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10-06 (全文版)

 
自然書寫 [自然書寫]如果你愛灰面鷲 十月請到滿州來
自然書訊 [自然書訊]綠色資本主義
老樹巡禮 [老樹巡禮]樹林-樂山里榕樹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幸運的賈 (上)
寓教於樂 [開懷篇]撒哈啦森林
本會訊息 「動物園家族電子報」開放訂閱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線上刷卡捐款

[自然書寫]如果你愛灰面鷲 十月請到滿州來 --﹥

作者:王誠之 (台灣猛禽研究會秘書長)

  屏東,滿州,里德橋,大多數人沒有聽過,更沒有走過。

  百餘年來,這座橋似乎是灰面鵟鷹的奈何橋,北來的群鷹歷經困難險阻通過此地時,都必須要再一次面臨獵人的弓箭、槍彈與陷阱,安然度過者才能夠繼續南下的旅程,到達更遙遠的度冬之島。

  1977年,台灣社會在日本鳥友的協助下,開始進行灰面鵟鷹的保育工作,阻止了每年數以萬計的標本外銷。那是台灣第一次針對特定物種所進行的保育運動,那是早在湖本的八色鳥、官田的水雉、望安的綠觿龜、七股的黑面琵鷺,甚至於西港的海豚受到重視之前的更久更久,那是久遠得幾乎令人覺得灰面鵟鷹似乎「本來」就應該保育似的。

  但是,2001年10月13日下午,有一群灰面鵟鷹卻沒有順利地度過里德橋。30、40隻灰面鵟鷹的遺骸被獵殺之後,以肥料袋裝盛棄置於橋下的港口溪畔。雖然犧牲的鷹群不若事後媒體渲染的數百隻,卻是在我們的心中烙上更深刻的傷痕。為什麼歷經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努力之後,灰面鵟鷹仍舊無法安然地度過這座橋呢?

如果你愛灰面鷲,十月請到滿州來!

  今年的十月轉眼又到了。在諸多的各色新聞之後,你是不是還記得屏東縣滿州鄉里德橋下的灰面鵟鷹呢?我們並沒忘記,因此邀你10月12、13日前往屏東滿州里德橋。

  當你經過起於恆春、止於滿州的200號縣道,可能會見到「滿州群鷹會」的旗幟在路旁飄揚。當你走進滿州街道時,可能會發現掛有「鷹仔店」招牌的小店、麵攤與餐廳,在那裡,你將可以得到獨家贈送的「鷹仔禮」。然後當你繼續往里德橋前進時,一定會發現有成群來自台灣各地的義工正準備進行解說,告訴你灰面鵟鷹的過去、現在以及可能的未來。

  忽然,你會聽見開場的音樂響起,滿州國小5年級同學們主演的草原劇場「群鷹滿飛」將要告訴你一個滿州小男孩、獵人爸爸與灰面鵟鷹之間的曲折變換。甚至於你還可能遇到「灰面鷲巡守隊」的隊員,他可能以往是個獵鷹高手,但是從今年起他將會用對於灰面鵟鷹純熟的獵技,轉而保護夜棲滿州的鷹群,勸阻其他原本有心盜獵的同伴,放下獵槍,成為守護灰面鵟鷹的勇士,值得你向他們說一聲「讚!」。

  歡呼喝采之後,不妨來喝喝今年多了「鷹仔茶」這個新外號的港口茶,那可是台灣尾最南端生產的一種茶,卻是第一種對於生態保育提出貢獻的台灣茶。「鷹來了!鷹來了!」,當喚起猛禽遷移的日照角度漸漸偏西時,你可能可以見到似曾相識的鷹歸來,但是在你我的參與之下,今年的屏東滿州里德橋絕對將不同於以往,今年的灰面鵟鷹應該就不會無可奈何鷹落去了。

  因為今年你的到來,可以讓滿州鄉的朋友們感受到一個也是不同於以往的賞鷹季節。今年10月,我們的大小車輛不會再只是呼嘯經過滿州街上,也不會在鷹群落盡之後,看也不看一眼地離開滿州,而是會藉由與小店鋪、小麵攤的老闆們小聊兩句,讓他們了解灰面鵟鷹是多麼值得當地民眾珍視的觀光財富。熱情演出「群鷹滿飛」的5年級男孩,可能會感動你,也可能會感動他的伯叔兄弟,因而更珍惜滿州人與灰面鵟鷹的「鷹緣」。而當茶農們了解你我會因為灰面鵟鷹的包裝,而歡喜地提走半斤的「鷹仔茶」,他們或許會想到這是鷹群所帶來的福氣。那麼今年、來年我們所鍾愛的鷹兒再度歸來時,牠們或許就能得到一夜好眠,為明日的渡海旅程儲備更多的氣力了。

