發文表示,今年內我省所有生產一次性發泡食具的廠家要全部轉產或關閉。省經貿委還將設置舉報電話,並在媒體上公佈,讓全省人民共同監督一次性發泡食具的生產廠家。力求做到發現一家便轉產或關閉一家。另一方面,省經貿委還發出指示,相關的政府部門要派人到各有關生產企業中去,指導並幫助其完成有關的轉產工作,轉產不了的要關閉。
(廣東 今晚報)
-
[生態保育]瑤族發源地獲2億元生態旅遊投資。被公認為瑤族發源地的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日前獲得國家投入的2億元生態旅遊發展資金。金秀縣境內擁有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為了讓這一地區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中國國家林業局等部門投入了9115萬元自然保護區建設資金、9917萬元旅遊國債資金和1100多萬生態效益補償資金。
(南寧 新華社)
-
[生態保育]榆林60萬人為保生態移民安家。陜西榆林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人給大自然讓路,實行了移民政策。目前,定邊、靖邊南部白於山區的一些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的村莊有近萬人實行了"吊莊"移民。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先後有60萬群眾離開故土,在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的地方安了家。
(陜西 陜西日報)
-
[生態保育]中俄就聯合保護烏蘇裏江下游生態環境達成協定。中國黑龍江省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大赫黑契爾國家自然保護區共同聯合保護烏蘇裏江下游流域自然環境委員會,日前在中國撫遠縣城召開第一次會議。雙方就聯合保護烏蘇裏江下游流域自然環境達成了有關協定。
(北京 中新網)
-
[生物科技]食品專家提醒:不要盲目購買無標識轉基因。食品衛生部的食品專家5日提醒,對制造商不貼標識的轉基因產品,消費者不要急於購買;消費者如果吃了沒有貼標識的轉基因食品,可以向衛生、工商等部門舉報。
(北京 中新社)
-
[生活環境]海口八成裝修房間污染嚴重超標。海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最近對海口地區一些單位辦公室和個人住宅室內環境質量進行檢測表明,這些裝修完工10天至2年不等的房間,80%存在甲醛、氨、苯、氡氣等污染物濃度超標現象,其中,甲醛污染尤甚。
(海口 經濟日報)
-
[能源議題]中國首座商用核電站進入帶核運行狀態。中國和加拿大兩國合作建設的秦山核電三期工程一號機組核燃料首次裝料工作日前圓滿完成,標誌著中國首座商用重水堆核電站一號機組正式進入帶核運行狀態。
(秦山 華聲報)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08-06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1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1-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8-01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5 --﹥
-
[生態保育]南非:發現罕見喙鯨屍體
科學家展開研究。科學家在南非的海岸發現一隻喙鯨屍體。由於喙鯨罕為人知,人類對牠所知不多,因此科學家正展開研究,希望能多認識這種鯨。 (民視)
-
[生態保育]歐洲:逾2000隻海豹感染病毒死亡
從北歐蔓延到德國海域。一種致命病毒目前正侵襲歐洲地區的海豹,已經在北歐海域造成2000隻海豹死亡,並蔓延到德國北部。 (東森新聞網)
-
[生態保育]肯亞:肯亞象寶寶誤入陷阱
安理會收養。十四個月大的肯亞象寶寶柏拉,在半年前誤中盜獵者的陷阱,差點丟掉小命,還好被保育人員發現,目前在肯亞的一家野生動物基金會休養,健康狀況恢復良好。安理會這次是應英國駐聯合國大使建議,說非洲的野生動物,和當地的和平與安全同等重要,才決定收養象寶寶柏拉。 (民視)
-
[生物科技]南非:非洲視基因轉殖食物如洪水猛獸。聯合國糧食組織(World FoodProgram)表示,美國是全世界捐贈食物的最大宗國家,但是無法保證這些食物的基因沒有經過修改。然而,接受這些食物會影響貧窮國家在歐洲的市場。南非的激進份子要求暫緩五年輸入基因工程與專利食物。 (華文生技網)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環境的未來]聯合國:每天有數千名兒童死於污染 (下)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全球目前三分之一的疾病肇因於環境危險因子。其中40%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幼兒,而這些幼兒占全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營養不良,有一億五千萬名兒童因營養不良而造成免疫系統受損。
