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哨兵 民眾對於山坡地的利用是先挖土石去賣, 再採計車收費的方式讓人填垃圾,最後再將這塊垃圾地皮賣掉,像這樣的做法, 一塊山坡地最少可以賺三次錢,而不管是挖、是填或是埋,一定會用到的工具就是怪手, 所以曾三番兩次在正式的會議場合提案以車牌的方式管理這些大型的施工機具, 也曾以機關名義行文建議,但結果都是「錄案存參」,翻成白話文就是先記錄下來、 存檔以供以後參考,怎麼樣,好聽吧?在公文用語中, 這其實等同「不可行的建議,打入冷宮伺候」!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2/na02081101.htm
先民們胼手胝足的將沃野變成一畦畦的良田,也因為對土地的情感,柑園一帶比其它的地區有著更多的百年老樹。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Otree/2002/Ot02081101.htm 作者:賈福相 母親說我八個月大的時候學會了走路,一歲大的時候學會了講話,但三歲以前的事我什麼也不記得。 而我生命中第一個三年的空白裏卻有一團活鮮的顏色,這團顏色不是想出來的,不是學來的,而是潛藏在血液深處,感覺出來的,雖然模糊,卻是那麼強烈。 顏色演變成了故事,伸展成了圖畫,在故事的圖畫中,二哥回家了,從學校放假回來,在村子東隅的羊腸小道上,在棗樹林的後面,一個小小的影子,越來越近,本來和我在一起的三哥和姊姊,丟下我,大叫大嚷地、匆匆地跑去迎接二哥。那時候我可能兩歲左右,剛學會了跑步,跑不穩、跑不快,只知道拚命的跑,也學著大吵大鬧,只想趕上三哥和姊姊。但是每跑幾步就摔一跤。摔倒了,臉在土裏,土在嘴裏,有種黏黏的腥味。牙齒隱隱作痛,很想抱怨一陣,很想痛哭一場,但又找不到藉口,於是爬起來又跑,又把臉摔到泥土裏……。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2/ch02081101.htm 有三隻蚊子在炫耀自己的飛行技術,臭蓋了半天,吵的面紅耳赤,都分不出個勝負,於是,他們決定各自「秀」一段。 英國蚊子首先發難只見牠飛向一隻青蛙,在牠附近轉了幾圈,回來時,只見青蛙的舌頭打了一個活結,他驕傲的說:「告訴你們!在我老家,若沒有這種功力,馬上就會完蛋的!」 美國蚊子冷笑兩聲:「哼!雕蟲小技,不足掛齒!」於是他飛向兩隻青蛙,在他們之間來回了幾次,回來時,兩隻青蛙的舌頭結成了一個死結,他臭屁的說:哼!在我老家,要這樣子才能生存! 中國蚊子不屑的答道:「開玩笑!在我們老家,沒見過這麼差的技術說!」英國及美國蚊子很不服氣的說:「講這樣!?你以為你有多大能耐啊?」 於是,中國蚊子就飛向一群青蛙,在其中穿梭了數趟,回來時,只見青蛙們的舌頭揪在一起,便成了一個「中國結」…… 某日阿芳下班,到公車站牌等車,轉身看見有一堆人正在擺水果。當下,她便心想,買些水果回家給媽媽吃好了,於是便走近攤販彎下腰問道:「老闆, 這水果怎麼賣?」 頓時間,氣氛沈默下來,約過十幾秒,其中一婦人幽幽說道:「小姐,我們是在拜拜啊……」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