造一個夢

  這是台灣猛禽研究會的一個夢,這個夢從去年的10月13日就開始做起了。剛開始是個令人驚懾的夢魘,然後我們努力從黑暗隱晦的情境裡轉變自己的心態,從沮喪中省思我們對於滿州的態度,所以我們作了一個更大的美夢,希望這個夢中因為你我與滿州鄉人結成朋友,而讓他們也與灰面鵟鷹結成好友。

  如此的美夢今年未必就能夠達成,但是在你我的造夢的過程,灰面鵟鷹的路程將更為平順,在我們可以見到的未來。

  「如果你愛灰面鷲,十月請到滿州來!」,請把這句話告訴你的朋友,也請你將這篇短文傳遞他們。越多人的參與就能得到越多的認同,認同越多灰面鵟鷹南下的天空就能得到更強勁的上升氣流,然後振翅遨翔千百里。 (2002-10-06)

[自然書訊]綠色資本主義 --﹥

作者:陳弼仁

無車日?

書名:綠色資本主義-創造經濟雙贏的策略,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當全世界都藉著「無車日」的活動來提醒大家,平常的交通,除了騎乘車輛外,還有許多其他不錯的選擇,或是騎騎腳踏車、走走路也不錯的同時;反過來,這代表我們的生活,似乎真的越來越離不開汽車。

  事實上,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擁有一輛車,不論是用來代步、工作或是誇耀…其實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期待之一。換句話說,如果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想擁有一部車,或是不斷的更換車子,那麼,照目前的狀況繼續發展下去,車子,只會越來越多!

  仔細想想,像我這種在接到銀行信用卡公司的電話訪問,在問完職業以及年收入之後,就被認為沒有什麼財力可以消費,直接告知訪談結束的人,竟然也曾經擁有兩部車。雖然,他們都是師長們捐送的老爺車,想到連我這樣子的人也都能輕易擁有汽車,不禁讓我對「無車日」的活動感到無奈。

超級汽車革命

  搭乘捷運時,忍不住將「綠色資本主義-創造經濟雙贏的策略」這本書,拿出來翻一翻,不小心便翻到書中談到「未來汽車」的那一章。嗯,沒想到,在我覺得無奈的時候,這個世界也在改變,也再次的對企業的力量感到驚訝與佩服。

  文章一開頭就提到,以美國為例,從車子開始生產至今約100年的時間,

  • 因為交通事故傷殘或死亡的人數超過2.5億,遠比任何一場戰爭還多;

  • 每個星期要壓死上百萬隻的野生動物、寵物;

  • 每年要為石油付出將近2兆台幣的代價;

  • 每年要產生大約300萬公噸無法回收或再利用的廢鐵或其他金屬;

  • 因為汽車的噪音或空氣污染所花費的醫藥費,遠超過販售汽車所帶來的利益。

  讀到這裡,眉頭不禁就皺起來,沒想到我也參加過這場汽車惡夢。看到這裡,不禁開始懷疑,如果,車子是那麼被需要的話,那麼在未來的100年,我們該怎麼辦?是的,一場未來的汽車革命正悄悄的開始,我們稱它為「超級汽車」的革命,也攸關著整個汽車產業間的未來。

  其實,整個汽車革命的想法,不過就是,製造超級省油、用料少成本低、環保可回收、更安全舒適的汽車。這樣子的想法,不過就是改良汽車的現況罷了,怎麼稱得上是一場革命呢?

綠色資本主義-創造經濟雙贏的策略

  好奇的讀完後,才驚覺,原來所謂的「革命」,其實就是「觀念上的革命」,打破我們習以為常,對汽車的觀念。例如省油的極限在那裡?如果把每公升汽油20公里的目標改成每公升80或100公里呢?不論怎麼提昇現在的汽車引擎都很難達成。但是,如果反過來把汽車的重量減輕一半,甚至是2/3就有可能了。厚重的鋼鐵外殼,如果用強化纖維,如碳纖、玻璃纖維,甚至能一體成型,就像現在製造遊艇一樣,既不減損汽車的安全性,又能有效的減少汽車的重量,而且製造流程將減少80%以上的零件或加工。

  透過流體力學的研究,減少汽車的風阻,將傳統的汽柴油引擎,改成電動馬達引擎,甚至搭配燃料電池,更能有效的使能源的使用效率達50%以上。其實,最令我感到勁爆的是,如果採用電動馬達,如果反向操作,還可以直接變成發電機來使用。當車子停在停車場的時候,只要把電線接進停車場的插座,每一部汽車都可變成小型的發電場,供應住家或辦公的能源。雖然,這樣子的想像力太卡通了些,但是,又何嘗不可能呢?