世界衛生組織主席布郎德蘭(Gro.Harlem
Brundtland)說:「人們在年紀小的時候最容易生病,這意味著兒童是人們反映不健康環境的重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多佛(Klaus Toefer)呼籲要採取跨國行動,他說:「我相信在國際議題中,與兒童有關的環境衛生事項應該提高份量,這可以經由聯合國大會和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的討論而達成。我們應該要體認到,瞭解兒童的權利與處理環境問題是能互相增強的目標。」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05-10-06.asp
摘要翻譯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51001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龐中培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全文:http://e-info.org.tw/issue/environ/2002/en02080601.htm
▲[動物開麥拉]一、二、三,動物開麥拉! --﹥
編輯室
『還記得十幾年前考上動物系的時候,原本自信滿滿的想著,等到上台自我介紹時,只要說出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一定會獲得大家熱切的歡迎。還在腦中勾勒著大家鼓掌的畫面時,第一位上去了…「我是北X女中某某班,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心裡想著,嗯,沒關係…。第二位上去了…「我也是北X女中,我是剛那位的隔壁班…」嗯,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接連二十幾位了,沒想到還是「我是XX高中,我也是第一志願考進動物系的」掌聲越來越稀疏,好像習以為常了…嗯,奇怪,怎麼這個冷門,又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的科系,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熱切的想讀呢?研究動物真的這麼吸引人嗎?』這是作者張東君在「動物勉強學堂」一書中,其中的一個章節。
[動物開麥拉],是環境資訊電子報的新專欄,也是協會首度與出版社合作,所規劃的單元。我們將從「動物勉強學堂」一書中選取12篇文章,並在3個月的時間裡,共同與各位讀者分享書中令人捧腹大笑的各式奇怪情節。
3個月後,環境資訊中心網站上將只有摘要文章,不再有全文。假如您看過之後,仍意猶未盡,那麼我們建議您可前往書局,自行購買;或是至購書網站。
如果您對於我們新設的專欄,有任何的意見,歡迎您隨時賜教。謝謝!
▲[動物開麥拉-動物勉強學堂]人和動物一家親 (上) --﹥
作者:張東君
一般來說,大家在說講座名時都習慣只說前面的部分,像是寄生蟲、微生物、生態、行為、人類等等。而在介紹講座的教授時,通常都會在教授的姓氏前面冠上講座名稱,只有川那部及日高因為非常出名,幾乎成為專有名詞,所以不在這個範圍內。
其實,他們也不在乎被稱作『生態的川那部』、『行為的日高』,可是其他講座的教授們就不是如此囉!特別是當教授的姓氏和研究對象湊在一起,簡直就像在做對聯,例如『寄生蟲的馬場』、『微生物的鬼塚』、『人類的土肥』。
出處:【動物勉強學堂】,皇冠出版社 http://www.crown.com.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books/animal/aes/ae02080602.htm
▲[南非地球高峰會]人物專訪-王俊秀 --﹥
撰文:江嘉萍
採訪:鄭百評、江嘉萍
10年地球高峰會在里約召開,當時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同時,也決定了10年後的永續發展高峰會的會議主軸。10年前在里約所召開的會議,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而10年後的今天,即將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永續發展高峰會卻吸引了全台NGO團體的目光。