未來的汽車產業趨勢

  1997年,當日本豐田汽車推出第一輛同時可採用不同能源做為動力的汽車時,一下子就供不應求,並已準備進軍國市場。差不多同一時期,福特、通用、賓士…等各大汽車廠,都相繼投入數億美元的經費在新型汽車上面。

  由於超級汽車的製程,可能會越來越簡單到不再需要龐大的廠房或生產線。未來,極可能就像家用電腦那樣在家裡組裝,因此,科學家甚至戲稱,面對未來汽車市場的競爭,可能資訊公司的競爭力還比現有的汽車公司還要高。

超級汽車可解決交通問題?

  當然,除了減少汽車所耗用的能源及產生的污染,在有限的道路裡,面對越來越多的汽車,發展超級汽車並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有車不錯,有輛未來的超級汽車更好,但是,如果能夠沒有車就解決交通問題,會不會是釜底抽薪,更根本的解決之道?作者提出了「理想社區」,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你還想要進一步知道的話,不妨去書店翻翻這本書囉! (2002-09-26)

書名:綠色資本主義-創造經濟雙贏的策略
出版: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老樹巡禮]樹林-樂山里榕樹 --﹥

作者:陳郁文
攝影:陳郁文

編號:北56∥樹種:榕∥高/公尺:12∥直徑:1.5∥年齡:200∥地點:樹林鎮樂山里光明產業道路石灰段  榕樹是台灣全省平地、山麓都有廣泛分布的常綠喬木,為台灣固有的樹種,也是鄉里間經常膜拜的神木樹種。這棵老樹生長在樹林市與鶯歌鎮、龜山鄉交接的山稜山壁上,從其生長的環境中可以看出老樹旺盛的生命力。

  站在視野遼闊的老樹下,龜山鄉、鶯歌鎮與樹林市都可盡收眼底。在早年交通不發達的時期,樹林、龜山兩地的民眾都必須透過產業道路互通有無,生長於稜線頂又枝葉茂盛的老樹,自然成了路過民眾歇腳的好地方。爾後產業道路拓寬,更成了登山健行的遊客必定造訪的好去處。由於老樹周遭林相十分茂密,只要在老樹下靜坐片刻,發現彎嘴畫眉、黑枕藍鶲、樹雀、竹雞都不是難事。

  近幾年來戶外生活的風氣大為興盛,越來越多的遊客乘著例假日,到此來享受大自然的豐富饗宴,只可惜有些缺乏公德心的遊客,竟將老樹的枝幹當成了自己的留言板,毫不客氣的刻上了自己的姓名,令人非常的心痛。而長年吸收大自然精華的老樹,竟也被六合彩賭徒當成了膜拜的對象,留下滿地膜拜後的痕跡,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衷心的期盼大家發揮愛心,共同保護這棵得來不易的老榕樹。 (2002-10-06)

 

[專欄作家]幸運的賈 (上) --﹥

作者:Sharan Simonds Chia
翻譯:莊稼

  當我應邀寫一些與我一塊生活了28年的一個男人的時候,我自然高興地接受了。因為這是一個「報復」的機會,報復我丈夫那些贏得笑料的「我太太」的故事,報復那些我聽不懂而很可能是調侃的歌唱。

  當我們相識的時候,福相還是一個研究生,我則是他系裏的一個秘書,賺錢來完成自已的學業。起初幾個月,對我,他只是個難以發音的名字,但我也聽別人講過他喜歡在海洋研究所港灣裏與女孩子們划船唱歌。見面以後才發現他確是一個漂亮而羅曼蒂克的人物:高瘦、平頭、雙頰紅紅的;他常常穿一件蘋果綠的襯衫,黑白格子的挪威毛線衣,黑褲子,沒有鞋帶的鞋,運動員式的白襪子。現在他仍然很中看,只是頭髮留長而變灰白了,頰上也很少有紅暈,他不再穿綠色了。

  我們相識時他住在一間灰色的地下小屋裏,他說他每週吃一隻雞,其他時間就靠花生醬和麵包生活。我那時即應該知道他不是一個喜炊燒的人,但當你年輕而又在戀愛的時候,你是不是願意替你喜歡的人作任何事?他到今天還是喜歡花生醬,像一個淘氣的孩子,他用羹匙直接從瓶中挖著吃。所以我們家裏至少有兩瓶花生醬,一瓶屬於他一個人的,另一瓶我和我們的女兒們食用。

  相戀的時候,他喜歡唱中國民歌給我聽,他也教過我「阿里山」和「駱駝」歌。他常常用半跪的姿勢唱「京戲」,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很是可愛。他唱的歌曲我都很陌生,直到有一次他唱「藍色的月亮」,我才知道他唱得有些離譜。1986年我伴他回山東老家,看他與他哥哥們一塊唱京戲,才了解到他是如何在一個大家庭中,在3個兄長和一個姊姊的呵護下(教他唱和玩)長大的,他只對一個小妹妹負責。他大哥的死亡把他們兄弟姊妹拉得更近了,在一起時他們那麼有生氣。

  1963年4月我們結婚。婚後住在我的地下室公寓裏,相當潮濕。福相有一件心愛的棕色皮夾克,他常露胸地穿在身上,也是他率意男性的表現。不幸我們儲衣室大潮濕,不久他的皮夾克就生滿了綠霉,我只好把它丟棄了,為此他曾經大為不愉快。在那段時間我常常發現他有種不平常而乾淨的怪味,我對這種氣味過敏,接近他的時候就流鼻涕。原來他口袋裏老是裝了樟腦丸。後來,他忍痛地把樟腦丸全部丟掉。我替他買了各種男用的香水,但是他很少用。

  婚後他那些有毛病的個性並沒有全部改變。記得有一次我們牽著手在華盛頓大學校園裏,在暖暖的春天的陽光裏,在「強生」大樓前散步。像平常一樣,我愉快而冗長地對我親愛的丈夫講話,我發覺他並沒有注意聽,並且突然愚笨地絆在路邊的矮牆上,幾乎摔倒。我順著他的視線看去,才發現有一個漂亮的金髮女人,穿著緊身的草莓色的衣裳,曲線玲瓏,充滿信心地從「強生」樓偏門出來,一點也不在乎我們夫妻的關係。福相急著道了一百個歉,我卻對他這種不專心注意我的行為有些不悅。雖然他娶了我,應該給我很大的安全感,我保持著自己的尊嚴決定由這件事給他些教訓:「對你的妻子要全心全意地照顧,否則就得接受可怕的後果……」所謂後果,就是把這件事情老是講下去,已講了28年了,現在他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婚後一年中,我曾興致勃勃的買了幾本中國食譜,學著作幾樣中國菜。有一次,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包餃子,煮在鍋裏所有的餃子都張著口開了花,變成了一鍋營養豐當的粥。福相倒是勇敢,大笑著全部吃光。那是我是後一次包餃子。不久我發現如果我不作中國菜,他就會帶我每週去中國餐館用餐,到目前我們還是維持這個習慣。中國飯又便宜又可口,福相認為花一點點錢就算招待了我,而我自然也高興。自從「餃子災難」後,福相自己做過不少次中國菜。我們最喜歡的是他的蔥油餅。他用大盆子把麵粉、水和蔥放在一起,攪個半天,再倒入一個大電鍋裏,慢慢地煎,直到變黃,一張尺長的大厚餅即可食用。我們常常用奶油和糖醬拌在一起吃,非常可口。到後來我看到了真正小巧而好看的蔥油餅時,才知道與他做的有多麼不同。但是我們同樣地喜歡貨真價實的和福相翻版的蔥油餅。當我們的女兒西瑩夜晚來訪時,他往往做他拿手的麵疙瘩、荷包蛋。他們兩人一邊吃消夜,一邊談天,彼此把醬油和芝麻油瓶子推來送去的。 (2002-10-06)

[開懷篇]撒哈啦森林 --﹥

  一早阿亮無聊翻著報紙,看到一則伐木工人的徵人啟事,於是,決定前去應徵……

  面試時,伐木工頭指著前方的森林說:「前面有一大片樹林,你去試試看,看看你一分鐘能鋸幾棵樹。然後,再來決定要不要錄取。」

  於是,阿亮便扛著伐木工具,往森林走去,大約過了一分鐘左右,阿亮臉不紅氣不喘地從森林走出來。

  當工頭看到阿亮的成果後,忍不住驚嘆著:「哇!太厲害了,真的太厲害了!我沒看過可以在一分鐘內砍20棵樹的伐木工人。你真是太厲害了,我們需要你的加入。對了!你以前是在哪裡從事伐木工作呢?」

  阿亮回答說:「撒哈拉森林。」

  工頭一臉疑惑地說:「撒哈拉森林?我沒聽過耶。我只聽過撒哈拉沙漠而已。撒哈拉森林到底在哪裡?我怎麼沒聽過。」

  工人:「對啊!『撒哈拉森林』後來就改成『撒哈拉沙漠』啦!」

(編按:請注意!各位親愛的小朋友,請記住這只是笑話喔!如果學校考試出了一題撒哈拉沙漠如何形成的?你可千萬別將笑話中的答案當真喔!因為這只是一個笑話嘛!) 

[本會訊息]「動物園家族電子報」開放訂閱 --﹥

  在這地球上有動物相伴,人類才不孤單!

  想知道這一週動物世界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有些什麼有趣的發現嗎?

  還有,動物園裡有什麼好玩的活動與新鮮的消息;有那些書可以引領你進一步了解有趣的動物世界。

  動物園家族電子報讓你和動物世界保持密切連繫!

  如果你想掌握最新的動物世界相關訊息,那麼你便不能錯過「動物園家族電子報」,趕緊訂閱吧。

動物園家族電子報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