王俊秀,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10年前曾參與里約地球高峰會盛會的學者之一;10年後,他將再度前往南非與會。對於10年前的里約之行,王俊秀教授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道,「當時地球的議題以及環境、生態的議題,台灣正在起步,當時的會議是去學習、取經的意味較強,因此並沒有提早做準備。共同前往參與盛會的人員約有20多名,並且分成兩個團體,一是政府代表,一是民間團體。那時也並沒有特地為了參與里約地球高峰會而著手準備資料,只將手邊既有的資料帶了過去。」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WSSD/2002/ws02080601.htm
▲[南非地球高峰會]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二) --﹥
作者:王俊秀 (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與巴西共舞(1992/6/2)
巴西最近被旅行業奉為「搶老外的天堂」,高峰會議及全球論壇參與者無不心裡怕怕,依據高峰會議Times(會議日報)的報導,里約市為了此次世界性會議,所有的警察重新組訓,並展開類似國內「一清專案」,以免因有搶劫而影響巴西的國際形象。
一位計程車司機更明白表示:希望每二年辦一次,里約才有新秩序、新道路及新設施。全球論壇所在地的佛朗明哥公園更是軍警林立,全力維護參加者的安全,而地球高峰會議的會場由於有131個國家的元首及總理光臨,更將會場及其周遭「割讓」給聯合國2個星期,由聯合國軍隊駐守並負責「衛戍」。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WSSD/2002/ws02080602.htm
●[活動]每週日例行賞蝶活動 --﹥
時 間:8月11日(日) 早上7:3
地 點:小粗坑
集 合:國立台灣博物館門口的銅牛前
主 辦: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02-28814006
台灣擁有豐富的蝴蝶資源,昔日,繽紛彩蝶漫天飛舞更贏得「蝴蝶王國」的美譽!炎炎夏日正是彩蝶仙子舞躍的季節,無論在蝴蝶種類或是數量上都精彩炫目,往往一趟賞蝶之旅可以觀察到三、四種以上的蝴蝶種類,為推廣民眾認識台灣得天獨厚的蝴蝶資源,並將自然教育及戶外休閒相結合,進而從中體認『蝴蝶是大自然的珍貴資產』,中華蝴蝶保育學會利用每個例假日安排解說義工帶領民眾到台北盆地近郊進行半天的「賞蝶活動」,藉由解說義工的引領,讓民眾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能有機會認識昆蟲世界中的美麗仙子-蝴蝶,經由實地認識自然生態環境裡彼此環環相扣的緊密關係之餘,更加體認環境保護之重要性。
中華蝴蝶保育學會周日賞蝶活動於每週日舉行,該活動為推廣蝴蝶生態保育之義務導覽活動,免費且無須事先報名!週日早上7:30,在台北市館前路國立台灣博物館門口的銅牛前集合,隨後由解說員帶領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當日賞蝶地點,請自備雙筒望遠鏡、圖鑑、筆記本、遮陽帽、雨具、車資及餐點飲水,活動約於中午原地解散。這樣一個知性的賞蝶半日之旅,極適合攜家帶眷參與!
詳情請參閱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
●[演講]設計自然 --﹥
時 間:8月13日-9月3日
地 點:台北市興隆路一段113號1樓
費 用:$1元
報 名:即日起至額滿截止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 02-29303193轉19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有關生態方面的藝術創作蔚為風潮。而如何將野花小草、樹木奇石幻化成各樣立體的、平面的藝術品呢?會很困難嗎?相信這是許多喜愛藝術的朋友的疑問。荒野保護協會將於91年8月13日起開辦「設計自然」系列課程,從生態藝術創作的概念,到素材選擇、繪畫創作等,一期四堂課,引領你進入生態藝術的殿堂。
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裡,藝術作品必須經過科班的學習,其實不然,每個人只要抓住一些基本技巧,加上自己的創意,都可能成為生態藝術創作者。荒野保護協會特別邀請擁有豐富生態藝術創作經驗,並曾獲時報廣告金篤獎佳作的黃一峰先生為喜愛生態藝術的朋友開辦「設計自然」系列課程。本課程共分四堂課,從概念建立,到構圖、選材、裱框、生態繪畫等介紹及實務操作,讓學員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可以開始進入生態藝術的領域。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334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